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可以看到大殿的全貌,大殿裏一切內容都現在你的眼前。我們通過一個字都可以契入佛法的真實功德。因爲真言,是諸佛的秘密心印,就像一個印一樣,這個印一蓋上,就是通行證,人可以暢通無礙。所以這個真言,我們一定要重視他、尊重他、供養他、行持他,若不如是,利益是無從發生。
爾時,光中說此咒已,大地震動
“說此咒已,大地震動”,有的人念真言的時間,就會六根震動,世界震蕩。因爲我們行持真言的心沒有發到那個地方,信心供養不具足,或者行持不具足,相應的因緣有差別。所以說這種大地震動,這種十八種動,我們不能體會到。許多人在持咒當下就會與這種因緣相應,就會感到光明的加持,震動給予。但這個光有可見光,有心光、法光、咒光之說。
可見光是一類,心光是一類。有的人聞到一個聲音,就昏過去了。許多世間的人聽到一個壞消息,如自己的家裏人出什麼難,一聽就昏過去了。很少聞到法一聞就昏過的人,是很少很少!你真正地持誦這個真言,生大怖畏,或者是昏過去、或者是說被光明照注,或者受大震動的人,這是大善根的人。過去的人,一聞真言的這種加持,毛骨悚然,痛苦流涕。
現在行持真言的人,痛苦流涕還是比較多的。出家或在家,我們在念藥師真言的時間常常掉淚,感覺到渾身顫抖,這是真正的一個相的表現。因爲我們六根震動的時候,大地都會震動,法界都會震動啊!佛說這樣的法不是輕易的,不是疑慮的,是真實的。你不相應,說我沒有震動。是你的心沒受震動啊!你沒有真正地相信,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法,可以使法界得到調整、得到完善,淨除法界的一切過失、一切黑暗無明,鏟除一切差別,使一切善法、淨法、光明之法迅速現前,怎麼不震動呢?怎麼不震撼人心呢?他能震撼法界,怎麼不震撼你呢?這是個相應的差別,這是個相應的問題了。
因爲在真言的加持上,或者行持上,自我自他的加持上,都會有顯現或者是有感受的,有覺受。像我們現在這種念誦,一般是利他的因緣比較多一些,自利的因緣反而弱一些。爲什麼呢?我們還舉例盲人打手電、盲人舉火炬,照亮了別人,自己用不上,因爲沒有眼目,看不到光明,就是信心不具,智不具呀。信才能開眼目。你的眼目開了,你有智慧或者隨順也可。往往我們現在行持真言,念佛饒益其他有情的比較多。許多人念真言的時間,自己根本看不到自己周圍因緣的變化,但是一些有神通力、方便力的人看得到。哎呀,這個人怎麼這麼不可思議,贊歎敬仰。但是這個人本身的行持自己不知,所以他不能發起自在的妙用、主動的妙用、方便的妙用,只能做這種隨順的因緣,隨順的行持,所以說呢大地震動。
放大光明
作爲凡夫地的衆生,持念諸佛的果德名號,我們就像拿一個手電筒。還說手電筒,晚上我們會打手電筒,現在城市裏比較少一些,像我們在山上住,手電筒用得比較多,所以說舉這個例子。我們自己不會製造手電筒,也不會製造電池、燈泡,每一個零件,我們都不會製造。別人給我們了,我們組裝起來把電門一推開,就會放出光明,破除黑暗,使我們有所趨向,明確地看到前面的路,不受無明黑暗對你的傷害,不墮入險途。我們在持念藥師真言、南無阿彌陀佛,或者是說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之時,都在放光。這是佛的給予,就像給我們一個手電筒一樣,給我們一個現成的光明,你知與不知,都是這樣。組裝好的手電筒,電池也給你裝好了,光也給你對好了,打開電門,一用即亮。就是一念即成,念念光明。那要是利根性的人,一推電門就不管他了。那要是鈍根的人呢,他感覺會不會一按就明呢,他老是擺這個開關。不信的人幹脆忽明忽暗,一會推開,一會關上。爲什麼呢?他沒有睜開眼目,不知道亮不亮,但是這個手電筒都在放光啊!他具足放光的因緣,他本是放光的圓體。
我們在行持真言及佛名號這種果德的因緣上都是光明的。所以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都在放光,念真言,念“唵,鞞殺逝,鞞殺逝,鞞殺社,叁沒揭谛,莎诃”,決定是放光的。不信的人,就像那個比喻是一樣的,就是老在推開關。一會兒開開了,就是一會兒念了,信他,那就放光了。一會兒又關上了,又懷疑他,又不念了。實際沒有睜開眼目,沒有運用的善巧,所以呢,疑惑。但是別人會提醒他:哎,你怎麼會放光了呢?所以,別人說念佛有好處,繼續念吧。假心假意的人,一會兒睜開眼,一會兒閉上眼,又會看到光明又看不見光明,心中忽暗忽明。有信根性的人呢,一打開就不管他了,運用他就對了,不需重複,自在光明。不用,可以關上,但是這個光明的體沒有丟。
真言的利益的確是一個現成的利益,不容懷疑的利益!你懷疑他就用不上。“放大光明”,我們說這話最主要是爲了啓發、震動大家那一顆盲目的心、無信心的心,若是能知道這樣的因緣,那就放大光明。
一切衆生,病苦皆除
這是必然的,我們衆生的病根就是無明。病根就是疑,就是貪、嗔、癡、慢、疑、邪見,病根就是無明。這個無明是根本,所有一切衆生的病苦都是從這無明中流出來,從貪、嗔、癡、慢、疑、惡見中流出來,從分別、取舍、愛離憎、善惡中流出來。我們能行持這種光明的真言,果德的給予,等持等受,那怎麼不能除一切衆生的病苦呢?一切衆生的病苦怎麼能會不除呢?所以,定會受安穩樂。
真信之人、利根之人持誦的當下決定安穩,再不散壞,再不退失。所以,果德的回施就是給一個不退轉的加持。我們讀《阿彌陀經》中“若已發願,若今發願,若當發願,皆得不退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就是這樣的果德回施與授記。藥師真言的行持、名號行持亦複如是。
有善男子、善女人,若今持誦,若當持誦,若現持誦,一定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得不退轉,這是真實不虛的,所以,“若已發願,若今發願,若當發願”,一定是這種不退轉的給予與加持,這是究竟的、徹底的回施。
受安隱樂
一切衆生,病苦皆除。不是哪一個衆生,哪一類衆生,是一切衆生病苦皆除,也就是法界清淨光明的遍照。所以,究竟安穩。
這個真言是法界的光明給予,不是哪一點的光明給予,不是一個自私的給予,不是一個自私滿足的給予。所以,文殊菩薩告訴我們要發這樣的願:“我今發願,不爲自求”,實際是爲法界一切衆生打開這個光明藏。“不爲自求人天福報、聲聞緣覺,乃至權乘諸位菩薩,惟依最上乘發菩提心,願與法界衆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其實這個真言,亦複如是。這個利益是普利法界衆生,是拔除法界衆生的一切病苦,使法界衆生得安穩樂,也就是我們那個真心,回施顯現出來。我們自己是個什麼呢?是你這個色身,還是你這個六識繁衍出來的心呢?大家不知道,我們這個真正的心就是法界心,就是不爲自求!這個心,就是光明遍照心、安穩的心、利益無差別的心,所以受安穩樂。
戊叁、持咒除病
曼殊室利
智慧第一的菩薩呀!大家是不是智慧第一的菩薩呢?智慧第一的菩薩啊!曼殊室利。
若見男子女人
這個地方不分善惡,不分物件,只是男子女人。
有病苦者,應當一心爲彼病人
一心,就是說不能假心假意。我來念誦,你拿這個杯子,加持這個水。你說:哎,有病人了,我看一看、念一念,看能不能好。哎,我試一試。這個試一試的心就有一半不起作用了。在念的時候又懶惰點,念一百零八遍,念了一百遍,不想念了。念得不清晰、不盡心、叁業不淨,這又漏掉一半,剩四分之一了,有點作用,但是已經不是真正地起作用了。
所以,一心者,就是真心、無疑惑之心、決定心、不可退轉的心、不可滯疑的心,就是“一心爲彼病人”。
這是法呀,在給我們說法,就是釋迦牟尼佛在給我們說法呀!不要認爲慈法在給大家說法,只不過借著慈法這個口給大家宣化一下罷了。所以過去講經叫代佛宣化,我們沒有這個本事,但是能通過這個音聲把這個法益,流布于大家,使大家有一個增上的提攜,清醒的認識,尊重的發起,光明的攝護。所以,過去要求對法要尊如世尊。我們要尊重法,其他的事情先放一放。下面是法的要求。
常清淨澡漱
漱漱口,我們現在叫刷刷,過去叫嚼楊枝,晨嚼齒木。我們漢地人,包括出家人,嚼齒木的都很少了。近代弘一法師還嚼齒木。嚼齒木的身體特別好,齒木就是楊柳木,細細地嚼一嚼,味道稍有點苦大家也可以試驗。過去的僧人是這麼做的,印度人過去也這麼做。因爲古代人沒有牙刷、牙膏之類的,就把那個楊柳枝,細的像小拇指,粗的不過大拇指,再粗就放不到嘴裏面了,長不過一肘,太長了不好拿,短不短過一
,太短了你又嚼不成。這樣的樹枝截好以後,早晨起來,或者其他什麼時間,吃完飯以後,嚼一嚼,把它嚼得特別細。然後就把牙刷一刷,就像我們刷了牙一樣,然後就把那個漱掉。嘴裏就特別地清香,一點也沒有遺臭,牙齒特別地堅固、特別好。比那個塑膠牙刷子刷牙效果要好得多。
這是古代人的智慧,也是自我保護的一種善巧。口內特別清香,他們刷了以後,話說出來,就不帶臭。有的人一張嘴,口臭特別強,哎呀,這個味道不太好聞。經常嚼齒木的人一張嘴,有一股清香味。牙膏是不能代替它。過去的人是這個澡漱、晨嚼齒木,這也是印度的一種自我行持的方法。我們這些學佛的七衆弟子能不能做一做呢,直接可以試驗一下,特別地好,我們要恢複古人的這種生活,那真是一種古風啊,純厚得很。
或食或藥,或無蟲水
我們飲食也可以的,藥也是可以的,種種藥物,或無蟲水、清水。這個地方放了許多水。我們在其他地方打七,這樣的水也放得特別多,到處擺的都是水。許多人喝到這種水,利益真是大呢!好比說有一百個人,大家要是念一天,這一百個人都在念這句光明真言來加持這些水。有一個人真心,生殷重心、隨順心、歡喜心持這個真言,…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記(慈法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