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正的道理,不是言語文字所能表達,換一個東西來比喻,來作象征,我們反而清楚了。表法的意義,就是叁支因明“喻”的道理。那麼經典上所講的意義,我們就清楚了。
因此,研究完了“藥師經”以後,歸納一句話,不是光口念就能達到絕對的效果,要注意啊!要想達到絕對的效果,必須要心行,由現行心理上的修持,然後影響到身,身心合一的那個心行,才能夠做到。
我們在圓滿結束本經以前,要向大家特別提出來注意,今後大家修持藥師佛的忏悔法,或者能夠得到真正的效果。現在我們再看原文:
複次,阿難!彼琰魔王主領世間名籍之記,若諸有情,不孝五逆,破辱叁寶,壞君臣法,毀于信戒,琰魔法王,隨罪輕重,考而罰之。是故我今勸諸有情,燃燈造旛,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衆難。
這一段原文的經典,是佛經後期翻譯加進去的。琰魔王就是我們普通所講的閻羅王。在中國漢朝以前,沒有這個名稱,我們要特別注意。琰魔王是佛教文化傳過來以後所翻譯的文字。閻羅王的名稱,是兩晉以後,因翻譯佛經,佛教文化進入中國以後才出現的,佛經文化加入中國文化,所以構成了天堂地獄的分際。
到了唐代以後,因爲佛經大量翻譯過來,所以把地獄裏的閻羅王,以及佛經原有十八層地獄的說法,慢慢地把地獄分成了十殿,每一殿有一位閻王。用現在的觀念來說,我們的文化非常高明,把天堂、地獄都變成人世間的政治組織一樣。如果要研究比較宗教,是非常有趣的。
這十殿閻王的人選,在中國換了很多。比方我們都曉得小說上所寫的包公(包拯),宋朝的大臣,一般叫包青天,本來他是第一殿閻王,因爲他太嚴謹,人世間的靈魂一死,到他面前就沒救了,統統都下了地獄。後來我們的地藏王菩薩看不過去,把包拯叫過來,“這樣不行啊!”所以把包公調到第十殿閻王。地獄審判,等于法院庭審,有各級法院之別。初殿閻王判了,送到二殿,二殿審了,還是不行,一殿一殿審下去,最後十惡不赦的人,再送到包公那兒,沒有轉彎的余地了。不過還有個人轉彎,最後地藏王菩薩會來轉彎。
所以,我經常跟神父牧師朋友說笑,我說比方給你們聽,你們作生意啊!怎麼樣都做不過佛教。每個宗教都在開觀光飯店,而且都鼓勵人家不要怕死,死了不要緊,到我的天堂來,我盡量招侍,怎麼好怎麼好,最好現在就信;信了,我給你一個證明,將來死了就可以得救。但是佛教說,不要怕死,死了以後到我那個觀光飯店,比他們天堂還要好,那裏呢?西方極樂世界。那萬一我下了地獄呢?不要緊,我們有分號,有地藏王菩薩在那裏等著。萬一我上了天呢?不要緊,上方世界也有很多佛。萬一我不死不活,在人世間受苦怎麼辦?不要緊,苦海茫茫有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這些我們看似笑話,卻屬于比較宗教學的範圍。世界上沒有一個宗教像佛教一樣,四面八方布置了那麼多,下了地獄還有十八層。當然,加上我們常說的笑話,現在的人越來越壞,我想現在的地獄還有地下室,地下室也修了幾十層。
這個道理說起來是個笑話,在佛學裏是屬于不了義,要特別注意。不了義教有沒有地獄?有沒有天堂?絕對有。這要徹底的了解,所以要諸位法師們特別研究唯識。但是,是絕對真有嗎?“緣起性空”,唯心淨土,唯心天堂,唯心地獄,這屬于了義教。
所以,“藥師經”的本經,你就很難判斷了,因爲它是通顯密兩端的,看起來是不了義教,但徹底研究起來,它又屬于了義教。我們介紹了這個道理以後,然後才可以看這一段“藥師經”,不然對于現代的青年、現代的思想,簡直是不能接受,不可以想像。
前面講過,人的生命有九種橫死。這個世界上,沒有幾個人得正命而死,多數都是橫死。正命死的人,無疾而終,那才是正命而死。現在假定活一百、一百廿歲,照真正佛法的觀念,還是屬于“藥師經”所說的橫死。除了一種人,阿羅漢證得果位的,屬于再來人預知生死的,幾時要走,事先知道,通知朋友幾時走,再見,這不屬于橫死,屬于正命而死。即使是我們一般的病死,是不是醫藥所誤都有問題,所以大部分還是屬于橫死。
如果真正修持的人,藥師經所透露的消息,生命是自己可以控製的,自己不能把握生命而受生老病死,尤其是病死橫死所支配的,都不算是八正道的正命。因此我們要共同的慚愧,自己沒有正命的活著。
佛法重孝道
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是屬于南閻浮提,在四大洲中的人,而這個管區的生命都屬于閻羅王所管。“不孝五逆”,誰說佛教不重孝道?我們曉得佛說法,最注重孝道,不要認爲釋迦牟尼佛因爲出家,就認定佛教是不重孝道。
我常常告訴青年朋友,特別注意,我們有本小說“紅樓夢”,這本小說在過去非常流行,這個世紀把它變成一門學問,叫作紅學。過去我們看紅樓夢,年輕的時候迷得都會背。紅樓夢你真懂的話,那是一部禅學,一部佛法。第一回合開始講賈寶玉有兩句話:“負父母養育之恩,違師友規訓之德”。我們在座的人反省反省,我們做了一輩子人,學佛的人都說上報四重恩,四重恩有一重是父母恩。我們報了什麼?都是負父母養育之恩,違背了師友的教化、教育的德性。一生無所成,造了一生的業,所以賈寶玉最後出家了。
但是你注意,“紅樓夢”描寫賈寶玉出家,他的父親說,你是賈家的子弟,你要出家可以,必須給我考取功名,因爲賈寶玉最反對讀書考功名。好,我給你考取。考取了功名,這一下我可以出家了。那不行,你必須要討個媳婦,給我生個後代,有孫子才能出家。好!就結婚給你生個兒子。然後,走了。你看,這是賈寶玉的作法。
你再回過來看我們的老師、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他要出家,父親不答應,因此結婚生子都做好,最後出家,把兒子羅侯羅也度了出家,這是另外一件事。等到釋迦牟尼佛父親死的時候,他自己、阿難兩兄弟——釋迦牟尼佛的親堂兄弟、羅侯羅——釋迦牟尼佛的兒子等四個人,絕對不准任何人碰父親的棺材。四個人親自
了棺材到靈山,到他說法的講堂旁邊,親自埋葬,非常講究孝道。
所以一個人對生身的父母、長輩沒有盡孝,人道未盡而能成佛者,絕無此理。青年同學們特別注意。
五逆之罪
所以,很多佛經上提到,不孝不能得好結果。現在也告訴你,“若諸有情,不孝五逆”,不孝是一種。講到五逆,特別要注意,忤逆是刑法上的一種罪名。你們青年同學研究中國文化、法律的,特別注意,我們漢朝的法律沒有“忤逆”這個名辭。到宋朝以後,明朝、清朝的刑法出現了忤逆的名辭。這是文化交流受佛教的影響。像我們小時候假使一個小孩學太保,便會聽到老一輩的講:“唉呀!某某小孩犯忤逆。”忤逆是個統稱,對父母不孝,一加了罪名就是忤逆。忤逆也代表了不孝順,這是中國文化。
所謂五逆,在佛教裏的解釋是: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五逆在佛學名稱上包括了這五種內涵。“破辱叁寶”,破辱這兩個字要注意,破壞佛法的和汙辱佛法的。破和辱的情形有輕重,等于我們研究法律,蓄意傷人可以判五年到八年;假使過失傷人,則判叁個月到一年,甚至可以判緩刑,因爲一個是有意,一個是無意。破壞叁寶罪重,汙辱叁寶罪輕,但都是犯罪。
我們注意啊!不孝是一種,五逆是一種,破壞叁寶是一種,汙辱叁寶是一種。
因果報應非常快
前幾天我們幾個老頭子坐在一起吃飯,偶然談笑,也談真話。想當年五四運動以後,又過了幾年,北伐成功了,我們看到共産黨加入了國民黨,在激進分子鼓動下,全國破除迷信,把廟子上的神也好,菩薩也好,一個個打了丟到茅坑裏去。我們還看到把菩薩塑像綁了,在街上一路拖,又拖又打,又拿小便大便澆到菩薩像身上。當年看到覺得蠻好玩的,我們在座很多老前輩說:是啊!我們當年看到都是這樣搞。
我說後來我所看到那些動手的人,沒有一個得到好結果的。奇怪了!你說有沒有果報?非常明顯。據我所曉得,我那個時候,同學好多參加的,像我可以說膽子非常小,看看而已,奇怪也沒有那個膽子去做。有幾個很勇敢,上去把菩薩像砍了,往露天的茅廁一丟,然後拍掌大笑。後來過不了幾年,等到我從外面念書回來,一問,這些人都報銷了,死掉了。怎麼死的?聽說一個個都死得很慘。你說講因果報應是空洞的話,但是拿時間來看,一個一個都很明顯。尤其我現在感覺到,這個時代,因果報應非常快,大概閻王那裏也電腦化了,最近這幾年我親眼看到,簡直是現世報嘛!看不出來或是沒有感覺,那是因爲我們沒有定力,沒有冷靜的觀察。
這些都是事實,所以了義教的佛經告訴你,天堂地獄在那裏?都在人世間。昨天還有個朋友告訴我,他說,哎呀!今天好難過。我說怎麼啦?他說一個親戚住進了精神病院,一個電話打給他,他就去看了。那個神經病院簡直是一個牢獄。我說你看到的還是好的,你沒有看到過私立精神病院,一進去你就感覺到,完全是牢獄。所謂地獄在那裏?就在這裏。
換句話說,現在醫學是進步了,你到開刀房一看,尤其我站在旁邊一看,醫生護士穿了綠色的衣服,戴了綠色的帽子,全體都是綠的。當一個病人麻醉過後一醒來,看到的就是地獄的境界,你看到的決不會是護士,而是鬼影幢幢。科學的治療是非常進步,的確對人類有恩惠,但在意識的境界上,地獄就在現有的人間,所以我們要特別注意。
君臣製度就是社會秩序
那麼,佛經上講的不孝、五逆、破壞汙辱叁寶以外,統統是人道來的。“壞君臣法”,這是古代的文化,君臣,我們看似非常落伍,認爲是帝王思想。錯了!君臣二字,在中國固有文化,不是帝王思想。君是年高有德,足以教誨人,足以領導人都稱君。因此我們文化裏稱君子,子就是先生的意思。臣是聽年…
《藥師經的濟世觀 第八 如何修法· 等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