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國佛教發展史略 世界各國的佛教▪P3

  ..續本文上一頁術的著作。另外又有夫愛耶,將巴利文經藏中的《雜尼柯耶》校訂出版。

  此外,研究東方學術,尤其對佛教學術及印度文化最具權威的,有萊維博士。著作中有關佛教方面的有如:一九一一年出版的,無著所造的《大乘莊嚴經論》的梵文本,和法文譯本。稱友所造《阿毗達磨俱舍釋》笫一品,世親所造《唯識二十論》、《唯識叁十頌》,及安慧所造《唯識叁十頌釋論》等梵本,和法文譯本,都在一九二六年出版。他又編纂了法語佛教辭典,井且還計劃編輯東方佛教國的佛教音樂大成等。另外,有日本佛教學者,與法國佛教學者共同策劃的,一所規模宏大的日法佛教會,正在欣欣向榮,朝前邁進。

  四、美 國

  美國人的研究佛教,對歐洲人研究佛教,實在有很大貢獻。其初卓有成績的,首推亨利·沃倫(Henry Warren),他在一八九六年著有《翻案的佛教》(Bud-dhism ln Translation)一書。其後愛特曼滋(A.S.Edmunds)在一九零二年著有《佛教書史》(A.BuddhistBibliography),並且翻譯了《法句經》(Hymns of theTaith),哈佛大學教授南曼(Lamman)主編的《東洋叢書》(Harard Oriental Series)其中收有《阿含經》,以及其他的佛教典籍多種。另外,還有晏載爾斯著的《佛陀的福音》(Gospel 0f Buddha)等等。

  一八九六年,印度、斯裏蘭卡的佛教複興運動者達磨波羅到美國創立美國大菩提會,在紐約市建立大菩提會所,每年五月四日,集合世界各國旅美人士,舉行盛大的釋學紀念大典。美國東部,有日本僑民一、二十萬人,以日本各系的佛教,如真言宗、真宗、禅宗、日蓮宗等,也都在各地從事教化和社會的活動,並且逐漸引起美國人對于佛教的信仰。近年以來,美國人已有出家爲佛教徒的僧尼了。夏威夷州所居住的日本僑民爲數也很多,日本佛教布教所及寺院的建立,已經有一、二十所,其中以真宗本願寺派弘揚最有成果,所有皈依的美國人已日漸增加,並且設有佛國研究會。近年以來,佛教團體與寺院的設立,更加發達。美國人到日本留學,研究佛教學術思想的,也愈來愈盛,尤其對于禅學的研究,更有興趣。

  此外,如巴西等國,因日本僑民的移殖,佛教也日漸發達。日本人對于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禍端,應負無限歉然的內疚,但戰後開始的推廣東方文化西渡的工作,給予西方人在物質文明的苦悶生活中,增加額外的精神食糧,有意無意間,似乎有幾近補過的作風,殊爲可嘉。自我反省之下,國人對此,實多缺憾。

  五、俄 國

  一八八七年,俄國佛教學者密那愛夫出版了他的名著《佛教論》。一八八九年,又刊行《菩提行經》的原典。其時,可與英國裏斯·戴維斯的巴利聖典協會媲美的,便是以奧爾典夫哥爲主的俄國學士院,及其附屬的大乘佛教出版會。一八九五年將未刊行的梵語佛經多種校訂出版,稱爲《佛教文庫》。刊印主要的佛經有:一八九七年至一九零二年西邊特爾校訂的《大乘集菩薩學論》;一九零一年至一九零九年夫伊勞出版的《護國尊者所問經》;一九零二年斯巴愛爾出版的《撰集百緣經》,他是精通佛學的因明學者;一九零叁年巴萊布散的龍樹《中論本頌》,並且附有同樣的釋論《中論釋義》;一九零八年至一九一六年凱爾恩和南條文雄共同研究的《妙法蓮華經》等。到了一九一七年俄國大革命爆發以後,佛學的研究,就另當別論了。

  結 論

  佛教在亞洲各國,它仍然存在有傳統的威望,時代的潮流在變,佛教也正在變中,將來佛教變成如何的宗教,現在還難以預料。不過,從宗教的立場來說,亞洲大部分國家,還是佛教的天下。尤其東南各地的佛教,雖然對佛教學術本身,仍只限在小乘思想的範圍,甚至還是神佛不分的混同現象,但以佛教號召的旗幟,還是很鮮明,我之能來,敵亦可往,默察東南亞佛教的大勢,令人有不勝隱憂之慨!近代以來,歐洲人的信仰或研究佛教,都以東南亞的佛學思想作藍本,美國在現代,由歐洲傳入,又滲合日本後世的佛教思想,身爲佛教第二宗邦的中國佛學,依然被人所忽铷,或在有意地被輕蔑之中,想是中國佛教徒的高明之士,一般與有同感並應深加警惕的!

  歐美佛教傳播的情形,既已略如前述,在這二十世紀的前半個世紀以來,許多人聽說英美人士也在研究佛教,就眉飛色舞,認爲中國的佛教已傳播到了西方,引以爲榮。或者認爲歐美人研究佛教,有科學的精神,比中國自己的佛教更好,准備欣然就道,前去留學研究。這些盲目的心理,實在非常可笑,老實說一句,歐美人士研究佛教,可能使佛學思想更有精細的考訂,但並非就是正法重興的機運。而且現在正值開始播種,幾時能夠開花結果,總要等到二十一世紀以後再來看它的成績。今且舉出五個原因,就可了解世界佛教的趨勢。

  (1)佛經的翻譯:佛教由印度傳入中國,自漢末到隋、唐,約四、五百年間,才在唐代有了真正的果實。而且須知中國文化,早在秦漢以前,本身自有相當高明的成就,根基淺薄的暴發戶,要想通過翻譯而變成普通觀念,這是談何容易的事。況且翻譯佛經,不比翻譯普通書籍,首先要兼具兩種不同文字的高度文學修養,其次還要已經親自證到佛法修持的境界。單就兼通兩種文學的高度修養而言,已經很不容易,何況還要有真修實證的證驗工夫。中國過去翻譯佛經的名宿,如印度人鸠摩羅什等,中國人玄奘法師等,以天才的語文學家,而兼有修證佛法的高深素養。然而他們還須仰仗國家的全力支持,設置數千人聚居的譯場,專心從事翻譯。一句一字地斟酌,往往反複辯論數月之久,才能定稿。而且隔一個時期,若還有人認爲譯義未妥,便重新再來翻譯,所以一部佛經,往往有好幾種譯本的不同,經數百年後,某一譯本,才被公認爲可靠的信典。歐美人士,以各種不同的語言,經過幾年或十余年的研究,用本土習慣性的思想,說是客觀,實在是作主觀的研究,以一人之力,即遽加譯述,究竟可靠到何種程度,實在很難說。即使由中國人去翻成外文,仍然需要具備上述的條件才能做到。所以現在歐美所翻譯的流行佛經與佛學思想,我們勢須小心求證,此其一。

  (2)佛學經典的根據:歐洲人士所傳承的小乘佛學思想,他們所發現的梵文本,多是印度後期佛教的梵本,與千余年前釋迦牟尼或阿育王先後時期的梵文,已有很大出入,必須要與漢文各種譯本相參校或考訂,那才比較可信,而現在歐美譯經並未經過這項工作,甚至還有不重視漢文佛經的趨勢。況且西洋文化,自希臘前史而形成今天的歐美文化,它本身也有數千年獨立的文化傳統,不能不加領會,此其二。

  (3)佛法的修證:佛教學術,不僅只屬思想,它的學說,固然有類同于西方哲學思想的形態,但它的修證方法,是反求諸己,而不是像對自然界加以研究的物理方法。佛教初入中國,如佛圖澄等,都以親自修證有素的神通作證,才使我們相信接受。現在不自求證于己,單從文字思想去弘揚推廣,自然流爲一種東方思想體系,于佛教度世精神,減色不少。且對西方人實事求是,拿證據來的要求,將以何爲對,此其叁。

  (4)禅宗的傳播:禅宗的宗旨,本爲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的法門,其實質重在修證。唐、宋以來流行的禅宗法語、公案、機鋒等等,已與中國文學及中國通俗方言,不可或分。到了日本,約當中國元明之間,已經變質。目前無論中國與日本,談禅者多,修證者少。以中國人研究禅宗,對古代文學詞章等造詣不深,或不了解唐、宋時代的韻聲與各地的方言,已經有許多隔膜,和扞格難通之處。現在歐美以一變再變的禅學,在一花一葉之間,心領神會其輕松幽默的意境,便認爲禅就是如此,我們自己不能反證,也隨聲附和,不加糾正,誤處恐無有底,此其四。

  (5)佛學定慧的傳授:印度教的瑜伽術,和中國西藏密宗的修身方法,正交互流行于歐美,一般人相率傳習,作爲一種東方神秘的健身運動,甚至和催眠術混淆不清。真正佛法的禅定,不要說根本沒有傳過去,而且自己人也大多數不會,徒以求取虛譽而西渡教化他人,誤人乎?誤己乎?爲佛教嗎?爲個人嗎?真須深加反省和檢討,此其五。

  因此,我說歐美各國的佛教,在二十世紀後期,正在開始傳播階段,想必不會爲過吧?《易·序卦》說明夷與家人有言:“進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夷者,傷也,傷于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爲了佛教文化,爲了中國文化,凡我國人,應當瞿然自省!

  

  

《中國佛教發展史略 世界各國的佛教》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