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行願品講記(淨空法師)▪P149

  ..續本文上一頁,這樣菩提心才現前。所以不得教理,菩提心不能現前,菩提心現前是得其意。

  

  “觀真理,伏煩惱,慈悲救物,勤修萬行”,菩提心現前必定是這個樣子。第五講修行了,把前面文、義、理,把它變成我們實際的生活,這就是菩薩行,這才是真真實實的受用。這裏頭也有五種,“第一于前四門法行,在身在心,未曾暫息。”,念念不忘啊!意持不忘啊!這是心行,意持不忘是心行。“第二曆前四門以起勝心”,勝心是菩薩心、菩提心。“謂于前文教起難遭想”,對于經典百千萬劫難遭遇啊!“于前事相起尊重心”,就是解其事的佛說法之處、說法、那些聽衆,以及代代翻譯流通,一直流傳到我們今天,我們也能遇到,這要生難遭遇想。“念佛難逢,傷己薄祐”,真正修行我們不容易遇到,這是自己福薄,自己福分薄、善根少。“于前義理起愛樂心,于前意旨悲喜交集”,要能生得出這個心,這都是修行,這就是忏悔法門,這幾個念頭都是忏除業障。

  

  第叁“取持正法”,這就真正要行了,要把這些東西在行爲上兌現了。“謂于前文教,書寫流通,圖畫形相,表佛法會,撮略意旨,曲示行人”。那麼在受持正法裏面最要緊的就是流通法寶,要開示行人,就是要幫助別人修學,流通法寶幫助別人修學。幫助別人,你看看這個文上寫的曲示,自己要委曲自己,才能叫別人得佛法利益,不容易啊!釋迦牟尼佛要不委曲自己,他怎麼能到人道裏來受生?因爲他太高了,我們見不到他,他要遷就我們。你要教化衆生要遷就衆生,要委曲自己,這樣才能行菩薩道,才能度化衆生,衆生剛強難化!凡是禮都是委曲自己,你看禮記一打開第一篇的篇名叫曲禮,禮爲什麼要曲?委曲自己,禮才能夠周全;不肯委曲自己,禮就不能周全。佛法也不例外,你要想弘法利生必須委曲自己,必須自己要受一些苦難,受一些折磨才行,否則的話你如何叫衆生得佛法利益。

  

  第四“自行增”,自行增裏面最要緊的是“親近善友,系念思惟”,念念不忘經論裏面的教誨,要把這些教訓統統要做到。所以善友第一親,諸位要記住,善友不見得是天天跟你笑,天天喜歡你的,不是那個人;可能一天到晚板著面孔,見到你就氣呼呼的,那是善友,你要明白這個道理。什麼叫善呢?于我自己真正有利益的,我有過失不肯講的不是善友,肯講的、肯罵的,那是善友。爲什麼?我們覺悟了才能改過自新;看到你有過失,笑笑的不說你的,你的過失永遠他在旁邊笑話你,笑話你在造罪業,看到你墮落,那不是善友,所以善友是規過勸善,這是善友。所以你讀法華經提婆達多品,釋迦牟尼佛是以提婆達多爲他第一善友,提婆達多在我們看來是他的怨家對頭,釋迦牟尼佛把他看作第一善友,所以他成佛了。他要跟我們一樣,那是我怨家對頭,釋迦牟尼佛今天還要當凡夫,他成不了佛。要明白什麼叫善友,真正能幫功自己改過自新,幫助自己增上道業,這是善友。所以今天一般就是善惡不能辨別,這是沒有法子了,真是可憐。

  

  第五“成無礙行”,無礙行就是事事無礙,這個修行是到家了,達圓滿了。“謂得旨亡诠,故不可守。亡诠由教,故不可舍。是故于教生無舍無守行。”教就是經典教理,對教理不執著也不舍,不執著教也不舍教,不即不離。爲什麼呢?全都是自性顯現之物,這是成無礙行。後面是總結,“今此雖開爲十法行”,十法行是總綱領。記住!法就是講十大願王,行就是要依教修行。“但是衆緣資成,正助相兼,總曰受持修習。全依此者,可爲圓因,精勤不退,皆證滿果。”滿果就是無上菩提,滿果到那裏證呢?到西方極樂世界證。換句話這個滿果就是講上品上生,理一心不亂,上品上生,這是圓果。這一段的注解我只跟諸位講到此地,我們再讀下面經文。

  

  給諸位這兩種本子的注解都非常重要,自己回去要細細地去讀、去研究,同學們在一起可以互相討論。請看經文“是故若人誦此願者,行于世間,無有障礙。”諸位要記住這個誦字是十法行裏面的一種,十法行有一條,其余九條都具足,你不要望文生義,誦此願,我天天念就行了。你天天念,走出門來還是處處都有障礙,你要曉得一就是十,十就是一,隨便舉出那一種都要曉得,依照十法行修十大願王,那你就是無有障礙了。真的無論在順逆境界當中,待人接物沒有障礙了,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如果有障礙,一定是你做得不圓滿,或者是你修行有欠缺才會産生障礙。

  

  第二是比喻,“如空中月出于雲翳”,這是舉無障礙的意思。“諸佛菩薩之所稱贊,一切人天皆應禮敬,一切衆生悉皆供養。”這些這都是真實的,衆生對你供養是你自己所修的福報;因爲你肯供養別人,這是修因,別人願意供養你是果報,有因有果。我們自己不肯供養別人,得到別人的幫助很困難,人家幫助你都是有因果的。我們用什麼巧妙手段欺騙而得到人家來供養的,後頭果報無窮,禍患無窮!那就是經上常講的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這很可怕,自己要多想一想。我用不正當的手段,尤其是學佛出了家了,像十法行前面那四種搞名聞利養,享受五欲六塵,用種種非法不正當手段欺騙一切衆生,得到供養來了。好,供養愈多,你這一生享受了,死了之後以後是變畜生、變牛變馬還債,一個一個還;即使還清楚了,幾時才能夠脫畜生道?這事情麻煩,太麻煩了,所以這種供養真是得不償失,決定不能要,甯願餓死我也不幹這事情。

  

  我餓死能生天,我念佛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絕不能欠衆生的債,這個不得了。真正明白這個道理、透徹這個道理,他不幹這事情;他還幹這事情,他對這道理沒透徹,事實真相沒看清楚,以爲釋迦牟尼佛講這個話是唱高調,這是教人要老實,我不上他的當。自以爲聰明,其實上了大當,凡是自以爲聰明,師自愚心的沒有不墮落的。墮落了惡道,墮地獄、變餓鬼,受盡了苦之後,還要變畜生還債;債不還完,你修道的修行當中障礙重重,魔障就這麼來的。

  

  再看下面經文“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圓滿普賢所有功德。不久當如普賢菩薩,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叁十二大丈夫相。”大丈夫是指佛,這是等流。意思是說明真正能夠依教奉行十大願王的人,真正照這個去修,照這個去做的人,這個人不久就像普賢菩薩一樣,也入了普賢菩薩一類了、一流的人物了。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生西方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那麼他是實報莊嚴土的菩薩。所以念佛我們想想要不要修十大願王呢?如果不修十大願王,老實念佛求生西方淨土,行!凡聖同居土。你依照這個去修,用十大願王來念佛,華嚴經的法門就是這個法門,在心行上完全是十大願王,以十大願王修念佛,求生西方淨土,上品上生,確確實實提高了往生的品位。所以古大德很多念佛人以這一卷經作爲日課,道理也就是在此地。

  

  “若生人天所在之處,常居勝族。”,這就是沒有能夠往生的,他照這個法門去修,爲什麼不往生呢?往生的意念不親切,他就不能往生。所以往生的條件就在信願,蕅益大師在要解裏面講得非常清楚,能不能往生就看你有沒有堅定的信願;品位高下,那在持名之深淺,也就是十大願王做的多少。如果是信願沒有,不能往生;不能往生你依照十大願王去修行,你將來果報在人天,享人天福報,這是異熟果。“悉能破壞一切惡趣,悉能遠離一切惡友,悉能製伏一切外道。”這講作用,必定有這個作用,現在世間法弱魔強,妖魔鬼怪太多了,如何能辨別呢?你心裏面有十大願王,你所接觸的人、你所接觸的環境,與你這十大願王不相應,那就是魔境、那就是惡友,你自自然然能夠辨別。而那些惡人見到你的時候,他跟你話不投機、意見不合,他當然遠離你而去,這是一定道理的。

  

  所以降伏外道有兩種,第一個先降伏自心的外道,你自己心裏面不會爲外道所動搖,是降伏你自心外道。你自己修行得力了,你能夠感動外道、能夠令他回頭、能夠令他改過,你只要修行真正把成果拿出來給他看,他自己用了幾十年功夫沒有成就,你的幾年工夫有成就了,他覺悟了。他最先開始學的時候不相信,他不以爲你那個是真的;你的修成了,他也修他沒有修成,他才曉得還是你對,我算了,我要改行了,我跟你學了,他就回頭,一定要拿出成果來才能夠教化外道。再看下面經文,“悉能解脫一切煩惱,如獅子王摧伏群獸,堪受一切衆生供養。”這是離煩惱的果報,修十大願王是修智慧心,是修清淨心,心地清淨,智慧增長,煩惱當然消除了。不但煩惱消除了,罪業也滅掉了,有資格接受一切衆生的供養,這不要還債的。爲什麼有資格呢?他來供養他得福,因爲你是世間第一殊勝福田,他供養你他得福,你是一個真正有道行、真正有成就的人,他能夠消受得了,道理在此地。

  

  再看末後這一段,這是最殊勝的果報了。“又複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刹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諸根就是講我們身體,身體會腐爛,腐爛就是敗壞,所以身體是不堅固之物。如果人神識離開身體了,身體幾個小時就變壞了,就有臭氣放出來了,就開始腐化了,幾天統統都化掉了、都壞掉了,身體是不堅固之物。“一切親屬悉皆舍離”,親屬也是短暫地相聚,所以諸位要明白這個道理,一到來生這些關系統統都沒有了,緣聚緣散,只是短暫相聚而已,要明白這個道理。短暫相聚要好聚,不要做怨家對頭,不與一切衆生結怨仇,菩薩第一個條件。如果衆生討厭我、恨我,我看他來了,我就躲避起來,他心裏歡喜了。令一切衆生生歡喜心,這是行菩薩道,培養自己的大慈悲心。他喜歡接近我,我就跟他接近;他不喜歡,我躲他,他心裏歡喜,總而言之叫衆生心裏歡喜,這才是菩薩。

  

  “一切威勢悉皆退失”,不管你有多少財富,你有多大的勢力,你一死了全都沒有了。“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複相隨。”總而言之…

《普賢行願品講記(淨空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