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法會在人間的叁個處所

  華嚴法會在人間的叁個處所

  依《華嚴經》中所說,如來在講演《華嚴經》時,先後在七處地方講演,其中人間有叁處,此叁處即是:菩提樹道場處、普光明法堂處、祇樹給孤獨園。

  第一,菩提道場處。依《六十華嚴》中經文,如來于此處開演第一會,經中有二品,即世間淨眼品和盧舍那佛品爲此會所說。依《八十華嚴》中經文,如來亦于此處開演第一會,有六品,即:一、世主妙嚴品,二、如來現相品,叁、普賢叁昧品,四、世界成就品,五、華藏世界品,六、毗盧遮那品。

  此菩提樹道場處,乃是釋迦如來成道之所。位于印度比哈爾南部伽耶市近郊7公裏處的布達葛雅,面臨恒河支流尼連禅河。據經典記載,佛陀經曆六年苦行之後,行至此地,于畢缽羅樹下的金剛座上結跏趺坐,夜睹明星而體悟,得解脫之法,而得正覺。所以畢缽羅樹又稱菩提樹,即“覺樹”之意。伽耶城于中世紀爲婆羅門教徒所擁有,爲與婆羅門教徒之伽耶城區別,特將佛成道的聖地稱爲佛陀伽耶,而與佛陀之生處(藍毗尼園)、初轉*輪處(鹿野苑)、涅槃處(拘屍那城娑羅雙樹林)並稱爲佛陀四大聖迹

  第二,普光明法堂處。依《六十華嚴》七處八會之經文,華嚴法會之第二會六品經文與第七會之一品(離世間品)經文爲如來于此所宣說;依《八十華嚴》之七處九會之經文,華嚴法會之第二會六品經文、第七會之十一品經文、第八會之一品經文(離世間品)等總計叁會于此開演。如《華嚴經·如來名號品》中有雲:“爾時世尊在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始成正覺,于普光明殿,坐蓮華藏師子之座”。又《十定品》中有雲:“爾時世尊,在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始成正覺,于普光明殿入刹那諸佛叁昧”。又《離世間品》中有雲:“爾時世尊,在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普光明殿,坐蓮華藏師子之座”。

  有關此普光明殿現今所在,依澄觀法師于《七處九會頌釋章》中所說:“西域相傳,此堂去菩提樹東南二叁裏許,在尼連禅河曲內,諸龍爲佛所作。如來于中放相輪光,遍照十方無邊世界,是故名爲普光堂”。又法藏法師于《探玄記》卷四中說:“普光堂在菩提樹東南可叁裏許熙連河曲內,佛初成道,諸龍見佛樹下露坐,遂爲佛造此法堂,良以諸龍多爲陰覆供養故耳”。

  第叁,祇樹給孤獨園。依《華嚴經》文,華嚴法會的最後一會,也即是經文中最後一品“入法界品”于此宣說。此處乃是印度佛教聖地之一,位于中印度憍薩羅國舍衛城之南。略稱祇園或祇樹、祇園精舍、祇洹精舍、祇陀林、逝多林。意爲松林、勝林。祇樹乃祇陀太子所有樹林之略稱;給孤獨即舍衛城長者須達之異稱,因長者夙憐孤獨,好布施,故得此名。因爲此園乃是須達長者爲佛陀及其教團所建之僧舍,此精舍建于祇陀太子的林苑,由須達長者與祇陀太子二人共同成就此一功德,是故稱爲祇樹給孤獨園。釋迦如來曾經多次在此說法,于經中常有“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等順,此處乃是佛教最著名的遺迹,與王舍城的竹林精舍並稱爲佛教最早的兩大精舍。此精舍本爲七層之建築,然而到玄奘法師于七世紀參訪此地時,此精舍業已被荒廢。其位置約當于現今拉布提河南岸所存塞赫特馬赫特之遺迹。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