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佩服得五體投地發心當護法神。坐就是代表不動的意思,你看六祖大師在壇經裏面給我們講的坐禅,坐禅怎麼個坐法?不是叫你一天到晚盤腿面壁坐在那裏,那你就錯了,你就是望文生義,叁世佛冤,叁世佛都喊冤枉。坐是代表不動,我們坐在那裏不動;站在那個地方容易傾斜,容易倒下來;走的時候是動,所以坐是代表不動。什麼不動呢?心不動,不是身不動,身要動。身要不動怎麼能夠幫助衆生?諸位想想布施、供養都要身動,坐在那邊不動怎麼布施供養?不可能,做不到的事情。
大家曉得釋迦牟尼佛講經叁百余會,說法四十九年,足迹幾乎遍及五印度。印度的幅員也相當之大,在那個時候沒有現在這樣便捷的交通工具,佛的足迹幾乎印度所有地方他都走到過,他動不動?一天到晚都在那裏動。坐禅是心不動,禅的意思我們也把它搞清楚,禅是不著相,外面的相接觸,接觸而不執著,不著相叫做禅,不動心叫做定。所以在華嚴經裏面我們前面讀到的五十叁參裏面的鬻香長者,他是修禅定波羅密,那是真正講坐禅的,他禅定波羅密在那裏修呢?經上給我們說,善財童子參訪他到市廛裏面見到他了。市廛是什麼呢?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市場、百貨公司,最熱鬧的地方他在那裏修禅定;並不是在那個裏頭盤腿面壁在打坐,裝模怪樣,不是的,他樣樣都看,樣樣都參觀,那是修禅定。樣樣都看,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一樣他不知道,這是智慧;看了之後沒有一樣動心,這就是禅定,你要不看,你不了解,沒有智慧,所以禅定實在講是定慧等修。
你盤腿面壁只有定沒有慧,死定;樣樣看樣樣都不動心,這才叫禅定。所以人家坐禅坐到那裏去了?坐到百貨公司去了,坐到最熱鬧的市場去了,在那裏修行。達摩祖師面壁九年那是禅定修成功了,不要再看了,看了太多了,不想看了。他的面壁打坐是等他的徒弟,等那個有緣的人,九年才等到一個徒弟可以傳法給他,等到慧可大師。這是我們要懂得的就是如何來降魔,降魔一定要有禅定,外不著相,魔不管現什麼模樣,自己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的;你清楚明了,他就沒有技倆了,他怎麼變你都曉得,決不感覺到奇怪。樣樣清楚不感覺到奇怪,內裏面不動心,如如不動,魔對你就沒法子,這叫做降魔,所以降魔要靠定慧。
成等正覺,那麼從這一句我們就能夠很明顯地看出來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的是藏教佛,或者是通教、別教佛,不是圓教佛。爲什麼呢?圓教佛裏頭不能用等正覺,或者用無上覺,無上正等正覺那就是圓教佛,等正覺是別教以下的,就是正等正覺,這是以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的身分出現的。示現成佛作什麼呢?要教化衆生,轉*輪,輪就是推動,我們今天講推行;*輪是佛陀教育,佛陀的教學,就是推展佛陀教育,推行佛陀的教學,就叫做轉*輪,佛自己是這樣做法,這就是佛菩薩的事業。我們既然爲佛弟子了,我們也應當盡心盡力幫助佛推動佛法的事業,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
那麼我講經,聽衆都很多,國內國外都一樣;有許多同修在我面前說現在講經的人太少了,想聽經都聽不到。那麼我在國外也是每一個地方住一個月,一年去講一個月,一日暴之,十日寒之,一個月聽經,十個月聽不到,每個地方都是如此,沒有法子嘛!地方太多了。所以我就勸勉聽經的大衆,經上講異熟果,我們現在聽經是果報,果報你要種因才行,你不種因那有果吃呢?那麼聽經的果報是什麼呢?你培養法師。你不肯培養法師,那來的法師講經給你聽!你們要明白這個道理,你們今天不想培養法師,以後你們聽不到經,沒有機緣聽經,沒種因。如何培養法師呢?要聽初學的人講經,這就是培養法師;老修行人,老講的了,聽不聽真的無所謂,初學的人要有很多人聽講,爲什麼呢?他講的人就很高興了。如果初學的人來講經,聽的人只有幾個,哎呀!講經太難了,我恐怕不行,算了,我退心了,當老修行好了,不發心講經了。
今天上午來看我的知行法師也是李老師的學生,我出家之後兩年他也出家了。那麼我在外面講經,我常常勉勵他出來講經,過去也講過幾次,聽衆越來越少,不講了,這多少年來在叁峽淨業林在那裏跟著大家一塊念佛,真可惜了!所以諸位一定要擁護初發心的人,這個功德比聽我講經功德不曉得要大多少倍,諸位要記住這個。那麼初發心講經的,無論是在家出家,我們要平等地擁護,現在在家人講經的比出家人多,而且講得非常好。在家人往生的比出家人也多,預知時至,無疾而終,像前面講真正離生死的,在家人很多啊!我過去跟諸位說過我自己所看到的有五個人,五個都是居士,都是預知時至,佛來接引,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這是真正成就了。
所以要想續佛慧命一定要聽初發心的人講經,我是被大家逼得沒有辦法天天在講經;你看我一不講經了,那個地方有講經,我一定去聽,我回來之後星期二星期四祥雲法師在那邊講經,我沒有講經我一定去聽,我每次都聽。我不聽法師講經,我講經也沒有人聽嘛!這因果關系。我很喜歡聽人家講經,我講經所以法緣很深,就是這麼個道理,很簡單沒有什麼秘訣,我肯做,大家不肯做那沒有法子。所以聽經有好處,與法師結緣,與道場結緣,與信衆結緣,又與十方一切諸佛菩薩、護法神結緣,好處太多太多了,所以大家一定要發心。
我這一點宣傳在國外起了一點小作用,所以有同修來問我怎麼樣請法師講經,我說你去找他,你們幾個人勸請,找一個法師請他來講經。他說不會講,不會講也沒有關系,我們願意聽,逼他上臺嘛!大家就逼他嘛!那麼人多了,啓請多了,他也不好意思了,碰著頭皮也得上臺,要充分去准備,天天晚上睡不著覺,吃苦頭,逼他了。不這樣逼他,他就懈怠就懶惰了,他就不肯出來了,所以我說你們要去逼。講的不好,枯燥無味,也得坐在那個地方要聽,裝作聚精會神地在聽,那個法師大概我還講得不錯還可以,繼續不斷地往下講。如果聽的講的不好了,第二天你就不來了,那法師一次講了,下次就不再講了,所以一定要靠大衆,要靠大衆勸請,要靠大衆真正發護法的心,這是發護法的心,護持正法。
那麼我們這個道場歡迎大家發心來講經,願意提供這個道場給你們來練習,你們願意練習的向館長那裏去報名,然後報名人多了就排上順序,所以肯發心的趕快報名,你才能排到第一優先,這樣才會有成就。所以現在國外落杉矶有個法師被我逼出來了,舊金山也有一個逼出來了,每個星期講一次,不中斷。因爲他們自己在那裏有道場,不像我流動性太大到處跑,他們住在那個地方不動的,應當常年不斷地去講經。可是沒有信徒這樣熱烈地擁護不能成功啊!所以佛法之衰,佛法的滅,在家弟子有很大的責任。你們如果樂意聽經,吵這法師我非聽經不可,你不講不行,這佛法一定會興。
你講的不怎麼好,算了你也不要講了,我懶得來聽了,那佛法怎麼會不滅亡呢?當然會滅亡。講得好不是一天兩天的工夫,一些老同修聽我講經應當還記得過去。我在講臺上講到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是在講臺十年之後,沒有十年的功夫辦不到啊!所以你們培養一個人,古人常講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有耐心,要有長遠心,要有慈悲心,所以你們對于初學的人應當要發這個心,佛法才能夠興旺,我們做叁寶弟子才能真正對得起叁寶,這是講到成等正覺轉*輪。“普利一切諸含識。”含識就是有情衆生,識就是情識,含有情識的有情衆生,我們現在講動物,凡是動物都是有情衆生,這是講到究竟果。
下面這個一首非常非常重要,這是我們一定要把它記熟的。“若人于此普賢願,讀誦受持及演說。果報唯佛能證知,決定獲勝菩提道。”就是這一首,這四句是一首,但是科判裏面它是分作兩個段落,這是勸囑受持,勸勉囑咐我們要受持這一部無上的經典。假如有一個人于這一部經裏面所說的普賢菩薩的願行,能讀誦、能受持、能演說,諸位要記住這說了叁個,十種行門裏面說了叁條,叁條就是包括了十條。十種行在我們這個本子第六十四面,科題“顯余衆行德”,底下分兩科,第一科是“總明法行”,那麼在這裏面我們曾經詳細地說過,十種行法都講得很詳細,就在這一段經文裏頭講的。此地給我們舉了叁個,第一個是讀誦,讀誦非常重要,唯有讀誦才能夠念念不忘。所以在我們圖書館受叁皈的,我贈送給諸位的皈依證後面都付上行願品。我那裏面是兩樣東西,一個是淨行品,一個是行願品,希望諸位常常讀誦這兩品的經文,念念不忘。受持,受是接受,依照經典的理論方法來修行,完全接受;持是保持而不喪失,所以念茲在茲,念念都能與普賢行願相應,這就是修行,依照這個方法來修行。
演說是利他,演是表演,說是解說,怎麼個表演法呢?把這十大願做到了就是表演。譬如禮敬諸佛,我見到任何人都很誠心誠意地恭敬、有禮貌,這就是演;不是說每天早晚課在佛菩薩面前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見到人一點禮貌都沒有,那有什麼用處?在佛菩薩面前打妄語,不知慚愧。既然念了我禮敬諸佛,我這一天到晚見到任何人都要有禮貌,不但有禮貌,從內在裏真心起的誠敬,對人要真誠要恭敬,對事對物都要有敬心,我們事業上今天所謂是敬業的精神,在佛法裏第一條就提倡這個。做到就是表演,做給別人看,那麼你能對一切人事物都恭敬,當然你附近的人見到一定就會問到;他平常對人就沒有禮貌,貢高我慢,看到你這樣,你爲什麼對這些人要恭敬?你就可以給他演說普賢行願一番大道理,這可以給他說明這功德利益,這就是機會教育。
你自己不肯做就不能夠影響別人,自己做到再跟別人解釋,人家相信,人家也肯做。所以諸位要記住演說,滿是表演,所以佛門說法是活活潑潑,不是呆呆板板。有些人說法師說法在臺上又有動作,那個不莊嚴,應該閉著眼睛規規矩矩不動這樣說法,那樣去著眼…
《普賢行願品講記(淨空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