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但是,你說我做不到,還是有妄想怎麼辦?“于諸妄心亦不息滅”,妄想來了就讓它來嘛!妄想自己會走,用不著急急忙忙拿個掃把去趕走他,他自來還自去。我在“楞嚴經大義今釋”上寫了十七首詩,透露了用功的方法,其中一首:
“秋風落葉亂爲堆,掃盡還來千百回
一笑罷休閑處坐,任他著地自成灰。”
我們的妄念像秋天的落葉一樣,到處飄,到處落,想要去空他,想要去掃他,那就差了。你把第一個妄念去掉了,第二個妄念又來了,你把舊的樹葉掃幹淨了,新的樹葉又掉下來,這樣你一天到晚忙不完。“一笑罷休閑處坐”,不如我不掃了,不管了,“任他著地自成灰”。妄想用不著你去空他,他自然就空掉了。唐代的詩人杜甫有兩句詩,可以拿來形容妄想自性空,
“自去自來粱上燕,相親相近水中歐。”
佛告訴我們第二步,“于諸妄心亦不息滅”,什麼道理呢?因爲你你很平靜坐在那裏,妄想來時,自己都知道。既然知道了,此時,妄想早已跑掉了。你能夠知道妄想的那個“知”,他沒有動過,他是“居一切時不起妄念”的。
接下來,佛告訴我們第叁步,“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我們學佛的人往往認爲妄想不對的,妄想來,我總要看住他,沒有妄想才是道。佛說你錯了,例如我現在講話是不是妄想?是妄想。不要怕妄想,妄想就妄想。妄想來的時候,不要再去研究這是無明啊!因緣啊!業力啊!“不加了知”。
第四步,“于無了知,不辯真實。”你就傻乎乎地坐在那裏,聽也聽到了,看也看到了,很平安,很自在,坦然而住,這樣就好了。你不要再去分辨這是不是清淨境界?這是不是空?這樣不曉得對不對?那麼簡單,應該不是吧?自己又騙起自己來了。
什麼是佛?心即是佛;什麼是道?平常心就是道;就這麼簡單。一切衆生何以不能明白?因爲不肯平常。一個真正了不起的人,一定是很平凡的。真正的平凡,才是真正的偉大。一般人學佛修道何以不能成就呢?只因不肯平常。各位看看學佛的人好忙哦!這裏拜佛,那裏聽經;又是供養,又是磕頭;又是放生,又是捐款;忙得連自己家人都不顧。結果,什麼都沒有,當然沒有,因爲太忙了,太不平常了。
【諸衆生聞是法門,信解受持,不生驚畏,是則名爲隨順覺性。】
佛說假如將來的衆生聽到我講的這個法門,信,相信“心即是佛”、“平常心就是道”;解,也理解到了;受,接受;持,照這樣修持。你說我有時做不到,忙時,開車時,做生意時,辦公時,都要用精神,動妄想,怎麼辦?此時如何修持?“住妄想境,不加了知。”這是入世的修持。等事情辦完了,則“居一切時,不起妄念。”好了,出世法與入世法都講了。你不要聽了以後認爲這樣才是佛法,那我吃了十二年的素,不是白吃了?又起妄想,有起後悔。吃素就是吃素,吃素與佛法有什麼關系?那是你培養自己的慈悲心、清淨心,很好。但是,可不要認爲吃素就會得道。你能如此“信解受持,不生驚畏。”這樣就有資格學佛了,“是則名爲隨順覺性,隨而順入菩提覺性。
【善男子,汝等當知如是衆生,已曾供養百千萬億恒河沙諸佛及大菩薩,
植衆德本,佛說是人名爲成就一切種智。】
佛說假如有人聽了我剛才所講的修行正路,能夠“信解受持,不生驚畏”,此人過去生過去世曾經供養百千萬億位的佛和菩薩,已經種下了許多的功德,今天才會有這樣的智慧和信心。“佛說是人名爲成就一切種智”,此人以後將會通達真空妙有一切法門和一切學問。那麼,在其他的佛學上,也有不同的說法。明心見性悟了道的人,稱爲得根本智。得根本智的還要修,不算學佛完成,還要學佛法、外道、魔法、世間法等等一切法,如此成就一切差別智。根本智也可以權作一切種智看,只要了解了自心,就可以開發一切智慧。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要把自己所講的話,再扼要總結,作成可以歌頌的偈語。
清淨慧當知 圓滿菩提性 無取亦無證 無菩薩衆生
覺與未覺時 漸次有差別 衆生爲解礙 菩薩未離覺
入地永寂滅 不住一切相 大覺悉圓滿 名爲遍隨順
末世諸衆生 心不生虛妄 佛說如是人 現世即菩薩
供養恒沙佛 功德已圓滿 雖有多方便 皆名隨順智
【清淨慧當知】
清淨慧菩薩,你應該了解。清淨慧菩薩的名字就代表了這個法門,我們的心智本來清淨,不用再去求個清淨。不管你打坐不打坐,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都是清淨的。你懂得了清淨,自然開發了智慧,此名爲清淨慧。
【圓滿菩提性】
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以後,到達了大圓滿的菩提覺性。這是什麼境界呢?
【無取亦無證】
什麼都沒有,無所得。佛法是空的,什麼都抓不住,你們拼命得抓,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能讓你抓得住呀?念佛不是嘴裏叫佛。心念一清淨,阿彌陀佛無量光壽本來就在這裏,念佛,念佛,念就是佛,心即是佛。
【無菩薩衆生】
到這個時候,就明白無佛道可成,亦無衆生可度,每一個人都是佛。佛一生下來就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個“我”不是佛的我,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我,我就是佛。那麼,你說我就是佛了,你要聽我的,那你是混蛋!真正佛不是這樣。佛是無取無證,但是,天下的衆生都在有取有證。人一生下來就開始,從吃開始,然後抓錢、抓名,什麼都要,最後兩手一攤,進了棺材,什麼都帶不走。要懂得“無取亦無證,無菩薩衆生。”
【覺與未覺時】
悟與未悟之間有所差別。有人說我悟了,我已經看破紅塵,
【漸次有差別】
所以吃素、拜佛、修道、你說他看破了沒有?嘿!又在齲在修心的進度上,悟得徹不徹底?是有所差別。差別在哪裏呢?
【衆生爲解礙】
一般衆生被自己的知識、觀念、見解所障礙住了,所以不能認識自己的心,不能悟入佛境界。例如有些人認爲自己打坐坐不好,就以爲成佛沒有希望了。佛在心不在腿呀!又如許多人發覺自己妄念很多,認爲是業力重啦!就不敢打坐,不能學佛羅!這些都是因爲自己不正確的觀念、見解,把自己障礙住了。
【菩薩未覺離】
見了道的菩薩爲什麼沒有成佛呢?因爲還怕自己的清淨境界搞掉了,始終還在覺悟的境界裏,把道的境界保持得太厲害了。
【入地永寂滅】
真正登了果地的菩薩就不同了。菩薩的等級可爲十地,十個程序。到了十地菩薩則永遠寂滅,什麼是寂滅呢?就是清淨慧。永遠在清淨中,自然有智慧,而且慧如泉湧,此是無師智,無師自通,一通百通。
【不住一切相】
不執著一切事物、現象、境界……等等,心無所住
【大覺悉圓滿】
真成了佛,則覺性圓滿遍一切處。
【名爲遍隨順】
此時無論是出世法、入世法、魔法、以及外道法皆是佛法,圓融無礙。
【末世諸衆生】
未來末世一切衆生,
【心不生虛妄】
隨時保持平常心,不去幻想,坦然而住,這就是觀心法門,這就是正修心之路。
【佛說如是人】
佛說如果有人能做到平常心即是道,
【現世即菩薩】
此人就是現在世因地上的菩薩。
【供養恒沙佛】
他于過去生已經供養了無數的佛,
【功德已圓滿】
功德已經圓滿了。
【雖有多方便】
雖然佛法中有很多不同的方法,
【皆名隨順智】
這些不同的方法都是爲了引導衆生走上覺悟菩提之路。
《圓覺經略說 第六章 清淨慧菩薩》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