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總共就是五十叁天。一定要把這五十叁天都念完。我們現在的人往往誦經只做一個七,就是頭七。臨到二七到第七天才做,不是天天做,這樣不好。在這五十叁天內天天要念誦,天天要供奉。不能到第七天才念那麼一次。《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實施時可分四個階段。輪回中有就是第四個階段。孫景風居士怕人天天念嫌煩,嫌文字太冗長,就讓大家分次序來念。叁天念一卷。第一天開始念到導示第十二天爲止。第二天從導示十二念至導示第十九。第叁天從導示第十九念至卷末。叁天念一卷,周而複始直到七七念滿爲止。這樣就比較少了。我看還是每天都念好。從前我們沒有得到《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的時候,都是念《地藏經》和《金剛經》。把《金剛經》、《地藏經》全部念完要比本經下卷長得多,那時還要天天念。現在家裏有亡靈在,應該天天念。不應該嫌煩!應該把它全念完才好。分叁天念完是孫景風居士姑息大家,怕大家嫌煩。亡者到了輪回中有時期是從斷氣後第十九天算起,這時候不光念下卷全文,爲了安全起見,還要把上面叁個階段的救度法加在一起一塊念誦則更爲圓滿。你們是不是又嫌長了,更心煩了。爲了救度衆生我看還是不要怕麻煩。因爲我們利益別人就是利益自己。做爲自己將來往生的資糧。一有功德,二又熟悉,這樣多好!所以不要怕麻煩。
第五條:在我們行法的這五十叁天當中,死的人哪一天能得度呢?什麼時候能解脫呢?我們大家都無從知道。除非我們修法得了某種神通,不然大家都是糊裏糊塗的。只好從頭到尾依次念誦。從死位中有念到法性中有,法性中有再念到輪回中有,就這樣天天念過去,太冗長了。孫景風居士怕大家嫌麻煩,幫大家想了個辦法,就是按照死者生前的情形酌予減少。這也是孫景風居士的苦心。死者生前好事做的多就不會墮入叁惡道,那麼就可以少讀一點。假如這個人生前壞事做的多就很危險,就要多給他讀一點。所以要斟酌行事。這個人生前修行很好,只要念到死位中有就行了,後面法性中有、輪回中有根本就不用念了。他生前如果沒有用功,那麼就要給他全部念完。所以念誦要根據亡者生前爲人、修道的情形來斟酌減少。如何減少,經文本身並沒有規定,這是孫景風居士自己想出來的主意。他是根據經文的涵意,把經文不明顯的意思挖掘出來,擬定了一個減少的方法。下面我們分別講述他擬定的甲、乙、丙叁種方法。
甲:這一種方法和我們上面所說的差不多。就是對生前曾修過密法(所以生前多修密法還是好),或者沒有修密法但把《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讀的很熟,並具有戒行者,這樣的人給他誦到死位中有(第二階段)結束就行了。具足戒行,這一點很重要,就是說這個人衆善奉行,諸惡不做。假如密法修是修了,還做壞事,那就不行!你做壞事就等于沒修法。我們只可利益群生,不可做一點點壞事。不要因爲惡小就去做,不要因爲善小就不做。善雖然只有芝麻大小我們也要做。惡雖然只有芝麻大小我們也不能做。我看現在很多修行的人就不具戒行。不然世間也不會流行這麼一句話:“要看黑心人,吃素道裏尋。”吃素道就是指我們信佛的這些群衆啊!就是說有很多信佛的人,一面信佛還一面做壞事。這樣就是不具戒行。做壞事就是造業,業障就像烏雲一樣遮蔽了本性光明。在死的時候本性光明就顯發不出來,這樣你就不容易得度。如果不做壞事,真正是具足戒行的人,氣量非常大,慷慨豪放,本性光明就容易激發。因爲沒做什麼壞事,就沒有業障遮蔽本性光明。這種人只需要在死位中有,念誦叁天半到四天的時間幫助他一下就行了。就是提醒他一下:這時候你要放光了,有明、增、得、淨得四種變換。到最後就像是萬裏無雲的睛空一樣大放光明。與光明合上去就行了,你就解脫了。後面法性中有及輪回中有的經文就不需要念誦了。
乙:這種方法是針對活的時候沒有修過密法,但是曾修過顯教(比如淨土宗、禅宗就是顯教),並具有戒行的人講的。具有戒行這一條很重要,就是說他持戒很精嚴,這樣的人可給他念誦至第叁階段(法性中有時期)結束爲止。他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這種方法的施實爲期只有十八天,以後輪回中有的經文就不需要再念誦了,因爲生到西方就不再輪回了。
丙:這種方法講的是最壞的一種情況。就是針對活的時候一點法也沒有修持,佛也沒有念過,咒也沒有誦過,並不具善行的人而言。不具善行就是只知道占便宜。哎!人人都想占便宜,這是最壞的。所以我們常說:“吃虧是福”。其實,我們並沒有吃虧啊,吃什麼虧呢?我們讓人就是好,就是有德性。有德性的人就具善根。要是只知道占便宜,讓別人都受到損害,損人利已,那就是缺德,不具善根。不具善根將來就不得好報。所以對于生前不信佛、不念佛,還做壞事不具善行的人,在他死亡之後,爲了幫助他,就要從頭至尾把經文全部念完,爲期五十叁天。不能懈怠,不能減少。並且對這樣的人,在剛死亡之後就要連同下卷全經統統念誦。注意:不是從第十九天才開始念下卷全經。因爲他做壞事,不具善行,業障重,不可能等到十八天,輪回中有的惡境界就要現前了,就要把他拉到地獄裏去。
以上所說的叁種情況,增加還是減少什麼經文,全在死者的家屬及行法者斟酌情況而決定。要斟酌情況,不要弄錯了。由此可見,還是生前多做善事,多修密法,好好用功,證見本性最爲重要。這樣就不需要念到第叁階段,在第一、第二個階段就行了。那多好啊!
前面我們說過,亡者何時得度?無從獲悉。孫景風居士爲我們想了一個辦法:于每一期中有完畢之後,用拈阄的辦法來求佛菩薩指示。就是將幾個阄寫好(寫上“已經超度”或者“沒有超度”),在佛菩薩面前冥心祈求、禱告,求佛菩薩指示:××人是否得度?然後拈一個阄出來。如果這個阄上面寫的是“已經超度”,就說明這人已經得度了,以後就不用再行法了。如果寫的是“沒有超度”,那麼你還要給他行下面的法。比如,死位中有時期(四天)過了之後,用拈阄法求佛菩薩指示一下。如果亡者已得度,就可以停止行法了。如果沒有,那就要行法性中有時期的法了。法性中有時期(十八天)過了之後,再用拈阄法請求佛菩薩指示,如果得度了,就不用行輪回中有時期的法了。如果沒有得度,那麼還要行輪回中有時期的法。用拈阄的方法最好偶一爲之。不要今天問過,明天又問;明天問過,後天又問。這樣不行!這樣就變成兒戲了。要誠心誠意的,很虔誠的祈禱佛菩薩指示一下,下面的法還需不需要做?這種方法還是很適用的。從前延壽大師(就是永明壽大師)是禅宗的大德,也是淨土宗的大德。禅宗有臨濟、沩仰、曹洞、雲門、法眼等宗,永明壽大師是法眼宗的弟子。因爲他後來歸依了淨土宗,法眼宗到他就沒有了。當時他決定不了是修“禅宗”還是修“淨土宗”?就用拈阄的辦法在佛前請示。他寫好“禅宗”“淨土”幾個阄,在佛前誠心祈禱。他拈一次、二次得的阄都是淨土宗,但他還是不放心,共拈了七次都是淨土。所以他就決定修淨土宗了。佛菩薩很慈悲,只要我們誠心誠意請佛菩薩指示,無不感應如響。就像我們敲鍾,敲一下響一下,這就是感應如響,就是感應道交。所以只要我們心誠就能感應。這是孫景風居士想的辦法,經文裏並沒有。這個辦法也可以用用。
第六條:如果是出門在外,在異鄉死亡的人,有電報或來信通知說:“××人×年×月×日已經死了”。家裏事後得訊,則應當按照經中的規定從死亡之日算起,看亡者這時是處于哪個中有時期,就用哪個中有時期的經文來教導亡者,使他能夠得度。假如死亡發生在叁天半或四天之內,那就是死位中有時期,如果是在第五天到第十九天之內,那就是法性中有時期,如果到第十九天之後(包括第十九天)那就是輪回中有時期了,就這樣來計算。因爲從電報或來信獲得的信息較遲,不是馬上死我們馬上就能知道,其中已過的各種經偈就不必再補誦了。比如電報來的時候已經到了第十九天了,這時亡者已處于輪回中有時期,那麼前面的死位中有時期,法性中有時期的經文就不必再補誦了,因爲念了也沒有用處。
第七條:行法的時候,一切布置都不要過于複雜。依經中的規定:亡者面前供養一點果品飯食就行了,佛前也要供養。因爲我們要念經偈,要求佛力的加被,所以要供養。在病人面前或停屍處,不要人多語雜,要保持清靜。只需要行法之人給亡者念誦經文和咒語就行了。若人多語雜,雜亂無章,亡者或病人就聽不清楚經文了。我看見很多淨土宗人幫助亡者或病人來念佛,叫做助念團,聲音好響啊!還敲起木魚來:“咚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太吵了!這樣使病人或亡者的神識煩亂而不能安靜。所以還是應該清靜點,不要念這麼響,木魚也不要敲,這樣太嘈雜。安安靜靜的念就好了。尤其忌諱家屬號哭。號啕大哭最壞,使死的人識神更加慌亂,這樣不好!不能哭!一哭反而動了他的愛心。我記得很清楚,從前蘇州有個功德林,是素菜館。這個老板是一心修淨土宗的。所以他開素菜館,不殺生做好事。他臨終時善相現前,已經看見阿彌陀佛來臨了。可是正在這時,他的小老婆來哭他了:“親人呀,你死了以後我怎麼辦哪?”這麼一哭,他的心就亂了。他的心一亂,就起顛倒妄念,業相就會現前。淨土的善境界就消失了,佛相也沒有了,都被他的小老婆給搗亂了。這樣就不好。所以家屬不要號哭。另外還要注意不能宰殺生命。不要以爲這個人快死了,給他殺兩個甲魚補補身體,這樣就壞了!這樣做是送他的命!還有辦喪事,做什麼“豆腐飯”。多殺點生,多辦幾桌飯菜,最不好!我見過很多家做豆腐飯,都是大家來吃葷菜、喝酒、劃拳像是辦喜事一樣,沒有一點哀思。這樣做和喪事一點也不相幹,對亡者一點益處也沒有,我們不能做這些事情。
第…
《中有成就秘笈 (中有聞教得度釋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