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行願品講記(淨空法師)▪P108

  ..續本文上一頁敬了,不恭敬了。稱贊如來,稱贊自己的性德,這個是第一義。其次的稱贊的時候,是接引衆生。諸位要曉得教學啊!佛與儒都是一樣,只聞來學,未聞往教;所以學是求學,沒有說老師跑到你家裏去教的,跑到你家裏教,學生對老師就輕慢、瞧不起,學不到東西,所以學是要來求的。那個好老師,他自己非常謙虛,他又不好名,他又不在外頭做廣告,也不作自我宣傳,誰知道他?所以學生就要介紹,學生介紹還不是很明顯;某人有學問、有道德,你要去親近他,這樣講不可以,這樣太不謙虛了,顯得你自己太自大了。你自己也自大,我是某善知識的弟子,某善知識了不起,我也了不起,貢高我慢了。那用什麼方法呢?就是用唱歌來贊歎,讓別人聽,聽了之後他自己有感動,他自己願意來,用這個方法。

  

  所以贊歎,佛門裏面贊佛偈都是替佛作招生的,招生廣告,接引衆生的手段,是這個意思。所以贊要唱得好聽,你一唱,大家在門口一聽,他就不想走了,他就進來了,這就成功了。這他一聽的時候,這個也沒什麼聽頭,他跑掉了,那你就失敗了,那個就失敗了。所以樂要能達到這個功效,而且歌詞要唱得很清晰。你看現在有很多贊,你聽,聽不出字;哼了半天,不曉得它內容是什麼,這個也是錯誤。字要咬得很清楚,念佛也是如此,念佛也是音樂,所以念佛裏頭有節奏,真正念得好的人,一聽到念佛的聲音,聽到之後,他就不想走,他就要參加,跟到你一起念。所以音樂很能夠吸引人,你看許多人花了錢,買了票,聽音樂去;我們這裏不要錢,請他還不來,那原因是什麼?我們唱得不好嘛!不如別人嘛!假如我們音樂比他還要殊勝,還要好聽,我們賣再高的票,他都會來。所以這個很有道理,也是一門大學問,不能夠輕視。

  

  普賢菩薩修行法裏頭有音樂,第二條就是稱贊如來,就是樂教,所以要認真地來學習。好,我們就講到此地。早晨給諸位的一張一念叁千,經本子送給諸位,你看我就貼在這個後面,這樣就不會丟掉了;把它貼在這個書後面,不要丟掉,因爲讀這個東西必須要參考。

  

  普賢行願品講記

  

  (第九卷)

  

  淨空法師講述

  

  華藏圖書館

  

  請掀開經本二十二面,經文的第二段,“複次善男子,言稱贊如來者。”今天我們從這個地方看起,這一段講稱贊如來。稱贊的大意,昨天跟諸位介紹過了,那麼這是講到樂,前面是禮,此地是樂。我們中國古聖先賢所說的,說禮與樂都有心得了,修學有了心得了,這就叫有德;什麼叫有道德之人?這是有德。至于樂,這就建于禮,因爲禮跟樂實實在在是不能分的。在樂記裏面說,凡是音聲的生起,都是由于人心而生。如果就一切有情衆生,我們所發出的音聲,這是由心而生的,我們無可懷疑的,我們都能夠承認。

  

  那麼自然界裏面的音聲,是不是也是由心生的呢?你們想想對不對?這兩天聽了之後,應當要有覺悟了;萬法唯心,它不是心生的,從那裏生的?我們現前言語音聲是從我們分別心裏面生的,自然界裏面所有的音聲,是我們真心遇緣而産生的,所以還是由心生的。但是儒家只講到由人心生也,沒有講到這麼深的一層,這一層在佛法裏面講到。音聲怎麼生的呢?必須心動了,動了就會有音聲,不動就沒有音聲,那麼現在科學家對這個道理也知道了不少。動,它有頻率,在一定頻率之下,它會發出聲音,如果頻率再高,聲音就變成光了;所以光波跟音波是同樣的波,只是頻率不相同而已。那麼明白這個道理,佛法裏面講的光音天,你就很清楚了,概念就很清楚了。

  

  光音天以上的天人,彼此有什麼意見交換,不要說話的,一放光就曉得了,這個多簡單,太簡單了。其實我們現在做不到,我們沒有這個能力,但是在某些地方,我們確實也用了。譬如你在十字街頭,你看到紅燈一亮就曉得不能走了,那是放光,那是光音,一看到光,哦!這個不可以走了;綠燈一亮可以通過了,怎麼不是放光呢?也是放光。所以以光來代表音聲,確實很有道理。那麼人心之動,在樂記裏面講是物使之然也,就是外面這個物,對你的一種刺激,所以是感于物而動。這個心在境界裏面,它有反應,我們見色聞聲有反應,這個心就動了;心一動就變成音聲,所以動一定會有音聲,振動,它就會有音聲出來。感受不一樣,音聲就不相同。

  

  如果我們是很尊敬的心,敬心感應的;這個時候的心是直心,所以敬一定是直。直心就是儒家講的誠意,所以儒家樂記裏頭也講直,直以廉,跟我們佛法裏面講菩提心,直心,意思非常地接近。凡是出于至誠恭敬,這個心一定是誠到了極處,是至誠心。所以爲什麼普賢菩薩行門第一就叫你禮敬諸佛,你要想成佛,佛都是用真心,都不是用妄心,真心是從那裏來的?真心從敬當中來的,敬心就是直心。如果我們對于一切人物,一切事相,一點誠敬的意思都沒有,你學佛怎麼學都學不成。所以禮敬諸佛是要自己成佛,我不禮敬諸佛,自己就成不了佛,就是你的菩提心的本體,就是直心,沒法子修。修直心就是在禮敬、贊歎,這兩條是修我們菩提心的直心,你說多麼重要。

  

  我們菩提心爲什麼失掉了?狂妄、傲慢,把菩提心失掉了。這個一失掉了,這一錯就一切都錯了,以後就沒有一樁是對的。所以諸位一定要明了,要從這個地方修起,要認真,要努力。如果我們這個心,這個感應是憂慮,是憂心而感的;喜怒哀樂它統統都有不同,憂心感的音聲是哀,悲哀的聲音,這是我們能夠體驗得到的。如果是歡喜心、愛心,所感的音聲一定非常溫柔,和平、溫柔。各各不相同,這是應當要辨別的。所以能夠懂得音聲的人,在我們中國古代,去考察其他國家的政治,從什麼地方考察呢?聽他們的老百姓唱歌就知道他的政治辦得怎麼樣。老百姓歡喜,表現于音樂樂章裏面,就知道這個國家政治清明,國泰民安,富強康樂,能夠聽得出來的。如果聽到老百姓樂聲裏面都是哀戚,淒慘,悲哀,這個國家必定將亡,政治腐敗,老百姓怨聲載道,國之將亡。所以考察的時候,能夠從音樂裏面得知一個國家的盛衰,能夠判斷這個國家的前途。

  

  同樣地,我們一個人將來有沒有前途,也能從你的談話音聲裏面能夠明了,這比看相算命還准,還要靈,能看一個人終身休咎,能看一個家庭,能看一個團體,能看一個國家。所以音樂這個學問太大了,確實不能夠疏忽,所以這個裏面有很深很深的學問,不可以不辨,也是應當能夠辨別。那麼用音樂教化衆生,做爲教育上最重要的科目,可以說是很古很古,相當地久遠;無論是在中國是在外國,所以諸位打開曆史,在古代史裏面教學,幾乎統統都是用音樂。那麼在中國尤其是自古以來在教育裏面,把音樂看得非常之重。在我們中國古代,讀書的學生,十叁歲以上的必須要修學,是必修的課程。因爲樂章能夠養心,能夠調性情,這個在昨天跟諸位說過,能夠鼓舞我們奮發,能夠幫助我們改過遷善,所以它的效果非常之廣大,這是儒佛的教學都非常重視音樂。禮樂如果要是失掉了,教學的成果就不容易達到。

  

  我們今天佛門之衰,衰在禮與樂都沒有了,禮樂都沒有了。禮是佛門的戒律,現在大家不守戒律,也不講戒律;樂只有在法會當中,或者是只有幾句贊子在那裏表演一下,通通流于形式,內容是一無所知。雖然唱贊,唱的時候達不到效果,就是不能夠真正達到遷善改過的目的。所以樂在我們中國古代,尤其在佛門裏,它不是娛樂的,它是教學的,是以禮調身,以樂調心,使我們身心都能夠得到升華,這個是教學的效果。

  

  那麼大意明了了,我們再往下看,“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刹土,所有極微,一一塵中,皆有一切世間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薩海會圍繞。”這一段文是講我們贊歎的對象。我們贊歎誰呢?那麼從這一段經文當中,我們就聯想到前面的一章,禮敬諸佛,跟禮敬的境界一樣,沒有兩樣。那麼注解諸位自己看。贊歎的對象也是十方一切諸佛,這個裏面一共有叁重無盡,刹無盡,佛無盡,菩薩海會無盡,數字之大不可思議,佛刹極微塵數。爲什麼要這樣地稱贊呢?如果不是這樣稱贊,我們的性德顯現不出來。所以我們要明了一切有情的衆生,那怕他再惡,他也有善;你在世間找到一個純惡,根本沒有善的人,你找不到。再惡的人,他對于他的妻子,他也有愛心,也還有善,對他最好的朋友,也還有點善心,找不到純惡,也找不到純善。純善那是如來,究竟果位上是純善,等覺菩薩還有一分生相無明沒有破,那還有一分惡,所以還不能算純善,只有如來果地上才是純善。但是純惡找不到,縱然墮到阿鼻地獄,也不是純惡,也還有一些小善。那麼我們對于善法應當要稱贊,這才能真正收到教化之功。

  

  譬如對作惡的人,如果對那些惡事,常常要責備,往往起反效果。我做的好事,沒有人知道,沒有人稱贊,我做的惡事,好,人家都罵我;不在乎,他罵我,我做得更惡一點。有什麼法子,沒有辦法的事情,反而鼓勵幫助他去做惡了。如果我們對做惡都能夠原諒他,絕對不去說他,看他有一點點小善就贊歎他,時間久了,他慚愧心生起來了;你看我做惡,他們都不說話,我一點點小善,他們都贊揚,到以後就不好意思做惡了,自自然然他就改過遷善了,這個就是音樂教學的功德、效果,也是古人教給我們,隱惡揚善。但是贊歎要贊到恰如其度數,不能超過。他有一分善,你就贊歎一分,有兩分善,贊歎兩分,這個是對的。

  

  禮有節度,樂也有節奏,不能超過,也不能不及,就是恰到好處才能夠收到效果。如果超越了,超越了又起了副作用了,他變成自以爲是了,貢高我慢的心就生起來了,所以不能夠超過,凡是有善事都應當贊歎。你看近代弘一大師,他老人家禮樂這個兩條;也很難得他把普賢菩薩行,就這一卷經當作他自己的日課,他每一天課誦就是念十大願王,就是念我們現在研究這部經,是他的…

《普賢行願品講記(淨空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