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喜樂與輕安

  喜樂與輕安

  

   剛才提到修禅定會得喜樂,這是密宗的講法。修佛法還是要多注意顯教,要根據佛的經典和菩薩的經論修持、密宗的講法都有一點著相。在顯教就不用喜樂這個詞了,除了禅定方面叫喜樂,真正大乘佛法用的是“輕安”兩個字。

   一般人讀到輕安兩個字就很輕易的過去了,其實那是真功夫,是很重要的。一個人身體真通了以後,沒有痛苦,身體會變輕巧了,自己也感覺到沒有障礙了,安詳了,輕了。不像我們平常都覺得粗粗重重的。

   喜樂也可以說是輕安的前奏,輕安也可以說是喜樂的前奏。真正的喜樂是絕對的輕安。像我們現在病痛難過起來,身體就粗重了,平常無病無痛的時候自己以爲很輕安了,其實那並不輕安。你若仔細研究一下就知道,有個身體本身就是障礙,所以老子說:“吾所以有大患者,爲吾有身。”最大的拖累就是這個身體。

   元朝有一位大禅師高峰妙,徒弟向他問道,結果一進門就挨師父罵:“誰叫你拖這個死屍來的?”其實他不是罵徒弟叫他參究。我們的身體就是一個屍體,活著的時候會走路,會講話,也會思想,會吵架,當然也會做事。但是,那個拖動這個身體的又是什麼東西呢?所以這裏,他用禅宗法語:“誰叫你拖死屍來的?”因爲,只要這個身體(屍體)在,都沒有達到輕安。但是,並不是說沒有身體就輕安了。不但要把身體轉化成輕安,心理、心情都要輕安才行。你們看,有些人個性悶悶的,發不出來,情緒不安定。說得好聽一點叫內向,其實,內向都是有問題的。

   大家一想到“樂”,就想到身體快感,就想到男女交媾達到的高潮最樂,其實那是很普通的。“喜”,大家以爲哈哈大笑就是喜,那也是普通的喜。真的喜樂是大輕安!所以大乘經典上說,菩薩有內觸妙樂,那個妙樂就不是普通快感的那個樂了。密宗很少提到這些,只是用喜樂來講。

   現在我問大家,你們想一想,你每天活著,覺得自己最粗重的是哪一部分?每個人都不一樣。真正達到輕安喜樂,有功夫的境界,頭腦永遠是清醒的,像藍天一樣,萬裏青天無片雲。

   所以說,佛者覺也!這個覺性永遠是清淨圓滿。頭頂怕冷怕熱是外面觸受的作用,真到了那個境界,即使是外面還怕冷怕熱,但頭頂中心永遠是清涼的,不是昏昏沈沈的。真的輕安的感覺是清涼的。

   因此,從現在科學來講,真正修道與腦的關系很大。需要清楚腦髓、間腦、皮質神經等。達到那個清淨、舒服、自在的境界時,精神是晝夜常明的,不需要睡覺,永遠是太陽那麼光明,月亮那麼清涼。這個光明並不是有相的光。

   但要達到這些境界太難了。過去道書上講,初步人仙、地仙的神仙境界,可以“身輕如葉”,身體輕得像一片樹葉子在虛空裏飄一樣,是“晝夜常明”“夜睡無夢”,甚至說是“行疾奔馬”,他輕輕走路可以像馬跑那麼快。

   所以說,生命有無比的功能,無比的價值,普通人在那裏輪回千生萬劫,都是白活了,都沒有把生命功能發起來。拙火不過是把生命功能初步發起而已。這些都還只是講生理、物理的這一塊,還沒有講心理的呢!

  

  

✿ 继续阅读 ▪ 十六特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