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禅定實修體系 第一章 西方人對修習禅法感興趣之原因▪P2

  ..續本文上一頁討論,因而只予簡述如下:

  《路加福音》第十五章第十一到第叁十二節的兩兒喻與《妙法蓮華經》的火宅喻;

  《馬可福音》第四章第二到第二十五節中的播種者喻與《經集》(Sutta Nipata)中的農夫頗羅墮喻;

  《馬太福音》第十五章第十四節的盲者喻與《叁明經》(Tevijja Sutta)第一章第十五節的一串盲人喻;以及《馬太福音》第六章第十九到第二十節的天堂珍寶教示與巴利文經藏五部之一的《小部》的偈頌近似。

  施洗約翰的生平及耶稣的一些言談(關于約翰,見《馬可福音》第一章第六節,而有關耶稣的部分則在《馬可福音》第六章第八到第九節,《馬太福音》第十章第九到第十節,以及《路加福音》第九章第叁節),可以看出當時遠東在以色列的影響。這可能是經由耶薪教徒(譯注:古猶太之苦修教派)傳入的,而該教派的確是帶著東方理念的,雖然很難認定這確是屬于佛教的。上述這些章節的精神的確與舊約中先知們的教示迥然不同。在當時,人們崇仰人天乘法,而未被教以任何超越此階段的教法,因此我們要認真地考慮《約翰福音》第十六章第十二節中的話:「我還有許多東西想教給你們,但是你們現在仍無法承受這些」,這清楚的顯示出耶稣所知的,遠比他能教給他的門徒的還要多。而且可能指示有些秘密的教義在私下傳授,正如諾斯替(Gnostic)教徒們所聲稱的。這些秘密教授可能源自印度,而當時佛教在印度正占優勢。

  時至近代,許多由西方來的旅客都說佛教金剛乘的修法是多麼地類似天主教的儀式。然而,一般而言,這類旅客對佛法的知識相當淺薄,因而他們所做的比較相當膚淺。

  陳先生原本專注于他對基督教和佛教的相似處之評估,此時,他將視線由筆錄者移開而看到滿臉笑容的年輕郵差站在門外。他大概等了不到一分鍾而已,可是陳先生仍很熱情地一再爲了令他久候而致歉,然後,接過他的信件,便接著往下談:

  上個世紀佛法的弘揚已經大有成效,也有不少書籍問世,漸漸地令愈來愈多的人能聽聞到佛法。但和今日的滔滔大河相比,上世紀流傳的書籍不過是涓涓細流而已。現在有許多書籍對不同層面的佛法做了翔實的介紹。

  C. 由于基督教的衰頹

  在此我們要舉出許多實例,來說明西方宗教的沒落,不僅使得西方人可能修習佛法(因爲教條式的權威已經減弱),並且使之成爲一種必要,因爲人們缺乏真實的指導而陷于迷惘。我們來提一提一些促使基督教義對人們的掌握松弛的助因:

  

  〈1〉隨著哥白尼、伽利略這些科學家而覺醒的科學態度大大地削弱了教會的權威,因爲他們駁斥教會關于「科學」的獨斷性教條,尤其是這些科學家們推翻了以地球及地球上最高等的生物,人類,做爲宇宙中心的觀點。在人類的思想上,這是向前邁開了可貴的一步,使人類能更真切的判定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而不再受限于盲目的以人爲本位的教條。自從教會的權威受到此等挑戰,它便開始沒落。

  〈2〉中世紀虔誠的基督徒所持爲無可置疑的許多真理,由于文藝複興運動而逐漸受到質疑。先是對此等真理的定義質疑,後來甚至及于彼等之起源。文藝複興時期的藝術家普遍希望掙脫教會對種種藝術的箝製,特別是在文學方面。歐洲學者之間興起的複興希臘文學的風潮對擺脫教會的控製産生很大的助力,它使人們了解到,在基督教及其教義經過中世紀的煩瑣哲學加以羅織的時代之前,哲學家和劇作家是如何思考及寫作的。

  〈3〉宗教改革是對羅馬教廷的全然否定。宗教改革以後,縱然天主教仍舊聲稱它的教義是得到救贖的唯一途徑,可是它再也不能佯裝是西歐唯一有權威的宗教團體了。新教徒間從早期就開始分裂了,因而導致分裂爲許多派別的傾向。每個派別都宣稱擁有某些新啓示或高超的真理。由于此等聲明都不是根據純正的宗教體驗,而只依據不同的觀點,所以宗教的真義已被忘懷,而這樣的派系意識已經只曾導致每況愈下。

  以基督教青年會的成員爲例,他們去教堂只是因爲習慣使然—有些更糟糕,只是因爲有電影、舞會或聚會這類感官上的誘引才上教堂。這種「來教堂有段好時光」的方式,與救贖或宗教課題毫不相幹。這些現象表示目前在西方連人天乘法的真正宗教都式微了。

  〈4〉本世紀裏科學的發展非常迅速;傳統的基督教義也在許多科學領域中被駁斥。一個特出的例子是達爾文所首先提出的《進化論》,它明顯地駁斥了聖經所許可的上帝創造一切萬物的神話故事。科學方法對于爲造物主找到證據是遙不可及,並且一直還無法在這個被認爲是造物主所創造的宇宙中,爲這麼一位絕對的神找到一席之地。其實,祂近來似乎只毫無根據地存在于一些他所「創造」出來的未經科學教育的地區。(佛教徒認爲上帝創造萬物的觀點是迷惑的,因爲這個世界的成因是無明和貪欲,而不是一個全知的神。)

  

  近代〈相對論〉所提出的質能互變的動態觀念也駁斥了基督教的靜態觀念。愛因斯坦的這套理論不但完全粉碎了一個永恒不變的絕對造物主的想法,同時也爲強調無常及精神的、動態的相對論的佛法鋪路。

  此刻陳先生想到一個故事,他頗仔細地爲我們道來:

  有一位沒有很強的宗教信仰的華人教授叫彭天根的,他跟愛因斯坦學過〈相對論〉。彭教授回到中國時,偶然讀到〈心經〉。在〈心經〉裏佛陀清晰地教導了精神層次的相對論,遠比科學的〈相對論〉更爲深奧。彭教授馬上領悟到這兩者之間的相似,因而對佛陀的相對論教法獲得信心。但他對于轉世再生卻不能理解,也無法相信。他聽說有我這個人,試著跟我聯絡了許多次,但是當時我一個人在鄰近西康的山洞閉關,而我的朋友兼護法,當地的省主席,不准任何人來打擾我。

  時值中日戰爭,中央政府處境極危,終于延請瑜伽大師們來修種種忿怒本尊法,藉彼等之威力,以助擊退侵略者。

  陳先生柔和地爲此微笑而繼續說:

  我也被召請去幫忙,可是我回話說我必須先去請教我的上師 八幫親尊仁波切。在前往谒見上師的路上,我們遇見了彭教授,他也正好朝那個方向在旅行。他很高興,並對我說:「現在我總算有機會可以向您請教一些問題,您一定可以解除我的疑惑。」他對我說,他曾參訪過許多中國的法師(包括太虛大師及虛雲法師),向他們請教有關再生的問題,但他們的答複不能使他信服。

  我告訴他,即使是此刻,我們都在流轉之中,即便在清醒時,念念生滅不已,連睡眠時也不例外。經過醒醒睡睡的一生之後,在死亡之際,這種心念的遷流怎會有所變異呢?正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道理一樣,在我們死亡之時,生前所造作的行爲累積下的業習會牽引我們不斷地流轉而趨取下一生。

  更進一步而言,再生是像這樣的:當你享用你的太太時,你的心是在畜生的層次;如果她犯下大錯,使你想殺了她,那麼你就墮入地獄裏;如果有乞丐來,而你布施他財物,那便是天界;若你看到他人行善而心生妒忌,那麼你就輪轉入阿修羅魔;如果你沒有造作特別的善行或惡行,那就維持在人類的境界;假使你很貪婪,對仆役刻薄食物與傭金,那你就處于餓鬼道。因此,此生是最真實不過的了,在仔細地檢點過這一生中的種種境況之後,我們會發現此生是由許多不同的層次所組成的。

  白天經曆的許多事情被儲藏在潛意識中,夜裏就出現在夢中;這樣日以繼夜直到死亡爲止。夢是白天心念的延續,同樣地,死亡後也會有接續的新生命。

  彭教授對于此種解釋相當信服,但他仍有一個困惑。他不相信神通。他說:「在有自然法則規範著一切事物的情況下,精神力量怎能存在?」他更進一步追問:「我相信你有神通力,請試看看能不能作弄我一下。」我堅決地否認我擁有絲毫此種能力,並且反問我怎會想損害他。然而,我懇切地向諸佛、菩薩祈禱,求祂們使此人信服而成爲一位真正的佛教徒。他立刻開始感受到劇烈的頭疼,我向他保證「沒關系!」話甫說完,疼痛就消失了。他說:「您有神通力」。我再予以否認,並告訴他這可能是諸佛的力量,但和我一點關系也沒有。自此,他對神通的疑惑消釋了,對佛教的

  信心也增強了。

  當晚在我們過夜的旅館裏,他告訴我他希望能夢見佛,要我幫他。但在晚上,我告訴他,我只祈請護法聖衆保護我們度過黑暗的時辰,而不是祈請諸佛。對佛的供贊行儀我是在晨間才做的。我相信他可能會交好運而得特殊感應,因爲翌日我們便要分道揚镳了。

  第二天早上他醒來很高興,因爲他很清楚地夢到一匹綠色的馬。我叫他到甯瑪派的祝慶寺去。在佛龛中,他應會看到一尊叫做馬頭金剛的佛像,祂是阿彌陀佛的綠色化身。(譯注:綠色代表事業。)然後問問看是不是有好的法師住持。如果有的話,他應該請其傳授皈依 ( 四種:金剛上師、佛、法及僧)。他原先向我求皈依,因爲他把我當成是他的老師,但我不能答應,因爲我不是上師,也從未收過任何的弟子。時至今日,我沒有再見過他,也不知他是否還在人世。

  由于像彭教授這樣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只抱持著模糊的信念,所以他們的心中尚可容納佛法知識以及對佛法的信心。

  D. 近因─由于西方人日常生活中的壓力

  今日許多人只相信科學及科學儀器,而此等似乎大多用來增加欲望。報紙上和路旁滿是各式各樣的廣告,誘惑著人們去從事更多的消費。黃色書刊,色情畫報,廣播及電視播出的低俗、淫穢的娛樂節目,以及刺激感官的靡靡之音都在挑起人們更多的欲望。政府非但不嚴加管製,反而放任自私的商人掌控全局,賺取厚利。真正的好書往往難以出版,因爲只有「垃圾文學」才能賺取多金。由此可見,拜金主義的現象是非常的嚴重。

  群衆所關心的不是造作罪業的邪惡,因爲他們早已否定了上帝,自然也就不顧祂的教誡。他們唯一在乎的,是擁有爲所欲爲的自由。這種放縱的自由是時下許多愚癡者的目標,他們不了解其實這種自由不會帶來快樂,反而只會增加他們的苦楚。因此,我們看到:許多人放肆情欲;追逐名聲;以不正當的手段牟利;還有舉辦歐洲小姐、世界小姐等選美比賽,來吹捧外在美,這很容易使參預者墮落。

  科學發展出許多溝通的工具,但這些也使人容易産生更多的欲望。結果,有腳踏車還不夠,要買汽車;有了汽車還不行,搭飛機比較快。今日的世界,種種距離的障礙已不複存在,一個人可以輕易地與全世界保持連系。僅管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輕松快速地做到,人們並不快樂,因爲每天都是在掙紮中,而身心的緊張不斷的增加。從坊間有多少討論「放松」的書籍,就可看出這現象是多麼的普遍。大家因爲緊張,才想要放松,可是這類書並不觸及人們緊張的根源;書中只提及一些很平常的事,一點也不令人滿意。在中國就沒有這類的書。(譯按:陳上師那個時代沒有,但廿世紀末則已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了。)

  如果你需要有更多的理由來支持你禅修或皈依佛陀,那麼請好好思惟現代所謂的文明所導致的種種可懼的現象吧。醫學十分發達,好到使人們不再害怕濫交所帶來的性病(譯按:當時還沒有愛滋病)。人們不必爲不道德行爲的後果擔憂,因而就更淫亂。不當的性行爲不會導致懷孕,因此人們就更放縱。報紙經常刊登激發性欲的新聞報導及圖片,但和一些高水准的報紙比較起來,這類專門渲染私人醜聞的報紙銷路卻奇佳。再來還有爲了權力、財物、金錢、地位、名望等而從事的爭奪,這些都只會導致更深重的煩惱、疾病、精神錯亂,等等問題。

  除了貪欲,我們應當記得還有另一方面會受到被誤稱爲「文明狀態」的激勵。人們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時,便心生怨恨。任何使他們的欲求不能被實現的因素都是他們仇視的對象。欲望是種類繁多的,當然有許多會受到挫折;在失望的情況下,怨恨由之而生。更有進者,這種怨恨又多方面被助長:恐怖漫畫、戰爭和暴力的影片,有關犯罪的書籍以及戰時政府的大衆宣傳等都是助因。戰爭本身增長了仇恨、憤怒、暴力以及有關犯罪的書籍,因而使得戰爭日趨擴張,並且爲害愈烈。戰爭的後效,不是所謂的「光榮勝利」與「永久和平」,而只是凶殺、偷竊、掠奪、奸淫、淩虐、貧困、疾病、饑馑等。因而又引發更多報複性的戰事,累積更深的仇恨。

  伴隨著貪婪、瞋恨而來的,常常是恐懼:擔心失去「我的」身體、妻子、家庭、房子、車子、工作、名譽或權勢;抑或擔心遭遇到痛苦或討厭的事情,如譴責、疾病、年邁、衰頹以及死亡。難怪有些人擔憂自己會發瘋,也難怪墮胎、私生子女、青少年犯罪、酗酒、濫用毒品和自殺的情形在生活水准最高的國家中卻反而最嚴重。

  這些都是因爲人們被無明所蒙蔽,在珍貴的人生中大爲迷失,而不知道應當如何善加利用,反而愈陷愈深,被邪見妄想所障蔽,變得愈來愈不像人而更像畜生。

  有智之士說,你們必需棄絕這一些。怎麼做呢?經由禅修習定!哪裏可以得到最圓滿的禅修教授呢?佛法裏有!!禅修是達到自在的途徑;而自在不是政府所授予的種種自由所能導致的,也不是爲所欲爲所能獲致的。只要有心,經由調心與專注而獲致的自在,是人人可得的。真正的自在,它的根源是無處不在的。證入法身的種種禅修是人人都可修習的。

  幸好有許多世人漸能覺察到苦的原因,並且了解到諸佛所教導的這條路是世間種種問題的解方,以及達到和平、自在及安樂的途徑。

  摘要

  由于首要的理由─法性之無所不在,吾人的修習及證驗並無時空的限製。這就像是一塊空的建築用地,已打好了很優良、堅固的地基(法身)。

  種種法緣可以被比喻成是蓋在這塊地基上的房子。

  但是屋內的房間是毫無陳設,整棟房子也是處于廢置的狀態(自從基督教式微以來)。

  因此經由皈依叁寶,許多人得以進入屋內而獲庇護(免受現代生活的種種緊張)。

  我們已經討論了,特別是有關于西方的,佛教禅修的客觀有利因素。下一回我們要談禅修的主觀理由以及它的終極目標。

  陳先生在送我們出門時,對我們說:「請把這份稿補足,因爲你們知道的比我更完善。」我們爲之而抗議,由桑格那卡喜達說出:「畢竟還是維摩诘的開示遠勝于文殊的說法。」

  

《佛教禅定實修體系 第一章 西方人對修習禅法感興趣之原因》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