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開妄想,去除執著,恢複本性光明,而起大機大用。我們的佛性就像太陽一樣,光明無量,但爲妄想分別所遮,不能放大光明、起大神用。如烏雲消去,太陽就放大光明,離開了妄想執著,各種神通妙用不求而自得。《大日經》雲:“菩薩住此修學,不久勤苦,便得除一切蓋障叁昧。若得此者,則與諸佛菩薩同等住,當發五神通,獲無量語言音陀羅尼。”
“菩薩住此”住什麼地方啊?“安住離言思之智慧性境中”,在這種境界中,再勤苦修學,以除舊習,不久就會五通齊發、辯才無礙。五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和神足通。佛有六通,五通之外,還有漏盡通,就是一切妄想、執著、分別、煩惱等有漏之處,統統淨盡。那就是“離言思之智慧性境”啊!我們修行,是先得漏盡通,而自安住在離言思之智慧性境中,這也叫“法身體性智”,也叫“瑜伽”、也叫“見宗”。法身無相,無相而無不相,在佛不增,在衆生不減。法身體性智,就是超越一切相對、超越一切世間智慧的大智慧。“瑜伽”,意即相應。與什麼相應?與法身佛相應。也就是“見宗”啊!
明白清爽地曉得生滅、有無等等相對之見都是假的,離開這些邊見,超越語言意根分別的相對之境,就自自然然地安住在無語言可說、無思想可動、自然朗照、本自具足之大智慧自性當中,是指法身體性智。修法證道有五大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法界體性智在恒河大手印裏,稱之法身體性智。法身體性智是總的種智,轉第八識爲大圓鏡智。大圓鏡智是最後圓成,六祖講過:“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轉”。就是修道時,先從第六、第七識上下手來修,因第六識的勢力最強,一切時一切處都是它在分別蠢動。如六識妄想不動了,沒有什麼妄想消息傳給第七識,七識就轉了。七識是傳送識,它把六識傳來的消息收下來,然後送到第八識裏面去。六七識在修因中轉爲妙觀察智與平等性智,則第八識和前五識,就隨後因無妄種可藏和無第六識的幹擾而轉爲大圓鏡智和成所作智了。因此,從除習氣在事境上修來講,轉識還是從第六識開始轉,第八識還須在後頭轉,一下子轉第八識爲大圓鏡智是不可能的。我們時時刻刻在六識上做功夫,妄想就不動,不跟境轉了。念佛念法念僧,就是把聖種、淨種傳遞給第七識,第七識再傳給第八識,從而把染種轉爲淨種而生西了生死的。所以說在八識中,第七識恒審思量執著我相,我是他非,貢高我慢得不得了,總以我爲主,一切都歸我,貪得無厭,所以,第七識最壞。因此,修法打七,就是打倒第七識。其實一切衆生皆平等一如,哪裏有我?但是人們的我執熾盛,都把別人看得低一等,人家都不行,唯我頂好,所以在人際關系上就不平等了。因此,第七識一轉之後,即沒有人我是非得失,一切都一樣,一切法都平等無異了。
我們現在雖然學佛法了,但七識尚未轉換時,也免不了不平等。比如修淨土宗人說淨土宗最好最好,別的法都不行;學禅的人說禅最高,其他那些都不好;學密宗的人說密宗最圓滿,其余都不怎麼好。唉!自是非他,都是沒有真真正正證到平等性智,心不平等的緣故。其實所有的法門都一樣的,都是工具、手段,不是目的,我們的目的是成佛。你用這手段成功,我用那手段也能成功,你我都成功了,豈不一樣?是故雲:“方便多門,歸元無二。”所有的法都是一樣的,所以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之所以不平等,是第七識做怪。所以,我們的七識一轉,就平等了。一切是非人我都平等,一切對峙都平等。平等平等,一切一切都平等,就悟徹大道了。轉第六識爲妙觀察智,它就由妄想分別弄是非得失,而變爲圓妙地觀察一切事物與正確處理之智慧。譬如這事如何做才好,那人怎麼安排才合理,對一個壞人又應該怎樣轉化他,使他轉壞爲好、轉凡成聖等等。妙觀察智是清清爽爽不動不搖,現量而比量,比量而現量。現量是稱其量而顯形,不加分別;比量就要比較一下是好還是壞、是長還是短、是是還是非。證到此智,雖明辨是非得失,而無愛嗔取舍;雖平等處理一切事物,而不是不知是非、長短,所以是大智用。轉前五識爲成所作智,眼看色、耳聽聲、鼻聞香、舌嘗味、身曆境乃成所作智的作用。
我們之所以能思考、工作、創造發明(也就是說前面所講的四大智),都靠法界體性智的作用。法界體性智在大手印裏稱爲法身體性智,它是根本智。瑜伽見宗,見是知見,瑜伽,是相應,即心相應法。大手印就是叫你時時相應,即凡夫與佛相應,自心與虛空相應,所謂印空、印水、印泥也。時時刻刻相應即是瑜伽。瑜伽見宗,就是指時時與本來自性相應的知見。
“如不識此而修,則是未離心之作用及有爲之見,與自性大圓滿道懸隔,不得無修光明輪。”
假如不認識自己的妙心,沒有正確的知見,不知從佛性起修,而著相向外求取,那就沒有離開妄心的作用,那就是有爲的邪見,那與“自性大圓滿道”風馬牛不相及,得不到“無修光明輪”。自性大圓滿,就是佛性本自具足,本來圓滿,並非從取而有,從修而生。無修光明輪,就是佛性本來光明無量,照十方國,具足一切妙用,能起萬千變化。光明輪不是修出來的,而是自心本具的。所以說:“道,不屬修,而屬悟。”悟道,即醒悟、明白、契入真心,恢複本來。就是在修法時,于一念斷處,“囗力 ”地一聲,證悟本真。悟後要不要修?要修!因爲無始以來的我、法二執還在,還不能開發大神用,須將這二執消盡,才能徹證本源。那麼,怎麼修啊?這要看各人的習染輕重,而用不同的方法,但最好是無修之修,用觀照的方法。大手印的方法是,當妄念一起,就“呸”地一聲,將妄念喝斷,從而保護真心。但我們也可以用別的方法,比如念佛、持咒等。當妄念起時,就念阿彌陀佛,或持一句咒語,不跟妄念走,將妄念轉化,同樣可以保護真心。更或當妄念起時,凜然一覺,一切化空,妄念也就歇下來了。所以,要得到“無修光明輪”,須明證這妙明真心之後才行。假如不明白什麼是真心,那就得不到了。
“于見宗未得印證,則雖修亦無保任之境,故以印證見宗爲首要。”
見宗,就是正知正見,即在正知見的熏習下,認識了本性。假如你還不認識本性,則“雖修亦無保任之境”;即使你在勤勤懇懇地用功修行,也得不到“無修光明輪”;因爲你沒有“保任之境”,不知保什麼啊!就是說,你對于前面講的正知正見還拿不准,不認識本性,腳跟站不穩,還在疑惑,那你保什麼呀?譬如我們有個小孩子,要小心照顧他、保護他,不要餓著,不要凍著,不要讓他跌倒了,無微不至地關懷他,撫養他長大。如果你根本沒有小孩子,那你保護誰呀?
保任,是兩段功夫,先保後任。就像對小孩子,先要保護他,待小孩子長大了,就放任他,讓他自主自立,自己做事,自己工作,不必管他了。保任,看起來只兩個字,做起功夫來,要走好一段路呢!要做保任功夫,須先見本性;不見本性,保什麼呀?那什麼是本性呢?上面講了很多,即現在能見、能聞之性,認取它,不要懷疑,好好地保護它。怎麼保護?“不是不見,不是不聞”,而是“了了覺之,不著見聞”,在日常生活中,不是不看東西,不是不聽聲音,而是不分別好壞、美醜,不起愛憎、取舍之心。盡管看、盡管聽,心裏什麼也沒有——“蕩然無住”,這就是“保”了,保成熟之後,就不要保了,放下它,一切處都可以去,什麼事都不妨做,而絲毫無住,這就到了事事無礙、任運逍遙的境界。關于“事事無礙”真淨克文禅師有一偈頌曰:“事事無礙,如意自在,手把豬頭,口誦淨戒,趁出淫坊,未還酒債,十字街頭,解開布袋。”手裏拎豬頭,一邊啃著豬頭肉,一邊念誦戒條: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我在吃素,我剛從淫坊出來啊,哈哈哈哈!趁出,就是被趕出來。淫坊,就是妓女院。在妓院裏鈔票花光了,被老鸨趕出來。喝酒欠債,酒館來討酒錢,窮得無力償還。就這麼邋遢,就這麼潦倒了,從而逍遙自在、無憂無慮。可能有人會問:手把豬頭,口誦淨戒……不吃素,不是破戒了嗎?非也!他未曾吃葷,他是吃素的。爲什麼?他心空了,沒有著相,未曾覺得肉好吃而多吃,菜不好吃而少吃。沒有愛憎、取舍之心,就是吃素。相反有的人雖然吃素,但執著在味道上:這個菜味道好,鮮美;那個菜味道不好,難吃!非常挑剔,就等于不吃素。如果我們的心真的空淨了,吃了還等于沒吃,盡管手把豬頭也不要緊。
話又說回來,若沒證到這個地步,你就這麼放任啊,那你“入地獄如箭射在!”你的心沒有真正空淨,“業”就粘住你、纏住你,不放你過去。舉一則這樣的公案:從前有個禅師愛吃牛肉,他說:“吃就是不吃!”他的心空淨了嗎?沒有啊!只是嘴上說說,心裏空不了,業障就粘住他,要他還債。這禅師一口氣不來,就入了牛胎,作牛還債。有一天,農夫把牛牽出來,遇見寶志公禅師。志公一看:喲!這不是某某禅師嗎?你不是說“吃就是不吃”嗎?你不應該做牛啊,你怎麼作牛還債啊?這牛淚流滿面,砰!砰!砰!自己撞死了。所以,不到真正空淨的地步,胡說大話,要下地獄的。我們是決心證大道的,證到什麼地步,就說什麼地步的話,不得胡來!要想證到“事事無礙”的地步,首先要做到見地純正,明見真心,再進一步除妄習而入于無爲。著相而修、有爲而修,俱不能證到“事事無礙”。現在有的人心不空淨,妄求神通,壞了!非但不能成佛,卻是成魔有份!你想要神通,魔就到你心裏現神通,變個佛相給你看看,你以爲是真佛,高興地守住它,魔就住到你心裏去了。魔王還要擴大他的影響,讓你去說法,接引一班魔子魔孫。這都是著相之故,所以我們不能著相,不能有爲而修。
“故以印證見宗爲首要。”這是最重的一句話。見宗就是明見本性。恒河大手印把見宗置于首要地位,曹洞宗的“五位君臣”也突出了這一點。臨濟宗有“叁玄叁要”,其中“句中玄”裏的初要,就是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同樣突出了這一點。
“後可印證自住之智慧,是即住自本性,非由他求,亦非昔無今有。”(此爲初要)
先要證見本性,然後才能夠顯發“自住之智慧”。明悟後,保任本性不失,勤苦用功,掃蕩妄習。如果在任何順境、逆境中,都能心如止水,毫無走作,那麼,各種神通妙用便不求自得。“住自本性”,就是自心本具,自然由本心發出。“非由他求”,不是修什麼法求得的,也不是佛菩薩賜給我們的,更不是什麼鬼神附體而顯現的。“亦非昔無今有”,也不是以前沒有,現在才有,而是本來就有的。有人問:“你說本來就有,那我現在怎麼沒有呢?”你現在妄想、妄習還沒除光啊!首先你要認識佛性,明悟這能見、能聞的性能就是本性。然後時時保護它,不要著相,不要跟境界跑。保護圓熟了,心真的空淨了,神通就會自然顯現。
如果不是“住自本心”,不是自己開發出來的,那都是不相幹的,一口氣不來,就什麼功能都沒有了,自己到哪裏去也不知道。做了壞事,還要下地獄,很危險啊!我們上海就有好幾個所謂“有神通”的,將到臨終,附在他們身上的精靈離開他走了,這時他們不但沒有神通,肉體還非常痛苦,精神上更是內疚,深受良心的譴責,只是“痛啊!苦啊!”地叫著,墮入下叁道去了。我們修正法的人要引以爲戒啊!
《恒河大手印 (第七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