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十大願王淺說(聖一法師)▪P2

  ..續本文上一頁不惜身命,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一一劫中舍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頭目手足,我皆隨喜;如是一切難行苦行,乃至圓滿種種波羅蜜門,證入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菩薩智地、成無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一切善根,我皆隨喜,此乃隨喜佛功德。

  乃至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種類,所有功德,乃至一塵,我皆隨喜。古人雲:西方路上一只鵝,口含青草念彌陀——鵝能念佛;水鬼修心——水鬼升城堭,地藏經主命鬼王受記作佛;帝釋受記成佛,以及所有六趣功德,我皆隨喜。

  十方一切聲聞斷惑證真,擺脫生死,辟支佛兼除習氣,有學無學所有功德,我皆隨喜。一切菩薩所修無量難行苦行,志求菩提,自他兩利廣大功德,我皆隨喜。

  如是十法界功德在我心內隨喜,虛空界無盡,衆生界、衆生煩惱、衆生業無盡,我此隨喜,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清淨,無有疲厭。

  六者請轉*輪

  得其法者等諸佛于一朝,失其法者曆劫勤勞唐捐——世尊初轉*輪,五比丘證阿羅漢果,八萬諸天悟無生忍,法華經化城品雲:「若沙門、婆羅門、若天、魔、梵、及余世間所不能轉。」轉*輪者,將佛心中所得之法,轉入他心,故名爲輪。

  世尊初成道,梵王帝釋等殷勤勸請,如來四十九年說法,談經叁百余會,如楞嚴經是阿難尊老請佛說,法華經是彌勒菩薩發起,舍利弗叁請佛說,金剛經是須菩提請佛說,維摩經是維摩居士發起,請如來轉方等*輪,大權比丘,示作衆過,令佛製二部律,故有大小二乘毗尼律藏,五篇叁聚解脫木叉,十二分經權實教典,離欲真淨甚深法寶,流通娑婆利益人天。

  良以如來未出世,世無佛法,世界黯冥,世尊出世,*輪常轉。維摩經雲:「叁轉*輪于大千,其輪本來常清淨,天人得道此爲證,叁寶于是現世間。」後代兒孫,以此修行,以此爲證。

  文中說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廣大佛剎,一一剎中,念念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諸佛成等正覺,一切菩薩海會圍繞,我以普賢行願力故,在大衆前,悉以清淨身口意業,種種方便,殷勤勸請,轉妙*輪。

  如是虛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常勸請一切諸佛,轉正*輪,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七者請佛住世

  良以法界衆生無盡、衆生業無盡、衆生煩惱無盡,故需佛常住世間,度無盡的衆生。文中謂以普賢行願力故,見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將欲示現般涅槃時,我悉勸請莫入涅槃,久住世間,利樂一切衆生。

  又諸菩薩、聲聞緣覺、有學無學乃至一切善知識,我悉勸請,莫般涅槃,爲欲利樂群生,作人天眼目,覺世明燈,開示修行正路,降伏魔外邪說。

  如世尊滅度時,尚敕迦葉、賓頭盧、羅侯羅、軍屠砵漢等四大弟子莫入涅槃。又如南嶽大師,臨命終時,謂諸弟子曰:「若有十人不惜身命,常修法華、般舟、念佛叁昧、方等忏悔,期于見證者,隨有所需,吾自供給,若無此人,吾即去矣。」

  又智者大師修忏誦法華經,親見靈山一會,俨然未散,可知請佛住世者,實請衆生叁業清淨,則見如來常住世間,娑婆便成淨土。故經雲:身口意叁業清淨是名佛出世,身口意不淨是名佛滅度。

  以虛空界無盡,衆生界無盡,故請佛住世無盡,又衆生煩惱無盡,衆生業無盡,故請佛住世無盡,我以普賢願力,念念勸請,無有間斷,叁業清淨勸請,無有疲厭。

  八者常隨佛學

  所作所爲與佛相同,行佛行處行故名常隨佛學,法華經雲:「佛曾親近百千萬億無數諸佛,盡行諸佛無量道法,勇猛精進,名稱普聞,成就甚深未曾有法。」世尊行菩薩道時,到十方世界參學,盡行諸佛道法,令權智滿足,勇猛精進,成就甚深未曾有法,又實智圓具,以權智下化,無生不度,以實智上求,無佛不成、如是權實二智,吾人應跟佛學。

  如娑婆世界毗盧遮那如來,從初發心,精進不退,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爲布施,世尊因地爲最勝仙人時,世無佛法,仙人渴仰法,魔王來試曰:「我有佛偈,汝能剝皮爲紙,析骨爲筆,剌血爲墨,當爲汝說。」仙人歡喜,實時剝皮析骨刺血,魔王見已,愁憂遁去,仙人發大誓:「誰有佛法者,當爲我說。」實時離娑婆叁十二剎土,有國名普無垢,佛名淨名王,忽住其前,放大光明,照其身體,平複如故,爲說集一切福德叁昧經,仙人聞法,得大辯才,爲衆宣揚,度無量衆生。

  世尊爲重法故,不惜身命,何況王位城邑聚落,一切所有,法華經雲:「吾觀大千世界,乃至無有如芥子許,非是菩薩舍身命處,爲衆生故,然後得成菩提。」我等應跟佛學。

  乃至樹下成大菩提,示種種神通,起種種變化,所謂放光現瑞、雨華動地、分形散影、現種種佛身:丈六身、千丈身、自受用身、他受用身、變化身。處種種衆會:菩薩衆會、聲聞衆會、辟支佛衆會、轉輪聖王衆會、剎利婆羅門長者居士衆會道場,以圓滿音,隨其樂欲,成熟衆生,乃至示現入大涅槃,如是一切,我皆隨學,如今世尊毗盧如是,其余一切諸佛,我亦隨學:

  學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莊嚴淨土,

  學藥師如來無邊誓願利有情,

  學香積如來以香飯作佛事,

  學阿(音同觸ㄔㄨˋ)佛叁密加持。

  隨佛學者但取其義,不泥其事,如法華經諸佛有子義同,而釋迦一子,日月燈明佛八子,大通智勝如來十六子,隨時隨地所宜,諸佛度生,示現有子事別。世尊舍身濟餓虎,吾人學其舍身濟物,勿拘泥其事,不可強不餓之虎,食自己的肉,是名爲舍,應該見機舍身,爲救大衆,是名善學,又名活學。

  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佛我皆學習,圓滿如來一切功德,如是虛空界盡,我願無盡,衆生界盡業盡、煩惱盡,我此隨學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意語叁業清淨,無有疲厭。

  九者恒順衆生

  諸佛道同,衆生殊相劣形,度盡衆生,即見一體如來,所以六祖曰:「識得衆生,衆生空即如來,不識衆生,被衆生迷,萬劫不見自性。」故欲求佛,但識衆生,維摩經雲:「諸佛解脫,當于一切衆生心行中求。」

  良以度少許衆生,得少許覺,度一半衆生,得一半覺,度盡衆生得大圓滿覺,因有衆生,覺生無生,即名爲佛。今普賢大願,恒常隨順衆生,度生無生,出生諸佛。

  以普賢願力,能盡法界虛空界照見十方剎海,所有衆生,千差萬別,如海千濤萬浪,若無明風息,則海晏河清,識海便成性海,所以普賢願力,先識衆生,然後隨順而轉,識得衆生有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依地水火風而住者、有依空生住、有依卉木生住,楞嚴經說有十二類生,色身各各不同,形狀或豎或橫,相貌有妍有醜,壽命有長短,品類水陸空,種類黃白棕黑紅,民族名號更多,心性有善惡剛柔,知見有邪正偏頗,欲樂有動靜閑忙,意行有取舍愛惡,威儀有行住坐臥,禮儀叁百,雁飛成字,鵝行有序,衣服有羽毛鱗甲,飲食有段觸思識,人類有村營聚落,城邑宮殿,天龍八部亦然,行有無足二足四足多足,思想分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如是等類,未出叁界者,我皆于彼性情隨順而化度之,執勞待役而承事之,飲食衣服臥具湯藥而供養之,如父母師長而敬奉之,我不敢輕衆生,衆生皆當作佛,若見有病者爲作良醫,若見娛入邪途,示其正路,若入生死闇夜,爲示涅槃光明,若缺財法,則示衣裏明珠。

  如是以普賢願平等饒益一切衆生,證入法界,無一衆生而不度,隨順衆生,如水隨器,如影隨形,生生世世,隨其所堪而導利之,令一切衆生返迷成悟,便是供養諸佛,能令衆生尊重己靈,承事不逆者便是尊重如來,更能使衆生從性起修而不離自性,生法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何以故,以諸佛如來無性故,若見有自性,則計有所得,諸見生起,便成增上慢,所以諸佛無體,以大悲心爲體,大悲心亦無性,因衆生苦而起大悲,大悲拔苦,非覺不拔,拔衆生苦故發菩提心,因菩提心修萬行,而成萬德佛果。

  譬如生死曠野,煩惱沙碛之中,有菩提大樹王,一切衆生具佛性,是菩提樹之根,諸佛菩薩修萬行證萬德,是菩提樹之華果,菩薩以大悲水滋潤衆生菩提樹根,故菩提樹生長諸佛菩薩華果。

  何以故?諸菩薩以大悲水救衆生苦而發菩提心,由菩提心出生萬行拔衆生苦,功德圓滿,成就阿耨菩提,若無衆生之迷,何來菩提之覺,是故菩提屬于衆生,若無衆生之苦,一切菩薩無從發菩提心,則不能成無上正覺,因修普賢行願,證入法界,知一切衆生皆有佛性,平等拔苦故,成就圓滿大悲,以大悲心拔衆生苦故,成就萬德,供養如來。

  如是隨順衆生,虛空界無盡,衆生界無盡,衆生業、煩惱無盡,我此隨順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清淨,故無疲厭。

  十者普皆回向

  菩薩所作功德,悉皆回向,回向則無私,無私則真實,真實則直入法界,入法界則能利益一切衆生,益生功德圓滿,自證菩提。

  回向有叁種:回自向他,則成化身佛,回因向果成報身佛,回事向理成法身佛,猶如一杯水,傾入大海,便成大海水,是謂回小向大,所作功德回向衆生,能令衆生離苦得樂,此乃回向衆生,所作功德不求余物,唯求作佛,尋源得本,是謂回因向果。

  法華經雲:「願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與衆生,皆共成佛道。」地藏經雲:「更能回向,不問多少,畢竟成佛。」

  十大願王最後一願,普皆回向,從禮拜贊歎乃至恒順衆生,所有功德,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衆生,令衆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則我功德真實,若不能令衆生離苦得樂,則我功德虛妄,回向是試金石之良方。

  又我功德回向,能令衆生,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若能如是,則我功德真實,否則功德虛妄;又…

《十大願王淺說(聖一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