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淺釋(宣化上人)▪P19

  ..續本文上一頁只有佛跟佛之間,同樣是過來人,才能知道的,一般凡夫是難以想象,難以了解的。「汝爲信不」:那麼阿難,你是不是真正能夠相信我所說的這一切,一點懷疑都沒有呢?

  

  阿難白言。大德世尊。我于如來所說契經。不生疑惑。所以者何。一切如來身語意業。無不清淨。世尊。此日月輪。可令墮落。妙高山王。可使傾動。諸佛所言。無有異也。

  

  「阿難白言」:阿難就回答說了,說「大德世尊」:他稱佛爲大德世尊。「我于如來所說契經」:這個契,就是上契諸佛之理,下契一切衆生之機。我對于如來所說的這種契經的道理,「不生疑惑」:一點疑惑都沒有。「所以者何」:爲什麼呢?「一切如來」:因爲每一位佛,「身語意業」:他這身業、口業和意業,「無不清淨」:沒有不清淨的,沒有一點點染汙的,沒有一點點不真實的。

  

  「世尊」,「此日月輪,可令墮落」:在這天地之間,日月輪,這太陽和月亮可以掉下來。「妙高山王,可使傾動」:妙高山就是須彌山。這須彌山也能夠被搖動,這一切一切都可以變的;可是「諸佛所言」:每一位佛所說出來的話,「無有異也」:是真實不虛的,是沒有辦法可以改變的。

  

  世尊。有諸衆生。信根不具。聞說諸佛。甚深行處。作是思惟。雲何但念藥師琉璃光如來一佛名號。便獲爾所功德勝利。由此不信。返生誹謗。彼于長夜。失大利樂。墮諸惡趣。流轉無窮。

  

  「世尊」:但是世尊啊!「有諸衆生」:就有這一些個衆生,「信根不具」:他的疑心特別重,不具足這種相信的善根。「聞說諸佛」:所以當他聽聞到一切諸佛,「甚深行處」:就是諸佛所行所作這種深不可測的智慧、福德和神通妙用。「作是思惟」:他的疑心馬上又生出來了,他就這麼想,「雲何但念藥師琉璃光如來一佛名號」:爲什麼只是念藥師琉璃光如來一位佛的名號,「便獲爾所功德勝利」:就能夠得到無量無邊這麼多的功德和殊勝的利益呢?「由此不信」:所以他就不信了;不但不信,他「返生誹謗」:反而生出毀謗心,說:「佛是騙人的,他講騙人的話,做騙人的事情。」就這麼到處亂說,也教更多的人對叁寶起了一種懷疑心。

  

  「彼于長夜」:這種人啊,他在這漫漫生死的長夜當中,「失大利樂」:失去了一切的利益和快樂,「墮諸惡趣」:于是就墮落到地獄、餓鬼、畜生,這叁惡趣裏邊,在這裏邊「流轉無窮」:就這麼流過來、轉過去,永遠沒有停止的時候。

  

  佛告阿難。是諸有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墮惡趣者。無有是處。阿難。此是諸佛。甚深所行。難可信解。汝今能受。當知皆是如來威力。阿難。一切聲聞獨覺。及未登地諸菩薩等。皆悉不能如實信解。唯除一生所系菩薩。阿難。人身難得。于叁寶中。信敬尊重。亦難可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複難于是。阿難。彼藥師琉璃光如來。無量菩薩行。無量善巧方便。無量廣大願。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而廣說者。劫可速盡。彼佛行願。善巧方便。無有盡也。

  

  「佛告阿難」:佛又告訴阿難了,說「是諸有情」:前邊所講的這一切衆生,「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如果能夠聽聞到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至心受持」:他能夠至誠懇切、一心一意地來受持,「不生疑惑」:沒有一點疑惑的心。「墮惡趣者」:這樣的人還會墮落到叁惡趣裏邊,那是「無有是處」:絕對沒有這種事情的。「阿難」,「此是諸佛甚深所行,難可信解」:這是一切諸佛所行所作這種甚深的智慧,這一般的人是很難以相信,很難了解的。

  

  「汝今能受」:你今天能夠這樣來相信接受,「當知皆是」:你要知道,這個不是你自己的力量,這都是「如來威力」:是佛用他的威神力,加被于你,才使令你産生這種絕對的信心。爲什麼這麼說呢?「阿難」,「一切聲聞獨覺」:不要說是一切凡夫衆生了,就是這些有修有證,得到初果、二果、叁果、四果的阿羅漢,或者是辟支佛,「及未登地諸菩薩等」:或者是這一切還沒有進入初地的菩薩,「皆悉不能如實信解」:他們都還不能這樣真實地相信和了解。「唯除一生所系菩薩」:只有到達這個等覺的地位了,這種一生補處的菩薩,才能夠起真實不變的信心。

  

  「阿難」:「人身難得」:要得到這個人的身體,是很難的。你得到這個人的身體了,可是「于叁寶中,信敬尊重」:你要在佛、法、僧這叁寶中,生起一種真正的信心,一種恭敬、尊重的心,「亦難可得」:也是很難的,要生這種心是不容易的;可是「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要聽聞到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複難于是」:這又比前邊的更難了。

  

  「阿難」:佛又叫了一聲,阿難啊!「彼藥師琉璃光如來」:你要知道,這一位藥師琉璃光如來,「無量菩薩行」:他在過去生中,修行無量無邊的菩薩道,「無量善巧方便」:運用無量無邊的善巧方便,「無量廣大願」:發無量無邊的廣大願力。「我若一劫」:假設我用一劫的時間,「若一劫余」:或者用超過一劫那麼長的時間,「而廣說者」:來廣泛地講說它。那麼「劫可速盡」:這麼長的劫數可以很快地過去了,「彼佛行願」:可是這藥師琉璃光如來的行願,「善巧方便」:和他的這個善巧方便,「無有盡也」:是沒有完的時候,永遠也說不完的。

  

  (補講至此結束)

  

  爾時。衆中有一菩薩摩诃薩。名曰救脫。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曲躬合掌。而白佛言。大德世尊。像法轉時。有諸衆生。爲種種患之所困厄。長病羸瘦。不能飲食。喉唇幹燥。見諸方暗。死相現前。父母親屬。朋友知識。啼泣圍繞。然彼自身。臥在本處。見琰魔使。引其神識。至于琰魔法王之前。然諸有情。有俱生神。隨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書之。盡持授與琰魔法王。爾時彼王。推問其人。計算所作。隨其罪福。而處斷之。時彼病人。親屬知識。若能爲彼。歸依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請諸衆僧。轉讀此經。然七層之燈。懸五色續命神幡。或有是處。彼識得還。如在夢中。明了自見。

  

  在前邊這一段經文,是說的藥師琉璃光如來他的行願,和他的善巧方便,盡未來劫說也不容易說完的。「爾時」:就在這個時候,「衆中有一菩薩摩诃薩」:在大衆中有一位菩薩,這位菩薩是菩薩之中的大菩薩,「名曰救脫」:他的名字就叫救脫菩薩。「即從座起」:他就從他的座位站起來了。他「偏袒右肩」,那麼「右膝」就「著地」,這個身心恭敬,「曲躬合掌」:合起他的掌來,一心皈命,「而白佛言」:對佛就說了,說,「大德世尊」:這位菩薩稱佛也稱大德世尊。

  

  「像法轉時」:說將來這個世界,正法過去了,等到這個像法時代。正法時代,人是禅定堅固,很多人證果,證阿羅漢果;等像法時代呢?就是寺廟堅固,人造佛像、造廟,這就是像法時代,正法時代過去了。「有諸衆生」:說有這一切的衆生,「爲種種患之所困厄」:他爲種種的病患來困擾著他,令他不自在。「長病羸瘦」:時時都有病的,病得骨瘦如柴,像皮包骨似的。「不能飲食」:這時候是最苦的,吃也不能吃,喝也不能喝,連飲食都不能了。「喉唇幹燥」:喉嚨裏頭和這個嘴唇子都幹燥得不得了。啊!本來是渴得不得了,可是連水也不能喝,水不能下咽。

  

  「見諸方暗」:在這時候,見著左右前後都沒有光明,都非常黑暗可怕,就這樣子。「死相現前」:常常感覺到自己快死了。「父母親屬」:這時候,有父母,或者六親眷屬,「朋友知識」:或者朋友、善知識,都「啼泣圍繞」:大家都圍著這個人來哭,痛哭流涕。「然彼自身」:可是這個人的自身,「臥在本處」:他就是躺在他睡覺那個地方,「見琰魔使」:他這時候就看見這個魔王的使者來了,「引其神識」:神識也就是神魂,也就是他那個魂魄,「至于琰魔法王之前」:到那個琰魔王的前邊。

  

  「然諸有情」:可是這一些個有情,「有俱生神」:在這個時候,也有他認識的人他們的神識,也一起來了,也被琰魔王的這個使者給一起帶來了。「隨其所作」:他在這兒,在生的時候所行所作都現出來了。「若罪若福」:或者做的善事,或者做的惡事,都現出來了。「皆具書之」:都給他寫得清清楚楚,有記錄。「盡持授與琰魔法王」:把整個他這一生所做的,若罪若福,都給寫得清清楚楚,交給這個琰魔王了。

  

  「爾時」,「彼王」:這個琰魔王,「推問其人」:就審判這個人了。「計算所作」:給他合計他所造的罪業,「隨其罪福」:隨他這個罪業的輕重,「而處斷之」:就給下審判。

  

  「時彼病人」:在這時候,這個病人,「親屬知識」:他的六親眷屬,或者父母,要是能給他做功德,「若能爲彼,歸依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若能替他這個有病的人,來至誠懇切皈依藥師琉璃光如來,「請諸衆僧」:再能給他請一些個有道德、持戒律,而修行的出家僧人,「轉讀此經」:給他來念這部《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然七層之燈」:那麼給他點七層的燈,每一層是七盞,七七四十九盞燈。「懸五色續命神幡」:給挂上一個五色的、續命的神幡。「或有是處」:假設若有這個法會這種地方,「彼識得還」:他這個神識就會回來了。「如在夢中」:就好象在夢中,「明了自見」:他這個人就像做了一場夢,清清楚楚、明明了了的,他自己見到這種境界,也記得這種境界。

  

  或經七日。或二十一日。或叁十五日。或四十九日。彼識還時。如從夢覺。皆自憶知。善不善業。所得果報。由自證見。業果報故。乃至命難。亦不造作諸惡之業。是故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皆應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隨力所能。恭敬供養。

  

  「或經七日」:這誦經,或者拜《藥師忏》,或者拜七天,「或二十一日」:或者拜二十一天,叁個禮拜…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淺釋(宣化上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