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即空即有”的“准提心月輪”觀

  “即空即有”的“准提心月輪”觀

  (學生胡松年撰寫,恭呈 南公上師審核修正後定稿)

  (2010年4月27日)

  南公上師親傳之“准提法”,要求身、口、意叁業專一的修持。身業修持的要求,主要在于正坐與結手印,沒有什麼花樣,非常易懂,不難做到。口業修持的要求,主要在于持咒,無論是開口念、金剛念或瑜伽念,在要領的了解上,雖有些竅門,但亦不難拿捏到,待一口氣一口氣地練習功深後,持咒到達了聲氣、心氣與身心叁合,就成了,就算一時做不到,也不容易修出差錯。

  至于意業修持方面,也就是諸多的觀想部份,卻是最深奧的一環,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初學者在了解上,就會有許多疑問與困難,做起來,又難得其要領,更談不上圓融變通了。如果修法只曉得一味地拚命念咒,而忽略了觀想,那只能有些持咒的功德,是無法進入本法之核心的,也枉費了上師傳承的本心。現就“准提法”的觀想修持部份,作進一步探討。

  師傳“准提法”,觀想層次多

  依上師傳承的“准提法”儀軌看來,觀想的層次分明,可以粗分以下七個階段:

  一、前奏之觀

  由身心調適後的甯靜開始,觀想頂上梵文“La”字,“La”字發光照遍自己身心,乃至整個法界。“La”字觀在頭頂上,是一個潔淨身心內外的作用,觀想不宜過久,否則血壓會因之升高,腦部會充血,可能反而有害。

  至于“La”字應觀成豎立的還是平躺的?是立體的還是平面的?是前面看來的還是背後看來的“La”字?除了“La”字應觀成豎立的之外,其余的能觀成如何就如是觀。每個人的心力與宿業,皆不相同,不可能作一個統一而刻板的標准去遵行,只要能觀得出來就好。

  待淨法界咒、護身咒念完,此時,身心內外及修行的道場,都得到了潔淨,“La”字觀想就告一段落。

  “准提法”是觀音菩薩修行法門的總法,故有一段四臂觀音的六字大明咒之持誦,以爲前導,同時,觀想己身就是四臂觀音,是四臂觀音在持其本咒。整個從開始到現前的這一段觀想,可算是本法的一個前奏觀想,並不算是本法觀想之核心,行者應知。

  二、一切歸之于“空”

  前奏完了,身心內外都潔淨了,再回返到“空”性,亦即“…空去自身我執,渾入虛空中,虛空與我無二無別,亦無虛空之量,我與虛空皆了不可得。…”。

  一切歸之于本體之“空”,沒有了自己的身心,化爲虛空,無邊無際,無量可得,大而無外,小而無內。這段與本法“圓滿次第”的精神相同,也與禅宗的心法無別,如能定在這境界上,愈久愈好。

  如果是已經證悟的禅宗大德來修本法,到此便也可以直接進入“圓滿次第”了,返本空相,了無挂礙,下面的步驟,似乎可以一概全免。如此一來,有利也有弊,利的是直接到達了終點,幹脆俐落。弊的是有如打了一個山洞,直接駛入終點,沒有觀賞到沿途風光,換句話說,修了“真空”,卻沒修“妙有”,嚴格的講,仍不夠圓滿。因此,最好還是依法奉行,明知是“空”,進而修“有”,成就將更無可限量。

  叁、“四大”由“空”來,化境意身出

  “…觀想虛空與我無二之中,十方起大風輪,風融于火,火融于水,水融于金剛地,地上湧起八葉巨蓮,放射七彩光明。…”

  接著,自“空”中起了方位的觀念,風大由此而生,再而火大、水大形成,最後造就了堅固的地大,一切皆由“空”而出,有如地球之形成過程,也反映出吾人身體“四大”之變化。由“真空”開始起了“妙有”,有如空曠的平地逐漸起了建築物。“生起次第”的道理,就是要我們依“空”生起“福德資糧”與“智慧資糧”。

  然後,觀想從地大中長出八葉巨蓮,蓮座之上,生出我身,如真能確切地觀想出來,則是化境與意生身的境界了。一般行者,無以做到,多半只能隨便想像一下而已,先在八識田中,種個善因再說。

  四、法、報、化叁身合一

  而那個意生身的我,頂上放光,先後供養並恭迎本師毗盧遮那佛與金剛上師,毗盧遮那佛與金剛上師先後由我頂上光中渾入我身,毗盧遮那佛是法身,金剛上師是化身,而己身是報身,此時,法、報、化叁身,合而爲一,了無分別之相。

  五、鏡壇現出本尊,我與本尊合一

  觀想准提佛母(本尊)自鏡壇出現,由一粗略的一個影像輪廓開始,進而觀至細微,乃至佛母各個手中的各個法器點滴,都清清楚楚,由簡而複,由粗而細。初學者是難以完全觀出來的,這就要借助佛母的畫像了,將畫像的點滴觀察清楚,把這個影像看熟了,深植于含藏識(第八識)中,待將來定力足了,因緣成熟時,無須用力,輕輕一帶就觀出來了,到那時,已不是畫像中的刻板影像,而轉爲寶相莊嚴的准提佛母了。這是觀想的要領,千萬不要勉強硬想,那會出毛病的。剛開始無法觀全,暫時僅觀一個佛母的影像輪廓,或佛母身上某處一個特征,也可以。

  然後,觀想本尊由眉間光中渾入我身,法、報、化叁身合一的我,又與本尊准提佛母合而爲一,我即轉成本尊,無二無別,口中持誦准提神咒,乃是准提佛母在持其本咒,其力道當更不可思議的了。

  六、色身淨化,有如琉璃,心月孤懸,光吞萬象

  再將此身觀空,空去了五髒六腑,身如透明琉璃體,色身淨化得沒有一點渣滓。下面進入“心月輪”觀的範疇,也是本法的重心所在。

  “…內空心中,生起八葉蓮花,紅色無根。蓮花上現一滿月輪,輪上現字輪。觀想由“Om”字起,從前右旋,次第周布輪緣,終而複始,字字光明燦爛,不可混糊,字輪不可觀想太大,愈小愈好。…”

  這段文字,看來似乎不難了解,但要確切地做到它,談何容易!這也是本法的重心所在,也是法中最爲深奧妙秘的部份。下文中,還會做更加仔細的研究。

  七、月輪化明點,沖出色身外,渾入虛空中,還歸我本如

  最後,進入圓滿次第的程序。

  “…即想字輪收攝入于中間

  “Om”

  字,

  “Om”

  字收攝入于月輪,月輪收攝入于光明點(明點如黃豆大)明點直沖上頂,刹那頃,散于虛空,虛空之外,更無身心。我即虛空,虛空即我,亦無虛空之量可得,如來如來,如是如是。…”

  經過一番“妙有”觀想的曆練,終于又還歸本處,回到了“真空”本性。一般行者,當然不能做到,做到了就開悟證果了。一時做不到,沒關系,絕對正常,先假想一下,在八識田中種個前因,不要小看這個因,待這個因緣成熟時,就能豁然貫通而帶領你開悟證果的了。

  這一套精密的觀想程序,是上師傳承的精髓所在,生、圓二次第,補足了古法之缺失,乃一劃時代之創舉。每一步驟都具有其深奧的道理,有的部份非常不易做到,可以略爲變通,能不省略就最好不要省略,否則,其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

  

  下面要對“心月輪”觀想的部份(本法之重心),再作進一步的專門探討。

  “心月輪”之觀法

  “准提法”的儀軌上,明確地敘述道:“…蓮花上現一滿月輪,輪上現字輪。觀想由“Om”字起,從前右旋,次第周布輪緣,終而複始,字字光明燦爛,不可混糊,字輪不可觀想太大,愈小愈好。…”即月輪上現出字輪,而字輪就是“准提咒心”九個梵文字的排列(如附圖),月輪中心部位是“Om”字,“准提咒心”的余字,由“Om”字上方開始,向右方順位排列在月輪周緣。觀想時也是同樣的順序,由中間的“Om”字觀起,再順序觀字輪的咒心余字,周而複始,生生不已,每觀一字,該字就燦爛光明。“准提咒心”是准提佛母的根本心咒,當然以觀梵文較佳,當然觀中文的也可以。

  如此,有人會問,我們持准提咒持的是全咒,即使持咒心,也會加念文殊師利菩薩的“一字輪咒”,故想要念到何字就觀何字,就無從配合了,應如何觀才好?其實,我們的心力是可以一心同時數用的,觀想與持咒可以分別進行而互不幹擾,也就是說,持咒歸持咒,觀想歸觀想,我們可以念若幹遍的咒語的同時,可能只觀一個“Om”字,待觀清楚了,再觀下一個字,同時咒語可能又已念了若幹遍了,如此下去,行者可以自行做一個適合自己的搭配,並不是那麼死板的。這是一點小建議。

  金剛上師曾指出,“心月輪/字輪”的觀法有多種,儀軌上只敘述了一種。譬如說,我們如果有能力將帶有“字輪”的“心月輪”一下子就整個觀得出來,清清楚楚,完全了然,毫不含糊,于是,我們也可將“心月輪/字輪”觀得有如一個輪盤一樣地作順時鍾方向旋轉,同時,整個“心月輪/字輪”都在旋轉而發光,這又是另一種的觀法。其實,這比儀軌所述的觀法,更不容易做到。因此,我們還是老老實實地依儀軌去做,待日久功深,自然能夠觀出心得來的。

  至于“心月輪”觀應觀在何處?原則上,可觀在己身的心窩以下胃部以上的位置,亦即膻中穴以下的部位,“心月輪”觀在此處,會有助于中脈與心輪的打開。但亦不可過于拘泥,譬如說,自己已達忘身的境界,覺得身體都沒有了,何必還要硬把身體找回來,然後再觀住在一個膻中穴以下,這樣反而走了回頭路,顯得沒有智慧。然如觀起來,覺得心髒不適,或有某種宿疾不宜觀在膻中穴以下者,當不必勉強,須另覓他途。行者應有知時知量的智慧與判斷才好。

  另外,依儀軌所述,“心月輪”是由內空心處所生出來的蓮花所托出,故字輪應是向上呈現的,因此,原則上,“心月輪”是應由上往下看的方向來觀的,但這也不是絕對的,你如果已經到達與虛空合一,沒有了身體,觀在何處?往何方向觀?這些問題都不應存在的了。至于是要觀平面的還是觀立體的?並非那麼死板,平面或立體,你能觀得出來,都很好。

  

  “心月輪”觀之變通

  月輪、字輪的觀想,非常細膩,依儀軌完全能觀出來的,持續不散,非得有相當的定力,方可爲之,一般行者,…

《“即空即有”的“准提心月輪”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