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藥師經的濟世觀 第叁 十二大願· 等文▪P7

  ..續本文上一頁的人到密教一看,都嚇壞了!怎麼聲色歌舞華鬘等一切都不禁止?這就是藥師如來的願力境界,滿足世界衆生一切物質的欲望。

  以上是藥師如來的十二大願。研究到這裏,不要忘記一個重點:佛說“願我來世得菩提時”;又說“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要想得到物質生活的滿足,必須“專念受持”,這是其他大願所沒有提出來的四個字,要特別注意。

  同時,還有一點要留意,我們綜合藥師如來的十二個大願,在他沒有成佛以前所發的願力、願心,都是使東方婆娑世界一切衆生現實的需求,在人間現有的國土就可以得到滿足,不須另外去他方祈求,也就是說,東方國土就可以變成藥師如來琉璃光的國土。

  接著,再看釋迦牟尼佛對藥師如來十二大願的解說和評價。

  東方淨土

  曼殊室利,是爲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行菩薩道時,所發十二微妙上願。

  佛告訴我們,上面所說藥師如來的十二大願,都是藥師佛沒有成佛以前,在他修菩薩道時所發的十二個願力,到他成佛的時候,他這十二大願變成事實,成就了東方琉璃光淨土。

  上次告訴過你們修藥師如來的手印,這個密法手印翻過來就是藥師如來成就的手印,也是長壽佛的手印。長壽佛手印的兩個指頭不須靠攏,發願或念誦時,兩個指頭是活動的,平常打坐專念受持藥師如來名號,就可結手印,念完之後,手印在頭頂上散開;夏天結定印,手指靠著很熱,結此手印就比較涼快。

  複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行菩薩道時,所發大願,及彼佛土功德莊嚴,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說不能盡。

  釋迦牟尼佛告訴文殊菩薩,關于藥師佛在行菩薩道時,所發的大願,這個功德、威力,以及他成佛以後,他的佛土中所有的功德,以及功德的成果和莊嚴等等,我拿一劫的時間,乃至一劫多的時間來介紹,都沒有辦法說完,翻成中文就是一句話:“言之不盡”。

  然彼佛土,一向清淨,無有女人,亦無惡趣,及苦音聲;琉璃爲地,金繩界道,城阙宮閣,軒窗羅網,皆七寶成;亦如西方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等無差別。

  要注意這一段,佛介紹東方藥師如來的國土。下面有一句話,與西方阿彌陀佛的國土等無差別,是一樣的,但是構造稍有不同。阿彌陀佛修了一個觀光飯店在西方,藥師如來則修了一個觀光飯店在東方,看我們喜歡到那個飯店去。

  佛說藥師如來的國土“一向清淨”,注意這幾個字,要絕對真清淨,一念不清淨就不能往生。因此,所有的佛法,小乘就是大乘,有兩句話可以證明:“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諸位學佛修道,無論你修那一宗,要特別注意這八個字:“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是真正佛所教的,心不清淨,你再求佛也沒有用。

  所以,藥師佛的國土一向清淨,無有女人。女同學要對不起了,在你們的立場應該講“無有男人”。不過,據說,無有男人的世界,恐怕女人都在那裏打架,比男人打得更厲害,爲什麼?值得研究。前面說過,世界上衆生有兩件大事:飲食、男女。飲食是基本的欲望,男女是奢侈的欲望。中國文化有兩句成語,也是真話:“飽暖思淫欲,饑寒起盜心。”一個人吃飽了沒有事幹,就要思淫了。一個人饑餓到極點,快要死了,強盜的心念就起來了。保暖、饑寒,是中國文學中很簡單的兩個字,卻都是真理。保暖,吃飽了就暖,尤其是冬天,就不感覺冷;饑寒,饑餓了就冷;因爲身體上的熱能燒完了,就感覺寒冷。飯一吃,熱能就增加。但是,生活安定了,保暖就思淫欲。饑寒,爲了生存就去搶人家。統而言之,非但人類,整個宇宙的生命過程,就是爲這兩個問題而繁衍出許許多多的事情,由生到死,沒有第二件事。所以,假設世界上沒有飲食男女這兩個問題存在,就比較清淨,不是一向清淨,一向清淨是個人的修養,而不是外在的環境。

  佛說藥師如來的世界一向清淨沒有女人,也沒有惡趣。惡趣是叁惡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

  還有一點要注意,那個世界沒有痛苦的聲音。如果我們往生到那個世界,不曉得大家過得習慣不習慣?注意啊!你現在拼命想修到那個世界,等你真到了那個世界,未必會習慣,因爲這個世界的衆生已經把痛苦當成快樂。這個世界到處充滿痛苦的聲音,可是我們習以爲常,還當成美妙的歌聲。

  那個世界沒有叫天叫媽叫唉呦的聲音。琉璃爲地,金繩界道,馬路自然有黃金鋪地,有金繩分界。另有城阙宮閣等,一切都是金銀、琉璃。砗磲、瑪瑙、珊瑚、琥珀、珍珠等七寶自然構成,與西方極樂世界同等莊嚴,沒有兩樣。

  現在,我們暫時先保留這一段藥師如來國土的研究,繼續介紹其國土的內容。

  藥師佛的正法寶藏是什麼

  于其國中,有二菩薩摩诃薩: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無量無數菩薩衆之上首,次補佛處,悉能持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正法寶藏。是故曼殊室利,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應當願生彼佛世界。

  那個世界衆多菩薩是由二位大菩薩所領導,一位是日光遍照菩薩,一位是月光遍照菩薩。這兩位菩薩將于藥師佛涅槃後,依次遞補佛的位置。遞補後的名號仍然稱藥師琉璃光如來。

  藥師佛的正法寶藏是什麼?這就是我們大家需要深入研究了。不要忘記,十二基本大願就是正法寶藏,這十二大願的精神所在是什麼?就是“舍己爲人”四個字,忘記了我自己,而爲一切衆生著想。換句話說,藥師如來的正法寶藏是一切利人,不是利己。

  如果我們只曉得念藥師經,盲目地祈求藥師佛保佑我,消災免難,又要長壽,又要不生病。又想進醫院時醫藥費最好便宜一點,或者向醫生打個折扣,最好不花一毛錢拿叁包藥,先吃一包,另外兩名還可以留著將來慢慢吃。這種心態啊!不是學藥師佛,那是叁惡道的心態。

  所以,我們研究藥師經,歸納起來,就是四個字:“舍己爲人”,一切爲利他而著想,這才是他的正法寶藏。

  佛的序文介紹完了,接下來講藥師如來的佛法。

  善惡難辨

  爾時世尊,複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曼殊室利,有諸衆生,不識善惡,惟懷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報,愚癡無智,阙于信根。多聚財寶,勤加守護。見乞者來,其心不喜。

  藥師如來所以能夠成就東方琉璃世界,除了十二大願以外,還有釋迦牟尼佛代表藥師佛所說的話。現在,佛開始說法了。

  佛叫文殊師利的名字,告訴他說:“有諸衆生,不識善惡,惟懷貪吝”,這是針對我們這個婆娑世界衆生的個性來講。這本經譯文很有意思,敘述十二大願時,稱一切衆生爲“諸有情”,蠻客氣的。這裏就毫不客氣地說“諸衆生”了,佛說一切衆生不能分辨善惡。

  這個經典文字翻得很好,很容易懂,正因爲如此,平常也就不加好學深思了。

  一個人要分辨真正的善惡非常難,你說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除了佛以外,沒有人分辨得出來。世界上一切的善惡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善惡,例如人與人見面握手的禮節,在歐美看來是善的行爲,在東方則不一定是善,尤其到了西北這些地方,大家手髒兮兮、黏搭搭地握在一起相當難過,又怕有傳染病。所以,還是中國人的見面禮貌最好,打恭作揖,握自己的手不怕有傳染病,印度的合掌也不錯,到了西北,也不握手,也不作揖,西北人民見面的第一禮貌是吐一下舌頭,鼻子還要倒吸一下,我們都學不來。因此到底誰善誰惡,很難說。

  共産黨頭子朱德,當北洋軍閥時期,在雲南任公安局長很失意。他去找虛雲老和尚,有出家意圖。老和尚認爲朱德不適合出家,送他幾十塊銀洋,請他自便。後來朱德去了德國,參加共産黨,結果造成這麼大的業。大陸變色初期,虛雲老和尚遭土共毒打死去活來,被打瞎了一只眼。後來由陳銘樞等皈依弟子去找朱德,共同周旋,才由專車接到北京。你看天下的事情,究竟什麼是善?什麼是惡?真的很難說。

  因此,做好事需要智慧判斷,否則,看起來是做好事,其實是壞事,往往造很大的業。又譬如父母打孩子,打的行爲是不對的,但父母打孩子大多是關愛的,因爲他的動機是希望孩子好。所以,打孩子、打學生、教育學生等等的行爲,表面上看起來是壞的,實際上沒有真智慧,無法辨別真善惡。

  而世間法的善惡,是非則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絕對的”在本體上,超過世間,到了道體以上,無善亦無惡,無是亦無非,那是形而上的真理。一落到形而下,必有善惡,等于物理世界必有陰陽,都是相對的。在陰陽相對之間,那一樣恰當,在那個時間、那個地區對人有利,那是善的;過了那個時間、地區,對人不利,則變成惡的。又如鹽少放一點,味道鮮美好吃,放多了就感覺太堿,糖、香水……使用的道理都與鹽相同,要用得恰如其量。

  

  

《藥師經的濟世觀 第叁 十二大願· 等文》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