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慈法法师)▪P13

  ..续本文上一页,就像我们本来是一个蜡烛,在这个时间上,点亮自己这个蜡烛。那有人说,我念,我怎么没有这种感觉呢?你没有正念,正者,无所得心,无所不得心,心无所住,清净光明,这样的念法十分地简单,利益十分地不可思议。所以呢,是佛的禅力加被。

  我们念佛就像孩子呼唤父母一样,有所需父母决定满足。我们这些法身幼儿,我们刚学佛、称念佛菩萨的名号真言,就像念父母的名字是一样的,他们决定会满足我们的所需,决定会满足我们的所需!

  本来这一次来,我们要讲的是《依经明五种增上缘义》,就是善导大师依经典所会集的一个著作,主要讲这三力的加持,下面一个个居士,善知识啊,说不行,让我提醒一下,我们念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这个地方因为它是同等的。这个内容呢,三力加持,决定是成立的,决定是成立的。

  第四大愿是导入大乘愿: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

  “悉令安住”,这“令”者,有强行之意、有摄护之意、有归类引导之意、有摄化这样的大威德给予。

  “令”,不可改变的,绝对要服从。诸佛大愿的成就,有这样的威神,称念他的名号,知道他这种功德,若自觉、不自觉中,他都会使你改变自己的这种邪道作业,归入菩提正道,所以称为令,令者直夺我们的这种邪恶的行持。

  若行声闻独觉乘者

  就是行于所谓自利这种行持方法。我们知道声闻乘是闻佛说法,依四谛法,菩提涅槃,证四果。证得四果,不管是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证得四果是自利。他以寂灭为乐,证得有余无余涅槃,往往断灭大慈悲,不能饶益有情。独觉亦复如是,独觉是生于无佛住世时,观察十二因缘回圈之相,破除生死疑惑,成就涅槃利益,也是证得有余无余涅槃,不能饶益有情,这或叫声闻乘,或者叫小乘。

  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若是行声闻乘法者,念药师琉璃光如来的真言及名号、读诵尊经,此类众生得以回小向大,这是特别不可思议、特别不可思议的摄护与疏导。我们自己的心理往往喜欢自私自利,即便向往大乘的人,不知何以为大乘,你能持念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及其真言、读诵尊经、行持供养、赞叹礼拜,决定能回向于大乘,走出自利的小范围。这样多好啊!

  第五大愿是得戒清净愿: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

  我法就是佛法,这个我是代表十方诸佛宣化果德与利益。

  修行梵行

  梵,是井然、清净、神圣之意。在佛法中修行梵行者,就是有清净圆明,真实地归向。

  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没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

  这对我们学佛的七众弟子来说,那真是一个莫大的给予、莫大的安慰、莫大的提携!在我们这个时代,真正不缺戒、不穿戒、不漏戒、不坏戒者,极少极少,因为那都是贤圣之作为,到末法时代,僧是凡夫僧。我们都知道,佛住世的时间众生种种善根成熟,闻佛说法即证圣果,一闻即证,就是闻即证果。当时释迦佛所度的比丘,最初十二年,大部分都是善来比丘,就是释迦佛一称善来,对方须发自落、袈裟披身,证得阿罗汉果,不假其他因缘。难行者多于七日之中即证得阿罗汉果。在家二众听闻圣法,即证须陀洹、斯陀含、阿罗汉,这样的人比比皆是。

  因为释迦佛出世,也就是众生善根成熟。外道修证炽盛,强缘所现,促使释迦佛出世,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实施应化教育,那时间都是贤圣僧啊!(编注:[出大智度论]一不缺戒谓修行之人。毁犯净戒。如器已缺。无所堪用。若能恒自守护。如爱明珠。则能摄一戒。是名不缺戒。二不破戒谓修行之人。毁犯戒法。如器破裂。不堪为用。若能持护不犯。无有破损。是名不破戒。三不穿戒谓修行之人。毁犯戒法。如器穿漏。不堪受物。若能持护无毁。是名不穿戒。四不杂戒谓修行之人。或毁定共戒。念破戒事。名之曰杂。若能护持不毁。欲念不起。是名不杂戒。五随道戒谓声闻初果。须陀洹人。随顺谛理。能破见惑。无所分别。是名随道戒。六无着戒谓二乘之人见真谛理。能成圣道。于诸思惑。无所染着。是名无着戒。七自在戒谓菩萨化他妙用。于诸世间。而得自在无碍。是名自在戒。八智所赞戒谓菩萨于诸世界化导众生。为智者之所赞叹。是名智所赞戒。九随定戒谓菩萨随首楞严定。现诸威仪。导利众生。虽威仪变现。而任运常静。是名随定戒。十具足戒谓菩萨持中道第一义谛戒。用中道慧。遍入诸法。无戒不备。是名具足戒。)

  佛灭后一千年之内也是正法时代,多有贤圣住世,僧、僧相,传僧法不断,那个时代的僧人还是贤圣僧、阿罗汉僧。我们都知道有五百结集,七百结集,第一次结聚是五百结集,迦叶尊者在佛灭后,看诸大阿罗汉纷纷去取灭、随佛入灭,就是涅槃,他就到须弥山上击大锥召唤,请大阿罗汉莫要取灭,勿使法灭。当时有五百阿罗汉——四百九十九个阿罗汉,与阿难,结集到一处。因为阿难那时候还没有证得阿罗汉果,所以迦叶尊者把他摒出去,说没证圣果不能结集。他说我是佛多闻第一弟子,若是结集没有我参加,那怎么能行呢,就心生惭愧,行七日呀,经行啊,就证得阿罗汉果,然后去王舍城灵鹫山七叶窟内参加五百集结,集结九部经律论三藏,现在巴厘语系这些人实施的教化,基本上是这个教化。

  后面有一个七百集结,也是释迦佛灭后,大家争议比较多,所以有七百阿罗汉,大家发生因缘到一起结聚,通过“十事非法”,依法调整一些过失。

  到像法时代,贤圣之类迅速减灭,多是凡夫僧,证得圣果的人越来越少。到像法时代,多行相似之教,多说相似之法,多流于名下。

  到我们末法时代,就是凡夫僧啦,证得圣果也是极稀有、极难得的出世之人。像近代南传佛教的阿迦曼尊者证得阿罗汉果,真是震动我们这个三千大千世界。以此因缘,当时多少人为之一震。那是五十年代的阿罗汉,因为南传佛教还严格地行持释迦佛在世的教化:托钵、安居、头陀行等,种种因缘把原始佛教因缘保持得特别好,所以证得阿罗汉果还有这样的外缘,内因成熟还可以引发出来。

  但是在我们汉地,这样的外缘基本上已经没有了。所以缺戒者、不行梵行者多,七众弟子多是如是啊!所以许多不学习佛法的人看到我们学佛的人包括出家人,多生一些其他的疑惑,或者是不应有的抵毁,何以故?因为文革时代的这个因缘,再加上我们近代的僧人、学佛人多缺戒,不能严格地行持,招引起讥嫌与诽谤。所以我们学佛的七众弟子,急需的、比较迫切地面对的问题就是持戒的问题、随顺圣教的问题。

  现在我们学戒的因缘、行持的因缘往往不具足,怎么办呢?药师琉璃光如来这个大愿就可以给我们带来这种弥补,弥补的摄护使我们这种不清净的行持还得清净、不堕恶趣。末法时代要是没有这个大愿摄护,我们学佛的七众弟子呀,经行难行,持戒难行。

  许多传戒的因缘我们不能诽谤,但是只能说这个事情,传戒的人自己都不知道戒律,把出家人的七衣五衣给在家人搭,沙弥尚不能搭五衣、七衣,祖衣给居士们搭,真是挺可怕的事情啊!那名称很大,我们也不说谁,也没法说这个事情。就是末法时代,坏法因缘炽盛,行持佛法的因缘特别衰落。大家的向往不是梵行、不是戒律、不是佛法,多是三恶道的作业,真是惊心动魄。

  那么我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读诵药师琉璃光如来的这种经教、行持真言,可以使我们得到这种弥补,远离堕三恶趣的这种伤害。尤其我们现在的七众弟子,许许多多对三皈依都不知道,许许多多的学佛的人还供鬼、供仙、供天、供神,那就没有皈依啊!

  皈依佛,不皈依天魔外道。皈依佛者,宁舍身命也不能皈依天魔外道啊!所以说,现在很难见到真正三皈依的三宝具戒弟子。那怎么办呢?药师琉璃光如来就以大悲心发这样的大愿回施,让我们行持这样的果德给予,使我们同得饶益,同走出堕落三途的伤害。我们都知道皈依佛,不堕入地狱;皈依法,不堕入饿鬼;皈依僧,不堕入傍生。若不皈依佛、法、僧,必堕三途,没有什么好说的。

  现在南方,许多丛林都把《药师经》作为日课,出家众尤为普遍,为了弥补自己的戒律上的过失。以这种因缘,在藏地的行持者更要学《药师七佛本愿功德经》这个经典。《药师七佛本愿功德经》的内容多一些真言,是上下二卷,实际内容与玄奘法师译这个版本大体相同。我们汉地有流通,那个读本比较长一些。在汉传佛教、一些黄教的修持者,像能海法师所传播的道场,都是要持读《药师经》的,早晚两卷决定是要读,以为日课。

  那么在一些显教寺院,大家也在不断地提倡,尤其是一些律师,像弘一法师之所以在他那个时代积极地提倡,让我们称念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持念真言、读诵尊经、供养药师琉璃光如来,就是因为大家缺戒,不行梵行的这种疏漏。

  依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大愿摄护,使我们走出堕入三途的这种险境,所以大家要是能认真地来学习,读诵药师琉璃光如来这种名号、知道这样的功德,那真是不可思议!我们末法时代的人,学佛的人起码不能堕入三途吧!由于这种果德的回施,不光可以免除三途的苦难,还可以使我们往生诸佛净土,这是特别不可思议的利益。

  这前五愿皆是以灭、道二谛法建立的利益,成就无量的道业。佛依他的愿望,果德愿望的回施,称念名号真言、读诵尊经、行持供养,都可以得到归佛正道这种摄化。

  第六大愿是得身健美愿: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

  也就是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成就之时,药师真言放光摄护众生之时。

  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

  末世之人六根具备的极少,往往我们不知道这样的因缘。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具备的人是极少的。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很健康,各方面都挺好,实际真正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识的功用具足的人是极少…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慈法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