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障碍」,障碍都除了,「愿见阿弥陀」,我们愿去见到阿弥陀佛,「往生安乐国」。你看每个地方少两个字,意义一样。这个世界上的释迦牟尼佛左辅右臂,文殊和普贤,都是要往生极乐世界。就像我们刚才一举手,还是净土宗的人多。文殊只有这个愿,他这个愿我们要重视啊,「愿共众生」啊,我要同众生啊,一切的众生啊,六道的众生啊,同生极乐啊,不仅是我生,大家都要生啊。所以极乐世界是一个大乘的法门,是利他的法门。要求生净土,都要发一个利他的心啊,愿一切众生都能够生到极乐,所以他这个愿非常的殊胜。我们往生极乐的好处,在于你往生后,最快地实现度众生的愿望。人都有度众生的愿望,你只是嘴里说或者寄托于几万年以后,就没有多大的意思了。应该是积极争取,我要很快的度众生,怎么才能很快的度众生啊,那你就得往生极乐,见佛闻法,在各个世界分身尘剎,分身到无量的世界当中去度众生啊。见到弥陀之后,已经闻到弥陀说的法,也开悟了,你所给人讲的都是正确的,最好的方法啊,会劝导他们都往生到极乐世界啊。一切众生同生极乐,就是把人生,一个大悲剧变成了喜剧,把一个永别离变成了一个大团圆的开始。不然人人到了最后,最苦痛的时候,生离死别嘛,是个悲剧呀,将来变成喜剧啊,真正生到了极乐是永生了。而且有一个人去了极乐,他在那儿修持,加持他的眷属,可以使得他的眷属一个一个都得往生,实现在极乐世界大团圆啊。不然今生一切坠心的眷属,一分手之后,将来谁认得谁啊,不会再认识了。
古人说,「多生舅母肉,鼓打外婆皮」嘛,结婚哪,结婚办喜事请客,锅里煮的刚杀的猪,是舅母的肉啊。结婚打的那个大鼓,鼓是外婆的皮,外婆所变的牛,牛皮扒下来,谁认识?谁都不认识了。永无相见之期,不但无相见之期,还在那吃她的肉,打她的皮。往生以后就不一样了,你可以辗转度脱啊,都度到极乐世界啊。善导大师是弥陀的化身啊,他说:「如来所以出兴于世」,佛为什么要出现到世间呢?「唯说弥陀本愿海」。他唯一要说的,就是阿弥陀佛发的大愿海呀。现在《无量寿经》在海外得到了提倡,当然有不少人在念,这个很殊胜啊。佛就是要说弥陀大愿之海,真正讲弥陀大愿的只有《无量寿经》啊。阿弥陀佛在世自在王如来住世时,是国王,是世饶王,然后出家了,发愿,怎么发的愿?如何成功的?在《无量寿经》里讲的最清楚啊,这个经非常重要啊。那么四十八愿里的第十七愿,诸佛都要称赞弥陀的大名,众生闻了名之后,他们就愿意往生极乐世界,乃至只念十念,至诚心念十念,都可以往生。弥陀大愿啊,是大愿之王啊!
佛号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功德呢?藕益大师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在你念的时候,名就召德啊。我们要修房子,上面有一个师傅,下面有一个徒弟。师傅喊:「我要水」,徒弟就把水给拿上去了。「我要瓦刀」,瓦刀就扔上去了。「我要灰」,灰就上去。只喊个名字,东西就来了,实物就来了嘛。道绰是净土宗的三祖,他讲得最有意思,他说脚筋崴了,要治的话用木瓜,木瓜南方有,木瓜烤了之后来揉。过去中国的交通不方便,有的地方就没有这个药,怎么办呢?用自己的手在那儿揉,嘴里念「木瓜,木瓜,木瓜」,好了。这不就是念个名字,就起到木瓜的作用嘛,这就是念的作用。念佛号「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这是从果上起修,净土法门殊胜啊!因此,十念都可以往生啊。文殊菩萨也是同样的「愿共众生,同生极乐」,这是度众生最好的方法!!!
底下这一段是文殊特殊的「一行三昧」。文殊般若经讲「一行三昧」,是这样讲的,众生只要「系心一佛」,把心就专门注意到一尊佛。有的人喜欢什么佛都念一遍,什么菩萨都要念一遍。今天是某个人过去的忌辰念点地藏菩萨吧,生了病念点药师佛,有时有点事求观音菩萨,有的时候念念佛求往生,什么都要念一念,念得很杂呀。当然是有功德的,但是不专哪。文殊讲的「一行三昧」,就是叫你集中在一尊佛上,「专称名号」。不要像密宗做观,像禅宗去参念佛是谁啊,都不要去管。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学密的人就念一句咒,其实都是一样的,名字跟咒嘛,名字是佛的名号,咒是佛的心印,都是同等的。我们不要净说净土宗,就好象密宗不好,净土宗是密教的显说,都是平等的。专称名号,即于念中得见彼佛,在这一句一句念里头,你就见到彼佛,见到一切诸佛,这个把全文都引出来了,这是文殊大士的「一行三昧」。
什么是一行呢?就是专心在一尊佛上。「大智宏深」,文殊是大智呀,这样的「一行三昧」,愿共众生往生极乐呀,大智宏大,很深奥啊。「文殊师利菩萨」,这一段就是拜文殊师利菩萨,赞叹文殊,观想文殊特殊的功德。我们今天讲文殊,当然他有很多很多的教化。比如「法华」里头,他度龙女,很快就把龙女度成佛了。七岁的龙女就在法华会上成佛,这都说明他有大的智慧啊。这段简短的,把文殊主要的功德包括在里头了,我们进行了赞叹。这里头指出了自心和般若的重要,般若就是自心中所现出来的。自身像珠子,般若就是自己心放的光,珠子放光了,光出来先照谁?先把珠子照亮了嘛!所以我们修行者心放光,光又照本性,这就是修法上最大的,最直接的!不管是禅宗、是密宗、是净土宗,禅宗就是开悟了,密宗就是开大圆满成就啊,净土宗就是证理一心啊,理一心也是如此啊,所以都是相通的。
今天这段话呢,一方面是说我们纪念文殊菩萨,跟文殊菩萨结一个缘,从这里头,谈到念佛,谈到求生净土。我常说的,修什么都可以,都是好的,很少劝人家去改变,你这个不要修了,换一样。如果老换来换去,就很麻烦了,你也不能安心修下去。最终一无所成,专心的修下去,修什么都好。但现在已经是末法,五浊恶世,这个时候咱们众生只有求生,不能不求生净土!所以我在密宗道场,莲花精舍,不是求其它世界呀,还是求生极乐世界,参禅也是一样,大家都是求生极乐。不管修任何法门,不要换来换去的,而且要求生净土。文殊都这样嘛,「愿共众生同生极乐」,「愿我命终时,尽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国」嘛。文殊菩萨都这么发愿,我们也应该发愿。这里头我们知道般若的重要,知道往生的重要,今天纪念文殊菩萨啊,很积德。
你们从五台山回来,听说这件事情没有,在文革之前,一个福建和尚在五台山碰见文殊菩萨,你们听见没有?你们到五台山回来,今天又是文殊圣诞,我们谈文殊菩萨。福建一个和尚,上了山之后,他就三步磕一个头,很虔诚,看见庙就进去,就礼拜。拜来拜去,拜到中间,看见一个地方,有一个小的圆门,写着三个字「金刚洞」。他就跑进去了,里面很大,有大殿,有藏经楼,很多和尚,很多喇嘛,有七八百人,都在那很忙。他说先到大殿去看看吧,到大殿一看哪,大殿上只有佛的座,但是没有佛。这倒很奇怪,有佛的座没有佛,他就没有顶礼,因为他没有看见佛嘛,就围着佛的座绕了三圈,也是礼貌。绕了之后,再去看看藏经楼,刚要出门,后面跑出一个小沙弥,就喊他「什么什么师先别走」,他很奇怪,怎么这儿会有人知道我的名字,「我师傅找你谈谈」。他就跟小和尚到后面去了,看到一位很老的人坐着在那儿,一看很有德,就很恭敬的顶礼。老人说:「三步一个头,你很辛苦了,到上面坐一坐,倒茶来给他喝」,这地方很好,他就请求:「我不想走了,在这里挂单行不行?」老和尚说:「不行,你得回去」。他就问:「你们大殿上怎么没有佛啊」,「我这里用不着」,这就是法身了,法身就离一切相了,到了法身境界,就不一定用形象来表示了,说「我这里用不着」。后来就请老人做开示,告诉四句话,当时觉得普普通通。告诉他:「将来不久啊,庙里头没有僧」啊,文革以前,「佛前没有灯啊」。后来就出来了,他一心在拜,还差一点就拜完,天已经黑了,不能往前走了。
正好呢,有一个西藏的在家人,住在上面,他就到了那个地方。藏人说:「正好你在我这吃,我招待你」,就供养他吃饭。两人做饭的时候聊天,他就问:「你们五台山有多少人,有没有一千人?」藏人说:「哪里有一千人哪,有人来打千佛斋,我们到各方面去凑,把所有地方的人都挖出来,只有七八百人哪」。福建的和尚说:「不对,我到了一个地方,它那儿就有七八百人,再凑上不就够了」,藏人说:「哪有这个地方,没有这个地方?」他说:「我都去了,叫金刚洞」,藏人就把旅游导游图,还有古代的那些图,都翻给他看,他看是没有金刚洞,真查不出来,那儿有几百人,庙很大呀,不能不标出来呀,没有啊,这是怎么回事?「你呀,我看你是碰见文殊菩萨了吧?」这句话一说,他坐不住了,本来很冷,预备吃饭睡觉了,觉也不睡了,饭也不吃了,连夜起来又去拜,大哭,感动了,真是见到文殊菩萨了。拜到天亮了,又拜到金刚洞那个地方,再找找不到了,后来他就下山了。
临走之前他到庙里头,跟他同乡说了这件事情,就下山了。他福建同乡就告诉了圆彻法师,圆彻法师现还在南方,这件事圆彻跟我说过,一个很有名的比丘也跟我说过,是真有其事。一看他写的那几句话,只有文殊才写的出来呀,那四句话,我不记得了。这四句话一种意思呢,讲的是普通佛教这些事,你横着、竖着都能看,直着看也成文,直着看是说文革的事,未来的事。后来圆彻师知道后,去追那个和尚,没追着。这些事就证明,确确实实文殊菩萨在那个地方。唐朝有一个人遇见金刚窟,现在还知道那个地方。也是在那儿遇见文殊菩萨,那个大概是金刚洞,见到文殊菩萨后进行了一些谈话。就是现在你们去了之后,文殊还是有接,还是有送,但是往往不认识,不让我们看得出来,看不出来也都结缘了。
…
《文殊菩萨圣诞开示(黄念祖)》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