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香應用方法(高七師提供)
一、平時念誦或設壇時:先燃大明香(六字大明咒加持的藏香),在燃著的香上散上少許安息香即可。如沒有藏香,可以掰取一段兩厘米長的檀香,燃著後橫臥在香爐內,再把安息香撒在上面即可。
二 、在初十或十五:在室外,燒火供時,捏少許安息香念准提咒21遍,投入火中,共投入十次,同時燒餅幹\香油\食子(米),同時誦六字大明咒並回向並發願。
煙供之功德:
1、房間不安靜、不吉祥、薰之可驅除鬼厲,亦可直接沿牆壁灑少許香粉灑淨,口中同時持頌六字大明咒,並同時觀想觀世音菩薩放光加持,室內自然可得安靜祥和。
2、著魔、內心不安、精神異常,聞香迅速除魔。
3、精神萎靡、身軟無力、聞香可提神。
4、身罹疾病、久治不愈之無明病,聞之可除病,亦可直接以少許香粉灑入浴缸中泡缸治療,可快速轉好。
5、裝髒時用之。
6、修法、灌頂等用此迎請,諸佛迅速降臨。
7、可種福德、智慧資糧。
准提安息香最大的功能,潤肺以及暢通呼吸道,因此咳嗽,喉嚨痛,氣喘,氣管炎以及痰都有幫助,可預防皮膚病以及抗痙攣,對胸腔非常好,法國人及英國人經常在病房焚燒這種香料,幫助病人穩定呼吸。它對龜裂,幹燥皮膚非常有用,能使皮膚恢複彈性,除此凍瘡,皮膚潰瘍,發疹或傷口都有功效,非常適合治療支氣管炎、咳嗽和感冒,也有助于改善松馳老化的肌膚和痛風安撫情緒,清除緊張與壓力,纾解憂慮,沮喪以及悲傷都有效。治療甲狀腺引起的緊張,滋養腦部、身體虛弱時失眠、痛苦。經期焦慮、振作器官、協助認清危險及風險。
中醫認爲其開竅清神行氣,活血,止痛。用于中風痰厥,氣郁暴厥,中惡昏迷,心腹疼痛,産後血暈,小兒驚風,早在數千年前,安息香,就是熏香最主要的香料,在東方經典中可以找到安息香在數千年前就爲人使用,李時珍的本草網目有記載;晉書中也有一則故事是講出家和尚佛圖澄焚安息香以求水,佛經中也有對它的香味做過述,說它出于波斯國,又稱辟邪樹,取此物燒香,能通神明.文藝複興時期,義大利王公貴族收到最令人興奮的禮物,就是從東方來的安息香,它是熏香最好的香料之一
在《心要》中,安息香是安立准提鏡壇的專用香“若欲成就壇法。不同諸部廣修供養。掘地香泥之所建立。但以一新鏡未曾用者。于佛像前隨月十五日夜。面向東方置鏡坐前。隨力莊嚴諸供養具。燒安息香及淨水。然後結印在于心上。咒鏡一百八遍。以囊盛鏡常將隨身。每欲念誦但以鏡壇置于面前。結印誦咒。”
從另一個觀點來講,因爲龍族最喜歡安息香,而佛母的護法我們知道是難陀跋難陀二龍王,所以佛圖澄焚安息香以求水不無道理,我們一開始念咒在兩周左右都有排痰的過程,如能燃上安息香那就可以輕松了。雖然是供佛菩薩其實受益的是我們。
准提法的專屬香:准提妙供香
在探討了諸多有關香品的修行,不得不提到當今唯一專屬准提法所用的香。
就在近日(2006/12/21),我去拜訪清明寺的持教上師,並且討論了有關准提法門的一些問題,及准提法門未來發展的願景。並且請持教上師幫我的准提佛像開光,在開光時我身體感受到一股熱流生起,明顯感受到加持力。
我問上師開光用的香是什麼,原來是我跟持教上師先前討論中,我有提到的目前在某佛教網站上架的“准提妙供香”,這個香原來是由持教上師親自調配,純天然的配方,內含二十多種嚴選珍貴中藥材及上等老山頭香調製,並禮請持教上師專修准提法加持而成,製作過程完全不添加任何化學香料及助燃劑。並且可以食用,可見其對人體之無害。最重要的是有持教上師專持准提咒力的加持,也許在燃香之際,同時也釋放了加持的咒力能量,清淨環境及人體的穢氣。
這個香製作的初衷就是要供給准提行者專用的香品,因爲目前市面上的香品中,有所謂的度母香、普巴金剛除障香、財神香,但就是沒有專屬于准提法的香品,所以持教上師特別爲了准提行者調配此香,並且要求製作的廠商頂華寶香,將價格降至推廣價格,讓于一般人都能請得起。並且在香盒中印製介紹准提法的文章與准提網站的網址,其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要藉此方便推廣准提法門。
之前頂華寶香的大悲心睿師姐,來函詢問我是否同意在“准提妙供香”的香盒中刊印准提網站的網址,我基于能讓更多人接觸到准提法的初衷同意刊登,但婉謝了他要送我的“准提妙供香”,我請他轉送法明寺供養叁寶。
在此次拜訪持教上師臨走前,上師贈送我一盒准提妙供香(香粉),返家後隔天我以准提妙供香粉爲底,點燃在“穢迹佛教文物中心”請的安息臥香,點香後,在准提鏡光與妙香氤氲的香光中增添“香光莊嚴”的氣氛,同時又播放持教上師持誦的准提咒及佛樂供養諸佛以妙樂,益發感覺能引發我的道心,藉由清淨周遭磁場的晦氣,我也感到自心生起善意、吉祥法喜之念、似乎是正向的能量。也觸發了編撰這篇文章的靈感。
知足常樂,人生若能在閑暇之余點上一束清香,聊表供佛寸心,這已算是很大的福報了,又何必汲汲營營不肯休。
以上也許是野人獻曝,但希望這份供香的法喜與諸位分享。願准提佛母能加持閱讀此文者同得法喜,證入香光莊嚴,往生衆香國。
《准提法修行專用香略談(普光)》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