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你打開楞嚴經看看,釋迦牟尼佛一會兒舉手,一會兒振身、擎拳,他不就是帶動作的嗎!楞嚴經楞嚴會上釋迦牟尼佛多活潑啊!一會兒舉個拳頭問阿難尊者,我這是什麼?再把它張開,這是什麼?叫阿難尊者答覆。這一問一答都是帶動作的,活活潑潑的。所以要曉得說法的目的是叫人理解,許多動作是幫助人理解,這是有必要的。尤其是要叫他理解得深刻,他印象深,他常常能想得起來,在日常生活當中常常會想起來,這就叫觀照。
所以你經文不熟,沒有深刻的印象怎麼能提起觀照的功夫,沒有觀照的功夫就不能得真實的受用。觀照就是一種警覺,古德常說迷不怕,妄想也不怕,怕的是你覺悟遲了,覺悟要快。覺悟怎麼快呢?必定是經文熟悉,理論透徹,記憶深刻,一觸到境界的時候立刻就能提起警覺心,真所謂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所以這一段意思就很重要很重要了。後面說它的殊勝功德利益,“果報唯佛能證知,決定獲勝菩提道。”依照普賢行願來修學,所以這一卷經清涼大師特地爲我們說明華嚴關鍵修學的要領,可行可保,整個華嚴經的修行就在這一卷經文裏面。這一卷要真正做到了,整個華嚴經都做到了,那麼我們可以說這一卷經是華嚴經的精華。八十卷經是這一卷經的解釋,是這一卷經的演義,真正的精華就在這一卷。
清涼注得好,宗密大師唯恐我們讀清涼的注子還不能夠透徹地理解,所以注解再加上注解,這就變成鈔、疏鈔。我們這次印的這麼厚的一本,跟彌需經疏鈔差不多厚,希望諸位好好地讀誦,不但經要讀,疏也要讀,鈔也要讀。我們一個星期一次永遠不斷地念下來,把它念得很熟很熟,念熟透了,你自然就有受持了,你遇到人也會表演也會說了。你不熟不行啊!做不到啊!果報不可思議啊!只有佛才曉得,等覺菩薩都知道得不清楚,“果報唯佛能證知。”“決定獲勝菩提道”,菩提道就是菩薩果位,勝菩提道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圓教佛的果位,這個功德就更不可思議,這是我們應當要珍惜的。
開經偈就是爲這一部經而作的,當年武則天寫這首偈子,就是華嚴經翻譯圓滿之後送給她看,她在封面上題了這四句話,“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年萬劫難遭遇。”我們今天遇到了,遇到了要不好好地修學,當面錯過,這個罪過就太大太大了。那一生沒有機緣遇到的那不怪他,那沒有話說,沒緣分嘛!有緣遇到,你當面錯過,這不可原諒。所以遇到了一定要認真的修學,一定要在這一生當中求得圓滿的果報,最低限度我們看到那些往生的人預知時至,自自在在走的,我們也不能輸給他,也要表演一下給人家看一看,那是最後一招的表演,這是決定不能欺騙人的。
所以希望大家要發這個心,你們最後走的時候喜歡怎麼走?站著走,倒過頭來走古大德就有,走的時候問這些徒弟們,你們有沒有看到坐著走的?有。你們有沒有看到站著走的?也聽說。他老人家豎個青蜓,兩個手在地上,腳朝天,這樣走的有沒有看過?沒有看過。他走了,你看多自在,表演哪!得大自在。所以諸位要發大心,我常常勸你們發大心,我當然已經發心了,我不發心不會勸你們發心。好,下次再講。
普賢行願品講記
(第叁十五卷)
淨空法師講述
華藏圖書館
請掀開經本第九十叁面,“若人于此普賢願,讀誦受持及演說,果報唯佛能證知,決定獲勝菩提道。”我們上一次講到此地,接下看這一首,“若人誦此普賢願,我說少分之善根,一念一切悉皆圓,成就衆生清淨願。”這一首是重顯單單誦這一品的,實際上還不只這一品,就是這一卷,它的殊勝功德利益。上一首偈是講普賢願全經,就是指四十華嚴,四十卷;這一首是四十卷不能誦,就是這一卷,少分是指這一卷說的。
由此可知殊勝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議,我們千萬不要懷疑,不要猶豫;四十卷經我只念這一卷恐怕功德也不過是四十分之一,那你這是多疑了,那是妄想。縱然沒有讀過華嚴經,沒有讀過四十卷,只念這一卷的功德跟受持全經可以說沒有兩樣。爲什麼呢?佛法跟世間法不一樣,特別是這一部華嚴經處處給我們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受持功德之大絕不是我們能夠想像得到的。前一首說若人于此普賢願,剛才講了是四十卷全卷,這一首開端也是說若人誦此普賢願,這就單指這一卷,就是指十大願王。爲什麼有這樣殊勝的功德利益呢?我們要看經文,我說,這是普賢菩薩說的;少分之善根,這因爲它不是具足的,這只是一卷,少分之善根;一念一切悉皆圓,我們看這一句可見得它的功德是圓滿的,這就不是片面的,不是有差別的,它是圓滿的。
在這個地方我們特別要注意到的,那就是經上講的一念,這兩個字是關鍵的字眼,整個佛法的修學都是在一呀!二念就不行了,一念就成就了,千經萬論、無量法門教我們修什麼?統統都是修一念的,彌陀經裏面給我們講的一心不亂,心不顛倒,這就是一念。普門品裏面我們講過,過去我們講這一品經是依法華大乘而說的,大乘在注解裏面跟我們講,受持觀世音菩薩聖號,功夫也是分叁個層次,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也是這叁個層次,跟受持彌陀名號沒有兩樣,這是我們必須要牢牢地記住的。
因此修學成功與否確確實實就在我們的功夫是不是純一,這是我平常跟同修們常常講不間斷、不夾雜,你的功夫才能純一,特別是不夾雜。一般人功夫之所以不得力,實在講夾雜太多了。我們不必看別人,反省反省自己,學佛這麼多年了,連一點消息都沒有,真正是慚愧呀!毛病出在那裏呢?都出在夾雜上,一會兒想學學這個,再一會兒想學學那個,無論是解門、行門,統統夾雜。解門總想做一個通家,什麼樣的經論我都要涉獵一下,都要通達;行門總覺得淨土還不夠,禅淨雙修,禅密律叁修,還有四修的,搞好多法門搞在一起,不專啊!所以心是散亂的,始終不能得到一心。此地講的一念,這一點我們要特別地留意到,要修一念,功夫就圓滿成就了;功夫一成就,利益就太大太大了。
下面說“成就衆生清淨願。”沒有一願不成就,願願都圓滿的成就;不但成就,最難得的是清淨,這個不容易,清淨願是佛菩薩自利利他的大願。何以我們誦這一品經、這一卷經就有這麼大的好處呢?這必須要說一說,因爲十大願王就是一切諸佛成佛的親因,那些諸佛憑什麼成佛的?沒有一個不是修十大願王而成佛的,所以十大願王的功德不可思議,道理在此地。可是諸位還要記住一句話,十大願王又怎麼能成佛呢?後面是導歸極樂。我們現在十大願王沒修好,只要你一心念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再跟阿彌陀佛去修十大願王,你才能圓滿菩提,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這就是走近路。
臺中李老師昨天往生了,我們昨天舉行的念佛會,我們正在念佛的時候,臺中打來電話,我們得到這個消息,今天我們華嚴經末後的一卷圓滿,我們將這功德回向給他老人家。實在說這個回向絕不是念念回向偈就行了,不是的;是要把我們讀誦、受持、解說,要在這一生當中切切實實的做到,繼續他老人家未竟之志。他的華嚴經只講了一半還沒有圓滿,我想等我回國之後,我們在此地來繼續他老人家沒有圓滿的後半部,我們在此地講。那麼講的方式得換一個方式,如果像老師那個方式,我們叁十年也講不完。怎麼個講法呢?一天要講四個小時,我們必須把一切的外務統統摒棄掉,上午講兩個小時,一個人聽行,兩個人聽也行。大家很忙不能來聽,我們家裏頭還有四、五個人。晚上講兩個小時,大家都可以來聽了,這樣你們每天晚上來聽雖然只能聽到一半,可是我們的錄音能夠在叁年之內把全部華嚴經錄成一個完整的錄音帶,我們來做這個工作,以這個行願回向他老人家。
經本這一次又印有新的本子,這是美國達拉斯佛教會印的,我已經告訴他,他送我們兩百本,將來我們道場經書不會缺乏。那麼今天這個本子圓滿,圓滿之後經本諸位帶回家去做一個紀念,這個冊子講圓滿了。這是講到我們如何來回向,怎樣成就我們世出世間一切的願望,這是顯經殊勝的功德利益。再看底下一段,“結成回向”,“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普願沈溺諸衆生,速往無量光佛刹。”偈頌到此地就圓滿了,這四句是總回向。由這個地方才能真正顯示出菩薩的大慈悲心,大慈大悲普遍地利益一切衆生。在前面無論是在長行文是在偈頌裏面,我們看到許許多多回向的經文與偈頌,經文當中所以這麼多,它的用意就是提醒我們回向的重要性,我們千萬不可以疏忽。菩薩念念不忘衆生,而且對衆生一個最大的願望,希望大家都能同生西方極樂世界。
李老師往生,我昨天下午跟臺中通一次電話,把詳細情形問一問,他往生的端相非常之好。前天下午他有幾個侍者,年輕學生伺候他的,還陪他一道在外面散步,他老人家就給旁邊的人說這一次我真的要走了,因爲他說他要走了,說過好幾次都沒走。說他真的要走了,旁邊的人以爲還像從前一樣的,沒有想到他當真走了,所以他是預知時至。他這預知時至很早了,其實兩年前就說過,那麼我知道他今年要走,但是沒有想到他這個時候走;兩年前他講經的時候曾經說過,他說我講經只再講兩年我就不講了,他不講就是走,這一定的道理,所以到今年確確實實滿兩年了,跟他所講的完全相符合。而走的時候是早晨,昨天早晨五點多鍾吉祥臥,安靜念佛往生。昨天、今天是臺中他自己比較接近的學生在他家裏幫他助念,幫他念佛。從明天起,就是十五、十六,叁天,老人家的遺體要移到臺中蓮社,供四衆同修瞻仰叁天。十七號的晚上大殓,大殓之後要停四十九天,大概臺中要給他打七個七,念四十九天佛再舉行告別式,再舉行火化。
所以我到美國的時間,我飛機票都訂好了是十八號,我說需不需要改期呢?他們那邊告訴我不必改期了,叫我參加大殓就可以了。所以我預定我們此地是十七號星期…
《普賢行願品講記(淨空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