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師利菩薩本願的意義
黃靖芠
中華佛學研究
第四期 (2000.03)
頁127-167
提要
文殊師利菩薩是大乘初期著名的菩薩,佛教界以「大智」表彰其特德。而文殊本願在學術界的重要性是僅次于釋尊、彌勒、阿閦、彌陀本願的,但前賢論述 未詳備,故本文以文殊本願爲主軸,且以「文殊師利」法門的經典爲範圍,主要在細評文殊在自利方面的自行願及利他方面的成熟衆生、莊嚴國土願的意義。
文殊自覺的自行願之意義,可由願力與「菩提佛果」、「清淨叁業」、「積聚資糧」叁方面的關系來探討,可知:一、發菩提心,首在確立誓願成佛的信 念,要普圓一切有情,而慈悲心是策勵菩薩精進不斷的最佳動力,且福智要雙修;二、因忏悔業障而得無明煩惱及習氣的祛除,再持戒來淨治叁業,如此自淨則可得 智慧的成就;叁、福報由成就衆生而得,修習六度在自利上可成熟自身,前五度(福)可得圓滿的報身,般若(智)可得智慧的圓滿。
文殊覺他的利他願之意義,可由願力與「成熟衆生」、「莊嚴國土」兩者的關系來看,可知:在成熟衆生願上,1.因不舍菩提心願力,故能護持正法以利 益衆生,觀于生死而不取涅槃,且其誓願是廣大且盡未來際的;2.菩薩菩提悲所建立,故能不舍一衆生、代受罪苦而恒時無疲厭之心。在淨佛國願上,知1.淨土 是由願力所成就的報土,2.其成立也基于菩薩與衆生心淨的相應原則,是最佳「同事」的修行環境,3.由文殊設置淨土是懈怠或精進,及由其與彌陀、阿閦淨土的比較,得知其是精進的創建淨土且其氣魄頗值得效法,因其未來淨土在眷屬素質及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