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義(文珠法師)▪P7

  ..續本文上一頁阿賴耶識;地獄衆生及無色界有情,固然賴此識資持命根,而一切衆生,亦因此識資持業果,始可以延續生命,因名識食。

  

  叁界衆生,皆依以上四食而住,至于出世叁乘聖人,則以禅悅爲食,或以願力爲食,以解脫爲食,資養慧命;唯獨諸佛,已轉識成智,法身顯現,智慧飽滿,無需再依食住。

  

  段食、觸食,純屬物質;思食、識食、以及禅悅食、法喜食、願食、念食、解脫食等,皆是精神食糧。普通一般人,大都全力注意飲食營養,爭取物質的享受,而忽視精神食糧,致使人心失常,精神枯萎,百病叢生,仍然不知謀求挽救,努力

  取精神食糧,令精神飽滿,身心健康,反而醉心物質享受,心爲形役,身爲物轉,每爲物之得失而煩惱;尤甚的是爲滿足一時口腹之欲,而屠殺生靈,冤結累劫,受報無窮;或爲滿足一己的私欲,而強奪巧取,無惡不作,既作惡多端,則罪孽難逃,生受法律製裁,死墮惡道,受苦無量,佛眼觀之,實在可憐可憫。因此,藥師如來行菩薩道時,發願將來成佛,凡爲「饑渴所惱,爲求食故造諸惡業」的衆生,若然得聞其名號,而能「專念受持」,即先以世間「上妙飲食,飽足其身」。

  

  「上妙飲食」,非指血腥臭穢的肉類,而是營養豐富,資補身心的天然食品,加以思想純善無惡的思食,與深信因果知見正確的識食,該是世間最上最妙的飲食。

  

  「法味」,指大乘佛教的思想,以及菩薩所修學的無量法門,能長養人的慧命,能令人法身健康,畢竟解脫生死之苦,獲得佛果無上菩提的究竟安樂。

  

  藥師佛對于爲饑渴所惱,作諸惡業,流轉生死的衆生,先以世間「上妙飲食」,令其安住于有漏善道,使之成爲人間賢士;然後再進一步用出世間的「法味」,令其安住于無漏覺道,使之成爲出世間聖人,乃至證得佛果無上菩提,究竟離苦得樂,故言:「畢竟安樂而建立之」。

  

  

  (十二)貧乏衆生得妙衣服願

  

  

  第十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貧無衣服,蚊

  寒熱,晝夜逼惱;若聞我名,專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種種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寶莊嚴具,華鬘塗香,鼓樂衆伎,隨心所玩,皆令滿足。

  

  

  衣服不止可以衛體遮羞,還可以禦寒避暑,保護肌膚,避免寒暑或蚊蟲的侵襲;是以衣服,亦是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護身之物。時至今日,人的衣服不但講究華麗美觀,還求款式新潮怪異,富貴的人,一件衣服,每以萬元計,可是貧窮人家,往往衣不蔽體,即使是粗衣舊服,亦無以自給。藥師如來爲照顧此類貧苦群衆,因中行菩薩道時,發願將來成佛,若有貧窮衆生,缺乏衣服,飽受蚊蟲侵襲,或被寒暑逼迫惱害,如果得聞藥師佛的名號,又能專心稱念,如法「受持」,自然獲得藥師如來本願功德威神之力加被,即能「如其」心中「所好」,隨意「即得上妙衣服」。同時「亦得一切寶莊嚴具」,例如:寶石,鑽石,鑽戒,項鏈等首飾之類。

  

  「華鬘」,是用種種花,或用種種寶石製成的項鏈首飾;「塗香」,是種種名貴的香水;「鼓樂」,是各種流行的音樂;「衆伎」是各種樂器。此皆是人間富豪之家所用之物,今因專心稱念佛的名號,即可「隨」其「心」意所愛好「玩」賞的一切華麗衣服,各種名貴首飾,高級化妝用品,以及娛樂所用的各種器具,藥師佛悉「皆」能「令」一切貧苦衆生,得到「滿足」,如意享受。

  

  

  曼殊室利,是爲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行菩薩道時,所發十二微妙上願。

  

  藥師佛行菩薩道時,所發的十二大願,前五願是依出世間因果,道滅二谛所發的大願,偏重佛道的修證;後七願是依世間因果,苦集二谛所發的大願,正視人間福樂的增益,與疾苦的消除。前五大願是與一切衆生樂;後七大願是拔一切衆生苦。不僅解救人間現實的災難,令人福壽康甯,所求如意;同時令人離諸魔障,趣向佛道,成等正覺,究竟離苦得樂,因此被稱爲「微妙上願」。

  

  

  六、琉璃世界的莊嚴

  

  

  複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行菩薩道時所發大願,及彼佛土功德莊嚴,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說不能盡。

  

  

  釋尊再次告訴文殊菩薩:藥師如來行菩薩道時,所發十二微妙上願的功德,以及成就佛果菩提之後,其淨琉璃佛土的殊勝「功德莊嚴」,即使在「一劫」之中,或用「一劫余」的時間,亦「說不能盡」。

  

  梵語:「劫波」譯爲時分,或時間。由一剎那開始,直至億億萬萬年,皆可名之爲時分,因此佛經將時間分爲小劫、中劫、大劫,以統計時間的長短。佛說世界最初成立,由光音天上的天人下生,當時人壽八萬四千歲,過一百年減一歲,如是減至人壽十歲;此時人性凶惡殘酷,貪瞋癡熾盛,彼此相見,互起殺心,隨手所執,草木皆變成利器,由業力驅使,大殺七天,名刀兵災。由于人多行不善,殘殺無辜,非人吐毒,疾疫流行,感染即死,如是經過七個月的時間,名疾疫災。又因人心邪惡,不務正業,天龍瞋怒,久不降雨,因旱成災,五谷失收,人多餓死;未死之人,收集白骨,煎水取汁,飲以活命,曆時七載,名饑馑劫。能免刀兵災,能避疾疫難,能度過饑馑劫的人,大難不死,劫後余生,漸知善惡報應,而改過自新,立心向善,人壽亦隨之而增,真的「天增歲月人增壽」,直增至人壽八萬四千歲,如是一增一減名一小劫。積二十小劫爲一中劫,積成、住、壞、空四個中劫(八十小劫),爲一大劫,今言一劫,是指住劫。藥師如來因中行菩薩道時,由于行願無窮無盡,佛果所證的功德也無量無邊,以釋尊的智慧與辯才,用一劫,或一劫余的時間,亦「說不能盡」。

  

  

  (一)國土清淨

  

  

  然彼佛土,一向清淨,無有女人,亦無惡趣,及苦音聲;琉璃爲地,金繩界道,城阙宮閣,軒

  羅網,皆七寶成;亦如西方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等無差別。

  

  

  「彼佛土」,是指藥師佛的國土,彼佛國土之所以「一向清淨」,名淨琉璃世界,原因是彼國衆生,純于雜色寶華中化生,皆具有叁十二大丈夫相;無有女人,亦無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等四惡趣衆生,即使是因不愉快而發出的苦惱音聲,亦不可得。不像娑婆世界衆苦充滿,甚可怖畏;不像娑婆世界五趣雜居,五濁垢穢;也不像娑婆世界,崇山峻嶺,荊棘瓦礫,高低不平;而是琉璃爲地,金繩界道,宮殿樓閣,皆珍寶所成。「城」是市民聚居之處,正中的通道是「阙」,高廣大廈是「宮」,重樓是「閣」。「城阙宮閣」以及其他軒堂明窗,裝飾羅網等物,皆是金銀、琉璃、砗磲、瑪瑙、珊瑚、琥珀、珍珠等七寶所成。「亦如西方」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功德莊嚴」同等,並無任何差別。因爲琉璃極樂,皆是佛的本願功德所成就的佛國土;藥師彌陀,都是佛從體起用,教化衆生的大權示現;雖因衆生根性不同,施教的方式不一,東西各異,但若然攝用歸體,則理性無二,唯一真法界,何來東西之別?故言:「等無差別」。此明佛的依報莊嚴。

  

  

  (二)眷屬莊嚴

  

  

  于其國中,有二菩薩摩诃薩,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無量無數菩薩衆之上首,次補佛處;悉能持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正法寶藏。

  

  

  「其國」,指藥師佛的淨琉璃世界。此世界中有無量無數衆多的菩薩,從佛聞法,作爲藥師如來的法眷屬。其中有二位大菩薩,「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無量無數菩薩衆之上首」。上首,即是諸菩薩衆的首領;譬喻日、月光明,是衆星光的上首一樣。日光能破黑暗,表示菩薩的智慧光明,能照破衆生無明煩惱長夜的黑暗;月光能令大地清涼,表示菩薩的慈悲,能令衆生除熱惱,得清涼。

  

  又菩薩名日光,表示一切智,名月光表示道種智,佛名琉璃光,表示一切種智,若佛若菩薩,若主若伴,皆以般若智光,廣作佛事,利益衆生。

  

  因爲日光與月光菩薩,是藥師如來的接班人,將繼承佛位,猶如世間的王太子,將繼承王位,執行王政一樣;亦如彌勒菩薩,當來下生此娑婆世界成佛,補釋迦牟尼佛之處。又如西方極樂世界的觀音、勢至兩位大菩薩,在阿彌陀佛滅度之後,即于極樂世界,補佛之處,次第成佛,繼承佛位。日光、月光兩位法身大士,將繼藥師佛之後,在淨琉璃世界,相繼成佛,故言:「次補佛處」。

  

  「正法寶藏」,揀非世間上的邪法,而是出世間最妙至上的正法,此正法即是勝曼經所說:「佛性者,是如來藏,是正法藏,是法身藏,是出世藏,是自性清淨藏。」日光、月光兩位大菩薩,位居等覺,智慧功德與佛同等,通達佛性,親證法身,所以「悉能」受「持彼」淨琉璃世界的「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正法寶藏」。

  

  

  (叁)勸信願生

  

  

  是故曼殊室利!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等,應當願生彼佛世界。

  

  

  釋尊既已介紹藥師如來,因中的行願功德,及果上依正莊嚴,所以勸諸有情,發願求生彼國;亦如偉佛說阿彌陀經一樣,勸人發願往生。善男子,包括沙彌、比丘、優婆塞等;善女人,包括式叉摩那、沙彌尼、比丘尼、優婆夷等。釋尊的意思是說:凡對藥師如來有信心的七衆佛弟子,都應當發願,求生彼藥師佛的淨琉璃世界,一則可以避免衆苦,二則可以常隨佛學,飽餐法味,受衆妙樂。

  

  

  七、本願功德的殊勝

  

  

  (一)聞名滅罪免墮惡道

  

  

  以下是釋尊簡單介紹淨琉璃世界的國土清淨,眷屬莊嚴並勸導我們發願往生彼國土,親近藥師如來之後,再介紹藥師如來,由本願所成就佛果利他的殊勝功德。藥師佛利益衆生的功德,可分爲四大類:一是聞名滅罪免墮惡道,二是持名增福得生善處,叁是持咒治病終成菩提,四是供養消災獲福免難。聞名滅罪…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義(文珠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