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淺釋(宣化上人)▪P27

  ..續本文上一頁」這越想越有意思。于是乎就說:「喂!你說什麼呢?」

  

  他說:「我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說:「你說的這個,還有兩句是不是啊?」

  

  他說:「不錯!有兩句我沒有說呢!」

  

  他說:「那你告訴我告訴我,我聽一聽啊!」

  

  說:「告訴你?我現在沒吃飯呢,沒有氣力說那兩句了,你要先給我找一點東西吃,我吃飽了才能說呢!」

  

  釋迦牟尼佛說:「你想要吃什麼?我給你找,供養你,請你吃飽了,把那兩句偈頌說給我聽啊!」

  

  這個羅剎鬼就說:「哦!你能舍得啊,我是要吃活人的肉,喝活人的血,我才能飽呢!你能舍得你的肉,舍得你的血嗎?」

  

  釋迦牟尼佛一想:「我朝聞道,夕死可也;我聽見這個法了,我就死也值得了。如果那兩句偈頌我沒聽見,這永遠我都放不下的。」于是乎說:「好!你先告訴我,我就把我這個身體給你吃。」

  

  夜叉鬼說:「好呀!」于是乎就說最後兩句,說:「生滅滅已,寂滅爲樂。」他說「諸行無常」,這世間一切一切的都是無常的;「是生滅法」,這生了又滅,滅了又生,這是生滅法。「生滅滅已」,生完了又滅,滅完了又生,把這個生滅都沒有了。這時候,「寂滅爲樂」,若能得到這個不生不滅的,那才是真正快樂呢,那才是永遠的呢!說完這兩句偈頌,就要吃這個老修行。

  

  老修行說:「你慢一慢,等一等,你先不要吃。」

  

  「啊?怎麼樣子,你不算了?你想反複呀,那是不行的!」

  

  這個老修行說:「我不是反複,你等我用把刀,把這四句偈頌刻到樹上,永遠在世間存在,那麼人人一看見,就會發菩提心,就成道了。」

  

  這個羅剎鬼說:「啊!你這個意思也都可以的,我就許可你刻啦!」

  

  于是乎,他就刻字,把這個樹皮用刀割去了,把這個字都刻到樹上。他一邊刻,那個羅剎鬼就在那兒吵說:「哎呀!你快點啊,我肚子餓得不得了了,受不了了,你不要這麼拖延我的時間了,我這就來餓死啦!」這個老修行,也就趕快刻字,就把這首偈頌刻到樹上了。刻到樹上後,羅剎鬼說:「我現在和你不客氣了,要吃你的肉,喝你的血了。」

  

  他說:「你再等一等!」

  

  「啊!還要等一等,你說刻到樹上了,那我已經許可你;你拖延了這麼長的時間了,你還有什麼事情?」

  

  那老修行說:「我想,刻到樹上,雖然是有字了,可是風吹雨打,時間一久,這個字就都沒有了,不會存在的。我現在這兒有打石頭的器具,我要把這一首偈頌刻到石頭上,它永遠都存在的。你還餓多一陣不要緊,我把它刻到石頭上,你無論如何要給我這個時間。」

  

  羅剎鬼一聽,說:「都好啊!好啦!那我就滿你的願了,你刻吧!」那麼他又把這一首偈頌刻到石頭上。

  

  刻到石頭上後,這回羅剎鬼說:「好啦!那我現在可以吃你了。」

  

  釋迦牟尼佛說:「好啊!你現在可以吃我了。」那麼眼睛一閉,等著這個羅剎鬼來吃他了。

  

  可是空中那兒說話了,說:「善哉!善哉!你真是一個有大犧牲、爲法忘軀的一個老修行,你將來是一定成佛的。」他睜開眼睛一看,這個羅剎鬼不在了,那麼空中有一個淨居天人在那個地方。

  

  所以嘛,這叫爲半句偈而舍生命,舍生命都不怕了。我們學佛的人,能不能有這樣的殷重心,這樣的誠心,這樣的至誠懇切心,能不能這樣子?能不能爲半句偈,或者爲某一部經,我們能把這個生命舍出來?

  

  雖然是這樣子,現在這個世界還有很多願意修行的人,我們萬佛城現在鼓勵人人都讀誦《楞嚴經》,能學得背誦《楞嚴經》。現在《楞嚴經》,有的人讀得兩卷了,有的人快讀叁卷了,那麼還沒有人完全能背得出。可是在彌陀誕以前一個月,有一個人就發願要閉關一個月,她要發願把《地藏經》背出來,把《梵網經》也背出來。在當時我也答應她這樣地做,教一個人專來伺候她,來給她預備水,預備飯,來幫助她,成就她的願力。那麼這個人,果然就在一個月期間,把《地藏經》也能背得出了,把《梵網經》也能背得出了,這是萬佛城頭一個能把這兩部經背出來的。可是這個人,你們要問她姓什麼?叫什麼?老大貴姓啊?老二叫什麼名字啊?這個我不能告訴你。爲什麼呢?我不能替旁人來賣廣告,這個是萬佛城修行的一份子,萬佛城差不離的修行人,都有這種志願的,所以你不要單單知道某一個人是這樣子,每一個人都是這樣子。

  

  最近在你們洛杉矶,也去了一位居士叫何果林——何耀林,他是一個針灸醫生。他到了萬佛城,這回也是閉關,閉了十天,還是八天關,他把《金剛經》能背得出來了。爲什麼我說這何果林——何耀林的名字呢?因爲他是一個做針灸的醫生,我替他賣賣廣告,也不收廣告費,這沒有關系的。

  

  「道是可修性」,「滅是可證性」,可證得的這種寂滅之樂,那麼誰可以證得呢?誰是真修道的人,誰就可以證得。所以知苦,知道苦了,就斷集,斷這個煩惱了;慕滅,羨慕這個寂滅之樂,所以就要修道,這叫知苦、斷集、慕滅、修道。

  

  第一就是說:「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道,可修性;此是滅,可證性。」本來應該說是苦、集、道、滅,那麼因爲中國人呢,大約也是讀著爲著順口,就說苦、集、滅、道,那麼這是第一轉。

  

  第二轉,他說:「此是苦,我已知,不複更知。」說我已經知道這苦了!我知道這苦,我再就不願意受這苦了;不複更知,我不願意再知道這個苦的事情了。「此是集,我已斷,不複更斷。」說這個集我已經斷了,我再也沒有可斷的了,我沒有煩惱了。「此是道,我已修。」我已經修好了這個菩提道,成佛了。「此是滅,我已證。」說苦、集、滅、道這種法,我已經知道了,已經完全把他們都認識了,這是第二轉。

  

  那麼第叁轉就說:「此是苦,汝應知;此是集,汝應斷;此是道,汝應修;此是滅,汝應證。」這叁轉四谛*輪說完了之後,那個阿若憍陳如尊者,即刻就證得阿羅漢果。我們現在也聽到這個了,誰證阿羅漢果,我不知道。

  

  回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叁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淺釋(宣化上人)》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