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特論
達庵居士 馮寶瑛著
第二十叁 如來神力品---神力品
上行等菩薩從地湧出之後,即應對佛發願,廣弘法華;因彌勒等頓起疑情輾轉演出如來壽量等四品;申說已畢,乃以本品遙承之。
爾爾時從地湧出上行等千世界微塵數菩薩,皆合掌白佛言:世尊,佛于任何分身國土滅度之後,我等皆當廣說是法華經。所以者何?受持讀誦解說書寫供養此真淨大法,是我等本願故。
從地湧出諸菩薩,本皆佛之內心眷屬;仗加持力,隨時得現等流身。然由等流身轉入受用身,自成本尊時,中間亦需一種羯磨功夫;即由分位而融合于真淨大法之本體也。此種功夫,形諸外迹,無非對本經受持讀誦解說書寫供養等事。
時世尊于文殊師利等舊住娑婆世界無量百千萬億菩薩,及四衆八部人非人等衆會之前,現大神力,出廣長舌,上至梵世;一切毛孔放無量色光,皆遍照十方世界。寶樹下諸分身佛,亦複如是。滿百千歲,然後還攝神力;一時謦欬,俱共彈指;是二音聲遍達十方諸佛世界,地皆六種震動;其中衆生以佛神力故,悉見此土會上諸佛,及無量菩薩四衆圍繞寶塔而住;皆大歡喜,得未曾有。
諸心數齊以殷重心感動心王,起大勢力,向舊娑婆世界諸菩薩如文殊師利等,乃至四衆八部一切人非人,皆見世尊頓現無邊神力,得未曾有。一切毛孔,即諸心數所開放之門戶。廣長舌,爲叁十二相之一;即心王具攝衆德播爲妙音之利器也。分身諸佛,亦乘此神力,各現廣長舌;一一毛孔各放無量色光。此等事相本來刹那頓具;凡情漸次觀之,非百千歲不盡。諸佛還攝神力之頃,謦欬(歡笑聲)彈指交作;二種音聲各遍十方。神力之大,能令十方佛土莫不六種震動;十方衆生皆能見聞此中瑞相。
十方諸天,即于虛空中高聲唱言:過此若幹國土,有釋迦牟尼如來,在娑婆世界,爲菩薩衆說大乘妙法蓮華經;是諸佛之所護念;汝等皆當深心隨喜;亦當禮拜供養彼佛。十方衆生聞聲已,皆合掌向娑婆唱言:“南無釋迦牟尼如來。”以種種珍物遙作供養。所散諸物,從十方來,雲集此土會上,變成寶帳;十方世界通達無礙,如一佛土。
十方衆生各聞其中天衆警覺之聲,從而注意。各各國土距娑婆遠近不一;近者比鄰,遠者隔無量無邊世界。過此若幹國土者,統攝一切遠近之地言之。諸天能作此等唱言,是已聞法華之輩,皆于其國護持此經者也。由諸佛共同護念,故威神之力能遍滿十方。深心隨喜,即植一乘法種;加以禮拜供養,根機日厚矣。衆生業障薄者,接此加持力;聞此警覺聲;自當合掌皈依釋尊;以釋尊爲播揚法流原動力故。供養諸物,集中此土,變成總寶帳者,“功德聚”之法理,應如是爾。依普賢力,十方衆生暫時受攝于一處;依文殊力,開爲莊嚴國土;所有世界自然通達無礙,如一佛土。
爾時佛告上行等菩薩及諸大衆:諸佛神力如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爲囑累故,以是神力說此經功德,窮無量劫猶未能盡。以要言之,如來一切秘密要藏,一切自在神力,一切應機*輪,一切甚深事業,皆于此經宣示顯說。是故汝等于如來滅後,應一心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如法修行。所在國土,若有此等行者,其經卷所住之處,不論山谷城邑園林堂閣僧坊俗舍,皆應起塔供養。所以者何?當處即是道場故。諸佛于此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故。于此大轉*輪故。于此大般涅槃故。
上行等菩薩踴躍發願,宣說是經,釋尊全部心數振奮力故,遂成大轉*輪之原動力。十方諸佛交互加持,從而現出不可思議之絕大神力。爲囑累義詳第叁十品者,藉此超越神力以流通此經也。依此神力,演出無量無邊瑞相;若一一說明其功德理趣,真窮劫不盡;只可以四大綱領括之。依大圓鏡智,有秘密要藏。依平等性智,有自在神力。依妙觀察智,有一切應機*輪。依成所作智,有一切甚深事業。威音王佛所說二十千萬億偈之法華,對于四大綱領,當有詳細解釋;現傳釋尊簡本,雖不過叁十品,大要固可得微論也。如來滅後,能發願如法修行此經,由受持以至書寫;行者所奉經卷之處,不論靜鬧清俗,皆一乘佛性輝耀之所;與諸佛道場無異。應起塔供養者,等同佛身所住地也。諸佛皆據此等道場而成正覺;皆依此等道場而轉*輪;皆從此等道場而示涅槃。
論曰:四大綱領存諸現傳簡本者,秘密要藏,有陀羅尼普賢勸發二品;藉真言開發法界體性中之秘要也。自在神力,分見經序寶塔湧出等品;而以本品充量發揮之。應機*輪,以妙音來往觀音普門二品探其本;一切方便宣說隨之而生焉。甚深事業,所有授記諸品皆屬之;亦攝其他不可思議密行。本品“重頌”大旨雲:“于佛滅度後,能持是經故,諸佛皆歡喜,現無量神力。”又雲:“能持是經者,則爲已見我,亦見多寶佛,及諸分身佛;又見我今日,教化諸菩薩。”是如來自在神力,實修此經者,皆能于定中證明之;不必釋尊在世也。無佛在世,誰作法華原動力,引起十方諸佛共同加持,以及多寶佛現前,諸分身齊集,衆菩薩上湧?則已得秘密要藏之人,自能如法修其叁密,開顯法華全部曼荼羅妙境耳。頌文處處注重“能持”,非徒事講解者所克有濟;以講解只從比量推測理路,不能親見此中微妙也。能親見者,即身爲十方諸佛法流樞紐,通達無礙;自然廣轉*輪;辯才無礙;乃至如來甚深事業,亦得隨緣作之。此等行者是如來真正代表;其所住處,宜乎起塔供養矣。