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佛國品第一▪P11

  ..續本文上一頁,很多經典都是因他起來向佛請示而由佛開示的,也是經常跟隨在佛身邊的弟子。這時「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是聲明舍利弗並不是不知道這個問題,他雖現出家的小乘羅漢相,但他本是大乘菩薩,不會不懂,而是裝不懂,好像是跟佛二人在唱雙簧。佛用心念的威力感通他,叫他提問,是佛與弟子間心念彼此感應道交。于是舍利弗就心中産生一個思想,假如菩薩心淨了,那麼成佛時他的佛土就是淨土;如此說來,難道我們的老師釋迦牟尼佛多生累世做菩薩時心不太幹淨嗎?否則爲什麼要在這個不幹淨的世界成佛呢?

  「佛知其念,即告之言:于意雲何?日月豈不淨耶?而盲者不見。」佛感應到了舍利弗的心念,就對他說,你的意思怎麼看,日月難道不幹淨嗎?爲什麼瞎眼的人看不見光明?佛這個道理是說,清淨光明無所不在,爲什麼不能清淨呢?是因爲人自己心念的罪障的緣故。

  「對曰:不也,世尊:是盲者過,非日月咎。」舍利弗回答,看不見日月的清淨光明,與日月本身沒有關系。日月永遠是發光的,是瞎眼的人自己看不見日月的光明。這裏用了「過」字,是代表多生累積的業報因緣,所以眼睛不能見光明。

  「舍利弗:衆生罪故,不見如來國土嚴淨,非如來咎。」佛就告訴舍利弗,你講得對,一切世界國土沒有不淨的,衆生因爲自己罪孽的緣故,所以看不見國土的莊嚴清淨。這不是佛不來感應你,是你自己沒有辦法受感應。比如太陽永遠是照著大地,可是你躲在房子裏,以房子爲自己的天地,自然看不見太陽。一切佛菩薩善知識,都想把自己的智慧光明灌輸給衆生,而衆生卻自己擋住不接受,自以爲是。

  「舍利弗:我此土淨,而汝不見。」佛再告訴舍利弗,這世界就是佛國淨土,只是你們看不見,只見到髒的一面。講到這裏,我舉個例證,你們參一下。各位坐在這房中,環境很幹淨吧!這牆壁是水泥和磚頭做的,可是水泥和磚頭的本質是泥土,如果把泥土放在房中,你就嫌髒了。牆上糊的有壁紙,你們去紙廠看過就知道紙漿是又臭又髒。沒有一樣東西本來是幹淨的,可是經過人工製造,現在都好像變得幹淨了。你去餐廳的廚房看看,都很髒,可是做出來的菜色香味俱全。所以《心經》上告訴你不垢不淨是高一層的道理,是法身上的道理,本體的道理。這裏也是講本體的道理,但又講現象的道理。一切物質世界的現象,淨與不淨是你智慧功德的能力,唯心所造。這個世界婆娑國土,只是佛的叁千大千世界國土的一部分,佛告訴舍利弗,我這個娑婆國土其實非常幹淨,可惜你看不見:好像我們這一輩人比舍利弗運氣好一點,看見點影子。你看那航天員在外層空間拍的相片,這個地球多美麗啊!很嚴淨啊!這個道理很深,要參究。

  「爾時,螺髻梵王語舍利弗:勿作是念,謂此佛土以爲不淨。所以者何?我見釋迦牟尼佛土清淨,譬如自在天宮。」這時聽衆當中有一位大梵天天王螺髻梵王,他頭發是右卷的,他告訴舍利弗,你的想法錯了,你認爲這個世界不幹淨,但從我們色界天天人的眼光看來,這個世界清淨莊嚴極了,同我們的自在天宮一樣美麗。

  「舍利弗言:我見此土,邱陵坑坎,荊棘沙礫,土石諸山,穢惡充滿。」舍利弗說,可是以我們人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有山有坑,有刺人的荊棘,有土有石塊,充滿了又髒又臭的東西。舍利弗跟螺髻梵王都是老實地把自己看到的說出來,這是個大問題。

  「螺髻梵王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見此土爲不淨耳。」螺髻梵王稱舍利弗「仁者」,這是佛教對平輩的出家人或在家人的尊敬稱呼,是由《維摩诘經》翻譯過來才開始使用的。中國習慣則是稱仁兄或賢弟,仁與賢都是代表道德高尚的意思。螺髻梵王對舍利弗說,因爲你的心有高下,就是有分別心,萬事計較的意思。換句話說,也就是心不平。

  如果心平了,看一切衆生如諸佛菩薩,也就是等,合起來叫平等心。平等心這個觀念,在人類文化中首次出現是來自佛法。心不平等,所以看這個世界就有缺陷。而心所以不平等,是因爲不依佛的智慧眼光的緣故。要得佛慧得先修佛眼,佛眼永遠是以慈眼看一切衆生。人看人則是用斜眼、怒眼、谄媚眼看人的。記得我小時候跟著媽媽上廟子,看到菩薩的像就問媽媽,爲什麼菩薩的眼睛好像沒睡醒似的。她隨口答我說,菩薩要是全睜開眼,世界上看不到一個好人,只好半閉著眼了。當時就這樣聽了,等到以後年紀大了,也學佛了,才覺得媽媽講得真有道理,不知道她是怎麼冒出這句話來的。

  佛慧是什麼呢?一切畢竟空,了無一切可得,所以依佛慧看世界,自然是心無高下,一切空嘛!不垢不淨,自然看到的是淨土了。

  「舍利弗!菩薩于一切衆生悉皆平等,深心清淨,依佛智慧,則能見此佛土清淨。」我們號稱學大乘菩薩道的人,讀起經典來真令人臉紅,這裏講的,我們哪一點做得到啊?螺髻梵王繼續向舍利弗說,因爲菩薩看一切衆生平等,如此慢慢修持,就能夠深心清淨,不只是表面的。依唯識的道理來講,我們的思想意念清淨了還不算是深心,只是第六意識的清淨,第七第八識還沒清淨。要把第八阿賴耶識清淨了,才算是深心清淨,到了這個境界才是真正依佛智慧,那時看這個世界就是佛土清淨。所以唯識說把第八阿賴耶識轉成大圓鏡智,不只是意識心念轉了,而是種子心念轉清淨了,習氣種子都轉了,然後再看這個世界,哪裏不清淨呢?

  「于是佛以足指按地,實時叁千大千世界若幹百千珍寶嚴飾,譬如寶莊嚴佛,無量功德寶莊嚴土,一切大衆,歎未曾有,而皆自見坐寶蓮華。」佛見螺髻梵王和舍利弗討論個沒完,就顯神通,用腳趾按在地面,當時所有叁千大千世界百千萬種的珠寶都呈現出來。講到這裏,想起世人顛倒,都愛珠寶鑽石,其實都是泥巴變的,有什麼好?鑽石同煤炭的分子一樣,只是排列方式不同。一個夏朝的陶碗,價值連城,還不過是泥巴燒出來的,我在街上買個新的碗,又美又實用。所以好與不好,都是唯心所變。這裏佛以唯心神通智慧的力量,把這世界另一個面目呈現了,譬如寶莊嚴佛,有著不可計算功德的寶莊嚴佛土。在座的所有人看見了,都贊歎從沒見過如此場面,不只如此,所有人還看見自己坐在珠寶做成的蓮花上。

  「佛告舍利弗:汝且觀是佛土嚴淨?」佛就問舍利弗,這樣的佛土是不是莊嚴清淨呢?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見,本所不聞,今佛國土嚴淨悉現。」舍利弗答說,唉!是的,從來沒有見過,從來沒有聽過,這個世界有這麼漂亮,現在親眼看見莊嚴清淨的佛國土呈現在面前。

  「佛告舍利弗:我佛國土,常淨若此,爲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斯惡不淨土耳。」佛告訴舍利弗一個秘密,佛的國土經常是這麼樣的清淨,但是爲了適應這個世界上根器下劣衆生的關系,所以呈現的物質世界是如此的不幹淨。

  「譬如諸天,共寶器食,隨其福德,飯色有異。」天人吃飯不是每一個人拿個碗和盤子來吃,是共同用一個大的容器來吃,可是同樣的飯,每個天人吃到嘴裏的感受不一樣。福報大的天人,味道就好,福報小的,味道就差一些。其實不只是天人,我們也一樣,有胃病的人吃起來什麼都不對,沒有胃病的人卻覺得好吃。當年有幾個同鄉從老遠的鄉下來找我,我拿巧克力糖招待他們,那曉得他們一點都不覺得好吃。又像有一次,朋友招待我吃最好的榴蓮,那個味道真難聞,我的福報不夠,真難以下咽。有的人能把高麗參當蘿蔔幹吃,但我只要吃一小片就會流鼻血,補不得。所以福德不好的人,吃什麼都不美味。

  「如是!舍利弗!若人心淨,便見此土功德莊嚴。」佛作了個結論,假如這個人自心清淨,自然看到這個佛土的功德莊嚴。這是事實,, 不是理論。例如你們真正修到禅定的人,在靜坐中會覺得身體內外一片光明,這不是用眼睛看見的。不過有時眼睛發炎也會見到光明,那個不是的。得定時,身體內外一片光明,身體已經沒有感覺了,沒有身子了,也沒有一點妄念,是絕對無分別,清淨莊嚴。這個光明是自性光明,晝夜不變,動中靜中都在一片光明中,也就是密宗所講的,虹光之身。這我平常不跟你們講,怕你們聽了著相,天天求光明,最後非神經不可。

  現在告訴你們兩個原則,一是心理上沒有一絲雜念,二是生理上沒有身體的感受了。你們坐在這裏聽課,身體有感覺嗎?感覺到自己的手腳身子嗎?是痛還是樂?在這個境界如果看到光明都不是好事噢!能夠不理它,倒還馬馬虎虎;聽過我講內外一片光明,自以爲是放光了,那是瘋光。不要亂來!很多人在這個裏面看到東西,就說是發了眼通,其實是發了神經。

  到了內外一片光明的境界,不論在定出定,若這個物質世界都是清淨莊嚴。這樣修持的人本身的氣象也會改變,臉色好看,放虹霓之光。有許多人自覺打坐放光,但是看他那滿臉的病相、死相,比煤炭還要髒。這些都是事實,不是理論。我看同學們打坐的樣子,念頭沒有一個是清淨過的,我一看就知道了。你有過一剎那的念頭清淨,你那神氣就不同了,走兩步路也不同了。不要以爲打坐就是入定,心不清淨,搞了半天都白搞了。

  「當佛現此國土嚴淨之時,寶積所將五百長者子,皆得無生法忍,八萬四千人,皆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當年我們學佛,讀到這裏,大家就想,佛是右足還是左足按地?是用大足趾還是小足趾呢?佛是怎麼坐的?爲什麼不用手按地?這些都是話頭。你們倒好,不起分別心,讀了就放過去了。你參參看,這些經文決不是偶然說的。例如《楞嚴經》講到阿難出了問題,佛從頭頂放光有九百化身佛在其中,傳一個咒子,教給文殊菩薩去救阿難。爲什麼要從頭頂放光?爲什麼另一個場合又是從心口放光?還有從眉間放光的,什麼理由?如果佛經都是神話假話,那就不用研究也不用學佛了。如果真有事實,爲什麼放光的部位不同?這就是研究佛學的精神,也是實修,同打坐做功夫都有關系的。國土,心田是心土,在生理上,胃是五行中的土,這些數據給你們,你們去參,參出來可以學佛,否則是學饞,不是禅。這是我提出《維摩诘經》裏的話頭要你們去參。

  這裏講到當佛現出國土嚴淨的時候,寶積所帶領來的五百世家公子,當場就得了無生法忍。在座的八萬四千人,統統發了大乘心。發心是發明心地,就是禅宗講的明心。

  「佛攝神足,于是世界還複如故。求聲聞乘者,叁萬二千諸天及人,知有爲法皆悉無常,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八千比丘,不受諸法,漏盡意解。」佛學上講神足通,一般研究教理的把這足字解釋做滿足的足,是充滿的意思。講修證功夫的,神足通的足是腳,真有神足通功夫的人是可以飛天的。

  經文說,佛把腳收回來,腿盤起來,這時衆人看見世界恢複原狀。這裏又要參,爲什麼佛要等到五百長者子得到無生法忍,八萬四千人發了大乘心之後就把腳收回來?而這時,小裏小氣,計較心又大的,求聲聞的叁萬二千諸天和人,總算悟道了,曉得一切有爲法是無常的,曉得一點空的道理了,怕了這個塵世的牽累,得了一點法眼清淨而已。

  你看,佛他老人家看出來,大乘根器的境界現完了,把腳拿上來。因爲對小乘根器的人沒辦法,只好把腳收回來。好吧,該你們來吧,結果小乘根器的人也證道了。跟著有八千比丘「不受諸法,漏盡意解」,注意喔!不管你是天臺、密宗、淨土、禅,哪一個法門的,能做到這八個字才是真正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我們衆生的煩惱和病痛,都從心中結使來,都解不開,如果意結一解開,八十八結使自然清淨,自然可以達到漏盡通的境界,才可算是比丘的阿羅漢,才可以做到不受諸法,空也不受,一切皆不受。

  比如今天有朋友,一定要介紹有位從美國回來開會的教授來看我,他長期睡不著覺,一身是病,人變得很悲觀。我跟他談了一下,沒法子同他深講。他根本的問題就是意結太多,唯心所造,影響到生理的健康。意解心開就是道,禅宗開悟的第一步就是這個。拿密宗來講,開悟第一步是脈解心開,心脈打開了。我們的心髒好像是八瓣蓮花,定力到了,真悟道了,心脈就打開了,就是意解心開。那是事實,沒有辦法冒充的,心脈打開有心脈開的象征。有年輕人來找我印證,就憑這一念就不行了。修持要實實在在,不要自欺欺人,自以爲懂了一個道理就到家了。真到了有所心得的時候,一定是意解心開,脈解心開。《維摩诘經》第一品就講到這裏。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佛國品第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