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說什麼 二十一品 非說所說分

  二十一品 非說所說分

  ---金剛經說什麼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爲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衆生。于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衆生。非不衆生。何以故。須菩提。衆生衆生者。如來說非衆生。是名衆生。】

  什麼都沒說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爲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

  這是佛自己提出來的,就是自說自話,提出來告訴須菩提。他說你啊,千萬不要有這麼樣的一個觀念,什麼觀念?你不要認爲佛在這個世界上說了法──實際上,他老人家叁十一歲悟道後就開始說法,八十歲入涅槃,說了四五十年,他這裏都一慨否認了。「莫作是言」,千萬不要有這個觀念,認爲我說過佛法,「何以故」?什麼理由?假使有人說如來有所說法,真正說過某一種法,「即爲謗佛」。

  譬如說,佛叫我們念佛,叫我們修止觀,叫我們修戒、定、慧,所謂叁十七道品,說般若,說法相,說唯識,都是他說的。現在他都說,如果有人講我有說法,即爲謗佛,就是毀謗他。這很奇怪了!他說這個人在毀謗佛法。什麼理由呢?「不能解我所說故」。因爲這個人雖然學佛法,聽了佛法,但他不能理解我所說的佛法,他沒有懂,所以才說我有說法,這是錯誤的話。

  我們先從教育來說,一個真正的教育家,會體會到佛說的這個道理,的確一句都不假的。一個教書教了幾十年的人啊,在我認爲是受罪,是罪業深重才教書,那真是非常痛苦。這話怎麼講呢?假使有一百個人聽課,同樣一句話,這一百個人的反應和理解,統統不同。有時候甚至老師說是白的,結果很可能有五六個同學告訴你,老師說是灰的。所以從事教育多年的人,會感覺到教育是一件受罪的事,非常痛苦。另一方面講,一切衆生有一個最大的障礙,就是語言文字,因爲語言文字不足以表達人的意識。所以,現在有一門新的學問叫語意學,專門研究這個問題。

  譬如我們說,「你吃飯沒有?」這一句話隨便問人,會産生幾個結果,一種是覺得這個人非常關心自己,連有沒有吃飯,他都知道,多關心我。另有一種人會覺得是在恥笑他,分明曉得今天沒有錢吃便當,偏要問我吃飯沒有,可恨!還有一種人會覺得這個人很滑頭,你看,故作關心狀,故作多情的樣子,很討厭。同樣一句話,四面八方反應不同。所以人與人之間意思的溝通,有如此之難。

  有時候不說話反而容易懂,一說話反而生誤會。不但人是如此,世界上很多的生物,也不大會用語言的。魚跟魚兩個眼睛一看,彼此就懂了。蝙蝠在空中飛,兩個翅膀一感覺,就飛開了。人類的語言,除了嘴吧說話以外,身體皮膚都會講話;我們被人家靠近,就會感覺熱,就想躲開一點,皮膚會說話的原故。語意的道理就是如此,光憑說話是極容易誤解的;所以佛說,他說法的本意是要使一切衆生聽了不要著相,不要抓住他所說的不放。

  悟道、成佛是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佛所說的法如筏喻者;等于一個過河的船,你過了河不必要把船背在身上走。換句話說,如果過河不要你的船好不好?當然好!你會遊泳就自己遊過去,佛並不要你一定坐他的船過去。禅宗就有許多教育法,有時連船都不給你,要你自己設法過去,你只要有方法過了這個苦海就行了。

  所以佛的說法,就是要我們懂得這個道理,殊不知大家學佛聽了他的法,自己沒有明心見性,沒有悟道,反而拚命抓住他所說的法,當成真實,真是拿著雞毛當令箭。所以他現在否認這個,因爲這些人「不能解我所說故」,不能理解他所說法的意思。接著他陳述理由。

  迦葉笑了

  【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真正的佛法,佛用一句話說完了,就是不可思議。後世到了禅宗,講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會上,有一天上座說法,學生徒弟們都等他講,等了半天他沒有說話,忽然抓起面前講臺上一朵花,那麼一轉,大家也不曉得他什麼意思,誰都不懂,只有他的大弟子迦葉尊者,破顔微笑,這是典籍的記述。這個「破」字形容得妙極了,大家等了半天,心情都很嚴肅,場面非常莊重,迦葉尊者忍不住了,一下子笑了出來。這一下被佛看到了,佛就說「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诃迦葉。」因爲迦葉懂了,這是禅宗的開始。

  我們可以想一想這個是什麼?佛拿一支花那麼看一下,到底是什麼意思?這正表示說法者無法可說,沒有一個固定的形態來表達。真正佛法到了最後是不可說不可說,不可思議;說出來都非第一義,都是第二義。無上妙法本來不可說,所以佛在菩提樹下悟道以後,馬上要入涅槃,就要走了。本來他也不想講什麼金剛經,什麼都不想講。根據經典的記載,那時帝釋天人都下來向他跪著請求,你老人家不能這樣搞啊!你多生多世發大願,說大徹大悟之後要度衆生,現在你大徹大悟證道了,你反而要走路,不管大家,這個不行啊!佛講了一句什麼話呢?華嚴經、法華經上都有:「止。止。我法妙難思。」就說了這麼一句話。

  這句話就是金剛經的含義了。他連級續個字,止,止,就是說你停止,你停止,我證得的法,說了你們也不懂。「止」這個字,也告訴了你一念不生全體現。止,一切妄念不生,一切煩惱不起,萬法皆空,定在這裏,然後你可以懂佛法了。所以說,止,止,我法妙難思,一句話說完了,金剛經都用不著講了。

  實際上只有一個止字,就是此心難止,此心止不了。如果能止,一切戒、定、慧,六度萬行,就都從此而建立,從此而發生。所以所有的說法,都是方便;換句話說,佛經叁藏十二部所說的也都是教育法。教育法只限于教育法,教育的目的是使你懂得那個東西,如果抓住老師的教育法當成學問就錯了。

  關于老師教學生,禅宗大師有幾句話「見與師齊,減師半德。見過于師,方堪傳授。」如果徒弟的見解與老師一樣的話,減師半德,這個學生減掉老師一半了。假定老師八十歲,徒弟叁十歲悟道,見解跟老師一樣,但卻差老師五十年功夫,所以說減師半德。見過于師,方堪傳授,學生見解超過了老師,才可以夠得上做徒弟,繼承衣缽。許多大德祖師都感歎找不到衣缽傳人,就是他說的法,也都是教授法,他說出來的法,是希望你悟道而成佛,見過于師,那就用不著抓住他方便的說法,當成是真實了,這一段就是這個意思。

  下面接著轉了一個方向,大家注意!前面都是須菩提,須菩提,接著這裏加了幾個字。

  須菩提與佛對答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衆生。于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

  這裏對須菩提突然加了兩個字,稱爲慧命須菩提,好像鸠摩羅什翻譯經典時故意多寫兩個字一樣。其實佛也沒有說什麼法嘛!他只叫我們第一不要把肉體身當成佛;第二,不要著相;第叁他說他沒有說法。除了這叁個要點外,他並沒有講一個什麼法門!可是,好像有一個人懂了,這個人就是我們的大師兄須菩提。懂了就是荷擔如來慧命,所以這裏稱慧命須菩提。佛的弟子裏說般若的空性,須菩提屬第一位證得空性的人。今天我們大家在座學佛的人,一念之間證得了自性空,這個人就是得到了慧命,延續了慧命,所謂然燈也就是這一念之間證得了自性空,這個人就是得到了慧命,延續了慧命,所謂然燈也就是這一盞燈可以點下去,不會熄了,可以傳燈了。

  慧命須菩提聽到這裏就懂了,佛法是不可說,不可說,沒有什麼東西可說的。因爲他懂了,所以他擔心一件事。他說:佛啊,「頗有衆生」,他說也許將來有衆生,聽你那麼講,能生起信心嗎?

  【佛言。須菩提。彼非衆生。非不衆生。】

  嘿!佛答的更妙,根本不理他這個問題。

  什麼叫衆生?本來就沒有衆生。這個話很嚴肅了,後世一切衆生都被否定了。什麼叫衆生?本來就沒有衆生。

  這是什麼話!照儒家顧亭林的解釋,就是兩個桶,一桶有水一個空,倒過來倒過去就是那一桶水;是法者,即是非法,是名爲法。色身者,即非色身,是名色身,都是這個話。

  是啊,表面一看是不通嘛!須菩提一問,將來有些衆生聽你老人家這樣一講,會起信心嗎?佛並沒有說會不會起信心,只說什麼衆生啊?「佛言。須菩提,彼非衆生,非不衆生。」所謂衆生,根本就沒有衆生。

  聽佛這麼說,我們趕快下課吧!大家也不要聽金剛經了,因爲我們都不是衆生。

  頑石點頭爲什麼

  不是衆生是什麼呢?個個是佛。一切衆生本來是佛,這是佛揭穿的方法。換句話說,你不要替大家擔心,個個都會成佛。這個道理,佛在法華經,涅槃經上就講過。中國文學上有兩句話,「生公說法,頑石點頭」,就是與涅槃經有關的典故。

  當南北朝的時候,一位叫道生的和尚,是年輕的法師,現在來講,就叫做才俊法師。當時佛涅槃時最後的說法涅槃經,才翻譯過來半部,這個翻了半部的經,中間提到一個問題,就是一闡提人能不能成佛?一闡提是罪大惡極,壞透了的人。他們不孝,殺父殺母,殺佛殺羅漢,壞事做盡,罪業深重,下無間地獄;就好像世間判罪無期徒刑,永遠不會翻身。這些大惡性衆生能不能成佛呢?當時佛法還沒有完全過來,涅槃經只有半部,這位青年法師寫篇論文,認爲一闡提人也能成佛,一切衆生最後都要成佛。

  道生這個論點一出,全國的法師都要打死他,這還得了!佛都沒有敢這樣說過。當時這個道生年紀輕,文章好,學問好,最後大家看在出家人情面,算他不懂,把他趕到江南去了。那個時候佛法都在長江以北,道生被趕到江南,就到蘇州,金山這一帶,在山上住茅蓬,也沒人聽他講了,他只好對著一些石頭講。

  有一天他又講到這個問題時,他仍說一切罪大惡…

《金剛經說什麼 二十一品 非說所說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