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唯識與中觀▪P8

  ..續本文上一頁中,如片雲點太清裏”。何況其他的世界、十方世界還依虛空所生呢!整個的十方世界還包含在虛空裏頭。就是說,這個文章反過來:整個的——比如地球、星球、月亮、太陽在這個虛空裏頭。但是,佛說整個的虛空在你的心性本體裏頭,不過是萬裏青天裏頭一點灰塵而已。就是說我們的心量有如此之大。

  那麼,這樣看來《楞嚴經》所提出來這個要點,唯識所講的:這個山河大地是第八阿賴耶識的現量,同一道理。

  現量境。所以了解了這個現量境,我們曉得了。這是現在我補充出來給大家討論。

  本來這個課程,像我們這樣上,是要給佛學很有很有基礎,不敢說很有很有基礎,甚至我們擴大一點,相當有造詣的人可以討論了。現在也許我這樣講大家有些吃力,大部分的聽衆希望多多留意,也許以後、再聽到的這個機會還有沒有不知道啊!

  這個現量,山河大地是第八阿賴耶識整個的呈現的現量。那麼好了,我們曉得這個道理,所以不要走小乘人的路線。這個物質並不討厭啊!

  修小乘人的路線有兩個路線:一個路線是討厭世間,討厭物質,要離開外物好像才證得內心的清淨,才能得道。實際上都在玩弄意識!對不對?第二點呢,小乘的見解呢,把外物——外面的世界,同精神的“心”分成兩個世界,等于柏拉圖的西方哲學的分類法——精神世界和物理世界,分成兩個世界。實際上非也!

  就是說整個的叁千大千世界,心與物這兩方面,都是第八阿賴耶識的現量。就是等于我們現在所講心物一元是一體。

  既然了解了一體,小乘的修法,是空外界、空掉身、抛掉四大,而證得清淨的這一面,認爲是究竟涅槃——錯了!所以是外道。

  我們翻開第八阿賴耶識的頌,第八阿賴耶識的偈子:

  “浩浩叁藏不可窮,淵深七浪境爲風。受薰持種根身器,去後來先作主公。”

  這些將來都會講到的,現在只引用“受薰持種根身器”這一句來說明這個道理。

  根——就是前五根,眼、耳、鼻、舌、身。意——意識的思想。身——就是這個肉身、這個身體。身,特別著重提出了這個身。根、身。因爲根呢,是生理上的機能,前五根。身呢,把機能包含進來,整個的身體,活的這個身子,乃至死了的這個身子;器,是物理世界。(根身器)都是阿賴耶識所呈現、所變出來的,這個現量。

  那麼我們曉得現量是這麼一個東西。在一般的唯識講,大家忘記(忽略)了,把這個現量範圍說得很少,(講的)多屬于第六意識。

  那麼現在有個問題來了,我們要進一步(對大家講解)。

  我是經常有個感歎,這一百年來,這個唯識學,乃至說明朝以後,都給他們搞得範圍縮小了,一塌糊塗。你要注意呦!

  好了,我們人——凡夫爲什麼有思想?這個思想都是比量,這個比量也是阿賴耶識的現量。

  這是我特別提出來告訴你們,這是很嚴重的一個問題!

  假如有過去的唯識學家、前一輩的歐陽竟無先生——我們是忘年之交的朋友——在這裏,一定是聽得胡子會起翹了,呵!他一定要跟我來論辯。當年我跟馬一浮先生也是忘年之交,他是蔣介石先生的舅舅,馬一浮先生那個時候他已經胡子頭發都……在他的著作裏有這樣一句話:““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那是果位上的事。”我說:哎?馬先生啊,你講過這個話?!他看我這樣一講,“哎呀!”他就說,“我現在很後悔著作,很想把他燒了!”我就不講話了。前輩的談話高明得很。曉得我這麼一問,問題來了,他馬上警覺到了,“哎呀!過去的著作我很想把他燒了!”因爲我要(提出)的問題:“靈光獨耀”不一定是性、果位上的事;一切凡夫都有“靈光獨耀,迥脫根塵”的一面,聖凡不二。

  正要跟他辯這個問題,你看還沒有等到我開口提出來、我一字都沒提,前輩的機鋒好厲害,“哎呀!”他說,“這個這個……哎呀!我都很後悔當年輕易地著作,想把這些著作都燒掉啊!”你看多高明!

  我們先休息休息。

  剛才說的,我最後一句告訴大家,我所提出來的哦,再加一個範圍說明。一般講的唯識是以觀待道理,是用唯識學的原來的名詞——觀待道理(剛才黑板上寫過的),拿現在講叫邏輯思想辯別的範圍,而說意識的現量、比量、非量這叁量的差別。

  如果進一步由阿賴耶識的道理講,即使非量與比量,也都是阿賴耶識的現量。但是要加一個注解,這個現量是將阿賴耶識呈現出來幻有的、幻有存在的這一刹那;這一刹那又要加注解(所以唯識的道理處處要用到邏輯),這一刹那——萬古千秋也只是這一刹那。等于佛經說,你看每一本佛經只有“一時,佛在哪裏……”萬古千秋,無前後際,只有“一時”。這個道理要了解它。

  那麼剛才劉教授劉老師、劉世綸老師也來談論過,給她一提她當然就懂了。那麼後來有同學來問,我說你找劉老師討論,我剛剛下來想休息一秒鍾,你再問我,把我的休息現量打破了(一笑)!所以我不肯用比量,因爲劉老師那裏你可以去比量一番!後來跟著有一位我們的同學來問,他就問,他說“老師啊,………”思想的思維意識,剛才據他說所聽的意思也是阿賴耶識的比量。我說:“你這個問題也去找劉老師。”他跟劉老師那裏聽了一下跑回來跟我講,劉老師所講的同我的意思稍有差別。我說那你先抄出來,這個問題大家都可以討論;我答複一個人也是答複,一千一萬個人一起答複(多好)!這就是佛經的辦法。你看佛經上面的記錄,有許多人,他懂了的問題,還怕別人不懂,(比如像)阿難或者文殊菩薩,他都要提出來再問。不是爲他自己問;爲別人問。所以問一個問題,我一個人懂了,希望大家懂,這也是慈悲心。那麼,我(就對他)說,你寫吧寫出來一起答。結果他一寫出來,我說你已經自己有了答案。

  他(的問題)說,“思想思維也是阿賴耶識所呈現的比量,這個意思是否是由于我們的身心物質等等都由于阿賴耶識所生起的這個道理這個邏輯而來的?”對不對?好!我說你本身就是答案,對了!那就不要我來解釋了。(師問下面)不過我剛才念他這個所提的這一道,是這樣講的。但是要注意哦,聞者自負,言者(自負),言語的責任、說話的責任自己負責,這是我說的,這樣我要自己負責起來。

  不過又說回來,回到一般所講唯識道理,多半把這個,譬如說現在前五識的這個,前五識說:“性境現量通叁性”,眼耳鼻舌身是現量的境界,不屬于比量,也不是非量,你注意哦!就是講,我們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舌頭、身體,這叫前五個識,你注意哦,我再說一道哦,我們的眼識,不是眼睛哦!眼睛是叫做眼根;耳識,不是耳朵,耳朵叫做耳根。佛學名詞叫根。我們現在名詞,眼睛是視的器官,看東西的器官;耳朵是聽的器官,鼻子是呼吸器官,舌頭嘴巴是嘗味道的器官,身體是感覺器官。這是簡單地說。拿現代觀念還要加上,這個感覺的器官,拿現在醫學裏叫——現在思想懂了,至少到目前爲止,這個身體依醫學的立場是九大系統——所謂骨骼的系統,這個身;神經系統;神經系統又要分類,中樞神經系統、自律神經系統,就多了。所以今天研究佛學講修證非懂科學不可。當然我也不懂。但是你要非常留意現代科學常識,一定要有。我也不懂科學,我一看許多同學連基本常識都沒有,今天談修證講佛學,太可怕了!不可能。

  比如說,細胞是個系統,荷爾蒙又是個系統,比方講人體的內部(學醫學就知道)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所以醫學分類、科學分類那麼嚴密。哦,這是腸胃科主要醫生,他最後專門研究消化系統去;這是一個肺病的專科醫生,他醫學都學過了,最後是專研究到呼吸系統去。那麼這許多的學問知識,在佛學唯識學裏都屬于“身根”。

  所以今天你們青年同學要承先啓後,弘揚佛法的文化,乃至(融會)古今中外東西(方文化),希望比我要高明,我已經很差勁了。因爲我還沒有時間進去過科學去。我相信我有這個頭腦,因爲很多學科學的同學乃至到了他的專業的大問題解決不了,結果問我。我有這個經驗,問我我(開始)什麼也不懂,我說你把你那門(專業知識)給我上課講,講完了,你的關鍵在哪裏(我就知道了)。(他就講)這個地方我怎麼樣試驗都進不去,我說你這樣一來(試試看)?哦!他進去了。他說老師你怎麼知道,我說我也不曉得(一笑)。因爲(是)你告訴我,你懂嘛!我是跟你學的哦。

  這個地方就給你講證明,一個思想、學識,我們人的生命裏頭的慧力、智力是無窮的,只要你曉得去應用。這是附帶說的。

  現在我們講的這個叁量的道理,剛才提出來這個前五識,眼耳鼻舌身是屬于現量境。那麼我們眼睛爲什麼——你看,因此告訴你們,像催眠術——現在我講了就是傳給你們法哦!照密宗就叫傳法哦!拿密宗就不得了了,這樣每一個法,不曉得你要磕多少頭拿多少錢。我現在都把它叫科學道理。所以像密宗有許多修持,現在研究佛學,要想證得這個身心道理,的確的確可以設計物理的機械,幫助人,(使人)容易升華、超脫。

  譬如密宗、瑜伽(yoga)、後來的催眠術——世界上催眠術是yoga裏面脫出來的一支;那麼乃至道家,中國的道家,很多是利用光來修的方法。譬如人假設對著鏡子對著光,眼睛再一定好,一定,自然空了,一刹那之間就空了。但是要明師指導哦,吩咐一句話啊,不指導很危險,也許人就精神分裂了,業識就走了。這一刹那空了,他是利用什麼?這個眼識現量,眼對著明。你們大家可以試驗哦!

  把眼閉起來,突然張開對著前面,意識不加上分別,也不管它前面是個人也好、什麼也好,這一刹那是眼識的現量。

  等于那個照相機,我們把它一架上,對准那個景象,照相機後面有個人,這個人不按(快門)下來,這照相機永遠對著那個景象;我們的眼根、眼睛就是照相機,外面景象就是照相機所相對的現象。那麼眼睛看到東西,馬上我們曉得,這是什…

《唯識與中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詩詞輯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