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圓覺經略說 第十一章 圓覺菩薩▪P4

  ..續本文上一頁跟那位老頭子比一下。”阿彌陀佛對她笑一笑,也不講她什麼,對她說:“妳餓了吧?”“對呀!我餓了。”地上就冒出一張桌子出來,什麼好吃的東西都有。吃完之後,佛問她:“妳到這裏來,還想看什麼?”她說:“佛啊!你這裏有沒有跳舞的呀?”佛說:“有啊!”佛將手一比,馬上出來一群美女,那些女的真漂亮呀!她說我根本就無法跟她們比。看完了跳舞,佛又對她笑,她問佛:“佛啊!你這裏有沒有電影?”佛說:“有啊!”馬上電影銀幕就出來了,反正,要想看什麼就有什麼。過了一段時間,她想一想,我在作夢,不要夢太久了,假如丈夫以爲我死了,把我擡去埋了可不好。于是,她跪下來向佛說:“謝謝!我要回去。”佛說:“好,你回去吧!”

  故事還沒有完,她拜別了阿彌陀佛,就走回家。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堆墳墓,從墳墓裏走出一位女鬼,這女鬼很凶惡,要抓她。她趕緊打坐,把心定下來,向女鬼說:“妳不要抓我,有冤也好,有仇也好,有愛有恨也好,我剛從阿彌陀佛那裏回來,等我成佛以後,我帶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而且,我喜歡漂亮,妳那麼醜,我不怕你。”她這麼一說,那女鬼羞答答鑽回墳墓裏去。

  然後,她就繼續往前走。走沒有多久,出來一位男鬼,這位男鬼真漂亮,比以前所見過的男人都漂亮,向她百般挑逗,她心裏知道這個男鬼就是那個女鬼變的,她告訴這個鬼:“你少來這一套,我剛從西方極樂世界回來,什麼好看的都看過了,你這一套迷不住我。”這個時候,這個漂亮的男鬼突然變成青面撩牙的厲鬼,這下子把她嚇住了,她拚命跑,拚命往家裏跑,跑到家門前,踩到一塊踏板,一滾,滾到床上,出了一身冷汗。

  她就這樣醒了,醒來之後,楞了半天,坐起來,看看丈夫還在睡覺,于是將丈夫搖起來。她丈夫問她:“妳幹什麼?”—,“我悟了!”她丈夫說:“妳不要發神經。”她說:“我真的悟了。”她丈夫看她說得那麼正經,說:“怎麼回事?你講給我聽聽。”她說:“夢的也是我,阿彌陀佛也是我,西方境界也是我,那個女鬼也是我,男鬼也是我,那可怕的厲鬼也是我。我愛你愛得要死,其實,愛的是我自己。從此以後,我不再愛你了,以後我們是道友。我不再被自己騙了。”

  她的丈夫聽了很高興,告訴她:“好了,妳真悟了,現在我也解脫了,老實說妳這樣死愛我,我被你纏得也受不了。你現在悟了,我很高興,我來皈依妳。”她的丈夫就在床上跟她磕頭。第二天清晨,兩人一齊去見袁老師,袁老師也怪,一進門就叫她跪下磕叁個頭,這下我收妳作徒弟了。她說:“袁老師,今天你不收我也沒有用,我已經打好主意,一進門就要向您磕頭了”。袁老師說:“好!好!我都知道了。”

  我們講了一個作夢的故事。夢中能夠作主,生死才有把握。所以,平時在行、注坐、臥之間,自己心中的分別念數,無不了知。若有一念不知,便是昏沈,便是無明。所以,你們天天在無明中,迷迷糊糊,不是密宗的呼圖克圖,而是胡塗可土。這怎麼得了?一定要無不了知,清清楚楚。

  然後,“漸次增進”,一步一步地進步,“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而,猶如目睹所受用物”。由自己的心念清清楚楚,而至于一切衆生的心念也清清楚楚。佛在這裏以百千世界的一滴之雨來作比方,因爲雨的數目太多,數不清,但是,你都很清楚,猶如目睹所受用物,猶如親目看見,都在心中清清楚楚。一面又吩咐,到了這個境界不要得意,這只是修禅那的初步,沒什麼了不起,其間還有很多變化,甚至十方諸佛與你摩頂授記等等,這些都不要理會,“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齲”

  【是名叁觀初首方便。】

  以上所講的是修止、修觀、修禅那初步開始的方法。

  【若諸衆生遍修叁觀,勤行精進,即名如來出現于世。】

  假如有衆生修止、修觀、修禅那,能夠非常認真勤快,不斷求進步,等于佛再來住世。

  【若複末世鈍根衆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業障,當勤忏悔,常起希望,先斷憎愛嫉妒谄曲,求勝上心,叁種淨觀,隨學一事,此觀不得,複修彼觀,心不放舍,漸次求證。】

  假如將來末世的鈍根衆生,所謂鈍根就是很笨,不能快刀斬亂麻。鈍根衆生想要求道學佛,修什麼都不得成就,例如在中國流行的淨土法門,非常簡單,只要念一句佛號,念到一心不亂,可是,很少人能夠做到一心不亂。不要認爲打個坐,念個咒子;然後,閉起眼睛看到了什麼,或是心裏有什麼靈感,以爲這就是成就,千萬不要搞錯,所謂成就就是要證得果位。

  爲什麼不得成就呢?“由昔業障”,由于被過去生所造的業力所障礙了。業障的問題,講起來很多,可另作專題討論,在這裏不詳細講。

  那麼,被自己的業力所障礙,不能證得道果,怎麼辦呢?“當勤忏悔”。忏悔這兩個字,我們很熟,尤其是我們學佛的人,動不動就忏悔。到佛菩薩前面磕幾個頭,拜一拜,哭一場,唉呀!我在忏悔,事情過掉以後,又是我行我素。這樣是不是忏悔呢?這不是忏悔,這是作假、自欺。所謂忏悔,就是停止以前所做的錯誤,永遠不再犯,以後的行爲只起善不起惡。

  佛在這裏告訴了我們忏悔的辦法,“常起希望,先斷憎愛嫉妒谄曲”。常常生起希望斷除業障之心,先斷除憎心與愛心,憎是討厭,愛是喜歡,正反兩面。憎是由瞋心而來,是一種仇恨的心理,討厭這個人,討厭那個人,埋怨這件事,埋怨那件事,怨天尤人。我們仔細觀察人的心理,很好玩!一個人做錯了事,剛開始,臉紅一下,過幾秒鍾,紅就退了。想了一想,我還是沒有錯,錯的是他,或是別的什麼原因才促使我這樣。甚至歸咎于社會問題,不是你的錯,也不是我的錯,是社會的錯。不要忘了社會也是人組成的,歸咎于社會問題,這是推托之辭,不負責任的行爲。把錯誤推給人家,把責任推開,或是排斥一切,這種心理是憎。

  憎的反面是愛,愛不只是男女之間的愛欲,包括了廣義的貪愛。愛就是執著、占有。假如把自私的貪愛反轉過來,變成犧牲自我,愛護別人,就是慈悲。

  嫉妒的心理屬于瞋,嫉妒的心理也有很多種,發生在感情方面比較多、比較明顯。因爲求之不得,貪之不足,所以産生瞋恨,見不得別人比你好,也因爲智慧不明了,自己的心結解不開,佛學稱爲結使,小乘佛法歸納爲九十八個結使。修行就是去除這些結使,把這些結使一個一個解開來,就是修行的成果,例如一個內心充滿仇恨的人,經過修行,變成非常慈悲,或是一個愚笨的人,經過修行,變得聰明開通。但是,很多人學佛的結果,變得越來越笨,脾氣越來越大;信了教以後,越來越脫離現實生活,變得神經兮兮,古裏古怪,幾乎每個宗教都是如此,看了真使人害怕。再說,宗教徒彼此之間互相排斥,也是嫉妒;不管男女老幼都有嫉妒的心理,你的學問比他好,他會嫉妒;你的事業比他好,他會嫉妒;你長得比他好,他會嫉妒。你在街上多看女人一眼,夫妻回家保證吵架,女人在小地方很仔細,比較愛吃醋。有些人對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很好,對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不理,其實,這就是嫉妒心理的反面,你爲什麼要有所差別?能平等對待就好了,他不能平等。修行要從這個地方檢查自己,不是說我去學了一個法,又會打坐,又會念咒,又會結手印,這就可以修成佛了。

  還有谄曲,谄曲就是圓滑,轉個彎。講話拐彎抹角,內心打主意想計謀,都是谄曲。谄是谄媚,在外表上討你喜歡;曲就是彎曲,掩飾作假,所以佛說:“直心是道常”你說:“我要罵他就當面罵他”,這就是真心嗎?不是,這是瞋心。

  佛告訴我們,忏悔要去除切斷憎愛嫉妒谄曲這些心理,把內心洗刷幹淨,這才是忏悔。並不是跑到佛堂哭一場,就是忏悔了。哭是情緒的發泄,哭過以後,心情很平靜,那是哭累了,別的事情想不起來了。你不要以爲在佛(或是上帝)前一跪,一哭,忏悔之後覺得好安詳啊!得到上帝的靈感啊!得到菩薩的加庇啊!那是累啦!不是佛菩薩的感應。不信,再過幾個鍾頭,吃飽了,體力足了,他的脾氣又來啦!注意!什麼是真忏悔要搞清楚。

  忏悔之後,內心洗刷幹淨之後,再來修止、修觀、修禅那,“求勝上心”。但是,我們一般人相反,不求忏悔,就想修止、修觀、修禅那;結果,越修,心越亂,止也止不了,靜也靜不下。先求忏悔,內心純善,到了善的境界,中國人講“爲善最樂”,心理産生喜悅,生理發起輕安,再來求定,那就容易了。

  在修止、修觀、修禅那叁種法門中,“隨學一事”,隨你選擇一種修習。但是,選定之後,就不要隨便更換,須易觀時再改。一門深入,心不放舍,專心一志,全力以赴,“漸次求證”,一步一步進步,一步一步求證。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這個時候,佛歸納以上所講的要點,作成偈語。

  【圓覺汝當知 一切諸衆生 欲求無上道 先當結叁期

  忏悔無始業 經于叁七日 然後正思惟 非彼所聞境

  畢竟不可取 奢摩他至靜 叁摩正憶持 禅那名數門

  是名叁淨觀 若能勤修習 是名佛出世 鈍根未成者

  常當勤心悔 無始一切罪 諸障若消滅 佛境便現前】

  圓覺汝當知 圓覺菩薩,你應當知道,

  【一切諸衆生】 所有一切的衆生,

  【欲求無上道】 想要求得成佛無上大道,

  【先當結叁期】 先要准備長期、中期、短期專修,

  【忏悔無始業】 忏侮自己無始以來的業障。

  【經于叁七日】 經過了二十一天的專修,

  【然後正思惟】 然後見地思想正確,

  【非彼所聞境】 不是自己理上所懂得的境界,

  【畢竟不可瓤 都不可以去執著。

  【奢摩他至靜】 奢摩他就是修止,先取至靜,不起思念,

  【叁摩正憶持】 叁摩缽提就是修觀,憶想十方如來,

  【禅那名數門】 禅那是了知自己的心念,

  【是名叁淨觀】 修止、修觀、修禅那是爲叁觀。

  【若能勤修習】 若能勤苦修習這叁種法門,

  【是名佛出世】 等于佛再來世間。

  【鈍根未成者】 鈍根修法不得成就者,

  【常當勤心悔】 應當努力求忏悔。

  【無始一切罪】 忏悔過去無始以來一切業障,

  【諸障若消滅】 所有業障結使都消除了,

  【佛境便現前】 佛的境界便一一現前。

  

  

《圓覺經略說 第十一章 圓覺菩薩》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