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白話藥師經(趙嗣崇 編)▪P12

  ..續本文上一頁異語就是統一沒有矛盾之語。所以,對佛所宣說的藥師佛的大願功德,阿難是深信不疑的。

  

  在法會上,借釋迦佛的發問,阿難明白地表達自己對佛所說的誠信,他說:「大德世尊!我于如來所說契經不生疑惑,所以者何?一切如來身語意業無不清淨。」「一切如來」指十方叁世、所有的佛。佛獲得無上正等正覺,與真理同在,能如萬法之真實本性,來成正覺。一切如來身語意叁業于萬事萬物,如實而來,如實而去,不帶主觀執情,泯除了主體和客體的對立,無煩惱染汙,故無不清淨。所以阿難說,他對釋迦如來所說的,契理契機之藥師經,誠信不疑。

  

  爲了幫助在座聽法的學衆,以及將來有緣聽聞藥師經的人樹立信念,阿難進一步用日月的永存和須彌山的安穩比喻佛所說的法永恒不變。他說:「世尊!此日月輪可令墮落,妙高山王可使傾動,諸佛所言無有異也。」此日月輪即太陽、月亮,妙高山即須彌山。須彌山是世間最高的山,爲衆山之王,所以叫須彌山王或妙高山王。須彌山也是世界的中心和支柱,如果須彌山傾倒或動搖,整個世界就毀壞了。因此,無論世界上經曆什麼劫難,須彌山都不會傾動的。所以阿難說,日月可以墮毀,須彌山可以動搖傾倒,但佛所說的法卻是永恒不變,不容置疑的。

  

  雖然佛所說的法是宇宙世間永恒不變的真理,但世間許多衆生,由于缺乏信根,對如來所說的實理實法卻難立正信,對佛的甚深智慧和慈悲救衆的偉大行爲生起懷疑。他們聽佛說只要念頌藥師佛名號,藥師佛就會救助他們離一切苦,得一切樂,心中就這樣想:怎麼僅僅念藥師佛這一個佛的名號,就能獲得那麼多功德,就能得到殊勝的利益呢

  于是不信,心中懷疑,對佛說的話疑惑不信。所以,阿難在法會上特地把這種情況提出來。他說:「世尊!有諸衆生,信根不具,聞說諸佛甚深行處,作是思惟:雲何但念藥師琉璃光如來一佛名號,便獲爾所功德勝利?」「勝利」就是殊勝的利益。

  

  對佛所說的法,懷疑、不相信,固然不對,如果由于不信,就毀謗佛法,其罪業就大了,這樣的人不但得不到快樂和利益,還會墮惡趣中,流轉沈淪。所以阿難告誡大家說:「由此不信,還生誹謗。彼于長夜失大利樂,墮諸惡趣,流轉無窮!」「長夜」比喻無明籠罩心識,心中沒有智慧光明,一片黑暗,如漫漫長夜難見曙光。聖蔓經說:「生死難曉,故稱長夜」。

  

  阿難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佛所說的法都是他親證了的真實不虛的真理,佛以至高無上的智慧爲人們指引的都是通向光明和成功的正道,不相信佛所的法就是不相信真理。不信真理必然相信謬誤,不走正道必然走邪路,邪路就會把人引向罪惡和黑暗。悖逆真理,會使人在邪道上越走越遠,陷入黑暗深淵,難以自拔。所以阿難告訴大家,不信佛法,毀謗佛法就會失大利樂,墮入惡趣,流轉沈淪永無出期。

  

  聽了阿難這些講話,釋迦非常贊賞,在肯定阿難的發言的同時,又正告佛弟子說:「是諸有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墮惡趣者無有是處。」意思是說,凡是聽見藥師佛名號後能誠心誠意受持,沒有一點疑惑,卻墮入惡趣中,這種情況是絕對不可能存在的。「無有是處」就是找不到這樣的情況,不可能有這種情況。誠信藥師佛,卻墮惡趣,這不可能;不信藥師佛、誹謗藥師佛,墮惡趣就是必然的了。釋尊這段話正是從反面對阿難的話的肯定。

  

  2、正信的可貴

  

  世間芸芸衆生業障深重,信心堅定的人實在太少了,所以如阿難這樣有誠信的人,釋迦佛深爲贊歎。佛說:「阿難!此是諸佛甚深所行,難可信解;汝今能受,當知皆是如來威力。」意思是說,對佛的甚深智慧、慈悲行爲,能相信並領悟是很難很難的,你能接受,應明白這完全是真理的威力啊!

  

  佛法是佛所證悟的真理,對佛法如實領悟,唯有佛才辦得到。經教中說:「惟佛與佛方能究竟」,只有達到佛的高度,才能完全、徹底、真實地領悟佛的一切。所以,釋迦佛說:「一切聲聞、獨覺,及未登地諸菩薩等,皆悉不能如實信解,唯除一生所系菩薩。」一生所系菩薩即一生補處菩薩,是下一生即可成佛的、候補佛位的大菩薩。

  

  藥師佛的大願功德、深妙智慧、慈悲心懷,就是十方叁世諸佛的甚深悲智之所行,除一生補處菩薩外,所有衆生都不能如實信解,甚至連聲聞、獨覺這些聖衆和沒有登地的菩薩都不能如期所實地信奉領悟,可見真實信解藥師佛是極不容易的事。

  

  爲什麼說如實信解藥師佛不容易呢?首先,在芸芸衆生中要獲人身就很難;得人身後能信敬叁寶聽聞佛法也很難;在得人身、聽聞佛法信敬叁寶的基礎上,才有可能聽聞藥師如來名號,所以,這就更難了。以此,世尊在法會上發出感歎說:「阿難!人身難得;于叁寶中,信敬尊重,亦難可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複難于是。」

  

  3、人身難得

  

  六道衆生中,只有人能成佛,「佛出世間」是世尊的一貫教誡。但是,要獲人身卻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經教中說,生死流轉的六道衆生,多如大地土,其中生善趣的少如爪上灰。善趣中的天人,享樂太過,報盡墮惡趣的多,轉人身的少,所以六道衆生中,人只占極少的一部分。雜阿含用盲龜遇浮孔比喻人身的難得。經中說,茫茫大海中有一只盲龜,海上漂浮著一塊木板,木板中央有一個孔。這只盲龜在海上浮沈,剛好碰到這塊木板,而且剛好將頭從孔中伸出。這樣的情況有多難遇到,在六道生死大海中沈淪的衆生,轉人身就有多難。涅槃經也說:「生世爲人難,值佛世亦難,猶如大海中,盲龜遇浮孔。」獲人身既如此之難,所以世尊在許多地方都發出過「人身難得」的感歎。

  

  獲人身難,獲人身後又值佛世,又能聽聞正法就更難。佛經說聽聞佛法又八難。

  

  首先必須離惡趣,不生于地獄、傍生、惡鬼道,這就是叁難。雖然大力鬼王、龍王等也可以去聽法,但機緣極少,而且不能出家受戒。他們在深重的苦難中掙紮,幾乎不可能獲修行的成就。

  

  第四是生于北俱盧洲之難,此州的人,物質生活條件太好,不思出離,難以對佛法建立正信。

  

  第五是生長壽天之難。天人壽命極長,所以叫長壽天。天人聞法機緣少,而且享樂太過,難聞正法。

  

  第六是六根不具足之難。如果所獲人身不健全,如盲聾啞狂、白癡等,有生理缺陷,六根不具備,聽聞佛法就很難。

  

  第七是世智辨聰之難。見濁增勝的人,難離邪見,自以爲聰明,知見發達,難以接受佛教正法,與佛法就無緣。

  

  第八是佛前佛後難。聽聞正法,必須有佛或佛法住世,如生于佛出世前,或佛法衰亡以後,就沒有機緣聽聞佛法。即使有佛住世,生于佛法未傳播到的邊遠地區,也難聞正法。

  

  所以佛經中常說生中國難。中國又叫中土,指有佛或僧衆弘揚佛法的經濟文化的中心地區。聽聞佛法的這八難,又叫八無暇,即八種無修習佛法機會的狀況。

  

  涅槃經把修習佛法的困難歸納爲六難,即遇佛世難、聞正法難、生善心難、生中國難、得人身難、具諸根難。

  

  人身難得、正法難聞、中國難生,進一步說,于叁寶中,信敬尊重就更加難能可貴了。所以,叁寶弟子和有機緣接觸佛法的善良人們,一定要珍惜自己的法緣。

  

  在這裏,釋迦佛告訴大家,聽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比得人身,比信敬叁寶,更加困難。之所以困難,是由于衆生業障太深重了,煩惱惑亂太多了,與諸佛甚深所行,相去太遠了。

  

  藥師如來的智慧比日月更輝煌,所建立的功勳比大海更深廣,所以釋迦佛又一次贊歎說:「阿難!彼藥師琉璃光如來,無量菩薩行,無量善巧方便,無量廣大願;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而廣說者,劫可速盡,彼佛行願,善巧方便無有盡也!」

  

  經文連用叁個「無量」對藥師佛四攝六度自覺覺他、自利利人的菩薩行,不可思議、變幻無窮的智慧方便、無所不包的偉大願力進行贊歎。並再次告訴大家,藥師佛偉大功勳德業,是無法用語言詳盡如實地描繪。因爲藥師佛的功德無窮無盡,無論用多長的時間也說不完。

  

  綜上所述,這段經文中,釋迦佛告訴阿難說:「阿難,有如以上我所稱贊頌揚這位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所具備的種種功德,是十方諸佛極廣極深的境界,一般衆生是最難了解的,你聽了以後相不相信呢?」

  

  阿難對釋迦佛說:「大德世尊!我對如來所說契理契機的佛經,決不産生任何疑惑。爲什麼呢?因爲如來身語意叁業都是智慧的顯現,是清淨汙染的,一切行爲、一切語言、一切心念都如實地與真理同一。」

  

  他接著說:「即使天空的太陽、月亮可以墜毀,衆山之王的須彌山可以傾倒動搖,而諸佛所說的話卻真實不虛、不可變更。」

  

  阿難接著說:「世尊!有的衆生,由于信根不具足,聽了諸佛極深極廣的智慧業行境界就這樣想:憑什麼理由只念藥師佛這一個佛的名號,就能獲得那麼多功德和殊勝的利益呢?因此對佛所說的話疑惑不信,而且,不但不信還生出許多毀謗之詞。這樣的人會在如漫漫長夜一般的生死輪回之中沈淪,得不到佛智慧之光的照耀,福德智慧無由滋長。他們就會失去最大的利益和安樂,永遠在叁惡趣中,流轉沈淪。」

  

  聽了阿難的話,佛說:「這些衆生若是聽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後,誠心相信,一心受持憶念,不生絲毫的懷疑迷惑,而墮在惡趣中,這樣的事是絕對不可能有的。」

  

  釋尊又對阿難說:「我上面所說的藥師如來極深極高的境界,一般衆生是很難相信了解的,而你現在卻能深信受持,這正是如來偉大智慧所體現的真理的威力啊!對佛所達到的極深極高境界,即使是已經證得小乘極果的聲聞、獨覺,以及還沒登地以前的菩薩,都不可能完全徹底的確信和體悟,只有已達…

《白話藥師經(趙嗣崇 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