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行願品講記(淨空法師)▪P63

  ..續本文上一頁合,就是一個現象的生起不是單純的,有許許多多的條件、許許多多的因緣,它才會現出相來,所以這叫衆生。因此衆生這兩個字絕對不是很多的人在一塊,這叫衆生,不是這個意思。我們這一個身體衆緣和合而生的,佛經裏面講四大、五蘊,衆緣和合,這身相現出來了,所以一切有情的身分都是四大、五蘊,衆緣和合。植物、礦物,無情的這些衆生,它還是衆生,因爲它也是衆緣和合的,沒有衆緣和合,它也生不起來。所以衆生的本意是包括了一切的現象,世出世間一切現象,華嚴裏面講,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爲什麼說衆生本來是佛呢?本來成佛呢?這與性相就有關系了,凡是相都是性變的。佛是什麼?佛就是心,一切現象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是佛在本經;我們這部經也是唯識學家根本經的一種,唯識一共有六經十一論,華嚴經是六經之一。心就是佛,佛就是心,有情的衆生有佛性,無情的衆生,我們叫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不是二性,只是檢別上,這是動物,那是植物、礦物,有這個分別,其實性是一個,動物的性與植物、礦物,完全相同,一心無二性。所以講性就叫佛,諸位要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一切法唯心所現,心能現,識能變。心是心知本體,本體有現相的功能;講識是心的作用,心的作用能夠變換現象,所以一切法都不離心。這一句真正的意思實在就是儒家禮記的頭一句,無不敬,就是這個意思,我們對人、對事、對物,要常修恭敬。怎麼個恭敬法呢?跟對佛的恭敬完全一樣,我們現在做不到,我們現在看到佛菩薩用恭敬心;看到一般人,心裏就不高興了,這是毛病,把這個毛病修正過來,這就叫修行。

  

  你要問修行從那裏修起?從這裏開始,從修禮敬開始。回家去第一個要孝敬父母,這是我們禮敬的對象,在學校裏面我們禮敬師長,慢慢把禮敬擴大到你的親戚朋友,乃至于到一切衆生。不但擴大到一切有情衆生,還要擴大到無情衆生,華嚴經裏面說得很妙,蠟臺善知識,香爐善知識,桌子善知識,板凳善知識,在一個修行人眼睛當中都是佛,那都是佛,我們都要恭敬。怎麼恭敬法呢?是不是見到這些桌椅板凳也去給他磕叁個頭?那你就錯了,所以你要懂得禮節,你一定要懂得。我們對于桌椅板凳怎樣恭敬它呢?把它擦得幹幹淨淨,擺得整整齊齊的,這就是對它的禮敬。桌上陳設擺一本書,書一定也擺得整整齊齊,放得很淩亂,這就是不敬,所以諸位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整個佛法建立在恭敬心的基礎上,這跟儒家沒有兩樣,我們展開禮記第一句也是講這個,真是英雄所見大略相同;那個時候佛法沒到中國來,我們中國古聖先賢也是從這裏做起,從敬做起。

  

  佛法,尤其是華嚴經,華嚴在佛法叫根本法,一切的經論都是華嚴的眷屬,華嚴是根本,那是枝葉,你看大藏經有那麼多統統是華嚴的枝葉。華嚴經裏面講的修行方法十大綱領,換一句話就是整個佛法的綱領,不管你修那一宗、修那一派、修那一個法門,都不能違背這個原理、原則。那我們想想我們是不是要修正我們自己的毛病呢?真的,因爲我們毛病就是犯了一個大不敬,我們的禮敬是有對象的;人家是沒有分別的,一切恭敬,平等地恭敬,清淨地恭敬。雖然一切恭敬,心地清淨,一塵不染。以什麼來表達我們的敬意呢?底下一句就說了,我以清淨身語意,所以什麼才叫真正地恭敬呢?清淨心、清淨身、清淨的語,叁業清淨,這就是真正地恭敬。對于叁世諸佛,你在這裏拜一拜,全都拜到了,全都禮拜到了,一個都不漏。你們想想爲什麼?因爲清淨心沒有界線,清淨心是真心,真心是盡虛空遍法界沒有界線,所以一禮就是一切禮,一敬一切敬。我們今天能力做不到是我們心起心動念,這一動念,心就有分別了,一有分別就有了界線,有界線,那個範圍就很窄小;所以我們的心量不能廣大,我們做不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是華嚴境界。

  

  所以我們中國的文字實實在在是了不起,諸位一定要珍重,在全世界任何國家民族找不到像我們這樣的文字,我們的文字裏頭有很大的學問。你看你心裏面一動念頭,動念頭叫想,心裏頭有個相了,一動念就有相了,就現了相,可見得相是心變現的,唯心所現。那麼一起分別就是思,思,你看心上畫了格子了,畫了界線了,一分別就有界線出來了,你的心量就不能夠涵蓋全體。所以佛在一切經裏常常教導我們離分別心、離執著心,離開一切分別、執著,你真心就顯露了,真心的顯露、真心的起用就叫做禮敬,就是禮敬。所以要曉得這個意思,要認真去修學,這就是修性,禅家常講明心見性,從那裏修?從禮敬上修,所以這是多麼重要。

  

  我爲什麼要對他恭敬?問你,你想不想見性?你不想見性那就算了,你不要跟他恭敬;你要想見性,那你就必須要對一切衆生都要恭敬。你念佛想不想得一心?想得一心,對人又不恭敬,你怎麼能得一心?所以敬是從一裏面生出來的,你有了分別、有了執著,你就是叁心二意了,叁心二意就不敬了,一心才叫做敬。底下一句就講這個境界了,一切遍禮盡無余,我剛才跟諸位說了,這個話說的是真實話,盡虛空遍法界統統都禮敬到了,一個不漏。問題就是在清淨身、語、意,身語意叁業到清淨,給諸位說念念都是禮敬。不是說一看到禮敬,哦!我要在那裏拜佛,那你就錯了!清淨心就是禮敬,不在形式。形式的禮佛是初學的,特別對于業障重的,所以拜佛是修行的一種方法,一天拜叁千拜,修什麼呢?修清淨身語意,就修這個,目的就是修這個。拜佛也是忏悔,忏除我們過去對一切佛、一切菩薩、一切衆生不敬的罪業,用這個方法來修行。

  

  所以拜佛的時候心要清淨,心要空,不能有東西,心要一念不生,本來無一物嘛!身依照儀式來做,也是一種非常好的運動,真正是養生之道,最好的養生的方法。身體是機器,機器一定要動,不動就生鏽了,這是一種常識。去年我到國外去,我們這裏講經次數少了,我們這裏同修就不曉得,電梯把它停了一部不動了,不動就生鏽了,回來之後要大用,機器一定要動啊!所以身要運動,我們常常用的俗語,中國人的俗語,活動,什麼叫活呢?動就活了,不動就死了,所以我們舉辦一切活動,活就要動,不動就活不了了,所以一定要動。心呢?心不能動,心要靜。因爲身是有,心是空,這個空不當作無講,空確實是有,爲什麼有說它空呢?因爲它沒有形相、沒有即相、沒有方所,你找不到。找不到,它又真有,你看楞嚴經裏面阿難尊者七處征心,都被釋迦牟尼佛駁倒了,究竟心在那裏?心是有而沒有即相。

  

  所以佛法裏表法用圓來表法,那個圓心,你們想想它很抽象的,但它有,它決定不是沒有。你能找得到嗎?找不到,決定找不到。圓外面周,有,它有相,你能夠找到,心找不到。所以我們心是空靈,心是空,它就靈了;心要是有了東西就不靈了。我們現在心裏拉拉雜雜東西太多了,牽腸挂肚太多了,所以心不靈了。你要把心裏拉雜東西統統清除掉,什麼都沒有了,這個心就靈了,無量的智慧就生起來了,所以煩惱愈少的人,智慧愈多;煩惱愈多的人,智慧愈少,就這麼個道理。所以禮敬是一種修行的好方法,所以古來很多大德專門修這個方法,他也不念經,也不念佛,也不念咒,一天拜叁千拜,有很多就這樣拜佛,拜個兩、叁年,他開悟了,大徹大悔。

  

  好像是民國初年的時候,我那個時候受戒,道源老和尚給我們講了個故事,好像這個故事記載在影塵回憶錄裏頭有,名字我一下忘掉了,我們華藏會訊還曾經轉刊過。人家叫曬蠟燭的師父,這個人是拜佛開悟的,是一個非常的老實人,所以老實難得啦!老實人遇到真正善知識決定有成就,就怕不老實。他在寺廟裏面做香燈師,就是專門管蠟燭燒香的。別的法師跟他開玩笑,夏天六月天,熱天,香燈師,人家都曬書、曬衣服,你那些蠟燭都要搬出去曬一曬,不然的話蠟燭要長黴了。他真老實,就把蠟燭統統搬去了,這一曬曬化了。老和尚看到這個樣子也不好說他,實際上也是挖苦他,你智慧太大了,你應該去學講經去學做法事。以後老和尚就叫他在越王寺拜佛,一天拜叁千拜,拜了叁年他悟了,他也沒有念過書,他能作詩,他能作偈子,送給老和尚看,老和尚非常欣賞,所以就是修清淨心。

  

  第二首偈子裏面是講我們修這個法門的憑借,普賢行願威神力,普賢,諸位要曉得自己是普賢,只要來照這個經典的理論方法來修行,因爲它叫普賢行門,你照這個方法修,你就是普賢菩薩了,你是一個初發心的普賢菩薩。華藏世界真的還有一位等覺普賢菩薩,而這位普賢菩薩也是在西方極樂世界,與他就相應了,你照這個法門修,爲什麼?他也是學這個法門的,心心相印,他的神力在無形當中可以加持你,能夠得感應道交,爲什麼呢?我們初學的普賢跟等覺的普賢,以及十方世界所有修學普賢法門的這些人,都能夠起感應道交,這個力量不可思議,這是我們修行的憑借。

  

  下面就起作用了,普現一切如來前,十方叁世無量無邊的世界、無量無邊的諸佛,每一尊佛的面前都有我們自己的身相在禮佛。“一身複現刹塵身,一一遍禮刹塵佛。”每一個身都禮無量無邊的佛,無量無邊的身,每一個身又禮無量無邊的佛,這完全是華嚴境界重重無盡。這一些絕非神話,都是事實,它的原理就是心現識變,心是功能不可思議,無量無邊,所以能現這種相。更深一層廣義的意思我們更要懂得,就是我們以清淨心與整個世界,與十方叁世情與無情,世出世間融成一體了,這也是講的禮敬。

  

  再看下面第二願,這也是兩首,第二願是稱贊如來。十大願第一願是根本,沒有禮敬決定沒有稱贊;你沒有個敬心,那你的稱贊,人也是口是心非,不是出于真誠,所以第一願是根本。曉得第一願是根本,你也就能夠明白整個佛法所修的無非是禮敬而已呀!禮記展開,無不敬而己!一部禮記講的什麼?就是講的禮敬而…

《普賢行願品講記(淨空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