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楞嚴大義今釋 楞嚴法要串珠

  楞嚴法要串珠

  ---楞嚴大義今釋

  當知一切衆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內守幽閑。猶爲法塵分別影事。昏擾擾相。以爲心性。一迷爲心。決定惑爲色身之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鹹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一浮漚體。目爲全潮。窮盡瀛渤。若能轉物。則同如來。身心圓明。不動道場。于一毫端。遍能含受十方國土。離一切相。即一切法。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當知了別見聞覺知。圓滿湛然。性非所從。兼彼虛空地水火風。均名七大。性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一切世間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圓。含裹十方。反觀父母所生之身。猶彼十方虛空之中。吹一微塵。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漚。起滅無從。背覺合塵。故發塵勞。有世間相。而如來藏唯妙覺明。圓照法界。是故于中一爲無量。無量爲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不動道場。遍十方界。身含十方無盡虛空。于一毫端。現寶王刹。坐微塵裏。轉 大*輪。滅塵合覺。故發真如妙覺明性。心中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周法界,不從人得。隨拔一根。脫黏內伏。伏歸元真。發本明耀。諸作五黏。應拔圓脫。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寄根明發。由是六要互相爲用。若棄生滅。守于真常。常光現前。根塵識心 。應時銷落。想相爲塵。識情爲垢。二俱遠離。則汝法眼應時清明。雲何不成無上知覺。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磐無漏真淨。于外六塵。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歸。塵既不緣。 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國土。皎然清淨。譬如琉璃。內懸明月。身心快然。獲大安穩。一切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其中。是人即獲無生法忍。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裏。況諸世界。在虛空耶。汝等一人發真歸元。此十方空。 皆悉銷殒。圓明精心。于中發化。如淨琉璃。內含寶月。圓滿菩提。歸無所得。生因識有。滅從色除。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增補楞嚴法要串珠修證次第

  汝坐道場。銷落諸念。其念若盡。則諸離念一切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此處。入叁摩提。如明目人。處大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此則名爲色陰區宇。若目明朗。十方洞開。無複幽黯。名色陰盡。是人則能超越劫濁。觀其所由。堅固妄想以爲其本。

  彼善男子。修叁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魇人。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而不能動。此則名爲受陰區宇。若魇咎歇。其心離身。返觀其面。去住自由,無複留礙。名受陰盡。是人則能超越見濁。觀其所由。虛明妄想以爲其本。

  彼善男子。修叁摩提。受陰盡者。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鳥出籠。已能成就,從是凡身。上曆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無礙。譬如有人。熟寐呓言。是人雖則無別所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令不寐者。鹹悟其語。此則名爲想陰區宇。若動念盡。浮想銷除。于覺明心。如去塵垢。一倫生死。首尾圓照。名想陰盡。是人則能超煩惱濁。觀其所由。融通妄想以爲其本。

  彼善男子。修叁摩提。想陰盡者。是人平常夢想銷滅。寤寐恒一。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複粗重。前塵影事。觀諸世間大地山河。如鏡鑒明。來無所黏。過無蹤迹。虛受照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元。從此披露。見諸十方十二衆生。畢殚其類。雖未通其各命由緒。見同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爲浮根塵究竟樞穴。此則名爲行陰區宇。若此清擾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習。如波瀾滅。化爲澄水,名行陰盡。是人則能超衆生濁。觀其所由。幽隱妄想以爲其本。

  彼善男子。修叁摩提。行陰盡者。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于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鳴,瞻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複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由執元。諸類不召。于十方界。已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此則名爲識陰區宇。若于群召已獲同中。銷磨六門。合開成就。見聞通鄰。互用清淨。十方世界。及與身心,如吠瑠璃,內外明徹,名識陰盡。是人則能超越命濁。觀其所由,罔象虛無,顛倒妄想以爲其本。

  汝等存心。秉如來道。將此法門。于我滅後。傳示末世。普令衆生覺了斯義。無令見魔。自作沈孽。保綏哀救。銷息邪緣。令其身心入佛知見。從始成就。不遭歧路。

  精真妙明,本覺圓淨,非留死生。及諸塵垢。乃至虛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覺妙明真精。妄以發生諸器世間。如演若多,迷頭認影。妄元無因。于妄想中。立因緣性。迷因緣者。稱爲自然。彼虛空性。猶實幻生。因緣自然,皆是衆生妄心計度。阿難。知妄所起。說妄因緣。若妄元無。說妄因緣。元無所有。何況不知,推自然者。是故如來與汝發明。五陰本因。同是妄想。

   是五受陰。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淺深。唯色與空。是色邊際。唯觸及離。是受邊際。唯記與忘。是想邊際。唯滅與生。是行邊際。湛入合湛。歸識邊際。此五陰元。重疊生起。生因識有。滅從色除。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