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真言宗的分派情形
廣澤流以益信爲開祖,以嵯峨之遍照寺爲中心道場,宇多天皇對益信備極敬仰,昌泰二年(899)歸依、落發、受具足戒,延喜元年(901)灌頂傳法而成法皇,置其僧房于花園(禦室)之仁和寺,自此,仁和寺即成廣澤流之根本道場。至寬助時,廣澤流大別分出六派,稱廣澤六流︰
(一)仁和寺禦流,由覺法法親王開出,住持皆由皇子出家之法親王擔任,此即日本皇族寺院門迹製度之嚆矢。
(二)保壽院流,由永嚴開出。
(叁)西院流,由信證開出。
(四)華藏院流,由聖慧法親王開出。
(五)忍辱山流,由寬遍開出。
(六)傳法院流,由覺鍐開出。
小野流以聖寶爲開祖,聖寶嘗習叁論、法相、華嚴,尤精叁論,以東大寺東南院爲根本道場,專弘叁論,同時又傾慕修驗道之祖役小角之行迹而于山中修行,故後世稱之爲修驗道之中興人物。于其師真雅示寂後,從真然受密法灌頂,又從源仁受東密之奧密,聲譽與益信齊。寬平九年(897),其所建之醍醐寺被列爲官寺,而與廣澤流之仁和寺並峙。聖寶之下,先後傳觀賢、淳佑、元杲、仁海,爲小野流之極盛期,仁海與廣澤流之寬朝,號稱東密二大重鎮。仁海之下有成尊,成尊門下出義範、範俊、明算。義範之下傳勝覺,範俊之下傳嚴覺,由此二人各出叁流,成爲小野六流︰
(一)叁寶院流,由定海開出。
(二)理性院流,由聖覺開出。
(叁)金剛院流,由聖賢開出。
(四)勸修寺流,由寬信開出。
(五)隨心院流,由增俊開出。
(六)安祥寺流,由宗意開出。
開出廣澤傳法院流之覺鍐,于天承元年(1131)登高野山,創建大傳法院,並兼任金剛峰寺座主,其時爲平安末期。高野山與東寺向來主張“大日如來本地法身說”,覺鍐則針對高野山之說而提倡“自性加持身說”。由是兩派乃告分裂,高野山派稱爲古義真言宗,覺鍐及其擁護者則稱爲新義真言宗。其後覺鍐由于高野山徒之忌,于保延六年(1140)移至和歌山縣之根來,奠立新義派之基礎。覺鍐之下有兼海、證印,兼海之後有賴瑜,亦主張“加持說”,並受報恩院流賢深之付法,開出中性院流,至聖憲時,集加持說之大成,確立新義派之基礎。根來遭毀後,專譽、玄宥各住大和長谷寺、京都智積院,各建法幢,開創豐山(長谷寺)、智山(智積院)二派。至于高野山,則有宥快、長覺等固持“本地說”,其後傳長譽、快全、成雄、仟遍、印融等。至江戶時代,慧光、昙寂、道空、弘道等人輩出,致力融合新古二說,至後豐山之法住而集大成。
日本真言宗自根本之小野、廣澤二流開始,雖衍生衆多流派,然中世以來僅大別爲新義、古義二派,江戶時代,古義派多屬高野山,新義派則隸屬智山、豐山二山。明治五年(1872)設立教部省,初以高野山爲古義派之總本山,以智、豐二山爲新義派之總本山,由二派叁山之住職輪流出任真言宗管長,未久以東寺得古義總本山之認可,遂由二派四山交替任管長職,統轄全日本真言宗寺院。十一年,仁和、大覺、廣隆、神護、法隆、西大、招提等七山合爲西部真言宗,別置管長,四山輪流製乃廢,而東寺、高野二山則號真言宗。翌年,內務省命廢各部派管長,而應以一宗設立一管長,乃以東寺爲此宗之總本山,設法務所,以統轄全宗。十八年,智、豐二山合稱真言宗新義派。二十九年,醍醐寺請願獨立一派。叁十叁年,古義派中,仁和寺稱真言宗禦室派,高野山爲高野派,大覺寺爲大覺寺派,醍醐寺爲醍醐寺派,東寺、勸修寺、隨心院、泉湧寺翟衸山合稱真言宗;新義派中,智、豐二山亦分裂,各稱新義真言宗智山派與新義真言宗豐山派,別置管長。四十年,真言宗四山亦分裂爲真言宗東寺派、真言宗山階派(勸修寺)、真言宗小野派(隨心院)、真言宗泉湧寺派。大正十四年(1925),高野、禦室、大覺寺叁派聯合,以金剛峰寺爲總本山,其他二寺爲本山,改稱古義真言宗。昭和六年(1931),小野派又以善通寺爲本山,派名改爲善通寺派。
目前古義真言宗較重要者有七大派,即︰
(一)真言宗高野派,宗祖空海,本山在高野山金剛峰寺,空海于嵯峨天皇弘仁七年(816)上表請此地,賜“高野山”。末寺(隸屬本寺之寺院)有二七六○所。依古義各派聯合製規,金剛峰寺座主任真言宗聯合高野山大學總理及高野山中學校長,並協同各寺派經營京都專門學校及東寺中學,以教育門下子弟。
(二)真言宗山階派,宗祖空海,派祖嚴覺,大本山在山科勸修寺。爲昌泰叁年(900),醍醐天皇之母後發願所建,以承俊爲開山。有末寺一二○余所。並協同各寺派經營京都專門學校及東寺中學校,以教育本派子弟。
(叁)真言宗醍醐派,宗祖空海,派祖聖寶,總本山在山城醍醐寺。派祖聖寶受空海法孫源仁之付法,于清和天皇貞觀十六年(874)開創醍醐寺爲修法道場,其法流稱小野流。領有末寺九四○余所,並協同各寺派等,經營京都專門學校及東寺中學校。
(四)真言宗禦室派,宗祖空海,派祖爲寬平法皇(宇多天皇),本山在山城禦室仁和寺。仁和寺爲光孝天皇敕願,于仁和二年(886),在小松鄉大內山麓創建。本派又衍出廣澤禦流、西院流、保壽院流、忍辱山流、傳法院流、華藏院流等派。末寺有一二○○余所,並協同各寺派經營京都專門學校及東寺中學校,以教育門下子弟。
(五)真言宗東寺派,空海爲開祖,總本山在京都東寺。弘仁十四年(823),嵯峨天皇將東寺賜予空海,專研修真言宗之經律論,成爲弘通真言之根本道場。末寺有一八○余所,並協同各寺派在東寺境內設立京都專門學校及東寺中學校,以教育派下之子弟。
(六)真言宗善通寺派,宗祖空海,派祖增俊,大本山在贊岐國善通寺。末寺有叁十余所,並協同各寺派在京都東寺境內經營專門學校及東寺中學校等,以教育子弟。
(七)真言宗泉湧寺派,宗祖空海,開祖俊 ,大本山在京都泉湧寺。俊 于建久年間入宋學法,歸日後複興泉湧寺,使之成爲臺、密、禅、律四宗兼學之道場。末寺有四十余所,並協同各寺派經營京都專門學校及東寺中學校。
又新義真言宗之兩大派,分別爲︰(一)新義真言宗智山派,略稱智山派。宗祖空海,派祖覺鍐,中興開祖玄宥,總本山在京都智積院,乃德川家康所捐獻。末寺有叁○七○余所,並于東京設立智山專門學校,以教育本派子弟。
(二)新義真言宗豐山派,略稱豐山派。高祖空海,宗祖覺鍐,派祖專譽,總本山在大和豐山長谷寺。末寺有二九九○余所,昭和元年(1926)聯合天臺、淨土兩宗于東京設立大正大學,以教育本派子弟。
日本空海入唐,承傳了密教,高雄山寺、高野山、東寺爲初期真言宗所開設者,此宗本尊大日如來、藥師如來、阿彌陀如來、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地藏菩薩、不動明王等,諸尊均由大日如來所統,無論任何人,都有菩提心,若修業則可成菩提。明治以來,金剛峰寺、教王護國寺(東寺)、仁和寺、大覺寺、醍醐寺、智積院、長谷寺等有時相合有時分立。現下已加盟爲真言宗總大本山會,其結合情形如下︰
高野山真言宗─金剛峰寺、
真言宗智山派─智積院、
真言宗豐山派─長谷寺、
真言宗禦室派─仁和寺、
真言宗大覺寺派─大覺寺、
東寺真言宗─教王護國寺(東寺)、
真言宗醍醐派─醍醐寺、
真言宗山階派─勸修寺、
真言宗泉湧寺派─泉湧寺、
真言宗善通寺派─善通寺、
新義真言宗─根來寺、
真言律宗─西大寺、
大本山─須磨寺、
大本山─清澄寺、
大本山─中山寺、
大本山─隨心院、
大本山─寶山寺、
總本山─朝護孫子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