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文殊師利菩薩的經典
玉 卿
文殊菩薩是大乘佛教的首席菩薩,那麼,關于他的佛教經典有多少
是什麼呢
按印順法師《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展開》第二—蔔一章第一節說:“佛爲文殊說的有4種;以文殊爲主體或參加問答的有8種;文殊所說部分者有3種;以經文體裁長行或偈頌誦出的:以文殊爲主體的有3種;文殊所說一部分的有11種、以神咒的有3種;文殊未參與論議,也被提到的有42種,共計74種。”現根據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的大正新修《大藏經》、~《正藏經》和華宇出版社刊行的《大藏經補編》,檢索整理得:顯教的經典有83種,密教的經典有41種。其中,顯教內佛說文殊菩薩的有28種,文殊菩薩說法的有14種,《經》中提到文殊說法的有39種,有關文殊史傳的有15種;密教內佛說文殊菩薩的有7種;文殊菩薩說法的有14種,《經》中提到文殊說法的有20種。總之,有關文殊的顯密經典有123種。這個數字也僅僅是一個粗略的統計,恐怕還不止這些吧!現受我研究會會員的要求,將這些經典公布于下,供有志于研究文殊菩薩的同志參考,並請專家指正。
顯教經典
1、《佛說魔逆經》一卷,西晉·竺法護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五冊。
2、《佛說文殊師利淨律經》一卷(異譯《清淨毗尼方廣經》、《寂調音所問經》),西晉·竺法護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四冊。
3、《佛說濡首菩薩無上清淨分衛經》二卷(異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那伽室利分》),宋·翔公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八冊。
4、《佛說首楞嚴叁昧經》二卷,姚秦·鸠摩羅什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五冊。
5、《佛說文殊師利現寶藏經》二卷(異譯《大方廣寶箧經》),西晉·竺法護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四冊。
6、《佛說如幻叁昧經》二卷(異譯《聖善住意天子所問經》、《善住意天子所問經》),西晉·竺法護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二冊。
7、《佛說文殊師利巡行經》一卷(異譯《佛說文殊屍利行經》),元魏·菩提流支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四冊。
8、《佛說慧印叁昧經》一卷(異譯《如來智印經》),吳·支謙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五冊。
9、《佛說須真天子經》四卷,西晉·竺法護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五冊。
10、《佛說須摩提菩薩經》一卷,西晉·竺法護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二冊。
11、《佛說大淨法門經》一卷(《大莊嚴法門經》),西晉·竺法護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七冊。
12、《佛說弘道廣顯叁昧經》四卷,西晉·竺法護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五冊。
13、《佛說阿惟越致遮經》叁卷,西晉·竺法護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九冊。
14、《佛說無希望經》一卷(異譯《象腋經》),西晉·竺法護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七冊。
15、《佛說佛印叁昧經》一卷,後漢·安世高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五冊。
16、《佛說伅真陀羅所問如來叁昧經》叁卷(異譯《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後漢·支婁迦谶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五冊。
17、《佛說離垢施女經》一卷,西晉·竺法護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二冊。
18、《佛說超日明叁昧經》二卷,西晉·聶承遠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五冊。
19、《佛說內藏百寶經》一卷(亦名《內藏百品經》),後漢·支婁迦谶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七冊。
20、《佛說普門品經》一卷(異譯《大寶積經·文殊師利普門會》),西晉·竺法護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一冊。
21、《佛說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叁卷,劉宋·求那跋陀羅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九冊。
22、《佛說文殊悔過經》一卷,西晉·竺法護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四冊。
23、《佛說文殊師利般涅槃經》一卷,西晉·聶道真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四冊。
24、《佛說大乘善見變化文殊師利問法經》一卷,宋·天息災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四冊。
25、《佛說妙吉祥菩薩所問大乘法螺經》一卷,宋·法賢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四冊。
26、《佛說決定毗尼經》一卷,西晉·敦煌叁藏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二冊。
27、《佛說月上女經》二卷,隋·閣那崛多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四冊。
28、《佛說大方廣曼殊室利經》一卷,唐,不空譯,卍《正藏經》第叁十冊。
1、《文殊支利普超叁昧經》叁卷(異譯《阿閣世王經》、《未層有正法經》),西晉·竺法護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五冊。
2、《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一卷(異譯《文殊師利所說摩诃般若波羅蜜多經》),梁·僧伽婆羅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八冊。
3、《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二卷(《大寶積經·善德天子會》),唐。菩提流志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二冊。
4、《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二卷(異譯《文殊師利授記經》),西晉。竺法護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一冊。
5、《文殊師利問菩薩署經》一卷,後漢·支婁迦谶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四冊。
6、《文殊師利發願經》一卷,東晉·佛陀跋陀羅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冊。
7、《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佛刹功德莊嚴經》叁卷,唐·不空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一冊。
8、《文殊師利問菩提經》一卷,姚秦。鸠摩羅什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四冊。
9、《文殊師利問經》二卷,梁·僧伽婆羅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四冊。
10、《文殊問經字母品第十四》一卷,唐·不空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四冊。
11、《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數珠功德經》一卷,唐·義淨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五冊。
12、《文殊菩薩問菩提經論》二卷,天親菩薩造,元魏·菩提流支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二十冊。
13、《文殊指南圖贊》一卷,宋·惟白述,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四十五冊。
14、《文殊師利菩薩無相十禮》一卷,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八十五冊。
1、《寶積叁昧文殊師利菩薩問法身經》一卷(異譯《人法界體性經》),後漢·安世高澤,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二冊。
2、《法界體性無分別經》二卷(異譯《大寶積經·法界體性無分別會》),梁·曼陀羅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一冊。
3、《諸佛要集經》二卷,西晉·竺法護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七冊。
4、《等集衆德叁昧經》叁卷(異譯《集一切福德叁昧經》),西晉·竺法護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二冊。
5、《無極寶叁昧經》二卷,西晉·竺法護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五冊。
6、《諸法無行經》二卷,姚秦·鸠摩羅什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五冊。
7、《維摩诘所說經》叁卷,姚秦·鸠摩羅什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四冊。
8、《商主天子所問經》一卷(異譯《大寶積經·大神變會》),隋·閣那崛多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五冊。
9、《持心梵天所問經》四卷(異譯《思益梵天所問經》),西晉·竺法護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五冊。
10、《妙法蓮華經》七卷,姚秦·鸠摩羅什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九冊。
11、《密迹金剛力士經》七卷,(異譯《大寶積經·密迹金剛力士會》),西晉·竺法護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一冊。
12、《惟日雜難經》一卷,吳·支謙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七冊。
13、《菩薩行五十緣身經》一卷,西晉·竺法護譯,卍《正藏經》第十九冊。
14、《大乘方廣總持經》一卷,隋·毗尼多流支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九冊。
15、《不必定人定人印經》一卷,元魏·瞿昙般若流支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五冊。
16、《力莊嚴叁昧經》叁卷,隋·那連提耶舍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五冊。
17、《央掘魔羅經》四卷,劉宋·求那跋陀羅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二冊。
18、《道行般若經》十卷,後漢·支婁迦谶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八冊。
19、《大方廣佛華嚴經》六十卷,東晉·佛陀跋陀羅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九冊。
20、《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卷,唐·實叉難陀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冊。
21、《大方廣佛華嚴經》四十卷,唐·般若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冊。
22、《菩薩璎珞經》十四卷,姚秦·竺佛念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六冊。
23、《第一義法勝經》一卷,元魏·瞿昙般若流支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七冊。
24、《摩诃迦葉經》二卷(異譯《大寶積經·摩诃迦葉會》),元魏·月婆首那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一冊。
25、《大智度論》百卷,龍樹菩薩造,後秦·鸠摩羅什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二十五冊。
26、《金剛仙論》十卷,世親菩薩造,金剛仙論師釋,元魏·菩提流支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二十五冊。
27、《中論》四卷,龍樹菩薩造,梵志青目釋,姚秦·鸠摩羅什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叁十冊。
28、《大乘掌珍論》二卷,清辯菩薩造,唐。玄奘譯,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叁十冊。
29、《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六十卷,唐·澄觀撰,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叁十五冊。
30、《新華嚴經論》四十卷,唐·李通玄撰,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叁十六冊。
31、《注維摩诘經》十卷,後秦·僧肇撰,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叁十八冊。
32、《中觀論疏》二十卷,隋·吉藏撰,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四十二冊。
33、《叁論玄義》一卷,隋·吉藏撰,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四十五冊。
34、《二谛義》叁卷,隋·吉藏撰,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四十五冊。
35、《肇論》一卷,後秦·僧肇撰,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四十五冊。
36…
《有關文殊師利菩薩的經典(玉卿)》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