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行願品講記(淨空法師)▪P74

  ..續本文上一頁表植物、礦物,所以有情世間、器世間。如果講到有情世間,九法界可以講,佛怎麼也講有情呢?我們常講九界有情當然不能包括佛海,可是你要記住,如果這個佛是藏教佛、通教佛、別教佛,還是有情世間,只有圓教的佛才不是有情世間。爲什麼呢?等覺菩薩,我們講圓教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有斷,那他還是有情,所以往生西方淨土帶業是決定正確,如果是不帶業,不帶業都是圓教佛,別教佛都帶業,所以佛海除圓教,藏、通、別佛都講得通。

  

  “我遍修行經劫海”,這是普賢菩薩說,也就是教善財,實際上就是教我們,我們要普遍修行。經劫是講的時間之長,前面講我遍是遍一切處,這是遍一切時,後頭經劫是遍一切時。一切處、一切時都要修行,行是行爲,修是修正,我們行爲有錯誤把它修正過來,這叫修行,無時無處不是我們修行的道場,這個諸位要記住。錯誤從綱領上講就是迷了,從迷修正過來就覺了,從邪修正過來就正了,從染汙修正過來就清淨了,所以迷、邪、染,這就是病,就是錯誤;覺、正、淨,這就是我們修行的標准,必須要修成覺、正、淨,在一切時一切處去修正過來。再看下面第二首,“一切如來語清淨,一言具衆音聲海,隨諸衆生意樂音,一一流佛辯才海。”這是輪轉的圓滿的教學。這個地方我要跟大家說明的,佛法的殊勝就是圓融,真正是不可思議,它是因人施教,它絕對不是用一個方法教一切衆生。

  

  如果是一個方法,那何必要講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呢?可是它有一個原則不變的,覺正淨這是不變的,只要能達到覺正淨的教學就圓滿了,效果就現前了。至于用什麼方法把你從迷修正到覺,從邪修正到正,從染汙修到清淨,方法是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千變萬化沒有一定的准則,這也正是經上佛自己所說的,佛無有定法可說,佛無有法可說,就是說的這個道理。這個方法適合于甲,不一定適合于乙,適合于乙的,不見得適合于甲。像前面我們所讀過的舍利弗的兩個徒弟,一個是看墳墓的,一個是打鐵的鐵匠這一類的,是個冶金的,從前打鐵這一類的;舍利弗教他一個是數息觀,一個是不淨觀,他們兩個就修不成功;釋迦牟尼佛給他們換一換,兩個都證阿羅漢。換句話說,方法不對根性,就是不契機,白費功夫不能成就。藥對了症,病馬上就好了;藥用得不對症,不但不能好,病上加病,這個麻煩大了。

  

  所以佛真正是聰明智慧,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辯才,這就叫圓因,圓滿因。也就是說什麼樣根性人,佛接觸了給他說什麼樣的法,所以經上常講佛以一音而說法,衆生隨類各得解。這個一音有許許多多的講法,我們不要講得太玄、不要講得太深,人家會奇怪這神通不可思議。什麼叫一音?一音就是無音,有音就不是一音,一音是無音,無音是一,一個意思,誠意、真誠,真誠之心就是一,也正是彌陀經上所講的一心不亂那個一。從一心裏面接觸一切衆生,變現一切的言語,對你說這個法門,對他說另外一個法門,他們聽了各各人都得利益了,這叫隨類說法。所以佛在世,示現跟我們平常人一樣,沒有什麼兩樣。什麼叫神通呢?這就叫神通,一心就通了,你以真心待人,什麼都通了;你以妄心待人處處都不通。什麼最神?誠心最神;心不誠,鬼頭鬼腦鬼心眼。心誠到極處了,那就神了,神則靈,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道理,沒有什麼奇怪之處。

  

  你能夠以真心一心待人,你就靈了,你要是用虛僞、欺詐,用這些心,那就是鬼心了,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這首偈你念起來就有味道了,你就懂得這個裏頭的意思了。“叁世一切諸如來,于彼無盡語言海,恒轉理趣妙*輪,我深智力普能入。”特別注意這叁世,叁世指過去、現在、未來,叁世諸如來就是叁世諸佛。過去佛、現在佛不難懂,未來佛在那裏呢?我們現前所看的一切衆生統統是未來佛,未來佛就是現在佛,就是過去佛,叁世一如啊!叁世不二。如果你把叁世分作叁個段落來看,你不能得一心,你不能入這個境界。你如果真正明了一即是叁,叁即是一,你的心就清淨了,爲什麼?你心裏頭沒有分別了。有沒有過去、現在、未來?有。有沒有分別?沒有分別,這就妙了,妙就妙在此地。正是所謂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相;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佛法的要求就是覺,世間跟出世間是一,不是二;覺了就叫出世間,迷了就叫世間,只有迷悟之分,並沒有世出世間的界線,沒有這個,只有假名,沒有事實,我們要懂這個道理,叁世一切諸如來就在我們現前。

  

  “于彼無盡語言海”,你們一天到晚所聽到的無盡的言語,你如果會聽,那你就跟普賢菩薩一樣了,“恒轉理趣妙*輪”,他都在這裏說法。說的什麼法呢?說的叫你心地清淨,就是我剛才所講的所有一切衆生統統都在那裏說,說什麼?如果要說到經,統統講的大方廣佛華嚴經。你說我沒聽過,我聽的都是,一天到晚聽的全是諸佛菩薩給我講的大方廣佛華嚴經,都是給我講的禮敬諸佛、稱贊如來、廣修供養,乃至普皆回向,就給我講這些;給我講的像我剛才所講的誠敬、清淨、平等、慈悲。你們不會聽嘛!那個人吵架,我聽到他也是講大方廣佛華嚴經,也是給我講的這些。你不會,你要會了你就真正得到其中理趣妙*輪。

  

  “我深智力普能入”,所以這個地方不但要智慧,深智慧,你才能入這個境界,要不然你入不了這個境界,我跟諸位講真話不是假話。好,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普賢行願品講記

  

  (第叁十一卷)

  

  淨空法師講述

  

  華藏圖書館

  

  請掀開經本第八十四面,“淨土願”,“我能深入于未來,盡一切劫爲一念,叁世所有一切劫,爲一念際我皆入。我于一念見叁世,所有一切人師子,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脫及威力。”這有兩首,這兩首如果乍看,看不出淨土的意思,仔細觀察才真正能體會到什麼叫做淨土;這與我們念佛求生西方有密切的關系,注解裏面也把這個意思說出來了,諸位一看就明了了。可是經文裏面確確實實含著有清淨的意趣在其中,前面一首是完全講的法界性,正如大經裏面告訴我們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性要拿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本體,法界性就是法界的本體,而法界包括的範圍非常之廣大,所以這是時空所含的一切法就叫做法界。第一首裏面也就如同我們前面所念過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境界,這在我們初學佛的人看起來實在是不可思議。“我能深入于未來”,未來還沒有到,這是講叁世,過去、現在、未來,有這一句當然也就能夠深入到過去,換句話說,過去、現在、未來原本是一不是叁,迷了的時候好像是有叁際,悟了的時候是一,一真。嚴格地來講真正要找過去、現在、未來的界線是找不到的,你看金剛經上不是說叁心不可得,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叁心不可得,找叁世也找不到,相有,理沒有;迷有,悟了沒有,佛法之所求就是求覺悟。

  

  底下給我們說出來了,他怎麼能夠深入呢?“盡一切劫爲一念”。前面我跟諸位說過華嚴上講的佛以一音而說法,衆生隨類各得解,我把這一句說過;而經的一開端給我們講一真法界,你看全都是講的一,一真、一音、一念,都是講的一,而我們念佛這個法門就直接了當修一,一心不亂。整個法界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所入,一心不亂是能入;我沒有照華嚴經講,華嚴經講普賢行願是能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是所入,但是普賢行願你搞不清楚,你不曉得什麼叫普賢行願,所以我拿彌陀經的說法,你容易懂,其實一心不亂就是普賢行願,而是普賢行願最方便的一個修學法,那就是念阿彌陀佛。如果真正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好了,一句阿彌陀佛裏面決定圓圓滿滿包含了十大願王,普賢行願一條都不漏,你把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好。

  

  如果念這一句阿彌陀佛,看看普賢行願品一條也沒做到,那保證你那句佛號沒念好,你念好了是一不是二,爲什麼呢?因爲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你那個一心不亂也是往生極樂,決定沒有兩樣。所以你要想到未來,或者你要想回到過去,用什麼方法?一念就行了,這在理論上講,我們能相信的,一絲毫懷疑都沒有,爲什麼呢?一沒有界線,二念就有界線了,有界線就過不去了,你想回到過去,不可能,你想到未來也不可能,爲什麼呢?因爲你有二念,你有叁念,叁心二意,那是界線,有了界線就沒有法子通過;界線消除了,過去、現在、未來都在面前、都在現前,說深入已經是多余了,原本就在面前,諸位要好好地去想這個道理。

  

  我們今天與十方諸佛法界不能交通,大經上常說十法界一現九隱,我們現在是人法界,人法界現前了我們看得清清楚楚,其余的九法界見不到了,一現九隱。如果我們生天了,天法界現前,人法界就沒有了,看不見了,那麼九法界還在不在呢?在。爲什麼它隱了呢?因爲你有界線,你要把界線整個消除了,十法界統統現前,統統現前就是一真法界,所以我們講見到宇宙人生的真理,佛法講無上正等正覺,如何才能證得呢?一念就證得,二念就不行啊!我們平常講一般人叁心二意,這講凡夫,其實講叁心二意不僅是凡夫,小乘聲聞、緣覺也如此,權教菩薩還是如此,都用叁心二意。叁心是講心意識,是講這叁心,心是阿賴耶識,意是末那識,識是講第六識,權乘、聲聞、緣覺、六道凡夫統統用這個心,叫妄心。

  

  一念是真心,一念不是妄心,什麼人用一念呢?實教的菩薩,真菩薩,不是假菩薩,真實的菩薩,也就是本經裏面所講的法身大士,圓教初住以上,別教初地以上,那些人用的什麼心呢?他用一心,換句話說,只要你肯用一心,那麼你就是圓初住、別十地的菩薩。你還要用叁心二意,那麼你就是凡夫,修得好的也不過是權教二乘而已。由此可知什麼叫修行?就是會用心,會用真心的就行了,那就要真修行。“盡一切劫爲一念”,字面上的意思是念劫圓融,一劫時間長,一念時間短,…

《普賢行願品講記(淨空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