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再探華嚴禅法叁關

  再探華嚴禅法叁關

  等覺位中的行者,可以

  徹底的將生命作完全不同的轉化,

  色身的「質」可以轉化成法身的「能」。………

  華嚴禅法叁關的教理與教相的纂連,是當今正法重興之一大關鍵,約可提示如次:

  第一,前行階段分二,信前與信位。

  信前部分即是爲人與處事的資糧道;信位即是出離心、菩提心及追求阿耨菩提的摸索階段,直到超越欲界定、入未到定,破我執、破法執,入定,止住妄想,置心一處,生命觀境現前爲前行階段。

  此中,入未到定到至初禅定之間的勘定與指導,爲上師之一大要務。從未到定到止住妄想之間,可破我執、法執,然後方可置心一處而入定。 此中的次序或將依行者的經驗、次第與詞句容有獵籌,並無所謂;要點是--在進入「定境」之時,是入禅定或入淨上定。入淨士定的生命觀境才是法身的世界。此曰破初信關。

  第二,破初住關入法身位:

  華嚴行法的初發心住位即是法身大士,但在教相上,初住到六住位統稱法身小士;必到七住位後,始園林、宮殿、寶座之叁世間作用,稱「法身大士」。又此關中,叁賢位之叁世關間工程各有不同,禅、密教相亦有差別,教理指導方式亦各出入,每一位次的各種行法、理事之間,互有倚重。

  十住位重點在解,即「理」上言;「事」則在將該因素生命化而成爲生命因素,而非知識上的知見而已。

  十行位重點在將生命因素發芽,在理上言是力行、實踐;在事上言是願行,此中,發願實踐的事相,遠非理上的實踐可知!

  十回向位是生命因素的成長,在成長過程中的行法生命錘煉,豈是言語可以比擬!十回向的成長到達極致,即是成熟的登地關;但此中有歧異的是,若由聲聞行入者其成熟的時機可待保衽,以令習氣、余習、心量等的時節成熟,故稱此爲加行位。若此中余習在叁賢位中已經覺行而除卻,于覺醒之當位時,即以加強曆練,此時一成熟即可入登地關,入初歡喜地!

  第叁,破登地關住歡喜地:

  登地菩薩是真正圓熟的真人!但是仍有七菩提分的圓滿工作,分七個層次進行。從生命的長河來看,這是在去除成熟生命中的生澀因素;生命因素具足且成熟,尚且還有生澀,何況初具生命因素乃至未成熟者。

  生命因素的具足且成熟,何以仍有生澀狀態?此乃生命本質所使然!在行者的生命長河裏,始自初發心進入資糧位,摸索到破初關,成爲正式行者,循序漸進......此中皆以行者的初心爲中心,故雖也一再的度衆,進行叁世間工作,但皆以行者爲中心;教理上是以「一」爲中心、爲立基,而以「多」爲客、爲輔。至此,一即多,主即客,彼即此,沒有了「二」與「一」的隔閡。

  此種「一」與「二」,是「一」非「二」的圓融狀態是此七地菩薩的工作;而此種「一」與「二」的隔閡狀態即是生命因素中的生澀狀態!此種覺知是破登地關的要件,而此感受之覺知,非上賢位的造極行者不可知也!此種主客,一異,是一是二的感受是非常微細的。

  第四,破無功用行關入第八地:

  登地關雖在泯除「一」與「二」的隔閡而融入法界一體,皆屬有功用行──雖然作意修行之意念微細,還是作意的有功用行。有功用行的作意──有相、有標的,有念、有方向感,有時間、有空間。而在無功用行中,以上生命因素全部融入法界成爲同一因素,即生命與法界合一,故八、九、十地稱爲法師位、受職位、灌頂位。 這是生命改造的完成階段,一位完人的誕生!剩下來的,就是等著成佛的等覺位。

  在等覺位裏的行者,可以徹底的將生命作完全不同的轉化,色身的「質」可以轉化成法身的「能」!至于行者本身要不要轉化,以及要如何轉化,則是行者的生命與法界合一的因緣問題,人是無法以大腦的期望來推理的。

  生命能量的轉化是從破我執及破法執以後就可後進行的,至于進行到何種程度,則是行者個人的功行。 每位行者在不同的階段中,都會覺得其功行是頂尖的成就。無論如何,一點點能量的轉化,色身都可以受用不盡。 但是,生命能量的轉化,是生命工程中的精致工程(于C28《不可思議的神通》與31《老實修行功到自然成》兩文中已論及)─在登地關前後,即可展現虹光身或叁昧真火,焚燒色身生命因素而融入法界。

  等覺位的存在正好說明真理的存在是即身可證的。故雲:佛陀即真理!此身是大身可轉證真理!這是每一位華嚴行者在進行的生命改造成真理的工程!

  

✿ 继续阅读 ▪ 華嚴禅叁關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