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長安華嚴寺是我國佛教華嚴宗的發祥地

  長安華嚴寺是我國佛教華嚴宗的發祥地

  長安華嚴寺在陝西省長安縣境內,少陵原邊。距西安市區南13公裏,是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裏是佛教華嚴宗的發祥地。

  隋唐高僧杜順于唐貞觀年間建會聖院,在此設立道場,宣講《大方廣佛華嚴經》,發揮義理,著述了《華嚴法界觀門》,形成了我國佛教華嚴宗的初步教義。其後,武則天當政時期,法藏受诏進宮解釋華嚴要義,並命他新翻譯于阗國所進《華嚴經》八十卷。唐長安元年(公元701年)他進宮給武則天解釋《華嚴經》新譯本,法藏指著殿上一個金獅子作了《金獅子章》,闡明華嚴要義六相,解釋事物的“總—別、同—異、成—敗”互相依存又互相製約的關系。由于論理嚴密,通俗生動,博得武則天贊揚,在洛陽龍門建造高叁十五丈的華嚴佛祖盧舍那石佛,其弟子澄觀曾作了唐朝玄、肅、代、德、順、憲、穆、敬、文等九宗皇帝的佛教門師。授與僧統國師的稱號。華嚴宗便成爲唐代佛教一大宗派。

  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唐僧道璿隨同遣唐副使中臣名代的船只東渡日本,將《華嚴章疏》等經典帶至日本,他並以《華嚴·淨行品》以身作則。進行宣講。同時在長安華嚴寺學佛的新羅(朝鮮)僧人審祥也東渡日本與道璿同住大安寺。審祥亦開講了《華嚴經》。這就是日本華嚴宗的開始。

  華嚴寺,建于唐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高居臨下,周視群山峻嶺,自然風光十分幽美。在清乾隆年間的一次少陵原滑坡中墜毀。現僅存寺東少陵原邊的兩座唐代磚塔。東爲杜順真如塔,高13米7層4面,第二層有“嚴主”二字,第叁層有石刻“無垢淨光寶塔”6字。西有1986年翻修的原華嚴宗四代祖清涼國師塔,兩塔下層各築有磚龛,內刻有影像和像贊。原在此存放的唐大中六年(公元852年)所刻的《杜順和尚行記碑》,已移在陝西省博物館碑林內。“大唐清涼國師妙覺之塔”10字。高7米,5層7角形。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