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有成就秘笈 (中有聞教得度釋義)▪P25

  ..續本文上一頁糊塗是要出錯誤的。另外口齒不伶俐的人讀誦也不行,因爲說話說得不清楚,亡者不容易明白,萬一聽錯就把亡者害了。所以這兩點大家一定要多加注意。

  其實,佛法中所說的“密”者,就是指我們佛性這個秘密寶藏。即所謂:“我有一寶,秘在形山”。就是說我們有一個大寶貝,秘密的藏在我們這個有形的、以四大爲體的色殼子裏面。我們修法就是要把他打開,把他找出來,但必須用功修行才行。現在的人,根器很淺,業障很重,都不肯好好用功,都是敷敷衍衍的。我聽到很多人說:“我一面念佛持咒,一面思想還亂動。想這個想那個,叫他不要想了,但就是息不下來。”爲什麼息不下來呢?就是因爲我們在白天的日常動用中太執著。不知道這些都是幻想,都是假的,追逐不舍、不肯放。所以坐下來的時候思想妄念就一刻也不停。假如白天我們真能做到時時處處用心觀照,知道一切色、聲、香、味、觸、法都是幻影,都不可得,不理睬它,隨緣應用,那麼坐下來妄念就一定很少。所以只要我們真肯放,沒有一個不成功。因爲我們本來是佛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句話一點也不錯。人就是不肯放,都在那兒計算利害得失:我怎麼樣可以發財,怎麼樣可以升官,怎麼樣才能享受得好。這樣白天亂動,坐下來的時候妄念能不來嗎?!睡著的時候能不做夢嗎?!都是亂夢顛倒,這樣不行!所以還是要現在用功,萬一用功不得當,最後還有這麼一個救度方法。中有時期得度是最容易的,因爲色殼子已經沒有了。靈識一出來聰明伶俐的很,他一聽到指示,和本性光明合上去就成道了。我說這話並不是鼓勵你們現在不用功。不是說現在不用功不要緊,將來我還有這個法可以最後得度。我們現在越用功越好。因爲現在功夫真做好了,在死位中有時期就得度了,不需要等到法性中有時期了。我們一斷氣從色殼子裏出來就超脫了,不需要別人給我們照這個經文來念誦就能得度。這樣多好呢?!所以還是現在用功好。現在不肯放,將來到中有的時候還是要放,到中有的時候,你戀著家庭不放行嗎?還能超脫嗎?所以古來大德都說:“要生西方一定要舍得離開這個娑婆世界,否則,猶如抱樁搖橹。”“抱樁搖橹”就是把船的纜繩扣在岸邊的木頭樁子上,然後去船上搖橹。這樣船能走嗎?假如你想生西方極樂世界,還戀著家庭,舍不得離開,就猶如抱樁搖橹一樣,徒廢心力。所以要放,不放到死時也得放,與其那個時候放還不如現在放。因爲根本就得不到呀!本身都沒有還有身外之物嗎?還有妻子兒女、金銀財寶嗎?大家都是念念不忘,不知這些都是妄想,都是在做夢,不肯覺悟。可見這個情見很難覺破。所以菩薩叫“覺有情”,就是要把這個情見覺破、除盡!所以釋迦牟尼佛就做了個榜樣給我們看。他是王子,可以做國王,有妻子兒子,但他照樣出家,離開他們。而我們有很多人像鑽頭蜜蜂一樣,想高高在上做皇帝,做總統,大權在握,要啥有啥。這樣是要造業的。我們的妻子兒女與我們只不過是一場因緣和合。什麼因緣呢?就是債務的因緣。不是你欠他,就是他欠你。子孫對你孝順就是他欠你,子孫對你不孝順就是你欠他。都是一場債務的緣牽纏在一起。人就是迷而不覺,只要大家真能夠醒悟,一切放下,沒有一個人不成道。所以說來說去我們在中陰階段還是要不迷才行。後面的經文也是這樣要求我們的:不要戀著家庭兒女,一切都不可得,更不要戀著身體了。這個身體是個大禍根!大包袱!你背著它就是業障的根源。人之痛苦、人之所患就是因爲這個身體。假如沒有這個身體就好了。所以我們現在就要明白這個道理,不要再認取色身。禅宗有一個偈子說得很好:“應以空寂爲體,不要認取色身;應以靈知爲心,不要認取妄念”。空寂爲體就是說:像虛空寂滅不動,沒有東西,這才是你真正的本體。色身是假的,不要認取色身。靈知爲心就是說:了了分明而不著相,把妄念息下來。妄念就是分別不停,執著不放。所以本經就教導我們:要一切放下認取光明。這樣就解脫了。

  第十叁條:上一條說只要口齒伶俐,對本文能解釋清楚的人就可以行法。在這裏又著重強調密宗首重師承,這是進一步的說法。的確密宗最重要的是師父的傳授,即師承。所以超度亡靈的時候,應該很有禮貌殷重親切的, 去請(不是馬馬虎虎、輕輕浮浮的),“曾得此法的金剛阿阇黎上師來傳授本法,方爲合法。”(見原文五十八頁)阿阇黎就是金剛上師。金剛者表示不壞,是正法之智慧。所以請金剛上師來傳授此法最好。“方爲合法”這四個字用的有些太固定,不大恰當,應該是:“比較合法”要好些。假如沒有這個因緣,沒有金剛上師怎麼辦呢?就要恭恭敬敬,摯摯誠誠的觀想我就是蓮華生大士,我來爲亡者講這部經、超度他。所以密宗注重觀想。修什麼法就觀想自己是哪位本尊。本法是蓮華生大士傳的,就觀想自己就是蓮華生大士就行了,這點不能疑惑。不要說:“我是凡夫,哪能是蓮華生大士呢?”不可以這樣想。現在我爲亡者傳法度他,我自己就是蓮華生大士。一點都不要疑惑。就像我們放生一樣:買魚、螺絲、烏龜等等,放生超度它們時,就要觀想自己就是佛。所以不要疑惑,要觀想自己就是蓮華生大士。如果你對蓮華生大士不熟悉,那就觀想自己是觀世音菩薩。這是對我們漢地人講的。因爲漢地最重視觀世音菩薩,你們看家家都供觀世音菩薩,因爲觀世音菩薩與我們娑婆世界的衆生最有緣。佛臨圓寂時囑咐觀世音菩薩:“你和娑婆世界最有緣。我圓寂後,你來照顧娑婆世界的衆生,保護他們。使他們都能離苦得樂,遇難呈祥”。還不只囑咐觀世音菩薩一人,還囑咐地藏王菩薩:“你對這個世界的衆生也有緣,你要對娑婆世界的衆生普施救度。”所以地藏王菩薩要在地獄裏廣度衆生。假如你不能觀想自己是蓮華生大士,就觀想自己是觀世音菩薩,也就是觀自在菩薩。爲什麼又叫觀自在菩薩呢?因爲觀世音是這位菩薩的因地法名。這位菩薩在修法的時候是由耳根圓通入手的,就是通過聽世界的音聲而成道的,所以叫觀世音。這種方法就是觀照自己聽到聲音的是誰?問自己:是誰聽到聲音的呢?她那時是在海島上修法。海水有時漲潮有時落潮。漲潮的時候,海水“嘩嘩嘩嘩-”的響,她聽見了。就問自己:“聽見聲音的是誰呢?”潮落了,風平浪靜,沒有聲音了。她又問自己:“聽不到聲音的又是誰?”于是,她悟道了:聲音是聲塵,聲塵是有生有滅的。海水漲潮的時候,“嘩嘩嘩嘩”的響有聲音。海水落潮的時候,風平浪靜,沒有聲音。所以海水的聲音是有生滅的,但我們的聞性沒有生滅!就是能聽到聲音的性能,即功能是沒有生滅的。聽不到聲,不是還聽到了一個“沒有聲音”嗎!不是沒有聽到。我們一般人認爲聽不到聲音就是沒有聽到。實際上你雖然聽不到聲音,但你的能聞之性還在。所以觀世音菩薩是因地爲名,觀自在菩薩是觀世音菩薩成道後的名字,也是用功的一種法門。就是時時觀照,以法性爲自己,而不是以妄念顛倒的色身爲自己。所以禅宗就問:念佛是誰?念佛不是我們的色身。這個色身不能念佛,因爲一口氣不來了色身還沒有壞,怎麼不能念佛呢?其實能念者是我們的性能、功能,就是佛性,觀照我們的佛性,無在無不在,處處都在。不是說在某一處,不在某一處,這就叫觀自在。觀世音菩薩成道了,就得大自在了。我們離苦得樂得大自在也叫得自在。所以觀自在菩薩是果地法名。她大悲心痛切,看我們一切衆生都像她的子女一樣。而我們這些娑婆世界的衆生卻私心重重,只認自己的子女,人家的子女就不睬了。自己的子女,哎喲不得了,一點也不能碰。人家的子女,打死他也不關我的事。而觀世音菩薩不是這樣,她悲心痛切,時時刻刻的照顧我們。所以升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宗人,也不能離開觀世音菩薩,也要念觀自在菩薩,念“六字大明咒”,時時得觀世音菩薩的保護。所以要觀想你自己就是觀自在菩薩。如果自己不敢承當自己就是觀自在菩薩(或蓮華生大士),那麼就觀想觀自在菩薩(或蓮華生大士)是你的上師,在你的頭頂上或者面前空中。在度亡的時候,你就是跟著觀世音菩薩在念誦經文,有觀世音菩薩的佛力加持,你的疑慮就解除了,就可以大膽放心的念誦了。實際上,我們不應該有疑慮,要認定自己就是觀世音菩薩。尤其是在中陰階段,要能夠認取光明就是我自己,與之合上去就成報身佛了。如果不敢承當就差一點了,那就認爲這個光是佛放的光,是接引我們的,這樣我們就跟著去到西方極樂世界了,還不能證成報身佛。所以一個人的成就要看你的膽識,要看你的心量!膽識大、魄力大、心量廣闊就能成大器。如果你膽識小,心量狹窄,那你就不行。所以根器非常有關系。不敢承當你就是觀世音菩薩,那就觀想觀世音菩薩在你頂上或者面前空中,你是跟著她念的,這樣也可以得到加被。孫景風居士也是苦心孤詣,他把我們衆生大大小小的心量都考慮到了。這樣做使存者(就是爲亡者說法的人)和亡者(就是死亡的人)還有在一起聽到此法的其他人都能得到利益。當然,在以後遇到因緣,還是應該請個金剛上師補傳一下。因爲密宗的規矩是這樣的。

  這個法完全出自于蓮華生大士的大悲心,因爲他要超度亡者,希望死亡的人能脫離苦海,脫離六道輪回而達到彼岸,所以我們不能利用本法來賺錢。這一點大家要注意。現在有很多人做這些事是爲了賺鈔票。比如有很多人並沒有出家就跟著去做佛事,爲亡者念經賺錢。這些人真是不得了啊!不是我嚇唬你們。不要爲了一時的利益而造下地獄的因。不可以這樣做!我們超度亡靈應該像蓮華生大士一樣是出自慈悲心,而不是爲了賺錢。

  蓮華生大士、觀世音大士都是這個法的主人。因爲蓮華生大士就是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叁位之體合而成就的,所以蓮華生大士就是觀世音菩薩。他和觀世…

《中有成就秘笈 (中有聞教得度釋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打坐方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