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虛空藏菩薩經▪P3

  ..續本文上一頁露忏悔。先所犯罪誓不更作。安住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勤修慈悲。生人天樂般涅槃樂

  複次善男子。聲聞亦有五根本罪犯波羅夷。若有犯者。先所修習一切善根皆悉燒然。墮于惡趣離安隱處失人天樂。何等爲五。謂殺生偷盜淫泆妄語出佛身血。善男子。是名聲聞五根本罪。若犯一者。此則名爲犯波羅夷。先所修習一切善根皆悉燒然。離安隱處失人天樂墮于惡趣。善男子。是虛空藏菩薩摩诃薩。爲此人故起大慈悲現生邊地。隨所應見現種種形。或沙門像婆羅門像。剎利長者居士等像。而爲其說一切種智甚深大乘未曾有法諸陀羅尼及忍辱地。以如是等種種妙法。而引導之。時彼聲聞既聞法已。心生慚愧極懷恐怖。向說法者發露忏悔。先所犯罪誓不更作。安住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勤修慈悲。生人天樂般涅槃樂

  複次善男子。初發心菩薩趣向大乘。有八根本罪犯波羅夷。先所修習一切善根皆悉燒然。墮于惡趣離安隱處失人天樂。亦失大乘境界之樂。久在生死離善知識。何等爲八。謂彼菩薩宿業因緣生五濁世。有余善根近善知識。歸趣甚深大乘之法。發無上心智慧微淺。是初發心菩薩。又從他聞甚深空法讀誦受持。複于少智愚癡人前讀誦解說。余人聞已驚疑怖畏。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生退沒樂聲聞乘。是名初發心菩薩犯于第一根本重罪。先所修習一切善根皆悉燒然。墮于惡趣離安隱處。失人天樂及以大乘境界之樂。壞菩提心。是故菩薩。宜應先知衆生善根及了彼心。隨其所堪次第說法。如入大海漸漸至深。善男子。是虛空藏菩薩摩诃薩。隨其所應以種種形現生其土。而爲說法令生慚愧。于所犯罪發露忏悔。不墮惡趣增進善根。長養阿耨多羅叁貌叁菩提心。善男子。又有初發心菩薩犯根本罪畏墮惡趣。聞虛空藏菩薩摩诃薩名。至心願見。欲發露忏悔所犯罪故。于初夜後分燒堅黑沈水及多伽羅香。至心合掌。稱虛空藏菩薩摩诃薩名。

  善男子。時虛空藏菩薩摩诃薩。隨其所應現種種形或現自身。或聲聞身。或剎利身婆羅門身。乃至童男童女等身。在彼犯罪初發心菩薩前。教令發露忏悔除罪。以善巧方便。開示甚深無上正真大乘之行叁昧總持忍辱之地。舍諸惡趣。得不退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精勤修行六波羅蜜。得力堅固猶如金剛。乃至自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又善男子。虛空藏菩薩摩诃薩。若不現身在其人前教發露者。是初發心菩薩。應于後夜合掌至心而向東方燒堅黑沈水及多伽羅香。請明星言。明星明星成大慈悲。汝今初出照閻浮提。大悲護我。可爲我白虛空藏菩薩摩诃薩。願于夢中示我方便。發露忏悔犯根本罪。令得大乘方便智眼。

  善男子。彼初發心菩薩。即于夢中明相出時。虛空藏菩薩摩诃薩。隨其所應而爲現身。以諸方便。令彼初發心菩薩發露忏悔。先所犯罪。示方便智。令彼菩薩深懷驚怖。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得不忘叁昧堅住大乘。疾得滿足六波羅蜜。不久成就一切種智。複次善男子。初發心菩薩語余人言。汝今不能樂于大乘。亦不能行六波羅蜜。終不能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不如早發聲聞辟支佛心。速盡生死入般涅槃。余如上說。是名初發心菩薩犯于第二根本重罪

  複次善男子。初發心菩薩語余人言。汝今何用受學波羅提木叉。律儀。當速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受持讀誦大乘經典。先所造作身口意業諸不善行。當得清淨。不受未來諸惡果報。余如上說是名初發心菩薩犯于第叁根本重罪。複次善男子。初發心菩薩語余人言。汝今不應聽受讀誦聲聞經典。汝當覆蔽聲聞經典。聲聞法中無大果報。不能斷除結使煩惱。汝當聽受讀誦清淨大乘甚深經典。又能消除諸不善業。疾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作此說已有信受者。二人俱名犯根本罪。余如上說。是名初發心菩薩犯于第四根本重罪。

  複次善男子。初發心菩薩欺妄兩舌。希求名稱利養恭敬。贊大乘經爲他解說。而語人言。我是善解摩诃衍者。爲貪利故。見他解說大乘經典得供養者。憎毀輕疾而自貢高。虛诳妄語得過人法。作此行者離安隱處犯波羅夷。于大乘中爲犯最重根本罪也。善男子。譬如有人欲趣寶洲乘船入海。而于中路自壞其船。沒溺而死不自濟命。豈能得寶。如初發心菩薩亦複如是。乘正信船入于大乘深廣法海。始得入海自壞信船失智慧命。如是愚癡初發心菩薩。以嫉妒故虛诳妄語得過人法。而犯大乘重根本罪。余如上說。是名初發心菩薩犯于第五根本重罪。

  複次善男子。未來世中。初發心菩薩語在家出家初發心菩薩言。修多羅中甚深空義。及以叁昧諸陀羅尼忍辱之地種種莊嚴。是大明智諸菩薩等所可觀行。受持讀誦大乘經典。又能爲他分別演說。我自解了以慈悲故爲汝等說。汝等亦當隨所說行。于深妙法而得知見。彼初發心菩薩不作是言。我讀誦思惟從他聞解。而言自得。皆是貪求利養因緣而自衒賣。違負叁世諸佛菩薩及衆賢聖。犯于大乘最深重罪。失人天路。尚不能得聲聞辟支佛乘。何由漸進到于大乘。

  善男子。譬如有人將導衆人遊行曠野。經過叢林極大饑渴。見彼林中有諸美果而棄舍之。取于毒果食已命終。善男子。彼人猶尚不能自濟。況複兼能度于余人。彼初發心菩薩亦複如是。人身難得今已得之。遇善知識發大乘心。而貪利養輕自衒賣。犯重根本罪。違負叁世諸佛菩薩。爲諸賢聖之所棄舍。墮于惡趣。是故婆羅門剎利毗舍首陀羅。不應親近此惡菩薩。若親近者亦皆得罪。余如上說。是名初發心菩薩犯于第六根本重罪。

  複次善男子。未來惡世。初發心菩薩造作諸雜旃陀羅行。謂剎利旃陀羅。婆羅門旃陀羅。大臣旃陀羅。大將軍旃陀羅。毗舍旃陀羅。首陀羅旃陀羅。何等名爲旃陀羅義。彼謂造作諸惡心業。此惡比丘自言智慧。自恃財寶行于布施。放逸憍慢。瞋嫌憎嫉余善比丘共相鬥诤。恃王臣力。取善比丘物以奉大臣。大臣得已傳以上王。佛法僧物亦複如是。善男子。王與大臣及惡比丘犯根本罪。余如上說。是名初發心菩薩犯于第七根本重罪。複次善男子。未來惡世。初發心菩薩造作諸雜旃陀羅行。謂剎利旃陀羅。婆羅門旃陀羅。大臣旃陀羅。大將軍旃陀羅。毗舍旃陀羅。首陀羅旃陀羅。此惡比丘恃怙國王及大臣力。自言智慧自恃財寶行于布施。輕戲毀辱諸善比丘鬥诤惱亂。法說非法非法說法。舍正經律顛倒義論。斷學般若離慈悲心。不信如來所說經典巧方便戒。違法立製。令諸清淨善行比丘廢于坐禅讀誦經典。無苦惱者生其苦惱。有苦惱者複令增長。恒懷惡心壞善威儀。行住坐臥無複時節毀禁破戒。實非沙門自言沙門。實非梵行自稱梵行。不解經典爲他解說。邀致四衆供養恭敬。善男子。王與大臣及惡比丘犯根本罪。余如上說。是名初發心菩薩犯于第八根本重罪

  善男子。彼善比丘坐禅誦經。皆是佛法出要正因是上福田。又是忍辱叁昧法器。能說妙法成就衆生。破無明黑暗開世間眼。濟拔衆生煩惱業惡。若彼惱亂故犯重罪。是善男子犯八根本重罪者。未能深入于佛正法。以功德智慧極微少故。善男子。是初發心菩薩犯此八根本重罪已。先所修習一切善根皆悉燒然。犯波羅夷離安隱處。失人天樂及以大乘境界之樂。壞菩提心墮于惡趣。輪回生死離善知識。善男子。是虛空藏菩薩摩诃薩。現種種形示生其土。或現剎利形。或現婆羅門形。或現聲聞形。或現辟支佛形。乃至童男童女等形。在彼犯罪初發心菩薩前。而爲說法。令生慚愧極大驚怖又教發露忏悔除罪。以善巧便。開示甚深無上正真大乘之行叁昧總持忍辱之地。舍諸惡趣得不退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精進修行六波羅蜜。得力堅固猶如金剛。乃至疾得無上菩提。又善男子。虛空藏菩薩摩诃薩。若不現身在其人前教發露者。是初發心菩薩。應于後夜合掌至心而向東方。燒堅黑沈水及多伽羅香。請明星言。明星明星成大慈悲。汝今初出照閻浮提。大悲護我。可爲我白虛空藏菩薩摩诃薩。願于夢中示我方便。發露忏悔犯根本罪。令得大乘方便智眼。善男子。彼初發心菩薩。即于夢中明相出時。虛空藏菩薩摩诃薩。隨其所應而爲現身。以諸方便。令彼初發心菩薩于所犯罪深懷驚怖。示方便智。令彼菩薩發露忏悔。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得不忘叁昧堅住大乘。疾得滿足六波羅蜜。不久成就一切種智。善男子。彼虛空藏菩薩摩诃薩。勇猛饒益一切衆生故。其頂上得有如此如意寶珠。複以無量百千釋迦毗楞伽寶。而爲圍繞。不與一切諸菩薩等。善男子。是虛空藏菩薩摩诃薩。成就如斯不可思議方便智慧。

  複次善男子。若有衆生。聞虛空藏菩薩摩诃薩名。或造形像或設供養。是人現世無諸災患。水不能漂火不能燒。刀不能傷毒不能中。人及非人無能爲害。亦無囹圄盜賊怨家諸惡疾病饑渴之苦。隨壽長短必無夭橫。臨命終時。眼不見色。耳不聞聲。鼻不聞香。舌不知味。身不覺觸。手足諸根不能爲用。唯余微識及身溫暖。時虛空藏菩薩摩诃薩。隨彼衆生所事之神。而現其身。或轉輪聖王身。或提頭賴咤身。或毗沙門身。或毗樓勒迦身。或毗樓博叉身或余天身。或龍夜叉幹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目*侯]羅伽人非人等身。在其人前而說偈言

  四聖谛義  智者應觀  若解了者

  能離生死 

  善男子。時彼衆生于命臨終。既見其昔所事之神。又聞爲說如此要偈。既終之後不墮惡趣。因斯力故速免生死。又善男子。若有衆生心樂佛法。虛空藏菩薩摩诃薩。于其臨終而現佛形。爲說偈言

  佛智真實  度生死海  速求佛智

  得盡諸苦 

  善男子。時彼衆生得見佛身。又聞此偈至心。觀察。歡喜踴躍不能自勝。命終之後得生淨國。永不更在五濁世界。常獲親近彼佛如來。又聞妙法。不久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善男子。是虛空藏菩薩摩诃薩。隨彼衆生臨終之時。應聞妙法及應見僧。亦皆普示。善男子。是虛空藏菩薩摩诃薩。成就如此不可思議方便智慧

  複次善男子。種種衆生欲得叁昧自在之力。應于後夜淨自洗浴著新潔衣。燒堅黑沈水及多伽羅香。于…

《虛空藏菩薩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