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品每經過一地,菩薩都說不離開念佛念法念僧。所以咱們每一座法完了,念叁皈依,念佛念法念僧。
這個叁皈依,有的人不清淨,這個就很要注意了。最起碼的,信了佛,就不要再信其他什麼教主了。既皈依了法,就不要再研究、再相信別的那些個外道典籍了。皈依了僧,就不要再去找牧師、阿匍等了。
所以,從這來看,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階次雖然不同,都是以念佛爲其本來的行持。古佛今佛,佛佛道同,舉一毗盧遮那佛,就把一切佛都攝盡了。
【故普賢十願常隨佛學一門雲:“如此娑婆世界毗盧遮那如來,從初發心,精進不退,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爲布施,乃至成大菩提,入于涅槃。如是一切我皆隨學”。】
在普賢十大願王裏頭“常隨佛學”,普賢菩薩所學習的娑婆世界的毗盧遮那如來,不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嗎?釋迦牟尼如來,從最初發心起,就精進不退。六度中精進度十分重要,凡夫是進一退九,進一步又退九步。比扭秧歌還差,扭秧歌是進叁步退一步,很慢了,進一步退九步!所以在娑婆世界修行,難啦!每個人剛剛發了點心,就來了個障礙,或者生病,或者來了些事。好不容易有點進展,修持有點得力,就來點什麼幹擾,進一退九。
釋迦牟尼佛是精進不退。“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爲布施”,這都是普賢行願裏頭的話,不可說不可說那麼多的生命作布施;投身飼虎,見老虎要餓死了,就跳下去喂老虎;割肉喂鷹,鷹捉兔子,兔子來求救,佛就把兔子藏起來,鷹就來質問,你救了它,我就餓死了。佛就說我拿肉替它,相當于兔子這麼多的肉,鷹說這個可以,我就不要兔子。可是拿秤來秤,要割的肉等于兔子,誰知拿多少肉下去,都抵不上兔子,身上肉都割光了。我們本師就是這樣的無量劫來以不可說不可說那麼多身命來布施,令人感激淚零。
我們現在舍一點外財,大家還是很踴躍的,也就很難得了。你要說叫我們舍掉一個內髒去救度什麼人,就困難了。佛是以不可說不可說的身命而爲布施。
“乃至于成大菩提,入于涅槃”。這表示布施只是開始,從布施開頭,六度都圓滿,成大菩提,入于涅槃。
“如是一切我皆隨學”,這樣的一切,我都跟著學。這是普賢菩薩的大願。我們也看到爲什麼憶念咱們本師釋迦牟尼佛?這個功德、這個恩德,無量無邊。我們過去多少生中,已經不知道多少次蒙受了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救度,現在還正在救度我們,正在救度,就在此時此刻正在救度我們。這都是佛恩啊。
【由我本師因地修行,廣大無邊不可思議。故所感報化,亦廣大無邊不可思議。行者誠能決定信解,知一切佛不離自性,起勇猛心,起擔荷心,便與本師初發心時等無有異。】
由于本師在因地中修行了廣大無邊的功德,不可思議。所以,釋迦牟尼(就是毗盧遮那),他所感的、所證的報身、化身,也廣大無邊不可思議。
“行者”指我們,行者若能真誠的生起決定的信解,能夠深信,能夠正解。理解什麼呢?“知一切佛不離自性”,知道一切佛都不離開每一個人本人的自性。所以,不是向外去求佛,一切諸佛都不離開你的自性。聽了這句無上開示,自然生起勇猛心。我的自性就是一切佛,還有什麼膽怯,還有什麼不敢呢?要“承擔”,我心本是佛心,敢承擔。“便與本師初發心時等無有異”,你就和本師釋迦牟尼佛最初發心的時候,不是剛才說嘛,一發心就精進不退,就一直到成佛。你就跟釋迦牟尼當年初發心的時候,沒有分別。所以“初發心時,便成正覺”。華嚴、法華以蓮花做譬喻,就是因果同時。荷花的殊勝處很多,“出淤泥而不染”,也是一點。荷花的功德其中最殊勝的就是因果同時,荷花開的時候,蓮蓬在裏頭了。所以,我們念佛的時候,佛的果覺已經出現,已經成功了。蓮蓬不是在花瓣脫落後又長出來的,花正開的時候,小蓮蓬就在裏頭,小一點就是了。真是因果同時,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就是因果同時的道理。這就是告訴我們,行人要如此發心,主要知道一切佛不離自性。底下引證《華嚴經》幾段。
【又如寂靜音海夜神言:“我得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解脫,已能入十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數法界安立海,見彼一切法界安立海。一切佛刹所有微塵,一一塵中,有十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數佛國土。一一佛土,皆有毗盧遮那坐于道場,于念念中成等正覺。現諸神變,所現神變,一一皆遍一切法界海”。而開敷樹華夜神入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門,憶念毗盧遮那往昔所修行海,悉皆明見。妙德圓滿神得自在受生解脫門,入毗盧遮那無量受生海,亦見如來于一切世界一一塵中無量佛刹,示現受生,常無間斷。】
引《華嚴經》寂靜音海夜神。華嚴裏頭,各界衆生都有。經中夜神實是菩薩,就像過去舊社會出殡,往往有一個很高大威猛的鬼,俗稱開路鬼,其實那不是鬼,那是觀世音菩薩示現的面然大士,在地獄中救度衆生。這些神啦,都是菩薩。寂靜音海夜神,得到一個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解脫。已能夠入十不可說不可說微塵法界安立海。可以入多少多少世界呢?可以入一切佛刹的一一微塵中所具的十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國土。
佛經常說微塵,過去人們以爲是空氣中浮動的小小微粒,其實錯了。微塵很小,比電子還要小。一粒浮塵就太大了。電子已很小,現在有比電子還要小多少萬倍的中微子,可能就是佛經所講的微塵,可能還不是,將來可能發現更小的。微塵之多之小是我們沒法想像得到的。這種小東西在太空之中很多很多。
微塵多的不得了。“微塵數法界安立海”,像微塵那麼多數目的法界的安立海。夜神看見一切法界安立海,所有的一切法界安立海中,所有的一切佛刹,所有微塵。微塵數那麼多的法界安立海,在這海裏頭看見一切佛刹,安立海中種種的佛刹,種種佛刹中所有的微塵,這多得不得了。每一個微塵裏頭,這就不可思議—小小之中有無量的大;比電子還要小多少萬倍的每一個小微塵裏頭,有十個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數佛國土。一個小微塵有這麼多佛國土。所以,這個小大完全不是人們的概念。小裏面怎麼能有這麼多佛國土?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數那麼多的佛國土,在一個小塵裏,比電子還小多少萬萬倍的東西裏頭。比一粒沙土、一粒粉末還小多少萬萬倍的東西裏頭,有不可說不可說這麼多的佛的國土。(這正是華嚴事事無礙境界,夜神見法界安立海,海中有佛刹,佛刹有微塵,這都是從大具小,但下說,一一塵中皆有不可說佛國,一一國中,皆有毗盧坐道場,成正覺,現神變,這是小中具大。末後又說所現神變,一一皆遍一切法界海,正顯超情離見,不可思議。)
每一個國土裏頭,都有毗盧遮那坐于道場。你看,毗盧遮那的功德不可思議!這麼多的國土裏,每一個都有毗盧遮那坐道場,念念中成等正覺。他在那成佛,現種種神變。在一個微塵裏頭,有無量的佛土,無量的佛土中,都有毗盧遮那(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都在那成佛、說法、現神變。所現的神變遍滿一切法界海。這都超乎咱們識量的境界了。這麼多這麼小的東西裏頭,有無窮多的佛國,都有咱們本師釋迦牟尼佛在那成佛、說法、現神變。所現的神變,遍滿一切法界海、遍滿虛空、遍滿法界、無所不遍。我們這樣來看釋迦牟尼佛,就超過咱們老的觀念,尼泊爾一個太子出家了,苦行,菩提樹下成佛、成道、涅槃。現在對于佛之偉大,功德智慧不可思議,從這個地方推進一大步。
再如開敷樹華夜神,入了一個“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門”。入這樣一個法門,他憶念、思念毗盧遮那往昔所修行海。本師釋迦牟尼佛過去生中所修行的,這些多的不可說了,稱之爲海。“悉皆明見”,過去的事都現前,他都看見了。這是第二個神。
還有妙德圓滿神,得“自在受生解脫門”。受生是自在受生,不是墮入母胎。他可“入毗盧遮那無量受生海”,到毗盧遮那無量受生境界中,示現受生。由于此受生境界無量無數,不可窮盡,所以稱之爲受生海。“亦見如來于一切世界一一塵中無量佛刹,示現受生”,也可看見如來在一切世界一一的小微塵裏頭,一小微塵裏頭有無量佛刹,釋迦牟尼佛在那示現受生,常無間斷,沒有停止。
【如是念于毗盧遮那,即念是佛,即佛是念。】
我們能夠這樣憶念毗盧遮那的功德,其功德是遍滿虛空,遍一切處。過去的功德是無量之海,而現在與未來還在度衆生,在那受生,在多少多少世界中示現受生,在那度衆生。我們這樣憶念毗盧遮那,你所憶念就是佛;正是“即念是佛,即佛是念。”又就是《觀經》的話:“是心作佛”。這麼念就是“是心作佛”,念佛就是作佛,是心在念,是心在作,故說“是心作佛”。此心本來是佛,故說“是心是佛”。用《觀經》這兩句話解釋正合適。
【盡十方虛空乃至針鋒芥子許,無一不是毗盧法界。是名念法界佛,亦名遍念一切佛。】
整個的十方虛空,乃至小到像針尖、像芥子的地方,沒有一處不是毗盧遮那的法界。這麼去念佛,是念法界佛,我們念的佛不僅僅是在地球上尼泊爾降生的釋迦牟尼,念的是法界佛,也叫遍念一切佛。你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就是念一切佛了。
【所以善財童子初參德雲,即聞念佛法門。最後普賢菩薩爲說稱贊如來勝功德偈教人信解,依舊不離念佛法門。法界始終,更無二谛。】
善財五十叁參。頭一個參的是德雲比丘,就說念佛法門。最後,第八十一卷華嚴,普賢菩薩十大行願品,他說稱贊如來勝功德偈,教人信解,還是不離開念佛法門。
【偈曰:“或見此界妙無比,佛無量劫所嚴淨。毗盧遮那最勝尊,于中覺悟成菩提。或有見佛無量壽,觀自在等所圍繞。悉已住于灌頂地,充滿十方諸世界”。】
或有人看見這個世界奇妙無比,這是釋迦牟尼佛無量劫所莊嚴、所清淨的。咱們本師是最殊勝的世尊,“于中覺悟成菩提。”就是在大徹大悟成就菩提的。或有人看見無量壽佛,…
《華嚴念佛叁昧論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