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P3

  ..續本文上一頁密宗互相共同的《華嚴經》上所說的“毗盧遮那佛”的原理完全一致。同時,也和唯識學所標榜的人性與衆生共有同體的“阿賴耶”藏識的正反面,本自具有“真如”性體的理論和原則,完全相契。而且《華嚴經》由龍樹大士所出,《大日經》也由龍樹(又說爲是龍猛)所出。《華嚴》爲唯識學的基本要典,同時也通爲密宗的大經。由此而知,後期佛學之有密教,它與龍樹菩薩關系的來龍去脈,就不難探索可知。

   心向往之的即身成佛

  但是,一般顯教的佛學,無論大乘和小乘的理論和修法,都說由一個普通平凡的凡夫,要修證到成佛成聖的階段,實在非常之難。在小乘的佛學中,認爲至少要死後重生人生,連續修持好幾生才能證果。到了大乘佛學的唯識法相宗,認爲由凡夫到成佛之路,必須要經過叁大劫。等于說,要經過無數次的世界成壞,才有成就的可能。一般人在開始學佛學道時,總帶有多多少少,或潛在而不自知的功利觀念,對于多生累劫修持成佛的說法,和遙遠而不能把握的道德升華和善行的結果,不是望而卻步,就是多數半途而廢。極難至誠修學,遭遇曲折困難而永無退志。只有禅宗,標榜出“明心見性,頓悟成佛”,比較富于吸引力,會使一般人生起追求的渴望。除此之外,密宗“即身成佛”的號召,則更能引人入勝。

  此外,在佛學的修法中,無論顯教的任何一宗,乃至禅宗,除了采用禅定的靜慮——止觀等方法,作爲修持的憑借以外,其余的學理,大體上都是智慧思維所得的成果。而且汪洋倘恍,難窮邊際,使一般淺智的人,感覺到難以憑借,更無絕對的把握。而在密宗呢?提出有“叁密”的加持功德,使人容易得到“即身成佛”的效果。而且花樣百出,可使修學密宗的人,晝夜忙著“有爲”而求達“無爲”涅槃的成果。這是人們多麼喜歡的事,也可以說,它是經濟價值高而成本較爲低廉的成佛捷徑。所以釋迦牟尼遺言中提到,後代末世的時期,大乘佛學的智慧成就之學,一一衰落,唯獨密宗與具有宗教性信仰的淨土宗,才能流布不息。以此證之于現代的趨勢和事實,卻甚爲相似。

  密宗叁密中的身密

  密宗所謂的“叁密”,就是身、口、意的叁重內涵的秘密。所謂身密,歸納起來,應有兩種意義:(1)人體本有的奧秘,它與天地宇宙的功能,本來便具有互相溝通的作用,只是人們沒有通過大智慧的理解,沒有經過合理方法的修持,所以永遠沒有發揮偉大的作用。(2)密宗認爲有各種傳統淵源于遠古的方法,加持到修學密法的人身上,便可使他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迅速地與神人互通,天人一體,進而至于成佛成聖。

  但是,從東密與藏密的範圍來講,關于身密的道理和修法,卻各有不同的基礎。以東密來講,透過人體兩手十個指頭,配上心理想象的意念,契合某一修法,便互相結成各個不同的“手印”(中國的道教,叫作撚訣),便可産生加持修學密法者的效力。因此,對于人體十指具有無比潛能的奧秘,實在有值得研究的必要。而以藏密來講,認爲除了“手印”的威力以外,關于人身氣(氣機)脈(內腺)的作用,便本自具有“即身成佛”與天人互通的奧秘,幾乎與中國道家的氣脈之說,可以互相輝映,益增光華。(有關密宗“手印”的部分圖)

  手指秘名

  輕軌之中手指密號多矣。今且出行記中所用示之。謂兩手名二羽,亦名滿月。兩臂亦稱兩翼。又十指名十度,亦名十輪十峰。右手名般若。亦名觀、慧、智等。左手名叁昧。亦名止、定、福等。

  

  

  十度號。從左小指起以次數之上,即檀戒忍進禅。從右小指起以次數上,即慧方顧力智。五輪密號亦然。從左右小指起次第向上數之,即地水火風空也。如圖須知。

  看了這些密宗的“手印”,淺見者流,也許就會輕易地認爲它是“玩魔術”,或者等同兒戲地變戲法。其實,這是“人體光學”和“人體電學”的奧秘。需要將來科學再發展的配合,或許可以慢慢了解它的內容。現在還沒有時間詳說,而且也非片言可盡,暫且留待以後專論。

  第五章 人身的內密

   關于密宗手印的神秘

  東密的身密,注重在“手印”的結合,而前圖所例舉的圖式,只是有關“手印”的一部分姿態而已。因爲密宗“手印”的種類過于繁多,暫時從略。總之,在密宗的理論裏,認爲雙手的十指,對外則與法界佛性(宇宙本體的功能)相通,對內則與五髒六腑相通。所以修習密法時,結成“手印”,便可與法界中已經成就的請佛菩薩的身密互相感召,增加速成的效果,同時自身也就等同有佛菩薩的神通功能。

  其實,對于“手印”具有神秘效力的觀念,並非佛法之密宗開創此理論,它在印度固有的婆羅門教中,早已流行著重視“手印”的作用。中國秦漢以後的道家符箓派的方士們,也已有了“撚訣”結“手印”的玩意。甚至,有些特別崇拜道家,愛護中國文化的人士,還認爲密宗的“手印”與氣脈之學,乃至印度的瑜伽術,都是從中國傳過去的。這就相當于北魏以後和唐末五代的道教之徒,杜撰道書經典名爲《老子化胡經》,說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西渡流沙,到了印度,搖身一變,便成爲釋迦牟尼。同時佛教之中,也互不相讓,杜撰佛經,說迎葉尊者行化中國時,便搖身一變而爲老子。儒童菩薩,乘願而來,化爲孔子。這些都是基于狹隘的宗教情緒和宗教心理的作祟,自找麻煩而自成不經之談,徒爲有識者所譏。

   有關人體氣脈的奧秘

  但到了初唐時代,從蓮花生大師由北印度進入西藏,傳授了流布在西藏的密宗開始,對于人體身密的奧秘,忽又突出叁脈七輪,或簡稱爲叁脈四輪的學說,涵蓋了密宗和瑜伽術等一切修法的內容。由此發展,便構成由蓮花生大師傳統的藏密,對于色身(現有的身體)的修持方法,綜合起來,便有“修氣,修脈,修明點,修拙火(或稱爲靈熱和靈能)”等的成就步驟。同時,對于修心的心法,綜合起來,就有“加行瑜伽、專一瑜伽、離戲(戲論)瑜伽、無修無證”等的成就程序。再從色身修法部分,詳細剖析氣脈,由叁脈四輪開始,頂輪概括叁十二脈,喉輪概括十六脈,心輪概括八脈,臍輪概括六十四脈等共計有一百二十脈有關生命奧秘的精辟理論,而且認爲人體氣脈與宇宙的功能,實有直接關聯的奧妙。

  

  

  叁脈四輪圖(此等脈輪空通全身並通中脈旁脈)

  了解了東密與藏密對于人體氣脈的觀念以後,由此與道家的氣脈(奇經八脈)理論互相對照,配合中國固有的醫理學——《黃帝內經》、《難經》等學理,再和現代生理解剖學、神經學、內分泌學等相互發明,則不但對于人體生命神秘的研究有更爲深入的新發現,同時對于人類醫學也必有更爲重要的貢獻。無奈現代的科學研究,只求科別分工的精細,不管分析以後歸納的綜合研究。因此,使通于此者不能通于彼,而互以先入爲主的主觀成見,深閉固拒,爭相攻譏,甚爲可惜。可是在歐美研究神秘學者,經過一二百年的輾轉傳習,已把藏密部分的要義,吸收融會而變爲神秘學的內容,卻又自行號稱來自大西洋或埃及文化的遠古淵源。如今逐漸發展,已進入科學中“超心理學”範圍,若更求深入的研究,其前途演變,勢必大有可觀之處,絕非目前閉塞于自然科學者所能推論。

  佛學顯教與密宗在學理上的異同

  此外,在佛學的範圍來講,一般修習顯教各宗(當然包括禅宗)的見解,不但認爲密宗之學,幾乎有等同外道的嫌疑。甚至,認爲學習密宗的人,便是專搞男女關系,或者是不可救藥的壞種。而且根據佛學大小乘經典的學理,都認爲人們的身體,只是“四大”(地:身體的骨骼等。水:血液涕唾等。火:暖力。風:氣。)假合之身,僅爲我暫時偶有的所屬,並非真的爲我之所有。而一切衆生,卻“妄認四大爲自身相,妄認六塵緣影爲自心相”,不知“四大”從緣而合,暫有還無,本自性空。而密宗的修法,恰恰與此相反,不但重視人體的氣機,並且注重修煉身體,認爲它是成佛的妙道。于是一般顯教便視之爲不經之談。這種理論形成的觀念,嚴格說來,對于全部佛學中,經、律、論叁藏的奧義,並未透徹。而且,對于後期佛教性宗“般若學”“中觀”的畢竟空,與相宗“唯識學”的勝義有,更未融會貫通,所以便不能彙通學理而成誤解。

  其實,密宗的依身起修,認爲“五大”(地、水、火、風、空)的自體,就是五方佛的自性,其中最高義理,並無絲毫與顯教的經典相違之處。因爲屬于色法(物理世界的一切種子)的“四大”,它的自體本性,也就是“阿賴耶識”所屬的附起功能,心物同源,互相依附而發揮它美麗的光輝。所以先從“四大”起修而了卻身業的根本,進而轉此心物一元而返還爲大圓鏡的光明清淨。准此學理依據,確是契合佛學最高原理的深密。玄類大師所著的《八識規矩頌》中,便已指出“阿賴耶識”具有“受熏持種根(人體生理的六根)、身、器(物質世界),去後來先做主公”的作用,充分顯示物理世界的一切和人體生理的功能,本來便是一個同體的分歧變化。所謂“四大”本空的理論,只是從心物現象的分析而契合于實際本體的觀念,並非完全推翻妙有的緣起而成爲斷滅論的空觀。可惜一般學者,只注重“去後來先做主公”的一句,而忽略了“受熏持種”以及它能生起人類生命的生理(根和身)與物質世界(器世界)等等的作用。而且顯教經論所講的,大多都是著重在形而上本體論的辨正,以彼破除凡夫執著現象爲實體的觀念。如果依佛學全部的真義而論,這些都是注重于“法身”的修持,而不管“報身”與“變化身”的實證。況且一般的人,又忽略了經論所指出離欲界以後,還必須住于色界方能成就的重點,所謂“盧舍那佛”(報身佛),有必須住于色界而後方能成佛的內義。

  但是這種理論,流傳夾雜在中國的道家思想中,便一變再…

《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