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薩聖誕開示
根據黃念祖老居士錄音整理
一定要專研究某一宗,才能談到哪一宗,看來還是淨土宗人多。大家很忙,還願意來,我們很歡迎,對于大家這種重視法的精神,很使人敬佩。不是這個理由,還得等機會才能講法藏嘛,大家這種精神是非常可貴的。
今天是個很殊勝的日子,是文殊菩薩的聖誕。難得這次美國來的人多,大部分是美國來的吧。大家從海峽的雙方,地球的兩面湊到一起,在文殊聖誕的日子一起來談論佛法。這是多生的因緣,是過去大家每個人,跟佛結了很深的緣。而且大家彼此的緣,我們之間的緣,都不是一生的關系,是過去生中有過因緣,今生才能有這樣的相會。我是這麼考慮的,我們隨便寒暄寒暄,隨便漫談哪,也可以談的很熱鬧,但一個小時很容易就過去了。所以我有一個建議,征求大家的意見,文殊大士的聖誕,我們一起來贊歎文殊菩薩,同意不同意?同意,咱們就翻到「淨修捷要」的叁十二頁。
「淨修捷要」,是我的老師夏蓮居老居士的著作。之所以稱爲淨修捷要,是修淨土宗最快、最重要的方法和內容,是淨修的捷要。這本內容不多,薄薄的幾頁,要是修的話也很容易,只要磕叁十二個頭,所以簡稱叁十二藏。有很多人修,有人修的很成功。它不光是淨土宗的道理在裏頭,整個一部佛教的精華也都在裏頭。今天等于給大家做一個介紹。有很多人已經接觸過了,如果沒有接觸過,你們回到美國也好找,到處都有這本書。自己可以常看,也可以常修,常禮拜。
今天借文殊的聖誕,我們只講叁十二條的一條。第一句話「一心觀禮」,「一心」兩個字很重要。《阿彌陀經》就特別指出「一心不亂」,修到事一心,理一心,就證叁昧了。淺說呢,就我們現在修行人的層次來說,「一心觀禮」就是在我們念這句話的時候,或者禮拜的時候,我的心很單純,就一條心,沒有想到其它的問題。沒有想到世間的職業呀,我的投機呀,或者做生意啊,或者戀愛呀,兒女的婚姻啊等等,都不在心上。禮拜,觀想,我就一個心,全心全意做這件事情。這是修一心最粗淺的方法。修持的時候,一切都放下了,這時候就一心一意的觀想。觀是觀想,一邊在禮拜,一邊想佛菩薩就在對面,這個想就叫觀想。「觀」比想細一點。總之哪,不到「觀」的水平,想文殊菩薩在我們面前,想阿彌陀佛在我面前,都可以嘛。很好的老朋友,多年不見,一想,就好象在我面前一樣,這就是「觀」。一想啊,相貌就出來了,就在目前。想佛菩薩也是這樣,不是很好嘛。粗一點的用心的就叫想,無心的叫做「觀」,「觀」更高級一些,「觀」就是這個意思。「禮」就是禮拜。今天,我們在文殊大士前,要想文殊大士,憶念嘛,憶佛念佛,憶就是思念。我們要「觀」,還要恭敬呀,要禮拜呀,「禮」就是這個意思。這一句總的來說,一心在「觀」在「禮」。「觀」就是沒有其它念頭,就是「觀」。禮就是最後的叁拜。
這句「法王長子」,是贊歎文殊菩薩的。文殊菩薩是法王的長子,皇帝立太子,一般都立長子啊,不立長子的話,就不太平。長子年歲大,取得一些經驗哪。除特殊原因外不立長,一般都立長,長子就是要繼承皇位的。按日本的風俗,父母的遺産全部歸長子,老二、老叁只好到闊人家當女婿,不能繼承遺産的,這都是風俗。文殊是什麼呢?「法王長子」,法王就是佛了。釋迦牟尼佛說:「我爲法王,于法自在」。我是法中之王,對于法我是自在的。一切法都是釋迦牟尼佛說出來的。他大徹大悟啊,一切都解脫了,一點束縛,一點煩惱都沒有,這不就自在了嘛。法王也是要傳下來呀,過去有佛,現在有佛,將來還有佛。繼承法王的,那就是法王的長子。長子是誰呢?這麼多大菩薩無量無邊哪,長子是文殊。爲什麼呢?難道佛也分有大有小,不是這意思,是說他必然要繼承佛大覺的覺位,是打個比喻。佛也有兒子,不是這意思,這是贊歎文殊。
爲什麼文殊必定是長子呢?因爲文殊是大智,文殊代表智慧,我們修行智慧是最主要的。實際應該說是「般若」,「般若」勉強把它翻成智慧,這是勉強翻譯的。在漢語裏頭,沒有適當的詞語和般若完全相等的,所以不好翻嘛。智慧兩個字不大夠,很容易把世間的聰明才華,當做是智慧,這些智慧不是般若。所以智慧有別名,前頭加了個大智慧,這麼一來相當于佛說的,不是一般的智慧。爲什麼文殊是法王的長子,因爲文殊是大智啊。菩薩各有各的特點,觀音是大悲觀世音,大悲王。文殊是大智文殊,大智王。地藏是大願地藏,大願王,「地獄不空,我不成佛」。彌勒是大慈,大慈氏,慈氏的福報最大。他成佛的時候,人的壽命八萬多歲,地上自然長東西,不要勞動,地球那時就變了,大福報啊。所以各有各的特點啊。文殊是大智,因爲是大智嘛,所以說他是法王長子。
一方面贊歎文殊,一方面啓發我們重視般若。成佛就是證涅槃了,涅槃有叁德。一個是法身德,我們本來都有法身,成了法身佛了,法身德。一個是解脫德,嚴格一點是解(xei)脫德,煩惱把你捆藏起來了,不解脫了,一切煩惱都沒有了,不就解脫了嘛,解脫德。再有就是般若德,都有法身,但是我們法身不顯啊,現在是被束縛之中,不得解脫。怎麼才能解脫?要解脫,就因爲缺乏般若啊,有智慧就解脫了嘛。「觀世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就這麼解決的!行深般若的時候,五蘊皆空就照見了,照見了就度一切苦毒了,就解脫了。我們證到最後的成就,就是證入涅槃叁德,法身是我們本有的,法身能夠顯現智慧,本來沒有束縛的,可是我們的妄心煩惱,把我們捆起來了。要得到自在,要解脫嘛,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就解脫了。這得靠般若,般若重要啊,涅槃叁德的關鍵就在般若上!文殊是大智,他是注定將來要成佛的,也是最先成佛,法王長子,實際說起來,文殊過去已經成佛,現在也成佛,將來還成佛。今天時間不多,就不詳細介紹了,我們說的意義已經夠了。
底下一句,「七佛之師」,他不是釋迦牟尼的徒弟,是釋迦牟尼的老師啊,不光是釋迦牟尼佛的老師,「七佛」他都是老師啊。釋迦牟尼佛說:「我之所以成佛,都是因爲文殊的教導啊」。這也是表法的,告訴我們佛之所以成佛,都是來于般若。「七佛」不像小學生算術那樣,一二叁四五六七,伸七個手指頭。七字在佛法上很重要,打念佛七,禅七都是七,在過去我們做七。七代表一些數目吧,雖然不一定是七佛,可能是無量的佛,表示爲「七佛」。不管是多多少少吧,總之,都表示是佛的師啊,極力說明智慧的重要,都是贊歎的話。
是「勝妙吉祥,無垢大聖」,這兩句是彌陀的聖號,也是文殊的聖號。阿彌陀佛有很多聖號,阿彌陀佛又號無量光佛,又號無量壽佛,又號甘露王佛,又號無量清靜佛,又號平等覺,有好多名稱啊,無窮的名號,文殊也是如此。「勝妙吉祥,無垢大聖」都是文殊菩薩的聖號。「勝妙吉祥」,「勝」殊勝啊,「妙」美好到無法形容了叫做妙,殊勝微妙,妙極了。《妙法蓮花經》,妙哉,更妙,就是這個般若。愚癡是最苦惱啊,我們什麼病都不怕,就怕最後的胡塗啊,愚癡啊!大智文殊,勝妙吉祥,稱爲妙吉祥菩薩,「無垢大聖」,「七佛之師」還不是大聖啊,「無垢」沒有垢。六祖是禅宗的祖師,五祖給他講金剛經時,他大徹大悟,「何期自性本自清靜」,我哪裏想得到,自己的本性本來就是清靜的!從來沒有染汙過,我就成爲無垢大聖啊。說得最徹底,智慧是什麼?是說自己的本心啊!上次來的那個人,他是修「法華」的。「法華衣珠」,《法華經》上講每個人衣服上有顆珠子,自己不知道是無價寶,還以爲自己窮得很,到處做苦力,賺一點錢,最後才知道寶貝在衣服裏頭。這個譬喻很好,人人本來就是佛,般若就是讓我們明白這些,顯明這些。我們自性,我們本性,我們本心,本來就是清靜的,它本來就沒有垢汙,不會染汙。在鏡子上,潑上藍墨水,再潑上紅墨水,鏡子不會染掉的,只是鏡面看不清楚了,鏡面被粘住了,你把它擦掉,鏡子還是那麼亮,不會染汙的。我們本心在做衆生時,在輪回當中也不會染汙的,文殊代表我們的根本智,代表每一個人的妙明真心,每一個人的佛性,所以說這句話,更能讓我們知道自己本具佛性,這是最大的收獲。這都是贊歎,從他的功德來說是法王長子,從他過去大的成就來說是七佛的老師。他的聖號是「勝妙吉祥,無垢大聖」,名字是表德嘛,因爲德無量,所以名字無量。萬德洪名,名字就是萬德所成的,因此你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萬德就成爲你的德了,這是最殊勝的事情!妙吉祥文殊菩薩也具有這個德,好的名稱。
底下是說文殊的願,文殊發的是什麼願呢?「願共衆生,同生極樂」,他願意同衆生一起,都生到極樂世界。怎麼知道文殊是這樣的呢,文殊有發願偈子啊。都知道普賢菩薩發願往生了,爲什麼?都念普賢行願品,其中有四句,「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無量光,即得往生安樂剎。」普賢菩薩是發願求生極樂世界的,這四句多清楚啊,願我快命終的時候,完全消除一切種種的障礙,我就當面見到了彼佛,極樂世界的佛,無量光就是無量壽,就是阿彌陀佛,一見到阿彌陀佛,我就可以立即往生到安樂剎,極樂國土。這個願力多清楚啊,這是普賢菩薩的發願偈。
文殊的大概就不知道了,他的「發願偈」記載裏也有,變成五言了,普賢是七言偈言,他是五言「願我命終時」,命要終的時候,所以我們應當知道,咱們修淨土宗的人往生的時候,你是現生見到阿彌陀佛,還沒有命終。命終之後死了,到中陰身的時候,那才是隔日了。投胎就更是隔世了。快要命終的時候,還是屬于今生,今生的末了,這一生就見到佛。淨土法門是最有把握的法門了。「願我命終時,盡除諸…
《文殊菩薩聖誕開示(黃念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