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說十念就往生,或者念一天至七日,(此阿彌陀經所說)。或觀丈六、或觀六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的佛身,(此觀經之法)。總之,都沒有出乎數量,十念、七日、丈六,多少由旬等。“未若此經,一念普觀,豎窮叁世,橫亘十虛”,你這一念,過去、現在、未來叁世都包括了。十方,東、南、西、北、四個角、和上、下,十方也都概括在裏面了。初發心時,你就這麼念,就是離開數量了、超乎數量了。這是一清淨的因,這個因最殊勝了。你的願和彌陀的四十八願,自然就相合了。就同虛空跟虛空相合一樣,沒有一點間隔,間開了、隔住了。“是故不移時、不易處,任運往生”,所以不需要等時間,也不需要你跑路,自然就往生了。“還同本得”,往生之後,跟你本有的是一樣的。這一切佛的國土是依報,一切佛菩薩是正報,都是你自性所流出來的。所以,到極樂世界,證明了這一切都是你本得的、本有的。
所以,要念啊,要念極樂世界。其他的佛土很難哪。我們初機心力怯弱,大乘起信論,教我們求生極樂,都是依止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根據華嚴所說的心量去念佛,更殊勝。實際上《華嚴經》、《無量壽經》、《阿彌陀經》恰好是一部經。華嚴是大部、大本無量壽是中本,阿彌陀是小本,是一體的,有詳有略。就廣而言,華嚴最廣。
【下文雲:“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所共圍繞”。】
這是普賢行願品所說到了極樂世界,即見阿彌陀佛被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四個菩薩,和無量無邊的等等大菩薩,所共圍繞。
【文殊普賢,不離此處而現彼方,隨衆生心,念念出現。故知阿彌陀佛在極樂國中,常轉此經,熾然無間。】
又指出一個問題。文殊、普賢是在我們這個世界的兩位大士,可是他們並沒有離開此處,(現在去五臺之人,文殊還是有接有送,就是不易認識。可見文殊,不離此處),而顯現于彼方。不離咱們世界,而顯現于西方極樂世界。隨衆生的心,而就是在念念之間就出現了。因此,我們就知道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也常轉《華嚴經》,說此經,熾然說、無間說。熾然:如火放光。無間:沒有間斷,熾然無間。
【又此法門,非妙智觀察,無以明我心本具之淨因,故首文殊。非大願莊嚴,無以圓我心本具之淨果,故次普賢。】
大家要知道,雖然自己文化不很高,對于許多現代的科學不大能懂,外文也不深,這都不是缺智慧;你只要能知道、能信這個法門就是有大智慧。這個法門,沒有妙智觀察,“無以明我心本具之淨因”。沒有妙智,連信都很難。沒有妙智來觀察,沒有方法去明心,明心見性,沒有方法來明自己心中本來就有的清淨之因。一切都是我心本具,“是心是佛”,心是佛就是淨因。你才作佛,作佛最後就是成佛。故文殊爲首。
但是沒有大願,就不能去圓滿自心本有的果實,清淨的果。所以必須“修德有功、性德方顯”。修的德有了功效,性的德才顯現。所以第二個就是普賢,普賢十大願王,你要有大願。
【而觀音彌勒,一則次補彌陀,一則次補釋迦。二聖同會,以證樂邦華藏通一無二。而彌勒以谛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入圓成實,此淨土之正因也。觀音以如幻聞熏無作妙力,遍入國土,成就菩提,此淨土之極果也。】
還有觀音、彌勒。觀音就是極樂世界補佛位的,彌勒就是這個世界補佛位的,當來彌勒成佛。所以,有這二位。五位中,一位是阿彌陀佛,一位文殊,一位普賢,文殊大智,普賢大願。觀世音菩薩是極樂世界的補處,將來他補佛位。彌勒菩薩是咱們這世界補佛位的。這麼幾位,都在極樂聚會,以證明:極樂世界和華藏世界無二,沒有分別。所以《淨修捷要》說:“大日遮那同歸光壽,華藏密嚴不離極樂。”毗盧就是彌陀,華藏就是極樂。
彌勒作唯識觀,谛觀十方都是識心所顯現。此識心:阿賴耶識之本體,是圓明的、圓滿的、光明的,他證入圓成實性。所以,唯識講叁自性:遍計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八識二無我,五法叁自性”,此唯識的最基本概念。叁自性:一個是遍計執,因爲你計較、執著而有此性。就好像一條麻繩,你看像一條蛇,凡夫都是這個境界。本來沒有蛇,而你看到蛇。如認出是麻繩就不害怕了,這叫依他起性。什麼叫圓成實性呢?這個繩,它的本體是麻,這繩是搓出來的,反著一搓,繩就沒了,所以,這個繩仍是一個虛幻顯現的像。其本體沒有別的,只是麻。你要認識麻,你就不認爲它是繩,麻可以做成夏布,可以做成很多很多其他的東西,都是麻,更不會認爲是蛇了。這就是叁自性。
凡夫都在遍計執裏頭。修行好的人,就能進一步了;真正到了圓成實,那就成功了。現在講這一些,也就是給大家指明一切法界、一切依正、一切一切,皆是法身。都是“麻”呀!這譬喻,有很多很深的道理。圓成實性很難直接懂,但通過這個比方,人們容易懂。既然是麻,你還會害怕嗎?你看見什麼都認這是麻、這是麻、這是麻,你沒那麼多分別了。如果又是夏布、那又是麻繩、那又是麻線,起了分別。那都是可變化的。本體就是麻,本體就是我們自心、我們的法身。一切佛、一切菩薩、一切阿羅漢、一切凡聖,一切大地山河,種種國土,都是從這裏所流現的。凡夫一妄執,他就有憎、有愛、有取、有舍,六道輪回,什麼苦惱都出來了。全身陷入遍計執裏頭去了。彌勒講唯識,識心圓明,入了圓成實性,這是什麼呢?淨土的正因啦!我們也就是要了解這一切。以前講的東西,就是如此。讓我們認識圓成實,原來本有的實相,所以五位裏面有彌勒,這是因啦!
觀音表果,由于修習如幻聞薰聞修叁昧,“反聞聞自性”,後來就徹底把一切能所都滅了,空滅了,生滅都滅了,寂滅就現前了,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得二殊勝。于是乎種種的無畏,叁十二應,現一切身來救度衆生,遍入一切國土,現高的、現低的、現鬼、現神、現佛都可以,應以何身得度者,則現何身而爲說法。(應該以某種身來得度,我就現某種身來跟你說法,使得你願意跟他談啦)。這就讓大家來成就菩提,這個是淨土的極果。就希望這樣。大家都成就如觀音大士,這樣的廣度衆生、妙用無邊。《無量壽經》說:“若有急難恐怖,但自歸命觀世音菩薩,無不得解脫者”。這給你肯定了,有急難恐怖,你就歸命觀世音菩薩,你好好念觀世音,你好好念觀世音菩薩的咒,都可以。一心歸命這麼念,沒有不得到解脫的。急難恐怖給你解除了。所以,這個大士,十方一切處,任何處有人念,他隨處都救度。大慈大悲觀音菩薩。
所以,我們願意學,就學這個。我們爲什麼要念觀音?不是因爲菩薩老救我,保佑我,就滿足了。我們主要是要學觀世音菩薩,我們也能這樣去救度人。起碼我們現在應當作爲觀世音菩薩的助手。我常說咱們不要老在觀世音菩薩面前當個伸手派,觀世音菩薩,你給我財、給我個兒子、給我愛人、給我平安、給我什麼什麼。我則像個伸手派,老是往他要,賜給我點什麼。那怎麼對得起觀音?所以我們要當觀世音菩薩的助手。現在我們要念佛求往生,就是要實現我們充當觀世音菩薩助手的願望,以至于最後就跟觀世音菩薩一樣。這是真正求往生的目的。
【下文雲:“其人自見生蓮花中,蒙佛授記。得授記已,經于無數百千萬憶那由他劫,以智慧力,隨衆生心而爲利益。不久當坐菩提道場,降伏魔軍,成等正覺。轉妙*輪,能令佛刹極微塵數衆生發菩提心,隨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盡于未來劫海,廣能利益一切衆生”。】
普賢行願品說,往生的人自己見到,自己生在蓮花之中,這就是臨終景況。多劫的修行,現在大事了畢,我常說咱們都是多生多劫修了,希望今生得到圓滿。不再拖下去,輪回六道無有終了。咱們臨終時,自見坐在蓮中,“蒙佛授記”(這品位比較高,品位低那就花開的晚一點)。佛在授記,你決定成佛。從此可在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無窮無盡的時間裏,去利益衆生。你有智慧,又見了佛,又入了無生法忍,真正的開了智慧。到這個時候才真正能做最究竟最徹底度生的工作。
現在我們也做功德,但難得很純,一件事情,爲人籌劃解說,種種種種,就好像庸醫開藥方,病人吃了還有點副作用,有時候還留點後遺症。我們這就是不好的大夫,像我就是。真正見佛入了無生法忍,所開方子就是最好的方子,就沒有這些隱患。
所以,往生就是要見佛之後,有了智慧力,就可以隨衆生心而爲利益,可以盡無量無量劫做這種事。這多偉大啊!隨衆生心,你不能勉強他,佛法從來不勉強。不是像外道教徒一手拿著經,一手拿把劍,你信不信?不信,我宰了你。這是強迫式的。佛教從來不知此。觀機逗教,看你什麼根基,現種種身,來給你說法,讓你自己生起信解的心,來救度你。常常有人要做壞事的時候,出現佛菩薩現身,來阻止他,都是攝護你、救度你。或者心裏忽然間良心一現,這事不能做,這都是佛放光在救度你、攝受你。這樣不久你就坐菩提道場,降伏魔軍,成等正覺,轉妙*輪。就能令佛刹極微塵數衆生,無量無邊的衆生,發菩提心。
成佛之後度衆生,第一件事是什麼?怎麼度衆生?就是“讓衆生發菩提心”。所以,發菩提心是首要的。粗說就是一個大慈悲、大智慧、大願力,叁個自然相融會爲一的心。在慈悲願力之中有大智慧,在大智慧中流出了大慈悲大願力。要這樣的心,所以《華嚴經》說:“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你忘了菩提心,你雖然是行善,還是做魔的事情。因爲這個事情,對于衆生的覺悟沒有什麼好處,只是暫時地得到一點甜頭而已。
所以,必須要以菩提心出發,菩提心就有大智慧的心,不妄,不著相。不然,你的心念之中,總是有個我啊!那麼,于是你的善行只是有量的,只是福德了。古時,梁武帝蓋了多少廟,度了多少僧。自己…
《華嚴念佛叁昧論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