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圣诞开示
根据黄念祖老居士录音整理
一定要专研究某一宗,才能谈到哪一宗,看来还是净土宗人多。大家很忙,还愿意来,我们很欢迎,对于大家这种重视法的精神,很使人敬佩。不是这个理由,还得等机会才能讲法藏嘛,大家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今天是个很殊胜的日子,是文殊菩萨的圣诞。难得这次美国来的人多,大部分是美国来的吧。大家从海峡的双方,地球的两面凑到一起,在文殊圣诞的日子一起来谈论佛法。这是多生的因缘,是过去大家每个人,跟佛结了很深的缘。而且大家彼此的缘,我们之间的缘,都不是一生的关系,是过去生中有过因缘,今生才能有这样的相会。我是这么考虑的,我们随便寒暄寒暄,随便漫谈哪,也可以谈的很热闹,但一个小时很容易就过去了。所以我有一个建议,征求大家的意见,文殊大士的圣诞,我们一起来赞叹文殊菩萨,同意不同意?同意,咱们就翻到「净修捷要」的三十二页。
「净修捷要」,是我的老师夏莲居老居士的著作。之所以称为净修捷要,是修净土宗最快、最重要的方法和内容,是净修的捷要。这本内容不多,薄薄的几页,要是修的话也很容易,只要磕三十二个头,所以简称三十二藏。有很多人修,有人修的很成功。它不光是净土宗的道理在里头,整个一部佛教的精华也都在里头。今天等于给大家做一个介绍。有很多人已经接触过了,如果没有接触过,你们回到美国也好找,到处都有这本书。自己可以常看,也可以常修,常礼拜。
今天借文殊的圣诞,我们只讲三十二条的一条。第一句话「一心观礼」,「一心」两个字很重要。《阿弥陀经》就特别指出「一心不乱」,修到事一心,理一心,就证三昧了。浅说呢,就我们现在修行人的层次来说,「一心观礼」就是在我们念这句话的时候,或者礼拜的时候,我的心很单纯,就一条心,没有想到其它的问题。没有想到世间的职业呀,我的投机呀,或者做生意啊,或者恋爱呀,儿女的婚姻啊等等,都不在心上。礼拜,观想,我就一个心,全心全意做这件事情。这是修一心最粗浅的方法。修持的时候,一切都放下了,这时候就一心一意的观想。观是观想,一边在礼拜,一边想佛菩萨就在对面,这个想就叫观想。「观」比想细一点。总之哪,不到「观」的水平,想文殊菩萨在我们面前,想阿弥陀佛在我面前,都可以嘛。很好的老朋友,多年不见,一想,就好象在我面前一样,这就是「观」。一想啊,相貌就出来了,就在目前。想佛菩萨也是这样,不是很好嘛。粗一点的用心的就叫想,无心的叫做「观」,「观」更高级一些,「观」就是这个意思。「礼」就是礼拜。今天,我们在文殊大士前,要想文殊大士,忆念嘛,忆佛念佛,忆就是思念。我们要「观」,还要恭敬呀,要礼拜呀,「礼」就是这个意思。这一句总的来说,一心在「观」在「礼」。「观」就是没有其它念头,就是「观」。礼就是最后的三拜。
这句「法王长子」,是赞叹文殊菩萨的。文殊菩萨是法王的长子,皇帝立太子,一般都立长子啊,不立长子的话,就不太平。长子年岁大,取得一些经验哪。除特殊原因外不立长,一般都立长,长子就是要继承皇位的。按日本的风俗,父母的遗产全部归长子,老二、老三只好到阔人家当女婿,不能继承遗产的,这都是风俗。文殊是什么呢?「法王长子」,法王就是佛了。释迦牟尼佛说:「我为法王,于法自在」。我是法中之王,对于法我是自在的。一切法都是释迦牟尼佛说出来的。他大彻大悟啊,一切都解脱了,一点束缚,一点烦恼都没有,这不就自在了嘛。法王也是要传下来呀,过去有佛,现在有佛,将来还有佛。继承法王的,那就是法王的长子。长子是谁呢?这么多大菩萨无量无边哪,长子是文殊。为什么呢?难道佛也分有大有小,不是这意思,是说他必然要继承佛大觉的觉位,是打个比喻。佛也有儿子,不是这意思,这是赞叹文殊。
为什么文殊必定是长子呢?因为文殊是大智,文殊代表智慧,我们修行智慧是最主要的。实际应该说是「般若」,「般若」勉强把它翻成智慧,这是勉强翻译的。在汉语里头,没有适当的词语和般若完全相等的,所以不好翻嘛。智慧两个字不大够,很容易把世间的聪明才华,当做是智慧,这些智慧不是般若。所以智慧有别名,前头加了个大智慧,这么一来相当于佛说的,不是一般的智慧。为什么文殊是法王的长子,因为文殊是大智啊。菩萨各有各的特点,观音是大悲观世音,大悲王。文殊是大智文殊,大智王。地藏是大愿地藏,大愿王,「地狱不空,我不成佛」。弥勒是大慈,大慈氏,慈氏的福报最大。他成佛的时候,人的寿命八万多岁,地上自然长东西,不要劳动,地球那时就变了,大福报啊。所以各有各的特点啊。文殊是大智,因为是大智嘛,所以说他是法王长子。
一方面赞叹文殊,一方面启发我们重视般若。成佛就是证涅槃了,涅槃有三德。一个是法身德,我们本来都有法身,成了法身佛了,法身德。一个是解脱德,严格一点是解(xei)脱德,烦恼把你捆藏起来了,不解脱了,一切烦恼都没有了,不就解脱了嘛,解脱德。再有就是般若德,都有法身,但是我们法身不显啊,现在是被束缚之中,不得解脱。怎么才能解脱?要解脱,就因为缺乏般若啊,有智慧就解脱了嘛。「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就这么解决的!行深般若的时候,五蕴皆空就照见了,照见了就度一切苦毒了,就解脱了。我们证到最后的成就,就是证入涅槃三德,法身是我们本有的,法身能够显现智慧,本来没有束缚的,可是我们的妄心烦恼,把我们捆起来了。要得到自在,要解脱嘛,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就解脱了。这得靠般若,般若重要啊,涅槃三德的关键就在般若上!文殊是大智,他是注定将来要成佛的,也是最先成佛,法王长子,实际说起来,文殊过去已经成佛,现在也成佛,将来还成佛。今天时间不多,就不详细介绍了,我们说的意义已经够了。
底下一句,「七佛之师」,他不是释迦牟尼的徒弟,是释迦牟尼的老师啊,不光是释迦牟尼佛的老师,「七佛」他都是老师啊。释迦牟尼佛说:「我之所以成佛,都是因为文殊的教导啊」。这也是表法的,告诉我们佛之所以成佛,都是来于般若。「七佛」不像小学生算术那样,一二三四五六七,伸七个手指头。七字在佛法上很重要,打念佛七,禅七都是七,在过去我们做七。七代表一些数目吧,虽然不一定是七佛,可能是无量的佛,表示为「七佛」。不管是多多少少吧,总之,都表示是佛的师啊,极力说明智慧的重要,都是赞叹的话。
是「胜妙吉祥,无垢大圣」,这两句是弥陀的圣号,也是文殊的圣号。阿弥陀佛有很多圣号,阿弥陀佛又号无量光佛,又号无量寿佛,又号甘露王佛,又号无量清静佛,又号平等觉,有好多名称啊,无穷的名号,文殊也是如此。「胜妙吉祥,无垢大圣」都是文殊菩萨的圣号。「胜妙吉祥」,「胜」殊胜啊,「妙」美好到无法形容了叫做妙,殊胜微妙,妙极了。《妙法莲花经》,妙哉,更妙,就是这个般若。愚痴是最苦恼啊,我们什么病都不怕,就怕最后的胡涂啊,愚痴啊!大智文殊,胜妙吉祥,称为妙吉祥菩萨,「无垢大圣」,「七佛之师」还不是大圣啊,「无垢」没有垢。六祖是禅宗的祖师,五祖给他讲金刚经时,他大彻大悟,「何期自性本自清静」,我哪里想得到,自己的本性本来就是清静的!从来没有染污过,我就成为无垢大圣啊。说得最彻底,智慧是什么?是说自己的本心啊!上次来的那个人,他是修「法华」的。「法华衣珠」,《法华经》上讲每个人衣服上有颗珠子,自己不知道是无价宝,还以为自己穷得很,到处做苦力,赚一点钱,最后才知道宝贝在衣服里头。这个譬喻很好,人人本来就是佛,般若就是让我们明白这些,显明这些。我们自性,我们本性,我们本心,本来就是清静的,它本来就没有垢污,不会染污。在镜子上,泼上蓝墨水,再泼上红墨水,镜子不会染掉的,只是镜面看不清楚了,镜面被粘住了,你把它擦掉,镜子还是那么亮,不会染污的。我们本心在做众生时,在轮回当中也不会染污的,文殊代表我们的根本智,代表每一个人的妙明真心,每一个人的佛性,所以说这句话,更能让我们知道自己本具佛性,这是最大的收获。这都是赞叹,从他的功德来说是法王长子,从他过去大的成就来说是七佛的老师。他的圣号是「胜妙吉祥,无垢大圣」,名字是表德嘛,因为德无量,所以名字无量。万德洪名,名字就是万德所成的,因此你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万德就成为你的德了,这是最殊胜的事情!妙吉祥文殊菩萨也具有这个德,好的名称。
底下是说文殊的愿,文殊发的是什么愿呢?「愿共众生,同生极乐」,他愿意同众生一起,都生到极乐世界。怎么知道文殊是这样的呢,文殊有发愿偈子啊。都知道普贤菩萨发愿往生了,为什么?都念普贤行愿品,其中有四句,「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无量光,即得往生安乐剎。」普贤菩萨是发愿求生极乐世界的,这四句多清楚啊,愿我快命终的时候,完全消除一切种种的障碍,我就当面见到了彼佛,极乐世界的佛,无量光就是无量寿,就是阿弥陀佛,一见到阿弥陀佛,我就可以立即往生到安乐剎,极乐国土。这个愿力多清楚啊,这是普贤菩萨的发愿偈。
文殊的大概就不知道了,他的「发愿偈」记载里也有,变成五言了,普贤是七言偈言,他是五言「愿我命终时」,命要终的时候,所以我们应当知道,咱们修净土宗的人往生的时候,你是现生见到阿弥陀佛,还没有命终。命终之后死了,到中阴身的时候,那才是隔日了。投胎就更是隔世了。快要命终的时候,还是属于今生,今生的末了,这一生就见到佛。净土法门是最有把握的法门了。「愿我命终时,尽除诸…
《文殊菩萨圣诞开示(黄念祖)》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