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無以做到的。
難道觀不出來,就省略不觀了嗎?不是的,這是本法的重心所在,省略不觀,在效果上,將會失之千裏了。 上師慈悲,給予我們許多變通與方便。我們修持的“准提法門”,並不是死板而沒有彈性的,一時做不到,也可以略爲變通,以適合諸多行者當下之所需。 上師曾告訴我們,整個字輪觀不出來,可觀一個月輪,中間帶上一個“Om”字,如這樣也困難,也可以僅觀一個月輪,有如中秋賞月,一輪明月高挂天空,如此的經驗,應該人人皆有,觀想就容易多了。甚至于月輪也不觀,僅只在心頭帶上一個發光的明點就可。這都是“心月輪”觀的融通方便之處,感恩上師慈悲。
“心月輪”觀之必須要件
· 必須發光
原則上,無論你觀字輪也好,觀月輪也好,或僅觀一明點都行,重點是這個字輪、月輪或明點,必須發光發亮(白色之光爲佳,金色亦可),愈亮愈好。當然這是一個想像出來的光亮,也是妄念,沒關系,先種一個因下去,將來這一點光,就能將本體的自性之光,引發出來。這一點子光甚爲重要,行者不可不知。
只要能觀出放光,行者就會體驗到其力道就非同小可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在修法中間,如果這觀出來的光點,突然大放光明,照透身心,光明之外,沒有了自己,“我即光明,光明即我,亦無光明之量可得”,這時行者就應知道,此乃佛母的灌頂加持,就是感應道交,何須他求?也是自性光明的透發,必須立時把握,定在這一片光明之中,愈久愈好。
· 觀出不動,存在不移
初學者即使勉強觀出來了,瞬息即散,無以恒持,這是很正常的現象,這不是勉力就能爲之的,這跟個人的定力相關,定力不到相當專一的程度,想做也做不到,定力夠了,在專一的狀況下,輕輕一帶就觀了出來,觀出來的影像,也能曆久不散。
一時做不到,沒關系,散開了,再觀回來,慢慢練習純熟,定力逐漸加深,因緣成熟了,刹那間,就可定住不動了。這也顯示出定力修爲的重要性。
· 愈小愈強
將月輪或光點的影像觀大一點,似乎容易些,但其力道也相對小些,觀得愈小,其力道則愈強,就如同將手電筒的光聚在一小點上,光度就強,能夠照到遠處,反之,散開之光是沒有力量的。小而強的光點,更能促進脈輪的通暢,比練氣功都還強得多。當然打通脈輪不是我們的目的,這不是有意求來的,卻是水到渠成的副産品而已,也是報身修持的起碼初步。“准提法”的目標,並不僅僅要讓我們開悟見到法性而已,而是要將你的業報之身亦能得以淨化,得到報身成就,再進而能夠化身成就,以期叁身圓滿。
初步無法觀小,觀大些也無妨,待心力逐漸成熟,能觀小就應觀小些。
總而言之,“心月輪”觀最重要的是要觀得發光,不論觀得大小或定得定不住,先要求發光,其次,是要能定住它不動,同時,當然觀得愈小愈好。如能做到這叁點要求,其他的都是次要的了。
觀想觀得能否如法,除了知道要利用第七、第八意識的功能發起來,而非用第六意識的分別作用去硬想外,觀出來了還須定住它才行,這就須要有賴加強自己的定力修爲了,定力是要痛下功夫才能修出來的,任何人都沒有捷徑,這就是爲什麼古德們在徹悟之後,還須多年的閉關專修,然後才出來度衆生的道理。再殊勝的法門,還得要用功地去依法修持,我們必須要發修持的精進心與長遠心才行。不是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
本法之重心,在“心月輪”觀
本法的觀想的諸多層次,除“心月輪”觀外,其他觀想的部份,都是暫時的,無可永恒地觀持下去,不可能長期停滯一處觀著不動的,多半也只能在依儀軌修法時,觀一下而已,沒有一點是行、住、坐、臥任何時間都能用的上的。譬如說,頭頂上“La”字的觀想,是不宜一直觀下去的,否則,會導致血壓上升而出問題了。
乃至“圓滿次第”的“空”相,雖是我們修法的目的,莫說一般人做不到,即使做到了,達到“虛空與我無二無別,亦無虛空之量…”之空相之時,也僅能觀于修法的當兒,去深深地體會,下座後,在日理萬機的境地裏,就難以實用了,因爲在萬“有”的世界的日常生活裏,也無法永遠守得住這個“空”的。
而唯有“心月輪”觀,可以一直持續下去,只要觀的得法,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四威儀中,于任何時間都能用的上。乃至于了生死、叁身成就的關鍵,也都在于這個“心月輪”觀上,它就有如此的神奇與殊勝。故以修持的立場來看,“心月輪”觀是本法的重心,實不爲過。
融合于“觀心法門”,有如片雲點太清
一般老修行者也都知道,“觀心法門”是一個行、住、坐、臥時時可用的修行法門,“觀心法門”簡單的說,就是要行者一念清淨,了了分明,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很清清楚楚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有如一個冷眼的旁觀者一樣,不加也不減地靜靜地綿密觀照著身心內外的一切。清清楚楚就是觀、就是照,無須另去找一個觀或照。這個殊勝的法門,自凡夫到聖人,都一樣的可用。
而“准提法”的“心月輪”觀,不但與“觀心法門”具有異曲同工,且更有加強之效,其觀想的要領與“觀心法門”相似,一切清清楚楚,只是在有意無意間,于心頭上再加帶觀一個光點或明月,這不是硬想出來的,是要利用第八意識中的任何一個發光種子影像爲助(譬如說,一盞燈的影像),輕松地帶出來,毫不吃力,就如同我們憶及自己的母親,母親之影像立即自然顯現,不思而得,不勉而中,因爲母親之影像早已深植于自己的八識田中,輕輕一帶就出來了,就是這麼簡單。然後,無論做什麼事,都帶著這個明點,隨時始終都在那,沒有散離,變成爲生活的一部份,就成了。
不要小看多加這一光點,只要你帶著這發光明點,絕不會有其他妄想産生,其效果是立竿見影的。這是“准提法心月輪”觀的方便,卻是“准提法”之重心所在,也可說是“觀心法門”的加行變通,“觀心法門”原則上是“空”法,加上了這一點“有”(光點),觀心就不會逐漸落于昏沈或無記而不自知,有如“片雲點太清”之妙用,就因有了這一片雲,更能襯托出萬裏的晴空。如能做到隨時隨地這一明點都在那裏,不用硬想,時時不散,修持自然可得“准提叁昧”而登堂入室的了。
晝夜長明的修法,就在“心月輪”觀
上面這一段,敘述了“心月輪”觀于日理萬機時的運用,至于夜間睡眠時如何觀? 南公上師慈悲,已經傳承周全了。
上師告訴我們,睡時亦可觀想“准提字輪”,位置還是觀在心窩以下胃以上的部位。觀想字輪,忘了身體,一圈圈旋轉地觀,每觀一圈如同念咒一遍,如果整晚都能做到了,就是“晝夜長明”,自然不需睡眠了。如能做到這一步,我們二六時中,都可融入法中,我不離法,法不離我,永遠清醒,遠離昏沈,如此修去,焉有不成就的道理?
臨終時之妙用
· 當下中陰成就
平日修法得力者,到臨終中陰之時,平時修爲中的這一點心月或光點,就會引發出自性之光,大放光明,此時,行者應毫不猶豫的立即將身心完全投入,與法界的能源接軌,子光與母光融合一體,立即可以解脫而得中陰成就。
· 乘願往生十方
即使不能中陰成就,如生前發願要去西方極樂世界者,這一點心光,在佛母的加持之下,也能引領你前去。或願往生其他佛國淨土者,亦能同樣地引領你去。至于生前發願要回到世間來,繼續修持,自度度他者,亦能相同的如願以償。這個“心月輪”觀,就有如此神效。
“心月輪”觀,即空即有,凡夫聖人,皆能行之
由此可見,本法的“心月輪”觀,任何時、任何地,皆能實用,其補足了一般“觀心法要”的缺失,也更加強了其之功效。不要小看這一明點或月輪,這小小的光點,雖然也是虛幻,它卻包含了“緣起性空,性空緣起”之精要,讓我們雖處于萬“有”境,卻還能時時與“空”相應,誠乃一絕佳的“即空即有”修法,依法修去,從凡夫到成佛,都能得利,我們“了生死”可以靠它,乃至修持法、報、化叁身成就,也須要靠它。要知道,我們修行本來就是“以幻修幻”,乃致于成佛也是一個夢幻的成就而已。
稍微深入一點的“准提法”行者,就必能體驗到本法“心月輪”觀之獨特與殊勝,今世能夠修習此法,誠爲吾等之幸!感恩佛母,感恩 南公上師!
“月輪/字輪”附圖:
胡松年居士文稿中--心月輪
《“即空即有”的“准提心月輪”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