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的心功

  禅的心功

  關鍵處即在置心一處、止住妄想。

  若于置心一處,不生內省功夫,必然落入禅定;

  而若能于置心一處生內省功夫,則可進入心性海………

  就修行的指導而言,禅宗的修法與其他的修法有何不同?這是個關鍵處。前一個問題「祖師西來意」是指在林林總總的佛教教義裏能否提綱挈領的指出佛法的精要,故總說其旨即可!今此則不然,必須要能夠區別自他的優劣與特質。而禅宗在叁大系統中的特勝即在心性學上,此心性學不在學理上的心性學,而是在實踐上的心性大學問上,此乃共與不共外道之處。

  禅宗之所以不共外道,乃在于內省之功夫,由于內省功夫,乃生自發性之心學,此心衍生出心、性、念之本體心、本體念、本體性,乃自心本體體相用之大學問。是故,此內省並非自己反省爲人處事之叁省吾身,而是內觀心念的起動因以及心念的內行軌迹,此是禅人的功夫處!

  心念的運行軌迹屬禅人真修行的工程。在生、住、異、滅圖示中可以看到:禅人真用功處是在住的階段裏,而在生的階段裏乃菩薩住處,亦即法身菩薩的住處,是故稱此處曰毗盧性海。

  由是可知,禅宗的禅坐,訓練置心一處其目的即在內省的功夫,由當中的舒服禅、觸功德、各種特異功能等等……皆可不計;唯在置心一處前,藉數息法以定心、止住妄想;在置心一處後,即應生內省自觀心念活動的軌迹,簡稱內觀。由是而知心即生命、心造世界、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從此即能因禅定而轉入心性學的菩薩學處。若非如此,則行者必然落入共外道之禅定點中;此中即生初禅天的境界,乃至二禅、叁禅、四禅,到四空定……此之定功可欽可佩,然非吾心性學之目標。

  由此可見其關鍵處即在──置心一處、止住妄想。若于置心一處不生內省功夫,必然落入禅定;而若能于置心一處生內省功夫,則可進入心性海,或者此處可稱之爲心念海,蓋于此處,多在心念的軌迹上察覓心蹤,未入性海也!而此處之要乃在數息法入止法階段後的這段時間裏,必須要能夠啓動工程面,方可于止住妄念後而生內觀的能力;此一啓動工程面的契機,除了善友的指導外,平常的工程面訓練亦屬重要的資糧道。

  是故,就整個修行的過程而言,禅定與內省自觀心念軌迹之分岔點--是最主要的轉轍點,于此亦區分出定功與心功的差異。禅宗的定功未必如外道禅高,但禅宗的心功必超乎定功,且此心功的作用,除了可以出叁界,更能入毗盧性海而遨遊十方法界欤!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