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的布施學▪P4

  ..續本文上一頁基督宗教講信我者得救,不信我者下地獄。若真如此,那這個上帝是勢利鬼!真的上帝是信我者要救,不信我者更要救啊!佛法就是這個精神。好人固然要布施,這個不好的人更可憐,更需要布施。毗耶娑不懂這個“二俱施與”的道理,所以他把問題提出來了。

  佛言:大仙,汝今善聽,布施報法。若有心信,一切施與,故名布施。 不畏未來,而行布施。不輕毀他,行布施者,乃名布施。

  佛告訴他真正布施的原則:

  第一,要自己真有心幫助人,而不挾帶任何別的思想。像黃醫師經常爲病人開刀而顧不上吃飯,有時打電話來請個假,說不能到我這兒上課了,這是對的。吃飯、上課只是個人的享受,爲了病人的生命,這些都可以犧牲,這就是“一切施與”的道理。

  第二,布施不能怕將來的結果。常言講,做好事“善門難開”,我們在大陸十八個大學設了“光華獎學金”,現在差不多每個大學都來跟我要求。這種事不是傻瓜不會做的,真要做好事,自己就要真心當傻瓜。

  第叁,不要輕毀任何一個人,這是大乘佛法的菩薩戒。你明知這個人是騙子,但並不因此看不起他。他來騙你,說明他有需求,達不到目的,他會睡不著覺,明天還會想辦法來找你。你幹脆受他一騙,讓他睡一個好覺,亦一大樂事也。

  大仙當知:若複有人不簡福田,若有戒人、若無戒人,心信開眼,生 愛念已,舍物施與,心常普緣一切衆生。大仙當知,彼人施主。

  確定了真正布施的原則,也就確定了什麼是真正的施主。

  真正的布施是不揀擇對象的,這就是“不簡福田”。不管被布施的對象怎麼樣,我幫助了你,內心非常快樂,也就是我們中國文化所講的“爲善最樂”四個字。你是一塊田地,我在你身上做了功德,就把福德種子種在你這塊田上了,這就叫種福田。

  因此,樂善才能好施,對一切人充滿著愛心、同情心,做一切自己認爲應當做的事。“心信開眼,生愛念已,舍物施與,心常普緣一切衆生。”具有這種博愛精神,不考慮任何附帶條件的,才稱得上是施主。

  (五)功德圓滿的淨施

  大仙當知:有五種施,施主滿足。何等爲五?一者,時施;二,施行 人;叁,施病人及瞻病者;四,施法器;五,施欲行異國土者,是爲 五種。

  按有五施,何等爲五?一者,法施;二,資生施;叁,屋宅施;四, 燈明施;五,香施;是爲五種。

  佛告訴毗耶娑:有十種布施,能使施主在布施後心裏非常高興,並使布施的功德圓滿。第一是“時施”。恰到好處,恰如其時的布施。有句我們從小就會背誦的格言:“求人須求大丈夫,救人須救急時無。”時施,就是要做雪中送炭式的及時布施,不然就是錦上添花,沒必要。

  第二是“施行人”。幫助旅途中處于病苦急難的人。

  第叁是“施病人及瞻病者”。世界上的病人都很痛苦,所以要幫助病人。而且,對看望病人給以安慰者,及醫護病人以解除其痛苦的醫生、護士,也要進行幫助。

  第四是“施法器”。幫助有資格修道、今後會有所成就的人。

  第五是“施欲行異國土者”。比如資助想出國留學求法而沒有盤纏者。

  第六是“法施”。給人以智慧的布施,給你解答問題,傳授給你知識,培養你的學問,乃至教你佛法,這叫做法布施。

  第七是“資生施”。幫助人維持生活的必需物品或謀生手段。比如說這次大陸水災,你立刻送碗飯、送件衣服過去,使那些災民得以活下去。

  第八是“屋宅施”。讓無房屋者有一安居之處。第九是“燈明施”。給處于黑暗的人送去光明。第十是“香施”。此指能生起宗教心並淨化環境的香料。比方發水災了,給災區送去衛生用品。

  大仙問言:何者淨施?佛言:大仙,若人有信樂于衆生而生慈心、常 心、喜心,舍物布施,彼一切淨,若願解脫,如是布施,則爲清淨。

  前面講的前後各五種真正布施,是叁十叁種不淨布施的反面,即淨施。佛在這裏回答毗耶娑的提問,對“淨施”作了一個概括:

  真正純淨的布施,就是要有愛心,尊重人家、信任人家,樂意幫助任何一個人,乃至貓、狗、蟲子等一切有生命的生物。“慈心”,即對一切衆生生起慈悲心。慈,也可說是父性的愛心;悲,也可說是母性的愛心。這兩種愛心合起來,也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常心”,不是一時沖動,這是理性指導下的恒久的愛心。你今天做了好事,明天他還需要幫助,你依然肯犧牲自我去幫助他。“喜心”,對人家的幸福生起由衷的喜悅感,樂于做好事。

  我初到臺灣,兩個孩子還未出生時,有位同鄉出海辦事沒有回來,死于臺風引起的海難。船長已經把救生圈丟給他了,本可以不死的。可是他神情鎮定,依然站在甲板上四處觀望,看到一位女子背著孩子,趕快把自己的救生圈給她綁上。“我是叁期肺病的人了,早死遲死都一樣,你還背著孩子,快下!”過了一會,船長看他還沒有下船,又找了一個丟給他,叫他快點套上。他還是沒有跳船逃生,看到一個年輕人急急慌慌走過來,“哎,你過來,你還年輕,趕快下去。”他就這樣沒有回來。你們到處學菩薩,我說這個人就是菩薩,這才是行菩薩道,這是非常難得的。生死存亡的關頭,“舍物布施,彼一切淨”,心裏沒有任何挾帶條件,只希望人家活著。這樣的布施,才叫淨布施,才能解脫人世間的痛苦。

  複有五種無上布施,何等爲五?一,施如來則爲無上;二,施衆僧則 爲無上;叁,施法器則爲無上;四,施父母則爲無上;五,施王者失 位貧窮則爲無上。如是施者,是上布施。 在這淨施的原則下,佛說更有五種最有意義的“無上布施”,就是在做最了不起的事:

  第一是“施如來”。要布施得道者,佛就是已經成道的人。

  第二是“施衆僧”。要布施一切修行者。

  第叁是“施法器”。要布施可以造就的人。

  第四是“施父母”。要孝順父母親。

  第五是“施王者失位貧窮”。王者失位、英雄末路、富賈破産,這種痛苦境界,非常人所能體會,要在這種情況下一伸援手,幫他一把。中國曆史上這種記載很多。

  若施老人、孤獨、病急,是大布施。若爲王,一向舍棄,系縛欲殺; 若諸急難,爲救彼故,不顧自命,爲舍財物,是大布施。施病人藥,是 大布施。若于持戒具足衆僧,隨時施與,是大布施。施求智人,是大布 施。若施畜生有怖畏者,所謂熏胡烏鹿等畜,是大布施。若人貧急,施 隨所須,是大布施。大仙當知,此爲大施,常應正修。

  講了五種上施,接下來佛又列舉了七種大施:

  第一,救濟孤寡老人、失養孤兒、病患急難和窮途末路者,是爲大布施。

  第二,有人觸惱了帝王,關入大牢,若在今天社會,就是犯了官司,要槍斃了。在這種急難之時,不顧自己的身家危險,給他送錢,想辦法救援,這是大布施。

  第叁,送藥給病人,是大布施。我受我父親家教的影響,一輩子都喜歡給人家吃藥的,所以一年到頭隨時隨地布施醫藥,減輕人家的痛苦。這裏放了很多藥,誰有病,給他一包。可有些同學吃了這麼久的藥,連藥名都不曉得發心認識一下,光曉得享受,都是在消福!

  第四,對真正持戒修行的出家人,幫助他生活上的必需品和修行的道糧,這是大布施。

  第五,幫助人讀書求知識,修行求智慧,這是大布施。

  第六,現在國際上都在提倡保護動物,保護瀕臨死亡威脅的動物生命,這是大布施。

  第七,救人于貧急之中。貧,是貧窮;急,是急難。貧窮者固然要布施,一個人在急難時,不管他是貧是富,都要幫助他,這才是大布施。

  (六)叁種人亦有施福

  若複有人,爲他所遣,持物布施,即有淨心,同得施福。若複有人,見他布 施,心生隨喜,亦得施福。若人勸施,若人施物,如是等人,皆得大福。

  以上所講的前後各五種施、五種上施、七種大施,都是施主以自己的財物作直接的布施。接下來,佛講有叁種人雖然不一定布施自己的財物,但只要有“淨心”,同樣也會有施福:第一種,你受委托人之派遣,拿著他的財物去布施。你的發心、你的動機,出于和那個施主同樣的“淨心”,你也同樣有布施的功德。

  第二種,自己雖無能力布施,看到別人肯布施,由衷地感到高興,或也盡己所能,助上一份,這也同樣的有施福。不是像社會上有些人,看到人家做好事,心存嫉妒,甚至雞蛋裏挑骨頭,散布流言蜚語。

  第叁,勸人多做布施,同自己拿出東西作布施一樣,都可以得到布施的福報。

  以下進入佛學的領域,宗教性深一些了。

  四、布施的福德果報

  (一)以法爲師,福同供佛

  複次大仙,如汝問言:雲何世尊入涅槃已,供養塔等,得福報者?大 仙當聽,若人于我入涅槃已,當設供養;若複有人,我未涅槃,今現 在世,供養我者,所得福報,此二平等。何以故?法身如來,非是色 身。若人于今現在供養、若我滅後而爲供養,心平等故,得福無異。 大仙當知,如轉輪王遍敕諸國一切人民:從今日始,勿複殺生,莫作 妄語。彼有一人聞王敕已,雖不見王,善護王敕。如是之人,雖不供 養轉輪王身,王于彼人心生歡喜。如是之人,善護王敕,以不殺生善 業因緣,報生天處。

  毗耶娑見佛時曾問:假設佛離開這個世界已入寂滅境界,他燒化後留下了舍利子,信徒們修塔把它供養起來頂禮膜拜,爲什麼這樣會得福報呢?現在廟子裏特別注意這個。

  佛告訴他說,不論佛在世還是已入涅槃,對佛恭敬供養,所得福報是平等不二的。這是因爲“法身如來,非是色身”。成道者死後還存在嗎?存在。但存在的不是物質上的、生理上的肉身,存在的是“法身”,即得道者所證的空性,與宇宙萬物平等不二。有人現在供養我的色身,等我過世以後,供養我的法身,他的心量是平等的,所以所得福報也是一樣的。這裏所說的“我”,實際上代表了一切成佛得道的人。

  轉輪王是上古印度理想中的統治全世界的聖王,有金銀…

《佛教的布施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說不清淨布施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