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就像我們本來是一個蠟燭,在這個時間上,點亮自己這個蠟燭。那有人說,我念,我怎麼沒有這種感覺呢?你沒有正念,正者,無所得心,無所不得心,心無所住,清淨光明,這樣的念法十分地簡單,利益十分地不可思議。所以呢,是佛的禅力加被。
我們念佛就像孩子呼喚父母一樣,有所需父母決定滿足。我們這些法身幼兒,我們剛學佛、稱念佛菩薩的名號真言,就像念父母的名字是一樣的,他們決定會滿足我們的所需,決定會滿足我們的所需!
本來這一次來,我們要講的是《依經明五種增上緣義》,就是善導大師依經典所會集的一個著作,主要講這叁力的加持,下面一個個居士,善知識啊,說不行,讓我提醒一下,我們念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這個地方因爲它是同等的。這個內容呢,叁力加持,決定是成立的,決定是成立的。
第四大願是導入大乘願:
第四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
“悉令安住”,這“令”者,有強行之意、有攝護之意、有歸類引導之意、有攝化這樣的大威德給予。
“令”,不可改變的,絕對要服從。諸佛大願的成就,有這樣的威神,稱念他的名號,知道他這種功德,若自覺、不自覺中,他都會使你改變自己的這種邪道作業,歸入菩提正道,所以稱爲令,令者直奪我們的這種邪惡的行持。
若行聲聞獨覺乘者
就是行于所謂自利這種行持方法。我們知道聲聞乘是聞佛說法,依四谛法,菩提涅槃,證四果。證得四果,不管是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證得四果是自利。他以寂滅爲樂,證得有余無余涅槃,往往斷滅大慈悲,不能饒益有情。獨覺亦複如是,獨覺是生于無佛住世時,觀察十二因緣回圈之相,破除生死疑惑,成就涅槃利益,也是證得有余無余涅槃,不能饒益有情,這或叫聲聞乘,或者叫小乘。
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若是行聲聞乘法者,念藥師琉璃光如來的真言及名號、讀誦尊經,此類衆生得以回小向大,這是特別不可思議、特別不可思議的攝護與疏導。我們自己的心理往往喜歡自私自利,即便向往大乘的人,不知何以爲大乘,你能持念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及其真言、讀誦尊經、行持供養、贊歎禮拜,決定能回向于大乘,走出自利的小範圍。這樣多好啊!
第五大願是得戒清淨願:
第五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無量無邊有情,于我法中
我法就是佛法,這個我是代表十方諸佛宣化果德與利益。
修行梵行
梵,是井然、清淨、神聖之意。在佛法中修行梵行者,就是有清淨圓明,真實地歸向。
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叁聚戒。沒有毀犯,聞我名已,還得清淨,不墮惡趣。
這對我們學佛的七衆弟子來說,那真是一個莫大的給予、莫大的安慰、莫大的提攜!在我們這個時代,真正不缺戒、不穿戒、不漏戒、不壞戒者,極少極少,因爲那都是賢聖之作爲,到末法時代,僧是凡夫僧。我們都知道,佛住世的時間衆生種種善根成熟,聞佛說法即證聖果,一聞即證,就是聞即證果。當時釋迦佛所度的比丘,最初十二年,大部分都是善來比丘,就是釋迦佛一稱善來,對方須發自落、袈裟披身,證得阿羅漢果,不假其他因緣。難行者多于七日之中即證得阿羅漢果。在家二衆聽聞聖法,即證須陀洹、斯陀含、阿羅漢,這樣的人比比皆是。
因爲釋迦佛出世,也就是衆生善根成熟。外道修證熾盛,強緣所現,促使釋迦佛出世,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實施應化教育,那時間都是賢聖僧啊!(編注:[出大智度論]一不缺戒謂修行之人。毀犯淨戒。如器已缺。無所堪用。若能恒自守護。如愛明珠。則能攝一戒。是名不缺戒。二不破戒謂修行之人。毀犯戒法。如器破裂。不堪爲用。若能持護不犯。無有破損。是名不破戒。叁不穿戒謂修行之人。毀犯戒法。如器穿漏。不堪受物。若能持護無毀。是名不穿戒。四不雜戒謂修行之人。或毀定共戒。念破戒事。名之曰雜。若能護持不毀。欲念不起。是名不雜戒。五隨道戒謂聲聞初果。須陀洹人。隨順谛理。能破見惑。無所分別。是名隨道戒。六無著戒謂二乘之人見真谛理。能成聖道。于諸思惑。無所染著。是名無著戒。七自在戒謂菩薩化他妙用。于諸世間。而得自在無礙。是名自在戒。八智所贊戒謂菩薩于諸世界化導衆生。爲智者之所贊歎。是名智所贊戒。九隨定戒謂菩薩隨首楞嚴定。現諸威儀。導利衆生。雖威儀變現。而任運常靜。是名隨定戒。十具足戒謂菩薩持中道第一義谛戒。用中道慧。遍入諸法。無戒不備。是名具足戒。)
佛滅後一千年之內也是正法時代,多有賢聖住世,僧、僧相,傳僧法不斷,那個時代的僧人還是賢聖僧、阿羅漢僧。我們都知道有五百結集,七百結集,第一次結聚是五百結集,迦葉尊者在佛滅後,看諸大阿羅漢紛紛去取滅、隨佛入滅,就是涅槃,他就到須彌山上擊大錐召喚,請大阿羅漢莫要取滅,勿使法滅。當時有五百阿羅漢——四百九十九個阿羅漢,與阿難,結集到一處。因爲阿難那時候還沒有證得阿羅漢果,所以迦葉尊者把他摒出去,說沒證聖果不能結集。他說我是佛多聞第一弟子,若是結集沒有我參加,那怎麼能行呢,就心生慚愧,行七日呀,經行啊,就證得阿羅漢果,然後去王舍城靈鹫山七葉窟內參加五百集結,集結九部經律論叁藏,現在巴厘語系這些人實施的教化,基本上是這個教化。
後面有一個七百集結,也是釋迦佛滅後,大家爭議比較多,所以有七百阿羅漢,大家發生因緣到一起結聚,通過“十事非法”,依法調整一些過失。
到像法時代,賢聖之類迅速減滅,多是凡夫僧,證得聖果的人越來越少。到像法時代,多行相似之教,多說相似之法,多流于名下。
到我們末法時代,就是凡夫僧啦,證得聖果也是極稀有、極難得的出世之人。像近代南傳佛教的阿迦曼尊者證得阿羅漢果,真是震動我們這個叁千大千世界。以此因緣,當時多少人爲之一震。那是五十年代的阿羅漢,因爲南傳佛教還嚴格地行持釋迦佛在世的教化:托缽、安居、頭陀行等,種種因緣把原始佛教因緣保持得特別好,所以證得阿羅漢果還有這樣的外緣,內因成熟還可以引發出來。
但是在我們漢地,這樣的外緣基本上已經沒有了。所以缺戒者、不行梵行者多,七衆弟子多是如是啊!所以許多不學習佛法的人看到我們學佛的人包括出家人,多生一些其他的疑惑,或者是不應有的抵毀,何以故?因爲文革時代的這個因緣,再加上我們近代的僧人、學佛人多缺戒,不能嚴格地行持,招引起譏嫌與誹謗。所以我們學佛的七衆弟子,急需的、比較迫切地面對的問題就是持戒的問題、隨順聖教的問題。
現在我們學戒的因緣、行持的因緣往往不具足,怎麼辦呢?藥師琉璃光如來這個大願就可以給我們帶來這種彌補,彌補的攝護使我們這種不清淨的行持還得清淨、不墮惡趣。末法時代要是沒有這個大願攝護,我們學佛的七衆弟子呀,經行難行,持戒難行。
許多傳戒的因緣我們不能誹謗,但是只能說這個事情,傳戒的人自己都不知道戒律,把出家人的七衣五衣給在家人搭,沙彌尚不能搭五衣、七衣,祖衣給居士們搭,真是挺可怕的事情啊!那名稱很大,我們也不說誰,也沒法說這個事情。就是末法時代,壞法因緣熾盛,行持佛法的因緣特別衰落。大家的向往不是梵行、不是戒律、不是佛法,多是叁惡道的作業,真是驚心動魄。
那麼我們聞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讀誦藥師琉璃光如來的這種經教、行持真言,可以使我們得到這種彌補,遠離墮叁惡趣的這種傷害。尤其我們現在的七衆弟子,許許多多對叁皈依都不知道,許許多多的學佛的人還供鬼、供仙、供天、供神,那就沒有皈依啊!
皈依佛,不皈依天魔外道。皈依佛者,甯舍身命也不能皈依天魔外道啊!所以說,現在很難見到真正叁皈依的叁寶具戒弟子。那怎麼辦呢?藥師琉璃光如來就以大悲心發這樣的大願回施,讓我們行持這樣的果德給予,使我們同得饒益,同走出墮落叁途的傷害。我們都知道皈依佛,不墮入地獄;皈依法,不墮入餓鬼;皈依僧,不墮入傍生。若不皈依佛、法、僧,必墮叁途,沒有什麼好說的。
現在南方,許多叢林都把《藥師經》作爲日課,出家衆尤爲普遍,爲了彌補自己的戒律上的過失。以這種因緣,在藏地的行持者更要學《藥師七佛本願功德經》這個經典。《藥師七佛本願功德經》的內容多一些真言,是上下二卷,實際內容與玄奘法師譯這個版本大體相同。我們漢地有流通,那個讀本比較長一些。在漢傳佛教、一些黃教的修持者,像能海法師所傳播的道場,都是要持讀《藥師經》的,早晚兩卷決定是要讀,以爲日課。
那麼在一些顯教寺院,大家也在不斷地提倡,尤其是一些律師,像弘一法師之所以在他那個時代積極地提倡,讓我們稱念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持念真言、讀誦尊經、供養藥師琉璃光如來,就是因爲大家缺戒,不行梵行的這種疏漏。
依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大願攝護,使我們走出墮入叁途的這種險境,所以大家要是能認真地來學習,讀誦藥師琉璃光如來這種名號、知道這樣的功德,那真是不可思議!我們末法時代的人,學佛的人起碼不能墮入叁途吧!由于這種果德的回施,不光可以免除叁途的苦難,還可以使我們往生諸佛淨土,這是特別不可思議的利益。
這前五願皆是以滅、道二谛法建立的利益,成就無量的道業。佛依他的願望,果德願望的回施,稱念名號真言、讀誦尊經、行持供養,都可以得到歸佛正道這種攝化。
第六大願是得身健美願:
第六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
也就是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成就之時,藥師真言放光攝護衆生之時。
若諸有情其身下劣,諸根不具
末世之人六根具備的極少,往往我們不知道這樣的因緣。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具備的人是極少的。很多人都認爲自己很健康,各方面都挺好,實際真正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識的功用具足的人是極少…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記(慈法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