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成道沒有難處 元音老人講述
美佛慧訊第七十期
阿彌陀佛,你們好:
各位善根具足,有福德,所以能修道,將來必有大成就。這是各位過去世所種的善根,不然就不能修道。我的師父王骧陸居士說:“能遇到這個法,是無上的善根,不然就不能修這個法,即便是修了,也修不下去。”各位虔心修法,說明各位善根和福德具足,只要堅持修下去,必定有大成就。
本來一切衆生,都有像釋迦牟尼佛一樣的無漏智性。只是我們迷住了外相,追逐外相而忘失了本來,只要我們回頭就行了。所以我常說,學佛成道沒有難處。因爲本來一切具足,都有佛,不是我們沒有佛性,佛性不是修出來的。學道要成,根本在悟。大道在悟不在修。悟,就是明悟、醒悟。“我們本來就是佛,不要追逐外相,不要把自己的本性光明遮蓋起來。”所以道是悟,不是修。只要返本還源,返璞歸真、歸于本來就行了。所以學佛成道,沒有難處。
我們只要時時刻刻警惕自己不要著相,認知所有的“境”和“相”都是妄想境,是我們們真心顯現的影子。反過來,一切“境”和“相”,就是我們的性。永嘉大師在《證道歌》裏說:“心是根,法是性,兩者猶如鏡上痕。”根和性是相對的,有如鏡上的灰塵。其實,所現的一切色相、音聲、香臭等種種東西,都是自己的法身,也就是自性的顯現。識得真,一切都真,一真一切真。反過來說,不認識真,不識得本性,一假,一切都假了。如果跟著假去轉,你的根本佛性也被它包起來,跑到假的堆子裏去了,雖然有真迹也不顯,如同一顆大珍珠滾到爛泥裏,被爛泥包住,珍珠也不見了。所以,如果我們識得本性,一真一切都真,都是自已,一切色相,都是自已的化身佛。因此,學佛成道沒有難處。
我再叁講“一念斷處”,也就是前念已斷,後念不起,那個了了分明的靈知自性,它是先天地而生、後天地而不滅,那就是自己的本體。你要再去找,沒有了,那裏有啊!認識這個本來,不再疑惑,時時保護它,不要忘記,那就決定成道。六祖大師問他的徒弟南嶽懷讓:“我們的本性,染汙不染汙啊?”南嶽答:“修證不無,染汙即不得。”本性光明,不染汙,它不因我們有無明就失掉光明,猶如珍珠,雖被汙泥包裹,只要把爛泥洗掉,珍珠還是珍珠。雖然不染汙,但“習氣”卻很壞。習氣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它是多生累劫積成的,是積垢。我們常說“積重難返”,就是指人的脾氣是一天天積累起來的,很厚也重,一下子推不倒它,所以要漸漸去除,也就是在事上要漸漸去修。當然,有頓修、頓悟、頓證,可是,那是大根器,大根器才能頓修頓悟頓證,那是過去世漸修漸悟漸證所積累的,沒有過去世的漸修漸悟漸證,就沒有後來的頓修頓悟頓證。所以都是漸修漸證,是曆劫多生的積累,修、修、修,積累到一定程度,“呵!一下子頓修頓悟頓證了。”
所以,積累起來的“頓”,就是現在的“漸”,都是這樣子的。不要怕,更無須疑慮,只要時時刻刻做工夫,不忘記“行亦禅,坐亦禅,語默動靜體安然”就行了。人壞就壞在惰性上,一下子推叁阻四的不去修了,例如修法時有人就以“今天有事忙啊”、“明天身體不好啊”,這就是惰性,惰性害人不淺,若能把惰性除掉,警惕的保護自已本的佛性。“再不保護它,等待何時啊!”。所謂“朝于斯、夕于斯”, 要好好地保護。
學法叁大難之一,肯定本性不疑難
學法有叁大難,第一是肯定本性不疑難。要真的體認到當下一念斷處,那了了覺知的本性,“這就是”要承擔,要肯定,要不疑,蠻難的!難就難在疑。疑在什麼地方呢?疑在不發神通。人們往往都有“先見”──先人之見,以爲發神通才叫見性,不發神通,就不是見性,見性就是要發大神通,沒有發神通,就沒有見性。這樣就自誤誤人,太可惜了。實際上曆代大祖師,都是先證悟,然後再通,即先悟後通。先通後悟有沒有?也有,但那是極少數,是宿世帶來的,叫“報通”。通是通,但不是開悟。
神通和開悟是兩碼事。我常以破山祖師爲例,四川成都“雙桂堂”的開山祖師名叫破山祖師,他在甯波天童寺時,跟密雲圓悟禅師修法,那是明代,正是鬧張獻忠的時候。他在甯波天童專修法沒開悟,雖未開悟,但能出“意生身”,自以爲了不起,“哦!我有神通了!”他年輕到外面去玩耍,看見一群鴨子,就抓只鴨子偷偷玩。
今天偷一只,明天偷一只,偷了四五只之後,鄉人發現鴨子少了,知道一定是被人偷去了。那好,我今天把鴨子放到河溏,躲在一邊,看看誰來偷,就把他抓住。果然,破山又來偷了。“抓賊啊!趕快抓賊啊!”破山拿起鴨子就跑,他“意生身”跑得多快呀!鄉人怎麼能追得上他。鄉人看見破山跑到廟裏去了,就在天童寺門口破口大罵,這才真叫“罵山門”!
“你們這些禿驢,說得好聽都是修道的,不吃葷;守戒的,哪裏知道,非但吃葷,還偷,還做賊!”鄉人就在山門這麼罵,把知客師罵出來了!“你這個鄉人怎麼在這裏罵人,我們寺裏的清規很嚴,沒有犯戒的人,你這樣汙辱我們,是要下地獄的呀!”“哦喲!還下地獄呢,是你們先下地獄去!你們的和尚偷了我的鴨子,我看著他逃進廟裏去的。”“哦,真有這種事情嗎?”“當然了,難道我還會冤枉你們嗎?”知客師聽鄉人這麼說, 就說:“真要是這樣,那我得查出來,是誰破壞了戒律。來吧,我帶你去查。”
天童寺的房間說有九百間之多,知客就帶鄉人一間一間地查,連廁所都查。沒有。“沒有吧!你這個鄉下人真是罪過喲。我們這裏都是修道人,不會有這種的事。”鄉人說:“你們這麼多房間,轉來轉去,都轉糊塗了,一定還有哪一間,我沒有走到……”“都走到了,那裏還有沒走到的呀?只剩下一間禅堂是反鎖的,人家正在打七, 不好去!打七的人也不好出來,都在用功……。”鄉人又吵著說:“好,你不讓我進去看!”“哎呀,不是不讓你看,打七用功,破壞人家的慧命,那你的罪更大了!”“你不讓我去,你理虧了吧。你心裏有鬼!”
吵著吵著,把圓悟方丈給吵出來了。“你們吵什麼?”知客師把事情,一五一十地禀報,方丈說:“好,你把鑰匙拿來,我颌你進去看。”禅堂裏光線很暗,打七的人沿著四壁坐著,禅堂當中空著可以“經行、跑香”。鄉人一個一個都看了,沒有,他呆住了。“我說沒有吧!”知客師小聲地說。方丈說:“你找不到,還是我幫你找吧!”方丈走到破山的面前:“你拿出來吧,你衲子裏的鴨子!”嘎,嘎,鴨子叫著從跛山的袖子裏跑出來。圓悟禅師指著破山說:“神通是有啊,佛法未夢見在,趕出山門!”破山原以爲自已已經成道了,原來佛法還未夢見在,就祈求方丈:“請和尚慈悲,爲弟開示。”圓悟說:“你破壞清規,廟不能住了,出去參,父母未生之前是什麼樣子?到外面去參,像你現在這個樣子,還出陽陽!不相幹,不相幹!”破山有神通嗎?有!開悟了嗎?哦,不相幹!
開悟是悟到本體本性。本體本性是沒有東西,但又能顯現一切東西。要知道,本體是本空的,是“體若虛空勿涯岸,不離當處常湛然。”跛山搞的是邪泫神通,是著相,所以,著相的人有神通也不算開悟。現在,人們都把“悟”和“通”擺在一塊,混爲一道。你說你開悟,見性了,你要發神通;你若沒發神通,就是沒開悟。其實這是兩碼事。“悟”是醒悟,不再著相,一切都找自已,根就是境,就是塵,都是我們的法身。所謂“神通”,就是一切時,一切處能起用。本性起用叫“神”,即神用無邊。“通”是通達無阻,沒有妨礙,你住境,就是有妨礙,有阻。所以吃飯睡覺、運水搬柴,都是神通,那樣不是神通啊? 人就是執著,大家都能的,不算是神通,我能人家不能的,才算神通。衆生就衆生,不從根本上著力,愚昧貪執,討便宜。 禅宗祖師罵這種追求神通的人是“偷(賊),一不死。”真是一針見血。你修道是爲了追求所謂的神通,這就障礙了自已,不承認當下一念斷處就是自性,不肯承當,不敢承當,所以第一難,就難在肯承當而不疑。
第二難,就難在保護它
第二難,就難在保護它,不忘記,時時刻刻,行、住、坐、臥都不要忘記保護自己。 保護的方法,八個字,即:內,不隨念轉;外,不爲境遷。我們的念頭,都是從內心裏,咕噜咕噜的翻出來,所以說“家賊難防”,是家賊不是外來的,是防不勝防的。有一首偈子說: “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中軍主帥能行令,不動幹戈自太平。”“六賊”就是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中軍主帥”指我們的“主人翁”,念頭一起,不隨它轉。外不爲境遷,如八風不動,無論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四順四違,如如不動。像蘇東坡,他自認爲已經八風不動了,于是寫了一首詩給佛印禅師,佛印在他的詩上批了兩個大字-“放屁!”蘇東坡不服,過江找佛印理論。佛印見蘇東坡怒氣沖沖來了,“呵!好一個八風不動!一屁卻把你打過江”。所以,保護,不忘記,蠻難的。
第叁難, 保護不死難
第叁難, 難在綿密保護之後,保護不死難。要保護,但不能死掉。人們往往保護保護,不要動、不要動,就死掉了。 學佛就是要活潑潑地,要活潑起妙用,不能死掉不動,若死掉不動,就成了死水不藏龍了。
透過這叁難,就成大道了。也就是說,一,認識本性不疑惑;二,綿密保護不忘記;叁, 在不忘記保護中,不死,要活潑潑地。叁難能透過,一定成就大道。人人都能成道,之所以不能成道是:第一,不認識本性,執著外相。 迷住不放,就完了。我們壞就壞在一天到晚,妄心顛倒,那怎麼成道呢?第二,不知道訣竅,修法怎麼修祛,不得訣竅。修道不難,要有訣竅。第叁,曉得訣竅不去做。王陽明先生說:“知而不行,是爲不知。”知道了不去行,不去做,等于不知道。苦行而不知,還可以致…
《學佛成道沒有難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