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病人的聲音
根據五行生克,及五髒六腑的配合,用聲音判斷病人的情況。
肝病出怒聲,容易發脾氣,輕易動怒的病人,一定是肝有病;若常自喜笑,那麼他的病一定是偏重于心髒方面。
脾病則多思慮,除了一般過度用腦,神經有問題外,得病時,比平時思慮還多。
肺病憂悲愛哭泣。
腎病多呻吟,轉身彎腰起身坐下,渾身疼痛,常發哼唷之聲,必是腎病體弱。
實際上,從聲音分辨病情是頗爲困難的,關于這方面以後還要作較詳細的說明。
問——病人自己的感受
給病人看了相,注意到了病人聲音的變化,現在要問一問病人自身的情況,與自己的親身感受了。
關于問的範圍,陳修園也編好了要點:
一問寒熱二問汗,叁問頭身四問便。
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人渴俱當辯。
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脈要參機便。
婦人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
再添片言告兒科,天花麻疹虔占驗。
由于這幾句要點,可知古代中醫的治聞,對病人事先也要經過嚴密的審察,等于現在的全盤檢查,同時已對“人”有具體徹底的了解,才好下診斷,所以中醫內科是全科的醫生,包括了小兒科、婦科等。
切——診脈
診脈是最深奧的一門學問,事實上,這是需要長久及多方面的實驗,才能有所成就的,初學的人常從診豬狗開始,試一試沒有生命的脈,是怎麼一回事,再來摸有生命的脈,什麼豬呀狗呀,抓到了就要摸一摸它們的脈,其中的道理,陳修園有詩如下:
微茫指下最難知,
條緒尋來悟治絲。
叁部分持成定法,
八綱易見是良規。
胃資水彀人根本,
土具沖和脈委蛇。
髒氣全憑生克驗,
天時且向道從窺。
陽爲浮數形偏亢,
陰則沈遲勢更卑。
外感陰來非吉兆,
內虛陽陷實堪悲。
諸凡偏勝皆成病,
忽變非常即弗醫。
只此數言占必應,
脈經補敘總支離。
醫案的奇談
清代有個有名的醫生,被人稱爲天醫星的葉天士,後來許多傳奇性的驚人醫案,大多都挂在他身上。
有一次,葉天士在路上見擡格而過,棺下似沾有血漬,當時葉天士擋住,詢問棺內何人,得知是婦人因難産而死,葉天士立刻命其開棺,堅稱棺內之人未死,他可以救治。
在當時,開棺是樁大事,經葉天士全部負責始開棺。葉天士即用針灸法,在死者心口紮針治療,片刻嬰兒呱呱落地,産婦也有了活氣。
原來葉天士的判斷,産婦是一時昏厥,並非真死。
又有一天,葉天士正與友人下棋時,忽然跑來一個人,老婆難産,痛苦呻吟,請葉天士救命。
葉天士即在棋盤上抓了一把銅錢,到産婦家去了,進了大門,當即把銅錢往牆上一擲,嘩啦一聲,屋內的産婦正在苦痛時,大吃一驚,嬰兒也跟著呱呱落地了。
這真是天醫星,許多人詢問葉天士爲什麼,葉天士說:人人都愛錢,死也要錢,活也要錢,小孩不下世,一聽到錢聲,馬上就來了。
這雖近乎笑話,但是葉天士可能是了解産婦的緊張,用聲音轉移注意力,難怪稱他爲天醫了。
叁指禅
在《禮記》中有一句話:“醫不叁世,不服其藥。”
許多人以爲,這個醫家要叁代作醫生,才能請他治病。
其實這個叁世,不是叁代的意思,叁世是指:一《黃帝內經》、《靈柩》、《素問》;二《神農本草》;叁《太素》(脈理)。
精通這叁項,是作醫生的必備條件。所以,不通叁世者,不能算是醫生,不能服其藥。
《太素》所講求的,完全是氣脈的問題,在宋、明以後,懂得《太素》的,稱爲叁指禅,不但在摸脈以後能了解病人的病情,並且可以了解人的窮通富貴。脈理真是一門玄而又玄的學問,難怪稱這些人爲叁指禅呢。
第五章
唯心與唯物之論
任何一種學說都有其哲學的基礎,中醫的醫學當然也不例外。
有人說中醫醫理學是唯心之學,究竟醫理是否真是唯心之論,確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但中醫所謂的唯心是本體之心,是一種代號;而西方文化中的心,乃指思維冥想的作用。
實際上,中醫醫理意識與生理作用結合爲一元的意思,與西方的“唯心”不能混爲一談。
至于西醫,則是真正的唯物。我們可以拿機器的測察人體爲依據,而證明其唯物之基礎。
西方心理的研究,往往先以猴子,或老鼠、狗作試驗,然而猴子與老鼠的心理,與人類的心理,恐怕尚有一段距離。
不論唯心也好,唯物也好,中醫也好,西醫也好,醫理學的本身,都是從受精後的形而下開始,對于生命的來源,形而上的本體,都未加了解。但是,生命的來源是最重要的,二十一世紀的醫學,必然是中西醫合流,也必定是要追尋形而上生命之根本的。
孫大夫和老虎
中國醫學史,在魏晉時期開始了新紀元,因爲印度醫學、天文等于此時輸入中國,受了這種外來文化的影響,演變至唐代,印度醫學與道家醫學合流,彙成了醫學的新系統。
唐代前後有兩位大名醫,一是陶弘景,爲梁武帝時人,又別稱之爲山中宰相,山中的黑衣宰相,梁武帝初期凡在政治遇到疑難大事,必定要向其請教。陶著有《肘後方》等醫書。
另一位大醫生便是唐代的道家孫真人孫思邈,他不但綜合了印度的醫學,並且還融會了阿拉伯的醫學。
傳說中,龍王會變化爲人,向孫大夫求醫。而最神妙的一樁傳說,是他在山中遇見老虎擋路的一幕,當時老虎張口示孫大夫,原來虎牙中夾了一根細骨,特來求醫的。他當即拿出鉗子,拔掉虎牙中之骨刺,自此之後,孫大夫來往就有老虎護衛了。
當然這件事有多少真實性,不得而知,但是有一點我們可以推測的,就是孫思邈一定是一位神奇的大國手無疑。
印度醫學的說法
《內經》的理論,把人體構成,歸納爲叁十六因素。
印度的觀念,把人體分爲地、水、火、風四大類。比如說,骨爲地類,內分泌、血液等爲水類,溫度爲火類,呼吸爲風類。
在這四大類之中,每大類的一百一十種病,四大類共有四百四十種病,比如傷風爲風大類之病,癌症爲地大類之病等。任何一種病皆促人致死,如久睡而累爲睡病,坐久爲坐病,所以人人隨時都在病中。
我們的四大類,是不真實的,不會永遠存在的,這四大只不過是我們之所屬,而非我們之所有,四大皆空的觀念也是由此而形成的。
生命的構成
生命是如何構成的?
讓我們先看看兩千多年前印度的說法。
要有叁個條件聚集在一起,才會形成新的生命,這叁個條件是:卵子、精子和靈魂。
缺少任何一個因素,生命都不會構成,這叫做叁緣和合。
生命構成之後,以七天爲一個周期,經過叁十八個七天,母體中風輪轉動,新生命就誕生了。
這個母體之中的風輪,就是中國醫學上所謂的“氣”,印度所謂的“風”。
與這種說法同時的,還有關于對一碗水中生命的觀念,就是釋迦牟尼所認爲,一碗水中有八萬四千個生命的說法。
這種說法雖遠在二千多年以前,但是獲得了近代科學的證明,在顯微鏡下看到一碗水中的細菌生命,何止八萬四千。
孔子與釋迦的會議
提起了這個神秘的氣脈問題,使我們想到中國《易經》文化、埃及文化及印度文化的共同性。《易經》之七日來複,正符合了印度的佛學理論,使人感到,孔子與釋迦,在開始他們的學說宣揚之前,已在一起開過會議,商訂好了意見,然後再各自前往一處教化人民。
這當然是一個笑話,不過證明了人類冰河期的史前文化,早已達到了巅峰狀態,當前期人類毀滅之後,那極少數留下的人,以及高度發達的部分文化,又再輾轉延續罷了。
什麼是氣脈
提到氣脈二字,許多人都會認爲那是一種筋,或者血管之類的東西。
中醫所謂的十二經脈,確實是包括了有形的血管等等,在解剖學上來說,是肉眼可見的,人身具體的組織。
但是道家所謂的奇經八脈,與密宗所講求的叁脈七輪,只是具有作用,而在人體解剖時,卻不見一物。
氣是無形而有質的,好像原子能的排列,如果拿眼前東西作比,就如生火時所冒的煙,這些煙也走一條路線,但並非在一定的管子中行進。
所以,多少年來,西方生理學,以及我們中國人,都認爲氣脈是玄而又玄的玩意兒,原因就在于氣脈是看不見的。
究竟這個看不見的氣脈是什麼?
它既不是呼吸之息,也不是空氣中之大氣,但在活生生的生命中,卻證實了它的無上功能,影響重大。
也許我們可以勉強稱之謂生命能吧!
奇經八脈
道家最重視的奇經八脈,就是:
任、督、沖、帶、陰維、陽維、陰蹻、陽蹻。(如右圖)
爲什麼稱它們爲奇經八脈呢?
因爲奇是數字的代號,在陰陽的觀點上來說,奇就是陽,因爲此八脈影響著陽氣所走之路,故而稱爲奇經八脈,所謂奇,並不是稀奇古怪的意思。
奇經八脈專管陽氣之路,這個系統,並不是十二經脈的系統,但奇經八脈卻輔助支配了十二經脈。
奇經八脈既司無形的精神,有人認爲就是道家所謂的“精氣神”,這一點是有問題的。
但是中醫的理論,卻非常重視奇經八脈。
氣脈之爭
印度無奇經八脈及十二經脈之說,但在唐代傳進西藏的密宗,卻有另外關于氣脈的理論,就是叁脈七輪。
在醫學的觀點上來說,氣脈就是氣脈,但在練氣功及瑜伽術者的眼中,氣脈的問題非常重大,他們認爲奇經八脈不夠精細完整,叁脈七輪才是正確的說法。
至于我們的道家,又認爲叁脈七輪無啥稀奇,奇經八脈才正確。大家爭來吵去,也有千多年的時光了,不管誰是誰非,氣脈對于針灸關系太直接太密切了。前面簡略說…
《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