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行與禅觀正行
瑜伽行的完整翻譯應稱「禅觀正行」,古雲「相應行」有幾分神似,重點是在系統教學的指導下,每一個步驟所呈現的相應效果,故雲相應;其實,此乃完整的教學系統中,一對一的教學成果。
古人有此修學流程之全套系統、完整的學習過程,每一過程必有一定之成果,而此 Yogachar(瑜伽行)正是吾宗夢寐以求,用以建立的教學體系,幾經多年的疑情與摸索,或許至誠格天,得與西天祖師相應,Lord Lakulish才透過惹查西牟尼而直示此大乘瑜伽行法(Maha Yogachar)于吾宗;此一系統正與吾人摸索中的碎片拼圖相吻合,豈非奇哉、奇哉耶
!
今此初會爲期兩天的灌頂行法圓滿了,共有兩位教授、五位行者參與,皆顯現明確的成果與一定的進程,證明此一實習確實可行!賢首宗的禅觀正行可以自此確立無疑!所余者,乃架構實修正行的步驟及一一動作。
至于禅師團的養成教育,更要加緊反複練習,使禅師團成爲此 Yogachar瑜伽行法傳承之載體,且此一「禅觀正行」正是禅師專業的標的;此中,禅觀正行的五項步驟必須明確自行,並必須能夠揀別行者的進度。
此五步驟即--約理有五:
一、破除根本無明,泯除識性活動。
二、讓根性釋放能量,找尋根性的存在。
叁、觀照根性,隨順根性而動。
四、照住根性,讓能所合一。
五、照見根性、能所雙泯。
照見五蘊皆空,即入法界矣!此乃第十信位。
除此核心外,全程共分六節進行,約事:
第一節──開示,先禮佛。
第二節──體位及呼吸法。
第叁節──左右呼吸法。
第四節──進入行法。
第五節──出定。
第六節──總結開示,禮佛而去。
此一理事溶融,是曰賢首宗的行法灌頂耶!此賢首宗的行法灌頂應名之爲「正授行法」,以區別坊間一般的灌頂之名; 且 Shaktipat 的意思也有納入旗(即正授法名)之義,故以「正授行法」將此理事不二之禅觀正行傳授給行者,是我賢首宗行法之基因也!
此中約理五節的工程面,全在約事的入定與出定之中進行,而此約事的第四、第五兩節,即屬事修的技術面;技術中的加持與勘定正是禅師之工作也,「師」之功能亦在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